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祁连西段金佛寺岩体的成岩成矿作用研究

北祁连西段金佛寺岩体的成岩成矿作用研究

论文摘要

前人对祁连山西段的花岗岩有一定的研究,但北祁连造山带西段最大的金佛寺岩体其研究程度明显低于较其它区域。由于其交通条件和自然条件十分恶劣,有关金佛寺岩体含矿性的研究更是不多见。本文在前人区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矿床学、遥感学、放射性Re—Os、Rb—Sr、Sm—Nd、Pb同位素测年和示踪,主量、微量、稀土元素,稳定同位素C、H、O、S,流体包裹体的研究,论证了金佛寺岩体的成岩时代、构造环境及与之有关的金属矿床成矿时代和成因机制问题。通过野外地质工作查明了区内岩体、地层的分布,断裂构造活动及控矿规律,研究了成矿地质条件,初步掌握了矿体分布范围、产状、规模、形态变化、矿石物质成份,为下步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金佛寺岩体地质特征研究地质学、岩相学研究表明:金佛寺岩体分为两期,第一期副矿物以磁铁矿、磷灰石、锆石为主。次生矿物以绢云母、碳酸盐、绿泥石为主。且富含不含角闪石的绿泥石化黑云斜长花岗岩及黑云石英闪长岩包裹体。第二期副矿物以磁铁矿为主。次生矿物以绿泥石、绢云母、绿帘石为主;Rb—Sr和Nd—Sm全岩等时线年龄第一期为421.9—426.1Ma,属于中—晚志留世(温洛克世—罗德洛世)。第二期时间为389.6—391.3Ma。属于早—中泥盆世;流体包裹研究表明:第一期岩体包裹体温度均一为116—250℃,形成深度在0—0.9Km,压力为0—25 MPa。第二期岩体中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75—275℃,形成深度在0.28—1.5Km,压力为7.5—39 MPa。金佛寺岩体的主量、微量、稀土元素和Rb—Sr、Sm—Nd、Pb同位素特征暗示,其原始岩浆来源于地壳,岩体具有“S”型花岗岩的特征。(2)金佛寺岩体的成矿作用研究金属矿物生成顺序及划分成矿期次:1赤铁矿—2黄铁矿—3黄铜矿—4斑铜矿—5方铅矿1—6黑钨矿—7辉钼矿—8闪锌矿—9方铅矿2—10白钨矿—11(铅矾—白铅矿、褐铁矿、针铁矿、辉铜矿)。该区大体划分为2个矿化期5个矿化阶段,分别为:热液矿化期:Ⅰ磁铁矿—赤铁矿中高温阶段、Ⅱ石英—黄铁矿中低温热液阶段、Ⅲ黄铜矿—辉钼矿中、高温热液阶段、Ⅳ方铅矿—闪锌矿中低温热液阶段、Ⅴ方解石—方铅矿低温热液阶段。表生氧化期:部分金属化合物氧化为褐铁矿、针铁矿、铅矾—白铅矿、辉铜矿等。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它们的成矿来源是地壳,成矿流体以岩浆为主并受大气水的影响;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成矿温度差异不大,而成矿流体的成份也很相似,具有相似的成矿环境。西柳沟钨钼矿的辉钼矿Re—Os等时线成矿年龄为422.2Ma,属于中晚志留世。主量、微量、稀土元素和Rb—Sr、Sm—Nd、Pb同位素研究表明西柳沟钨钼矿形成于中晚志留世北祁连造山作用初期环境;索同沟的铅来源单一,可能与造山作用及其围岩—奥陶纪的火山有关。(3)成矿模式的研究西柳沟钨钼矿、索同沟Ⅲ号脉铅锌矿与金佛寺第一期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和包裹体特征相接近,索同沟Ⅲ号脉铅锌矿同时也具有Ⅰ号铅锌矿脉的部分地球化学的特征,而Ⅰ号脉与奥陶系的阴沟群(OY~a)地球化学特征相似。Pb同位素、包裹体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岩体及与金佛寺岩体有关矿的源区主要是大陆壳,而不是地幔,它们都与造山作用有关。Ⅰ号铅锌矿脉形成于金佛寺第一期岩体就位前,与第一期岩体就位前的流体和奥陶系阴沟群a岩组(OY~a)有关;西柳沟钨钼矿形成于金佛寺第一期岩体就位后,与岩体及基底北大河岩群有关;Ⅲ号脉形成于第一期岩体形成后的金佛寺岩体的成矿作用晚期,是这一次成矿作用的结束。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区域研究现状
  • 1.1.1 区域地质调查
  • 1.1.2 区域物、化探测量
  • 1.1.3 遥感地质工作
  • 1.1.4 矿产地质工作
  • 1.2 存在问题
  •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目标
  • 1.4 论文研究工作概况和完成主要工作量
  • 1.5 样品采集制备和分析方法
  • 1.5.1 样品采集
  • 1.5.2 样品制备
  • 1.5.3 样品分析单位及分析方法
  • 1.6 主要成果及创新点
  • 2 区域地质特征
  • 2.1 构造单元划分
  • 2.1.1 敦煌地块
  • 2.1.2 阿拉善地块
  • 2.1.3 中祁连地块
  • 2.1.4 北祁连造山带
  • 2.2 区域重磁场特征及构造解译
  • 2.2.1 北西向断裂构造
  • 2.2.2 北东向断裂
  • 2.2.3 局部重力异常
  • 2.3 遥感特征及构造解译
  • 2.3.1 线性构造
  • 2.3.2 环形构造
  • 2.3.3 金佛寺岩体及与之有关的矿的遥感特征
  • 2.4 区域化探异常特征及元素组合分类
  • 2.5 构造演化模式
  • 2.5.1 地壳地质特征
  • 2.5.2 构造演化阶段
  • 2.6 北祁连西段多金属成矿带与区域地质、地球物理特征的关系
  • 2.6.1 矿带与区域构造的关系
  • 2.6.2 矿带与地球物理关系
  • 2.6.3 矿带与遥感异常关系
  • 3 金佛寺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岩作用
  • 3.1 金佛寺岩体的地质特征
  • 3.2 岩石学及矿物学特征
  • 3.2.1 第一期岩体
  • 3.2.2 第二期岩体
  • 3.2.3 捕掳体
  • 3.3 金佛寺岩体遥感解译
  • 3.4 包裹体特征
  • 3.5 岩石化学特征
  • 3.5.1 主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3.5.2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3.5.3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3.6 成岩年代学
  • 3.6.1 铷-锶同位素研究
  • 3.6.2 钐-钕同位素研究
  • 3.7 地球动力学的成岩作用
  • 3.7.1 成岩物质来源
  • 3.7.2 成岩地球动力学过程
  • 4 与金佛寺岩体有关的主要矿床地球化学特征与成矿作用
  • 4.1 矿脉特征
  • 4.1.1 西柳沟钨钼矿
  • 4.1.2 索同沟铅锌矿
  • 4.1.3 苦沱沟铅锌矿
  • 4.1.4 大道口钨钼矿
  • 4.1.5 大道口铅锌矿
  • 4.1.6 松木沟铜矿
  • 4.2 成矿期次的划分
  • 4.3 地球化学特征
  • 4.3.1 微量元素
  • 4.3.2 稀土元素
  • 4.4 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特征
  • 4.4.1 包裹体特征
  • 4.4.2 氢、氧同位素特征
  • 4.4.3 硫同位素特征
  • 4.4.4 碳同位素特征
  • 4.5 铅同位素研究
  • 4.6 成矿年代研究
  • 4.6.1 样品描述
  • 4.6.2 测试结果
  • 4.7 成矿机理
  • 5 北祁连西段金佛寺岩体的成矿作用模式
  • 5.1 北祁连山成矿作用概述
  • 5.2 金佛寺岩体的成矿作用模式
  • 6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图版
  • 致谢
  • 在学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 在学期间的参与主要科研项目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  ;  

    北祁连西段金佛寺岩体的成岩成矿作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