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黄素对脉络膜黑色素瘤细胞OCM-1血管生成拟态的抑制作用

姜黄素对脉络膜黑色素瘤细胞OCM-1血管生成拟态的抑制作用

论文摘要

目的:1、建立人脉络膜黑色素瘤细胞株OCM-1三维培养模型,为研究血管生成拟态(VM)形成的分子机制及针对VM的抗肿瘤疗法,提供有利的模型。2、研究不同浓度的姜黄素(Cur)对OCM-1细胞株VM形成的影响,探讨Cur是否可以通过抑制磷脂酰肌醇-3激酶(P13K)信号通路抑制VM的形成,以达到抗肿瘤的作用。为Cur抗肿瘤的临床应用及其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实验第一部分:体外三维培养OCM-1细胞,并进行过碘酸一雪夫氏反应(PAS)染色,观察PAS阳性的环状结构的形成,即其形成VM的能力。2、实验第二部分:观察不同浓度(0 umol/L、10umol/L、20umol/L、30umol/L40umol/L)的Cur对OCM-1细胞株形成VM能力的影响,通过进行PAS染色,观察姜黄素对PAS阳性的环状结构的形成能力的影响,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参与VM形成PI3K与上皮受体酪氨酸激酶(EphA2)的表达并初步探讨Cur抑制VM形成的机制。3、所得结果输入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OCM-1细胞三维培养模型的建立:OCM-1细胞三维培养后4天,细胞大部分呈多角形,胞浆较丰富,核圆形,可见核仁,少部分肿瘤细胞长梭形,可见三五个长梭形细胞彼此连接围成半环状结构。一周后,肿瘤细胞几乎均变成长梭形,沿着胶原支架生长,细胞伸出长的突起,彼此之间相互接触围成环状结构。经PAS染色可见,瘤细胞大多呈弥散排列,肿瘤细胞模仿机体血管生成而形成瘤细胞条索并围成管道,一层细胞外基质(PAS阳性物质)围成环状结构。2、形态学观察Cur对OCM-1细胞形成VM结构的影响:Cur 0umol/L组:OCM-1细胞有浸润,在鼠尾胶上叠加生长,随着时间的延长,部分细胞逐渐伸展、变形,呈长条状、梭状或弧状;一周后细胞与细胞之间相互连接,并可成为管状、腔样、树枝样、网状等管腔结构,即V M;Cur 10umol/L组:部分OCM-1细胞能够形成条梭状和长条形,形成V M;Cur 20umol/L组:部分OCM-1细胞能形成长条形和梭形,但不能形成VM;Cur 30umol/L组:大部分细胞呈圆形,少细胞能形成长条形和梭形,但不能形成V M;Cur 40umol/L组细胞皱缩成圆形,不能形成VM。3、PAS染色观察Cur对OCM-1细胞VM形成的影响:Cur 0umol/L组:部分肿瘤细胞表达PAS阳性物质,相互连接形成环状、管腔样,网格状结构,即V M:Cur 10umol/L组:部分OCM-1细胞能够形成条梭状和长条形,PAS阳性,形成网格状VM结构:Cur 20umol/L组:少部分OCM-1细胞能形成长条形和梭形,PAS阳性,形成网格状VM结构;Cur 30umol/L:大部分细胞呈圆形,PAS阴性,少部分细胞能形成长条形和梭形,PAS阳性,但不能形成网格状VM结构;Cur 40umol/L组细胞皱缩成圆形,PAS阴性,不能形成网格状VM结构。4、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ur对OCM-1细胞EphA2和P13K蛋白表达的影响:EphA2和P13K蛋白表达,Cur(10、20、30、40umol/L)组,呈浓度依赖性降低,抑制VM的最佳浓度为30umol/L。各组分别与Cur 0umol/L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其中30umol/L和40umol/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0;P=0.188)。结论:1、我们建立的脉络膜黑色素瘤细胞株OCM-1三维培养模型是以鼠尾胶原蛋白Ⅰ型为支架,从形态学和PAS染色两个方面观察到环状结构即VM的存在,为研究VM形成的分子机制及抗VM的抗肿瘤疗法,提供了有利的体外研究模型,也为本课题的进一步研究打下了基础。2、Cur对OCM-1细胞株形成VM管道结构的能力具有抑制作用,且呈浓度依赖性,Cur浓度达到30umol/L时,其对OCM-1细胞株VM的形成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3、Cur抗瘤作用明确,结合文献及本实验研究,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PI3K信号通路从而抑制VM的形成。为Cur抗肿瘤的临床应用及其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一、人脉络膜黑色素瘤细胞OCM-1三维培养模型的建立
  • 1.1 对象和方法
  • 1.1.1 主要材料
  • 1.1.2 主要仪器
  • 1.1.3 主要试剂
  • 1.1.4 细胞培养
  • 1.1.5 OCM-1三维培养模型的建立
  • 1.1.6 三维培养OCM-1细胞PAS染色
  • 1.2 结果
  • 1.3 讨论
  • 1.4 小结
  • 二、姜黄素对OCM-1细胞血管生成拟态抑制作用及其相关机制的研究
  • 2.1 对象和方法
  • 2.1.1 主要材料
  • 2.1.2 主要仪器
  • 2.1.3 主要试剂
  • 2.1.4 分组方法
  • 2.1.5 姜黄素溶液的配置
  • 2.1.6 三维培养OCM-1细胞PAS染色
  • 2.1.7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 2.1.8 免疫组化阳性结果判断及阳性细胞计数
  • 2.1.9 统计学方法
  • 2.2 结果
  • 2.2.1 形态学观察
  • 2.2.2 PAS染色观察
  • 2.2.3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姜黄素对OCM-1细胞EphA2和PI3K蛋白表达的影响
  • 2.3 讨论
  • 2.3.1 抗血管生成策略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 2.3.2 姜黄素抑制OCM-1血管生成拟态的机制
  • 2.3.3 肿瘤VM与EphA2蛋白的关系
  • 2.3.4 肿瘤VM与PI3K蛋白的关系
  • 2.3.5 姜黄素的毒副作用
  • 2.3.6 姜黄素的毒副作用
  • 2.4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姜黄素对人脉络膜黑色素瘤细胞株OCM-1血管生成拟态形态学和病理改变的影响[J]. 眼科新进展 2017(01)
    • [2].人脉络膜黑色素瘤细胞株OCM-1的三维培养及血管生成拟态机制的研究[J]. 眼科新进展 2017(09)
    • [3].siRNA特异性沉默HIF-1α对缺氧培养的OCM-1细胞中Vimentin表达的影响[J]. 国际眼科杂志 2014(03)
    • [4].雷公藤内酯醇诱导人脉络膜黑色素瘤株OCM-1凋亡的机制研究[J]. 解放军医学杂志 2015(02)
    • [5].放射线诱导的HtrA2基因表达对人葡萄膜黑色素OCM-1细胞的影响[J]. 中国癌症杂志 2014(02)

    标签:;  ;  ;  ;  ;  

    姜黄素对脉络膜黑色素瘤细胞OCM-1血管生成拟态的抑制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