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离”“挣扎”“抽离” ——萧红自我与文本关系研究

“游离”“挣扎”“抽离” ——萧红自我与文本关系研究

论文摘要

萧红的创作存在于她的个性与整个国家民族的共性的错综复杂中,而她的个性和国家民族的同一性重合、偏离、隔绝,也映射出了她整个创作生涯的变化。本文在史传性的知人论世的基础上,结合萧红文本进行分析,以时间为经线,以萧红自我与文本关系为纬线,将萧红的生命经历与文学创作同步演绎,分别以不同阶段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跋涉》、《生死场》和《呼兰河传》为中心,采用心理分析、文本细读、叙事学等方法,探究萧红自我与文本关系之“游离”“挣扎”“抽离”。论文主体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以萧红早期短篇小说集《跋涉》为主要分析文本,通过呈现作品中的理念式书写,论述萧红早期作品中贯穿着一种普泛性的人道主义的怜悯,作家自我主体尚未形成,创作情感流于程式化,进而探究萧红自我与文本关系之游离。第二部分,以《生死场》为中心,通过分析文本中所呈现的启蒙话语、阶级话语、民族主义话语的众声喧哗,以及贯穿作品始终的作者对女性生命体验和不可割舍的乡情的言说,见出萧红思想情感和价值判断存在着各种矛盾与焦灼、犹疑与徘徊,进而探究萧红自我与文本关系的挣扎。第三部分,以《呼兰河传》为中心,通过分析作者在文本中所倾注的情感强度和叙述者在叙述时与文本主体所保持的距离,见出萧红有意为之的远距离的审美和思考,进而探究文本之所以呈现出自我主动抽离的深层蕴含。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论域设置的可能性
  • 第二节 研究综述及突破所在
  • 第一章 游离:人道主义者的怜悯
  • 第一节 “游离”之呈现
  • 第二节 “游离”之探究
  • 第二章 挣扎:体验的言说与理性的表达
  • 第一节 “挣扎”之呈现
  • 第二节 “挣扎”之探究
  • 第三章 抽离:洞明者的回望
  • 第一节 “抽离”之呈现
  • 第二节 “抽离”之探究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附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民族与女性之间的《生死场》[J]. 现代交际 2020(10)
    • [2].被女性压迫的女性群体——《生死场》的人际构图[J]. 名作欣赏 2020(23)
    • [3].荒野里的生与死——论《生死场》兼及一种乡村书写方式[J]. 南方文坛 2020(05)
    • [4].荒野里的生与死——论《生死场》兼及一种乡村书写方式[J]. 社会科学文摘 2020(10)
    • [5].《生死场》葛浩文译本的生态翻译解读[J].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8(02)
    • [6].突围 契合 游离——话剧《生死场》再阐释[J]. 戏剧文学 2017(06)
    • [7].话剧《生死场》[J]. 中国戏剧 2015(07)
    • [8].话剧《生死场》的历史气息与现代意识[J]. 中国戏剧 2016(07)
    • [9].鲁迅序言对《生死场》的经典定位之后[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6(10)
    • [10].《生死场》[J]. 百家评论 2016(05)
    • [11].《生死场》中生命体的变形书写[J]. 长江丛刊 2020(16)
    • [12].《生死场》中王婆形象的分析[J]. 青年文学家 2019(08)
    • [13].《生死场》悲剧女性形象谫析[J]. 青年文学家 2019(21)
    • [14].以人为中心的文学起点——关于《生死场》[J]. 文教资料 2008(04)
    • [15].谈《生死场》的独特思想内涵与爱国情怀[J]. 参花(下) 2017(11)
    • [16].论《生死场》中动物与人的同构性[J]. 北方文学 2017(36)
    • [17].论小说中拟动物化描写的存在意义——以《生死场》为例[J]. 芒种 2018(12)
    • [18].论萧红小说《生死场》中的民俗文化书写[J]. 青年文学家 2017(21)
    • [19].从女性视角出发浅析生死场的悲剧轮回[J]. 中国文艺家 2017(02)
    • [20].论《生死场》中的悲剧意识[J]. 青年文学家 2017(23)
    • [21].在戏剧影像中看《生死场》[J]. 中华文化画报 2017(05)
    • [22].《生死场》中对女性生存状态的文化观照[J]. 牡丹 2017(23)
    • [23].舞美设计说明阐述——以《生死场》剧目为例[J]. 明日风尚 2017(18)
    • [24].以继承“鲁迅传统”来纪念鲁迅先生——绍兴文理学院今天剧社话剧《生死场》演出讨论[J]. 绍兴鲁迅研究 2017(00)
    • [25].压迫下的觉醒——评萧红《生死场》[J]. 智富时代 2015(10)
    • [26].浅析《生死场》里“生”与“死”的较量[J]. 青春岁月 2013(21)
    • [27].浅谈《生死场》中的女性与动物[J]. 青年文学家 2013(14)
    • [28].浅谈《生死场》的表演风格[J]. 阅读与写作 2011(07)
    • [29].《生死场》中的女性境遇[J]. 名作欣赏 2018(35)
    • [30].论《生死场》的譬喻美学[J]. 文艺评论 2019(05)

    标签:;  ;  ;  ;  

    “游离”“挣扎”“抽离” ——萧红自我与文本关系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