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震后羌族心理复原力的文化因素研究

影响震后羌族心理复原力的文化因素研究

论文摘要

本研究通过对20名羌族村民进行半结构化访谈,深入了解并考察了地震一年后其心理重建和恢复情况,用质性研究的方法探讨了影响羌族地震后心理复原力的文化因素。结果表明:(1)震后羌族村民经受的压力事件主要集中在房屋重建、整体搬迁、生态环境的变化、子女的教育费用。其中受访者提及最多的压力事件是房屋重建和子女教育带来的经济问题。(2)受访的大多数羌族村民有精神信仰,宗教对震后羌族村民的心理复原力同时具有积极和消极的作用,这取决于他们的宗教信仰、对宗教的认识和理解。(3)文化保持程度影响着心理复原力的形成,不同区域、不同年龄的羌族人群对传统文化的保持程度不同。愈远离县城与交通干线的村寨,其传统文化保持得愈好;年长者比年轻人更熟知羌族的精神文化。(4)社会支持对震后羌族村民的心理复原力具有积极作用;5.12地震以后,原有的社会支持系统发生了变化,但是,在邻里互助减少的情况下,国家的支持发挥了重要作用;适当的社会支持比直接的福利更有效。(5)文化适应的不同方式影响心理复原力的形成。文化适应的方式分为三类:a.不放弃自己的语言、价值观和社会支持并掌握新文化的规范和标准;b.只遵守文化而不能适应新文化;c.只顾适应新文化。前者比后两者表现出更强的心理复原力。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与问题的提出
  • 1 文献综述
  • 1.1 羌族文化研究综述
  • 1.1.1 羌族的历史
  • 1.1.2 羌族的宗教信仰
  • 1.1.3 羌族的政治经济与社会
  • 1.1.4 羌族的语言与民俗文化
  • 1.2 灾后创伤心理研究
  • 1.2.1 灾后心理反应及影响因素研究
  • 1.2.2 灾后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
  • 1.2.3 灾后心理干预的研究
  • 1.3 心理复原力研究综述
  • 1.3.1 心理复原力的概念
  • 1.3.2 心理复原力的结构
  • 1.3.3 心理复原力的系统模型
  • 1.3.4 心理复原力的跨文化研究
  • 1.3.5 心理复原力的质性研究
  • 2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 2.1 问题提出
  • 2.2 研究意义
  • 第二部分 研究方法与实施过程
  • 1 概念界定
  • 1.1 羌族
  • 1.2 文化
  • 1.3 心理复原力
  • 2 研究方法
  • 3 研究的总体设计
  • 3.1 研究对象的选择
  • 3.2 研究工具的设计
  • 3.3 研究步骤
  • 3.3.1 选择被访谈者
  • 3.3.2 预访谈
  • 3.3.3 正式访谈
  • 3.3.4 资料分析
  •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 1 震后生活压力事件
  • 2 震后羌族村民的心理复原力
  • 2.1 自立
  • 2.2 应对方式
  • 2.3 感受到社会支持
  • 2.4 感恩
  • 2.5 精神信仰
  • 2.6 控制点
  • 2.7 现实感
  • 2.8 积极特质
  • 2.9 生活的变化
  • 2.10 自我效能感
  • 3 震后羌族文化的变化
  • 3.1 社会支持系统
  • 3.2 生态系统
  • 3.3 价值观
  • 3.4 生活习俗
  • 3.5 性别角色
  • 4 研究结果的检验
  • 4.1 信度分析
  • 4.2 效度检验
  • 4.3 伦理道德问题
  • 第四部分 分析与讨论
  • 1 震后羌族村民的压力事件
  • 2 震后羌族村民的心理复原力
  • 2.1 自立
  • 2.2 应对方式
  • 2.3 社会支持
  • 2.4 感恩
  • 2.5 精神信仰
  • 2.6 控制点
  • 2.7 现实感
  • 2.8 积极特质
  • 2.9 生活的变化
  • 2.10 自我效能感
  • 3 羌族文化对心理复原力的影响
  • 第五部分 结论与建议
  • 1 研究结论
  • 2 研究的不足和展望
  • 3 对心理咨询和辅导工作的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傣族初中生心理复原力与主观幸福感分析[J].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01)
    • [2].戒毒青少年心理复原力与人格、抑郁的关系[J]. 成都医学院学报 2019(06)
    • [3].贫困大学生心理复原力的发展特点研究[J].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8(12)
    • [4].中职生受欺凌群体心理复原力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06)
    • [5].高中生心理复原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 中国学校卫生 2018(05)
    • [6].青少年调节聚焦对心理复原力的影响:元情绪和应对方式的链式中介[J]. 心理科学 2018(03)
    • [7].心理复原力量表在军事飞行人员中的信效度研究[J].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18(04)
    • [8].贵州省贫困医学生心理复原力与人格特征关系[J]. 中国学校卫生 2015(08)
    • [9].小学生心理复原力与社会支持的关系分析[J]. 科学中国人 2017(02)
    • [10].团体箱庭治疗在促进大学生心理复原力中的作用分析[J]. 现代职业教育 2016(34)
    • [11].民族地区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复原力的干预研究[J]. 校园心理 2019(02)
    • [12].贵州某医学院教师心理复原力分析: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的影响[J].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18(04)
    • [13].高职学生心理复原力和情绪智力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 中国校医 2013(06)
    • [14].四川省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的心理复原力特征[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03)
    • [15].贫困大学生心理复原力现状调查与分析[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6)
    • [16].不同心理复原力中学生家庭环境因子比较[J]. 中国学校卫生 2009(02)
    • [17].心理复原力对青年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术后自我效能和自我管理关系的中介效应[J]. 职业与健康 2018(24)
    • [18].民族地区高职生心理复原力分析:应对方式和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9(08)
    • [19].贫困大学生心理复原力现状调查[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4(05)
    • [20].快速康复护理对中青年胃癌术后病人康复和心理复原力的影响[J]. 护理研究 2019(05)
    • [21].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复原力的提升策略[J]. 贵州教育 2016(13)
    • [22].大学生复原力与适应状况的关系研究[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0(07)
    • [23].海员心理复原力研究探析[J]. 人力资源管理 2016(03)
    • [24].大学生生命意义感与心理复原力的相关性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 2012(11)
    • [25].河北省综合三甲医院护士共情疲劳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 河北医药 2020(12)
    • [26].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校建档立卡家庭学生心理复原力提升的实践与效果[J]. 教育教学论坛 2019(10)
    • [27].本科护生元情绪与心理复原力的相关性研究[J].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19(11)
    • [28].成人心理一致感对人生意义与心理复原力的中介效应研究[J]. 实用预防医学 2018(09)
    • [29].受艾滋病影响中学生的心理复原力现状分析[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7(01)
    • [30].某校高一学生心理复原力及归因风格与强迫症状的关系[J]. 中国学校卫生 2015(07)

    标签:;  ;  ;  ;  ;  

    影响震后羌族心理复原力的文化因素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