论我国环境污染预防中的公众参与制度

论我国环境污染预防中的公众参与制度

论文摘要

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既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也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随着环境危机的加剧,全球环保浪潮日益高涨。各国的经验表明:公众参与可以极大地促进环保事业的发展,环境污染的预防离不开公众参与已获得越来越广泛的认同,各国在公众参与的范围、方式、程序及法律救济等方面进行理论的探讨,实践方面也多有建树。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公民的环境意识逐渐增强,在认识到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的重要性后,也积极的参与到环境污染的预防中来。公众参与是环保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是一种可持续的力量。任何环境问题都会影响特定或普遍公众的利益,公众就会为了基本利益的保护而主动投身到环境污染预防的活动中。通过多种公众参与的程序,不同的利益主体需求得到通畅表达,不同的意见、观念得以公开呈现,这样平等的沟通和理性的协商才得以进行。因此,只有通过这种由公众参与的程序进行环境污染预防事业,才能最大限度地协调各种公共利益之间、公共利益与公民个人之间的矛盾,才能够保护好环境,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公众参与是平衡多种利益的必要手段。有效的公众参与,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公众参与的有效性依赖于一系列具体的、可操作的制度保障。完善的公众参与制度有利于促进环境污染预防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保护环境;有利于协调多元化主体的利益冲突,使经济社会与环境和谐存在与发展,同时也是公众参与国家民主管理的体现。本文主要从四个部分对我国环境污染预防中的公众参与进行分析、归纳,结合我国目前的环境情况提出了适用于我国国情的环境污染预防公众参与制度。第一部分:环境污染预防公众参与的内涵与功能。该部分首先从环境污染的概念与危害出发,引入公众应该参与到环境污染预防中去。其次,对各种具有环境污染预防功能的制度介绍,阐述了环境污染预防中的公众参与制度的定义以及公众参与的必要性。最后指出公众参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措施,对于保证决策的民主与科学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公众参与对政府的环境管理有协助作用,可以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有力监督。第二部分:公众参与的法理基础。本部分对环境污染预防公众参与的法理基础进行研究,以寻求法理的支持。环境的公共财产理论、环境的公共信托理论和环境权理论,是公众参与的法理基础,成为公众参与环境污染预防的理论支持。这部分是运用这三个理论分析公众参与的法理基础。第三部分:我国环境污染预防中的公众参与制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我国公众参与制度从无到有,但现有立法较零散、模糊、缺之系统性,并且存在着法律数量少、立法位阶低、规定过于原则以及运行机制不健全等问题。第四部分:完善我国环境污染预防中的公众参与制度。我们首先要完善环境信息制度,以确保公众的知情权。其次,通过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以确保公众参与权的实现和救济权运用;再次,通过建立环境污染预防公众参与责任制度,以确保公众参与效果的实现。最后要充分鼓励非政府环保组织参与环境污染的预防,通过培养公民环境道德、倡导绿色消费等措施来完善环境污染预防中的公众参与制度。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导论
  • (一) 研究背景
  • (二) 国外研究现状
  • (三) 国内研究现状
  • (四) 研究方法
  • 一、环境污染预防中公众参与制度概述
  • (一) 环境污染及其危害
  • (二) 环境污染预防中的公众参与制度
  • 1. 公众参与的概念及其发展
  • 2. 环境污染预防中的公众参与制度
  • 3. 公众参与制度在基本制度中的地位
  • 4. 完善我国环境公众参与制度的必要性
  • 二、环境污染预防中公众参与的法理基础
  • (一) 公众参与的环境公共财产理论分析
  • (二) 公众参与的环境公共信托理论分析
  • (三) 公众参与的环境权理论分析
  • 1. 环境权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 2. 环境权性质的不同学说
  • 3. 环境权的内容
  • 三、我国环境污染预防中公众参与制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 (一) 我国环境污染预防中公众参与制度的现状
  • 1. 初步形成公众参与法律体系的轮廓
  • 2. 公众参与已涉及到较为广泛的污染预防领域
  • (二) 我国环境污染预防中公众参与制度存在的问题
  • 1. 法律法规对于环境权的规定不明确、不具体
  • 2. 有关公众参与的法律数量少,立法位阶低并且过于原则抽象
  • 3. 环境污染预防中公众参与制度的运行保障不健全
  • 四、我国环境污染预防中公众参与制度的完善
  • (一) 以立法的形式确立环境权
  • (二) 在环境保护基本法中具体规定公众参与制度
  • 1. 明确公众参与的主体
  • 2. 确定公众参与的范围
  • 3. 扩大公众参与的方式
  • (三) 完善公众参与制度的运行保障
  • 1. 完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
  • 2. 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 3. 建立环境污染预防公众参与责任制度
  • (四) 加强环保组织的参与作用
  • 1. 明确环保组织的法律地位
  • 2. 政府与环保组织互相合作监督促进
  • 3. 加强自身素质与水平的发展以及与国际间环保组织的合作
  • (五) 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 相关论文文献

    • [1].公众参与制度与公众参与效果[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1)
    • [2].论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J].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18(02)
    • [3].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的公众参与制度[J]. 山东工业技术 2017(10)
    • [4].河北省环境保护中公众参与制度研究[J]. 化工管理 2017(16)
    • [5].我国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制度研究[J].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4(12)
    • [6].破解环境公众参与制度性难题[J]. 中华环境 2014(01)
    • [7].环境公众参与制度完善的路径思考[J]. 环境保护 2013(23)
    • [8].论我国环境保护的公众参与制度[J].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6(11)
    • [9].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建设有效表达机制研究——基于我国公众参与制度存在问题视角[J]. 法制博览 2017(23)
    • [10].环境保护的公众参与制度[J].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5(09)
    • [11].试论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制度[J]. 环境与生活 2014(20)
    • [12].浅析我国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制度[J].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4(01)
    • [13].论老挝水电项目中的公众参与制度[J]. 企业导报 2013(04)
    • [14].环境公众参与制度的正当性及制度价值分析[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1(04)
    • [15].论环境法的公众参与制度[J]. 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 2009(02)
    • [16].法理学视角下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研究[J]. 桂海论丛 2017(02)
    • [17].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制度研究[J]. 商 2015(09)
    • [18].论环境民主下的公众参与制度[J]. 法制博览 2015(14)
    • [19].构建行政决策公众参与制度的困境及突围[J].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 2015(03)
    • [20].我国环境公众参与制度之探析[J].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3(03)
    • [21].少数民族地区城乡规划管理中公众参与制度研究[J]. 贵州民族研究 2013(05)
    • [22].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研究[J]. 法制与社会 2012(30)
    • [23].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制度的完善——以重庆小南海水电站为例[J]. 区域治理 2019(45)
    • [24].谈我国行政立法中的公众参与制度[J]. 法制与社会 2017(22)
    • [25].浅析新修订环境法公众参与制度的完善[J]. 法制博览 2015(18)
    • [26].我国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制度的思考[J]. 城市地理 2016(12)
    • [27].论我国环境法公众参与制度的缺陷及其完善[J]. 环球人文地理 2014(14)
    • [28].公众参与制度执行中的问题和对策分析[J]. 环境科学导刊 2014(S1)
    • [29].浅析我国环境保护中公众参与制度[J]. 法制博览(中旬刊) 2013(03)
    • [30].浅析我国环境保护法中的公众参与制度[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3(08)

    标签:;  ;  ;  

    论我国环境污染预防中的公众参与制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