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娜
(江苏省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45病区神经外科江苏盐城224000)
【摘要】总结了一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复合伤患者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包括:入科后快速急诊处理,积极有效的预见性并发症观察护理,气道管理,胸管护理,体位护理,营养支持,心理护理,基础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经过及时诊治和精心护理,患者术后第15天病情平稳转入骨科进一步治疗。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复合伤;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2-0301-02
重型颅脑损伤危害性大,在创伤致死致残病例中,其病死、病残率处第一位[1];重型颅脑创伤合并复合性外伤,会增加其病死率、致残率。因此对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临床观察及预见性护理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我科于2015年04月收治了一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复合伤患者,经过及时诊治和精心护理,患者病情平稳,现将护理工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38岁,因从7m高处坠落,伤后意识丧失,呕吐一次,为胃内容物;入院查体:意识昏迷,躁动,GCS8分;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2.5mm,光发射灵敏;测:T:36.2℃P:100次/分R:25次/分BP:130/80mmHg;右耳见大量血性液体流出;右胸部肋间隙饱满,叩诊浊音,听诊呼吸音减弱;四肢肌张力正常。头颅CT示:左侧额颞顶部硬膜下血肿、左侧额颞叶脑挫裂伤伴血肿、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底骨折伴颅内积气;急诊以“重型颅脑外伤”于2015年04月03日平车收治入院。患者于04月03日12:00出现意识障碍加重,双侧瞳孔不等大,左:右=4mm:2.5mm,左侧对光反射消失,迟钝,于04月03日12:20在急诊全麻下行左侧额颞顶枕部硬膜下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术中顺利于17:00安返监护室。患者于开颅术后两小时、术后第二天、术后第三天先后出现失血性休克、脾破裂、继发性脑水肿、血气胸致肺不张等并发症,经过积极有效的预见性并发症观察、及时诊治和精心护理,04月18日患者意识转为清醒,生命体征平稳转入骨科进一步治疗。
2.护理
2.1快速完成急诊处理
入科后立即将患者安置于监护病房,卧于硬板床,予以胸带外固定,去枕平卧位,头偏向右侧,保持呼吸道通畅,遵医嘱给予心电监护,双腔鼻导管持续低流量氧气吸入,床边备有吸引装置。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使用20%甘露醇每q6h脱水治疗。同时该患者入院时意识昏迷,躁动,给予专人陪护,拉好床档,双手予以约束带固定,做好安全防护。
2.2气道管理
制定个性化的气道护理方案,加强气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肺部感染。选择带有声门下吸引装置的气切导管作间断吸引;严格掌握按需吸痰[2]的指针,避免过于频繁而不必要的吸引对患者的不良刺激;根据痰粘稠度选择适宜的吸痰负压[3];控制吸痰时间于10s内[4];采用改良深部吸痰方式[5],即吸痰管头端插至气管插管或气切套管长度后再插入1~2cm,既能较少影响颅内压力、又能有效清除气道分泌物的较好选择;吸痰前后常规给予纯氧吸入30~60s;遵医嘱予布地奈德行雾化吸入Tid[6]以降低气道高敏性,采取0.45%氯化钠行气道湿化明显稀释痰液,利于痰液排出。
2.3胸管护理
引流期间病情许可时协助患者床头抬高15~20°,妥善固定胸腔闭式引流管,防止出现折叠、扭曲、受压和滑脱,水封瓶放置在低于患者胸腔出口平面40~60cm的位置。引流管保持通畅,每小时定时挤压;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引流量及速度,观察水柱波动情况及有无气体并详细记录。如有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做好紧急手术准备。
2.4体位护理
入院后予平卧硬板床,头部去枕,偏向右侧;伤椎后凸处垫软枕,高度10~15cm;Q2h轴线翻身,头部正直,翻身时避免头部骨瓣部位引流管受压;保持肩、髋在同一水平,绝对禁止坐起;脑水肿高峰期、胸腹腔术后、机械通气、肠内营养时可遵医嘱适度抬高床头15~20°,采取45°小角度翻身,侧卧位时背部靠长垫,保持脊柱的稳定性;同时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双下肢感觉、运动情况,严防并发症的发生。
2.5心理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复合伤,起病急,病情凶险,预后不良,甚至危及生命。该患者为青壮年男性,受伤原因为意外高空坠落,伤后意识昏迷,患者家属对突然的打击无思想准备且缺乏相关知识,主动关心安慰患者家属,了解患者的家庭、经济、社会等情况,予以更多的理解、同情、安慰和鼓励,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告知其疾病及手术的相关知识,并以沉着、有序、忙而不乱的作风,娴熟的护理技术,取得家属的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保持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3.体会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复合伤患者起病急、病情重、病程长,心理护理贯穿于患者治疗护理的全过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复合伤的并发症较多,常根据病情的发展出现不同的并发症。对于此类患者,护士除有娴熟的的操作技能外,还应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及时、准确的捕捉到病情变化的信息,采取及时、可行的预见性的护理措施,为患者的治疗赢得时机;护理严重复合伤患者,护理人员要有整体观念,防止把注意点过于集中在某些表面现象而忽视更为隐匿、更为严重的创伤,以致贻误治疗的最佳时机。通过快速急诊处理;积极有效的预见性并发症观察护理;切实做好气道管理;胸管护理;体位护理;注重营养支持;心理护理;基础护理等;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促进康复。
【参考文献】
[1]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365.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呼吸治疗学组.成人气道分泌物的吸引专家共识.中华结核
呼吸杂志,2014,37(11):809-810.
[3]沈梅芬,张海英.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后不同黏稠度痰液适宜吸痰负压临床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8):694-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