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有效力论

占有效力论

论文摘要

占有是人类社会最为古老也最为常见的对物支配形态,这一制度从其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承担着维护财产关系现状、定纷止争的功能。同时,由于其在内容上的丰富性与复杂性而成为法律中的一项疑难问题。本文共分四编。第一编占有初论。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占有概念、占有性质等基本问题。对于占有的讨论,通常以占有概念为基础。本文在这一部分指出占有概念借以存在的基础性假定的错误,结合占有概念学理研究的发展,提出放弃以占有体素和心素两方面界定占有概念的方式,而非总体上完全否定占有概念的使用,建议将对占有概念的界定转向注重“利用”。另一个与占有制度密切相关的重要问题是占有性质,这是展开对占有问题的讨论无法回避的问题。对于占有性质的界定决定着占有制度的内容以及如何在物权法体系中安排占有与具体制度的设计。通过对占有性质各项学说的分析,本文认为,在不同的角度和情形之下,占有呈现出不同的性质,具体而言,是事实状态与权利(占有权the right of possession)之间的转化。占有权的提出使得占有得以成立的本权范围扩大,其能够与所有权及他物权一同作为占有的本权。占有与本权之间的关系作为本文的主线,贯穿始终。这一主线体现在占有的三项效力当中,从占有公示本权到占有与本权脱离后对占有的保护。第二编详细论述了占有公示效力的相关内容。从物权所具有的绝对性和排他性进行分析,物权需要通过法律规定的方式将其存在及状况彰显于世人面前。作为一种最为古老同时又是最为普遍的一种权利表彰方式,占有在人类社会的早期即已经出现,基于其法律性质而承担着对物权进行公示的功能,在登记制度发达以前一直独自承担着这一功能。后来,对不动产支配和利用方式发生变化,使得在不动产上物权存在的公示方式由占有转变为登记(簿册占有)。占有因此退出不动产物权表彰的领域。此外,本文也指出,由于动产逐步呈现出脱离其置于其上的土地而独立存在的趋势,其价值及其重要作用逐渐受到重视。尽管大部分动产基于其特殊性仍以占有作为公示手段,但是,动产担保立法的新近发展使得占有公示手段的地位部分被登记、公证等方式所取代,以占有表彰本权存在的论断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冲击。对所有动产物权均以登记的方式公示不利于交易顺利和高效率进行,因此,尽管占有作为物权公示的手段受到了影响,但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时期内是不会退出历史舞台的。总体而言,物权公示经历了由占有为主导到逐渐多元化的趋势。第三部分全面阐述了占有推定效力的内容。基于占有表征本权的效力,从维护社会交易安全的角度考虑,法律上规定了有利于占有人的占有状态及本权享有的推定效力。依据占有事实状态的性质,基于经验法则所反映的占有人与占有物之间存在的较高程度的可能性或者盖然性,法律上推定占有人为善意、自主持续地占有;此外,法律上还依据占有人对占有物进行支配的事实而推定占有人本权的享有。为了保护真实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法律上允许在证据充分的情况下将这种推定予以推翻。近代法律的发展,使得占有的公示效力在一定程度上为登记制度所取代,而登记簿中记载的本权人往往与实际占有人相脱离,这使得占有人与真正权利人之间的关系被人为阻断,因而占有的推定效力也受到物权登记制度公信力的影响,在不动产上尤为明显。在对推定效力的内容、适用及发展进行介绍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当前立法现状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本文提出在我国物权法中规定全面而完善的占有推定效力的建议。第四编主要是对占有的保护效力展开论述。占有制度得以设立和发展所遵循的法律逻辑是通过认可占有事实而达到对本权的保护,因此,占有保护效力的存在是法律上规定占有制度的根本所在。这种保护效力又是与占有的公示效力、推定效力的存在密切相关。占有的公示效力彰显本权的存在,占有的推定效力推定本权的享有,基于这两种效力,法律上认定占有本权存在的高度盖然性,因而在法律上确认保护占有的保护效力,此举更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经过上述分析,可以得知:我们在占有效力这个问题上应当把握:占有的各项效力在法律上的确认都体现占有人取得本权、强化本权和保护本权的功能。此外,这一部分还客观地分析了我国占有的立法现状,指出我国现行占有立法制度中存在价值与体系两方面的严重不足,在当前我国的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占有保护效力得以适用的具体情形。因此,有必要在知悉我国占有立法现状得以形成的深层次的政治、经济及伦理道德等方面原因的基础上,重新构建占有制度。论文的最后一部分,对全文论证所得出的结论进行概括并针对我国占有制度立法的完善提出相应的建议。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 二、研究现状及疑难问题
  • 三、研究方法说明
  • 四、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一编 占有初论
  • 第一节 占有的概念
  • 一、占有概念的演进
  • 二、占有概念的构成
  • 三、相关概念的辨析
  • 四、占有概念的新发展
  • 第二节 占有的性质
  • 一、占有性质的历史考察
  • 二、关于占有性质的主张
  • 三、占有权
  • 第三节 文章的主线——占有与本权
  • 一、占有与所有权
  • 二、占有效力问题解析
  • 小结
  • 第二编 占有公示效力论
  • 第一章 物权公示概论
  • 一、物权公示的必要性
  • 二、物权公示制度的历史发展
  • 三、物权公示效力的内容
  • 四、物权进行公示的重要意义
  • 第二章 占有的公示效力
  • 第一节 占有公示效力
  • 一、占有公示效力的历史发展
  • 二、占有公示效力的内容
  • 三、占有作为物权公示手段所具有的公信力
  • 四、动产的特殊性决定其公示手段
  • 第二节 占有公示效力的嬗变
  • 一、占有公示效力的新近发展
  • 二、动产占有公示效力减弱趋势的原因分析
  • 三、对我国目前占有公示效力规定的评析
  • 第三章 占有公示效力的近代化表现——登记制度(簿册占有)
  • 第一节 登记概论
  • 一、登记(簿册占有)的意义
  • 二、物权登记制度得以确立的背景
  • 三、动产登记制度——现代物权法的发展
  • 第二节 占有与登记
  • 一、作为一种占有形式的登记
  • 二、占有与登记
  • 第三节 登记的效力及公信力
  • 一、登记的效力
  • 二、登记的公信力
  • 小结
  • 第三编 占有推定效力论
  • 第一章 基础论
  • 第一节 占有推定效力概述
  • 第二节 占有推定效力的意义
  • 一、法律创设占有权利推定效力的必要性
  • 二、占有推定效力存在的意义
  • 三、对占有推定效力的反思
  • 第二章 实体论——占有推定效力的内容
  • 一、占有的事实推定效力
  • 二、占有的权利推定效力
  • 第三章 应用论
  • 第一节 占有推定效力的适用
  • 一、占有推定效力适用的前提及例外
  • 二、占有推定效力规则适用的法律效果
  • 三、占有的推定效力与公权力的对抗
  • 第二节 占有权利推定效力的适用范围
  • 一、动产占有的权利推定效力
  • 二、不动产占有的权利推定效力
  • 三、我国物权法中不动产占有推定效力的分析
  • 第三节 占有推定效力适用的限制
  • 一、允许反证推翻推定
  • 二、取得时效制度
  • 第四章 关系论
  • 一、占有推定效力与公示效力
  • 二、占有推定效力与保护效力
  • 第五章 我国占有推定效力制度的构建
  • 一、我国物权法草案中曾经的规定
  • 二、立法现状的原因分析
  • 三、立法建议
  • 小结
  • 第四编 占有保护效力论
  • 第一章 占有保护效力初论
  • 一、占有公示效力、推定效力与占有保护效力
  • 二、占有保护效力的基本理论
  • 三、占有保护效力与占有性质的界定
  • 四、占有保护的前提条件——占有受到私力侵犯或有受妨害之虞
  • 第二章 占有保护的理论分析
  • 第一节 法学视角的分析
  • 一、两大法系学者的主张
  • 二、从占有概念看占有的保护
  • 第二节 法学视角外的考察
  • 一、从社会秩序维护的角度考察
  • 二、伦理、道德层面的考察
  • 三、保护占有免受私力侵害
  • 第三章 占有保护的实证规范考察
  • 一、罗马法中的规定
  • 二、日耳曼法中的规定
  • 三、近代各国的相关法律规定
  • 第四章 占有保护措施
  • 第一节 占有的私力救济
  • 一、占有私力救济权的概念
  • 二、占有私力救济行使的要件
  • 三、占有私力救济的内容及行使上的限制
  • 四、我国立法相关规定
  • 第二节 占有保护请求权
  • 一、占有保护请求权的概念及适用条件
  • 二、占有保护请求权的内容
  • 三、占有保护请求权与物权请求权
  • 四、占有性质决定保护措施——瑞士民法典的经验
  • 第三节 对间接占有的保护
  • 一、间接占有在法律上的认可
  • 二、间接占有的法律保护
  • 第五章 占有之诉
  • 一、占有之诉制度独立存在的意义
  • 二、占有之诉的发展历程
  • 三、现代各国、各地区立法例
  • 四、我国占有之诉的构建
  • 第六章 对我国占有立法的评析
  • 第一节 对我国当前占有立法的分析
  • 一、对我国现行法中占有制度的评析
  • 二、占有制度得以适用的具体情形
  • 第二节 中国财产权法现状的背景分析
  • 一、中国传统社会的经济条件
  • 二、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法律特征
  • 三、影响我国财产权观念形成的思想
  • 第三节 我国占有立法的意识形态考察
  • 一、现实层面考察
  • 二、私人财产权保护意识的确立
  • 小结
  • 结论兼立法建议
  • 一、本文的启示
  • 二、立法建议
  • 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 [1].观念交付视角下间接占有制度的存废——兼评现行物权法占有制度的完善[J]. 天津滨海法学 2014(00)
    • [2].知识产权还需要占有制度吗?——知识产权给占有制度带来的困惑与重构[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预印本 2009(01)
    • [3].对物权法中占有制度若干问题的探析[J]. 商场现代化 2013(02)
    • [4].浅议我国占有制度之构建[J]. 湘潮(下半月) 2012(10)
    • [5].关于我国占有制度立法完善的思考[J].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06)
    • [6].我国物权法占有制度简论[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09(03)
    • [7].浅析占有的性质——从事实与权利的争论说起[J]. 企业导报 2012(20)
    • [8].知识产权还需要占有制度吗?——知识产权给占有制度带来的困惑与重构[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04)
    • [9].论占有的现实意义[J]. 法制与社会 2018(06)
    • [10].对物权法占有制度的几点思考[J]. 法制博览(中旬刊) 2013(03)
    • [11].论占有制度的法律价值——兼论《物权法》中占有制度的完善[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3)
    • [12].论确立间接占有制度的必要性[J]. 法制与社会 2017(35)
    • [13].从占有权看占有制度在物权法中的地位[J]. 法制与社会 2013(12)
    • [14].现代俄罗斯民事立法中的罗马法概念之占有制度[J]. 中国不动产法研究 2017(01)
    • [15].占有制度溯源与现代民法之借鉴[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12(05)
    • [16].《物权法》的占有制度探讨[J]. 法制与经济(中旬刊) 2010(05)
    • [17].英美法上逆占有制度与大陆法上时效制度之比较[J]. 法制与社会 2010(30)
    • [18].论我国《物权法》中占有制度的效力[J]. 法制博览 2018(17)
    • [19].论中法两国物权法上占有制度的异同[J]. 企业导报 2011(11)
    • [20].关于占有的事实说与权利说之抉择[J]. 法制与社会 2012(12)
    • [21].对物权法中占有制度的思考[J]. 今日科苑 2010(02)
    • [22].重新构建我国国有资产的权利分配体系——从罗马法的占有制度出发[J].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01)
    • [23].浅谈占有制度的理论与实践[J]. 法制博览 2016(07)
    • [24].事实与权利——占有性质分析[J].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2)
    • [25].对物权法中占有制度若干问题的探析[J]. 企业导报 2012(06)
    • [26].占有之侵权法保护研究[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1(06)
    • [27].间接占有制度应纳入物权法[J]. 法制与社会 2016(15)
    • [28].浅论占有的制度[J]. 经济研究导刊 2011(03)
    • [29].浅谈我国占有制度的地位与作用[J]. 法制与社会 2011(30)
    • [30].占有若干法律问题研究[J]. 现代商贸工业 2010(09)

    标签:;  ;  ;  ;  ;  

    占有效力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