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能源日益枯竭和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促使电动汽车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然而在电动汽车中使用的动力电池存在的诸多问题制约了其发展和普及。本文主要对电动汽车等上使用的聚合物动力锂电池组的充电策略进行研究。首先,本文分析了聚合物动力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原理和与充电相关的参数,在MATLAB中建立了锂电池模型。分析了目前动力型锂离子电池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对充电控制策略的三个主要问题,快速充电法、串联电池组均衡和充放电设备进行研究。提出跟踪锂电池可接受的最大充电电流法以代替传统的恒流恒压法;提出一种基于超级电容器的串联锂电池组均衡电路和基于三相单相矩阵变换器的充放电设备电路方案。其次,在MATLAB中用建立的锂电池模型和开关电源模型,建立了充电仿真模型。仿真研究中,采用模糊逻辑算法控制充电器的充电电流,使锂电池组的充电电流跟随其可接受的充电电流变化,以减少充电时间。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充电时间相对缩短。在Simulink中建立了基于三相单相矩阵变换器的充放电设备模型,并对传统SVPWM调制改进以减少输入侧的电流畸变,该充放电设备电路方案能够节约充电设备成本、使充电过程调节方便,减少输入侧电网谐波污染。对基于电流源型开关选择式的均衡方案,建立了Simulink仿真模型,用模糊控制算法控制均衡电流源的均衡次数和时间。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可以有效提高电池组的电压一致性。最后,对快速充电策略和基于超级电容器的均衡策略进行实验。设计了锂电池充电控制系统的控制电路和均衡电路,并完成实验调试。实验结果表明,快速充电法可以相对缩短锂电池的充电时间16.7%,均衡电路能够有效的实现动力锂电池组的电压均衡。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能量转换策略的锂电池组均衡技术研究[J]. 电源技术 2020(01)
- [2].混合动力汽车用锂电池组温升控制策略研究[J]. 汽车技术 2020(03)
- [3].电动汽车锂电池组温度场研究及其结构优化[J].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2020(06)
- [4].动力锂电池组的充电管理电路设计问题[J]. 湖北农机化 2020(11)
- [5].动力锂电池组的充电管理电路设计[J]. 湖北农机化 2020(16)
- [6].锂电池组的容量均衡实验研究[J]. 科学技术创新 2018(32)
- [7].电动汽车动力锂电池组电源管理系统的设计探究[J]. 电子科学技术 2016(06)
- [8].电动汽车串联锂电池组建模与分析[J]. 汽车实用技术 2017(19)
- [9].动力锂电池组充电管理电路设计[J]. 电子世界 2015(17)
- [10].浅析动力锂电池组的充电管理电路设计问题[J]. 电子世界 2016(13)
- [11].动力锂电池组均衡方案研究[J]. 内燃机与配件 2016(08)
- [12].串联锂电池组均衡充电系统的研究[J]. 数字技术与应用 2014(09)
- [13].车载动力锂电池组主动均衡系统设计[J]. 电子技术应用 2015(01)
- [14].锂电池组均衡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J]. 家庭科技 2020(11)
- [15].一种锂电池组故障诊断在线监测设计[J]. 国外电子测量技术 2019(12)
- [16].动力锂电池组液冷散热分析及优化[J]. 电源技术 2020(04)
- [17].一种锂电池组充放电保护系统[J].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3)
- [18].大容量动力锂电池组管理系统研究[J]. 科技与创新 2017(08)
- [19].一种大容量动力锂电池组的强化通风冷却系统研究[J]. 中原工学院学报 2017(03)
- [20].一种能量转移型锂电池组均衡充电电路的设计[J].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6)
- [21].水雷用一次锂电池组的设计方法[J]. 水雷战与舰船防护 2008(01)
- [22].高压大容量锂电池组能量管理系统[J]. 电子设计工程 2019(09)
- [23].基于在线式UPS的锂电池组电压均衡研究与设计[J]. 电气开关 2019(04)
- [24].基于单片机的锂电池组主动均衡设计[J]. 电子世界 2018(07)
- [25].一种并联化模式的分布锂电池组管理系统[J]. 电源技术 2018(03)
- [26].液体温度与流速对锂电池组温度场影响研究[J]. 电源技术 2018(06)
- [27].基于3D有限元的动力锂电池组散热分析[J].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8(08)
- [28].电动汽车锂电池组高效主动均衡的研究与测试[J]. 汽车工程 2017(08)
- [29].一种锂电池组无损均衡管理系统设计[J]. 电子器件 2014(04)
- [30].锂电池组智能管理系统设计及实现[J]. 电源技术 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