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胆石形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瘦素,胆汁酸,胆盐输出泵,胆石症
胆石形成论文文献综述
何静宇,温剑,杨闯,张永川[1](2019)在《瘦素调节胆汁酸代谢影响胆石形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瘦素(leptin)和胆汁酸代谢之间的关系及其对胆石症的影响。方法收集手术治疗的89例胆囊结石患者(GS)、68例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患者(PIS)和72例肝脏良性疾病患者(CT)的肝脏组织及术前血清。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瘦素水平,自动生化分析检测血清中TBA、TBIL、ALT、AST、TC、TG和γ-GGT水平。q 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肝脏组织长型瘦素受体(OB-Rb)、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2(AMPK-a2)、p-AMPKa2、胆盐输出泵(BSEP)的mRNA及蛋白表达量。Hep G2细胞分别与瘦素和瘦素+AMPKa2抑制剂(compund C)共培养后,q 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细胞OB-Rb、AMPKa2、p-AMPKa2、BSEP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Hep G2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BA含量。结果 GS组血清瘦素水平明显高于CT和PIS组(P<0. 05)。GS组和PIS组的OB-Rb、AMPKa2、p-AMPKa2和BSEP表达水平显着低于CT组(P<0. 05)。瘦素刺激Hep G2细胞后增加其OB-Rb、AMPKa2、p-AMPKa2和BSEP表达量。Compund C抑制瘦素对Hep G2细胞中OB-Rb、AMPKa2、p-AMPKa2和BSEP的促表达作用。结论瘦素参与胆汁酸代谢的调节,其在肝脏的代谢异常可能是胆石症发生的机制之一。(本文来源于《基础医学与临床》期刊2019年12期)
周遥,田忠[2](2018)在《减肥术后胆石形成情况和相关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减肥术是治疗病态肥胖最有效的方法,在减肥术中最常用的是Roux-en-Y胃旁路术(Roux-en-Y gastric bypass,RYGB)和袖状胃切除术(sleeve gastrectomy,SG)。肥胖本身就是胆石症的发病因素之一,而减肥术后胆石的形成风险进一步增大。本文主要对RYGB和SG术后胆石症发病率及减肥术后胆石形成原因做一简要综述。(本文来源于《肝胆胰外科杂志》期刊2018年03期)
任海鹏[3](2018)在《胆石症形成与饮食及饮水水质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胆石症易受寒冷、感染、饮水水质、不良饮食习惯等因素影响。动物性食品和油腻性食品增多、谷物类饮食减少并追求食物精细化,膳食结构的改变导致胆石症发病率不断上升~([1]),这与平时人们的饮食喜好、生活习惯、饮水水质有密切关系。1饮食结构各级胆管部位中的大部分结石为胆固醇结石,结石中胆固醇含量约90%。饮食以高脂、高糖、高胆固醇为主,导致含胆固醇类物质的禽、蛋、肉类摄入过多。这些食材通过肝脏的生物转化,释放到血液中导致胆固醇(本文来源于《中国乡村医药》期刊2018年05期)
周遥[4](2018)在《减肥术后胆石形成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在病态肥胖患者中,胆石症发病率较正常人高3~5倍,而减肥术后胆石症的发病率甚至比术前更高。腹腔镜Roux-en-Y胃旁路术(Laparoscopic Roux-en-Y gastric bypass,LRYGB)和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Laparoscopic sleeve gastrectomy,LSG)是目前最常用的减肥手术方式。关于两种手术方式术后胆石症发病率高低,目前现尚无统一结论,且国内无此方面报道。本研究通过收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普通外科2011年10月-2015年1月间的减肥手术病例,统计了减肥手术术后胆石症发病率,对比LRYGB和LSG术后胆石症发病率,并对患者年龄、性别、术前BMI等因素与胆石形成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为临床减肥手术术式选择及术后胆石症预防提供参考。研究方法:通过医院信息系统收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普通外科病房自2011年10月至2015年01月间行减肥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LRYGB组和LSG组,统计两组胆石症发病情况,比较两组胆石症发病率的差异,分析患者年龄、性别、术前BMI等因素与胆石形成的相关性。结果:在2011年10月至2015年1月间,共有172名患者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普通外科病房行减肥手术,经过调查随访,共有44名患者符合条件被纳入了本次研究。对此44名患者进行统计,总胆石症发病率为15.9%,LRYGB组和LSG组胆石症发病率分别为12.1%和27.3%。LRYGB组包括男性10名,女性23名,患者年龄(35.55±9.65)岁,术前BMI(35.20±5.60)kg/m~2;LSG组含男性4名,女性7名,患者年龄(28±5.16)岁,术前BMI(39.04±6.31)kg/m~2。两组患者性别比例及术前BMI水平无明显差异(P=0.772;P=0.063),患者年龄有显着差异(P=0.014)。因LRYGB组与LSG组患者年龄有差异,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同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两组术后胆石症发病率无统计学差异(P=0.396)。性别、年龄和术前BMI与胆石症发病无相关性(P=0.245;P=0.624;P=0.665)。结论:LRYGB与LSG术后胆石症发病率无显着差异。性别、年龄及术前BMI与减肥术后胆石症发生无关。(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科大学》期刊2018-03-01)
王瑞涛,贾庆安,牟怡平,耿智敏,刘昌[5](2018)在《胆宁片调节肠道菌群移位消除胆道炎症及预防胆石形成的临床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胆宁片对肠道菌群移位消除胆道炎症及预防胆石形成的机制.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胆石症住院患者104例,均因胆总管结石行但总管切开取石并T管引流术,术前1个月内未服用利胆药物.随机分为胆宁片组和对照组,胆宁片组除按胆道术后常规处理外,于术后第2天开始进食流质后按说明书剂量给以口服胆宁片;对照组仅给予胆道术后常规护理,避免服用利胆类药物.所有患者分别于术后第7天和第14天,收集清晨空腹T管胆汁约100 m L.注意收集胆汁前1 d预先夹闭T管,以防T管引流影响胆汁肝肠循环.检测胆汁中的菌群成分,观察手术前后菌群差异.长期随访胆石症复发状况.结果各组分在治疗前后的变化:第7天治疗组在HS和UCB%两项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4天治疗组在TBS、UCB%、HS叁项均高于对照组,但CH、LI和Z叁项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成石趋势:对照组组内比较UCB%、LI和Z均无明显变化,但HS值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组内HS、UCB%均无明显变化,但LI和Z值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宁片可以在术后短期内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影响胆汁中胆固醇含量,从而抑制胆石成石趋势,起到预防胆固醇结石的作用.(本文来源于《昆明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邱桥成[6](2017)在《肝硬化及肝纤维化是胆石病形成原因之一》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医治肝硬化患者过程中,特别是在一些肝纤维化患者自我感觉良好,医学检验科检验报告也都好转的情况下,但医学影像的报告还是和初次医学影像的报告一样。肝硬化特别是肝脏弥漫性改变,在好转中后期超声检查时都会有"胆结石"的报告。(本文来源于《中医临床研究》期刊2017年26期)
蒋兆彦,胡海,韩天权,张圣道[7](2017)在《胆固醇的肠肝循环:肝脏和小肠在胆石形成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国,胆囊胆固醇结石病(简称:胆石病)的发病率在近10年内上升较快,特别是经济发达、生活水平较高的地区。2011年至2012年间上海地区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其在人群中发病率接近13%~([1])。对胆石病防治和发病机制的研究虽非目前诸多研究所追逐,但一直是本领域研究者长期不懈(本文来源于《外科理论与实践》期刊2017年03期)
丁润宇,许静涌,韦军民[8](2017)在《胆囊组织中的Cajal样间质细胞与胆石形成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Cajal样间质细胞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多种平滑肌组织中的特殊间质细胞,在消化系统中被认为是消化道慢波的起搏细胞。该细胞同样分布于胆道系统之中,并与胆道系统运动功能密切相关,其数量在胆石症患者的胆囊组织中明显减少。胆石症是一种常见疾病,在其发病机制中胆道运动功能减弱被认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复习近年关于Cajal样间质细胞与胆石症关系的文献,就Cajal样间质细胞的形态、分类、起源、功能及与胆石症的关系做一综述。(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刊》期刊2017年03期)
杨中良,杨秀云,李剑,胡庆禧,刘卫东[9](2016)在《金威消石颗粒抑制豚鼠胆固醇胆石形成的代谢组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1H核磁共振(1H NMR)代谢组学技术研究胆固醇胆石豚鼠血清的特征性代谢物及金威消石颗粒抑制胆固醇胆石形成的机制。方法:将45只健康成年雄性豚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组和对照组,模型组和中药组服用致石饲料15周,对照组服用常规饲料15周,中药组第8周开始以金威消石颗粒混悬液灌胃8周,2.65 g·kg-1,每天2次。第16周第1天清晨采集所有豚鼠空腹腹腔动脉血1 m L,摘取胆囊收集胆汁,观察胆石形成情况;采用1H NMR技术检测血清小分子代谢物。结果:金威消石颗粒可明显抑制豚鼠胆固醇胆石的形成。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血清柠檬酸、丙酮、谷氨酸、甘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和酪氨酸等含量明显升高(P<0.05),乳酸、丙酮酸和谷氨酰胺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血清1-甲基组氨酸含量明显增高,丙酮和组氨酸含量下降(P<0.05)。结论:豚鼠胆固醇胆石的形成与能量、脂类及蛋白质代谢紊乱有关,金威消石颗粒可通过调整豚鼠脂类和蛋白质代谢抑制胆固醇胆石的形成。(本文来源于《河南中医》期刊2016年03期)
何俊辰,王红,邓为民,石建华,韩俊泉[10](2015)在《中医药预防胆石形成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人民的生活条件及营养状况的改善,近年来胆石病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目前多数患者的应对方法是手术治疗,但是手术给患者带来痛苦的同时,并不能完全解决胆石再次复发的可能。所以避免胆石病发生和复发的最直接方法就是提前预防胆石的形成,这就是中医的"治未病"理念[1,2]。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治未病"的论述,这就给予了中医在这方面充分的理论基础,近几年中医药在此方面也有很大的发现和进步,并相继提出了多种预防胆石形成的观点,所以现就(本文来源于《临床合理用药杂志》期刊2015年10期)
胆石形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减肥术是治疗病态肥胖最有效的方法,在减肥术中最常用的是Roux-en-Y胃旁路术(Roux-en-Y gastric bypass,RYGB)和袖状胃切除术(sleeve gastrectomy,SG)。肥胖本身就是胆石症的发病因素之一,而减肥术后胆石的形成风险进一步增大。本文主要对RYGB和SG术后胆石症发病率及减肥术后胆石形成原因做一简要综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胆石形成论文参考文献
[1].何静宇,温剑,杨闯,张永川.瘦素调节胆汁酸代谢影响胆石形成[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9
[2].周遥,田忠.减肥术后胆石形成情况和相关研究进展[J].肝胆胰外科杂志.2018
[3].任海鹏.胆石症形成与饮食及饮水水质的关系[J].中国乡村医药.2018
[4].周遥.减肥术后胆石形成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D].中国医科大学.2018
[5].王瑞涛,贾庆安,牟怡平,耿智敏,刘昌.胆宁片调节肠道菌群移位消除胆道炎症及预防胆石形成的临床评价[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8
[6].邱桥成.肝硬化及肝纤维化是胆石病形成原因之一[J].中医临床研究.2017
[7].蒋兆彦,胡海,韩天权,张圣道.胆固醇的肠肝循环:肝脏和小肠在胆石形成中的作用[J].外科理论与实践.2017
[8].丁润宇,许静涌,韦军民.胆囊组织中的Cajal样间质细胞与胆石形成的关系[J].中国医刊.2017
[9].杨中良,杨秀云,李剑,胡庆禧,刘卫东.金威消石颗粒抑制豚鼠胆固醇胆石形成的代谢组学研究[J].河南中医.2016
[10].何俊辰,王红,邓为民,石建华,韩俊泉.中医药预防胆石形成的研究进展[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