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门诊护士静脉采血穿刺成功率的护理对策探讨

提高门诊护士静脉采血穿刺成功率的护理对策探讨

大庆油田总医院采血室,黑龙江大庆163001

【摘要】目的:探讨对门诊静脉采血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于提高穿刺成功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于2017年9月~2018年9月到我院接受门诊静脉采血的110例患者进行对比分析,按照临床上所实施的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常规组和针对性组,各为55例。常规组实施常规的护理模式,针对性组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模式,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且对比常规组和针对性患者一次穿刺的成功率以及穿刺后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结果:针对性组一次穿刺成功几率53例(96.36%)明显高于对照组45例(81.82%),针对性组穿刺后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3例(5.45%)明显低于对照组13例(23.64%),且对照均存在P<0.05,有统计学上的意义。结论:对门诊静脉采血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一次穿刺成功几率,降低穿刺后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

【关键词】门诊;护士;静脉采血;穿刺成功率;护理对策

近年来,伴随我国医疗水平的逐渐提高,临床上对于采血工作的要求相对更高,静脉采血穿刺技术作为护理人员需要具备的一项基础护理技术,对于医生得出准确的判断以及为患者提供后续治疗依据十分重要[1]。因此,临床上为了能够提高一次穿刺的成功几率,减少穿刺后不良反应的发生,则需要采取针对性的ulin护理措施[2]。具体研究见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于2017年9月~2018年9月到我院接受门诊静脉采血的110例患者进行对比分析,按照临床上所实施的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常规组和针对性组,各为55例。其中,针对性组男性30例,女性25例,最大年龄71岁,最小年龄30岁,平均年龄(42.24±2.38)岁;对照组男性32例,女性23例,最大年龄72岁,最小年龄30岁,平均年龄(42.54±2.63)岁。两组患者资料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常规组实施常规的护理模式。按照常规的输液流程开展采血工作。

针对性组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模式。首先,需要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和干预,对于一般患者而言,则需要核对患者个人信息,并且告知其注意事项,减轻患者的恐惧感;对于老年患者而言,则需要积极给予鼓励和安慰,获取患者的信任和好感,促进采血的顺利进行。采血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年龄选择适当的血管,同时,观察患者的血管情况,是否出现溃烂、瘀血、红肿等。同时,还需要结合患者的体格、性别以及肢体活动情况进行评估,此外,采取前门诊护士需要严格执行手卫生操作以及无菌的操作原则,进而避免感染的发生。值得质疑的是,对于患者接受的检查项目不同,采用一次性真空采血管,采集适当的血量,进而避免差错的发生;其次,护理人员需要选择适当的采血部位和静脉,确保皮肤完整并无破损,选择粗、直、长以及弹性好的血管进行穿刺。在进行穿刺的过程中,指导患者坐在座位,手心朝上,并且将一侧衣袖卷起,同时,于患者肘部垫上小枕,于距离穿刺点上方6cm位置扎上止血带,并叮嘱患者握拳,进而使得静脉血管充分突起,常规消毒后穿刺。对于血管并不突出的患者而言,则需要指导患者反复握拳,或者轻拍患者血管,使其血管突出后将针头呈现40°进行正面采血。

1.3临床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且对比常规组和针对性患者一次穿刺的成功率以及穿刺后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

1.4统计学方法

通过版本为SPSS19.0的统计学软件,总结归纳并分析两组门诊静脉采血患者临床保护治疗所涉及的各项数据资料。其中,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若实验对象之间的数据在计算后P<0.05为存在明显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功几率

针对性组一次穿刺成功几率53例(96.36%)明显高于对照组45例(81.82%),卡方值=5.986,P值=0.014,且对照均存在P<0.05,有统计学上的意义。

2.2比较两组穿刺后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

针对性组穿刺后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3例(5.45%)明显低于对照组13例(23.64%),且对照均存在P<0.05,有统计学上的意义。见表1:

3讨论

静脉采血穿刺技术作为临床护士需要具备一项基础技术,通过采集患者血液标本,进而帮助医生准确判断患者的患病情况,并且以此为基础给予有效的治疗措施。静脉穿刺采血的过程中,需要护士具备熟练而又专业的护理技术,并且需要在短时间内进行准确的穿刺,同时,确保穿刺的有效性和安全性[3]。但是,由于门诊护士对于静脉采血穿刺技术的掌握并不熟练,加之护理技巧的应用并不理想,将会出现各种问题,如:穿刺失败、反复穿刺以及穿刺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等,这不仅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同时,增加了患者的不适反应,将会增加医疗纠纷的发生几率[4]。因此,临床上需要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一次穿刺的成功几率,进而减少穿刺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研究得出:针对性组一次穿刺成功几率53例(96.36%)明显高于对照组45例(81.82%),针对性组穿刺后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3例(5.45%)明显低于对照组13例(23.64%),且对照均存在P<0.05,有统计学上的意义。因此可见,临床上通过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和干预,进而提高一次穿刺的成功几率。

结语:

概而言之,通过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不仅能够提高一次穿刺的成功几率,同时,还能够降低穿刺后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

【参考文献】

[1]李金莲,郑晓英,张少霞,etal.双止血带结扎静脉采血法在门诊肥胖患者的应用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14):376-377.

[2]郑晓英,鲁丽丽,李金莲,etal.影响静脉采血穿刺成功率因素的临床分析[J].心理医生,2016,22(25):294-295.

[3]谢伟,于晓玲,孙晶,etal.肘关节处不同部位静脉采血疼痛程度观察[J].东南国防医药,2016,18(3):317-318.

[4]李凌云.品管圈在体检中心降低老年顾客静脉采血穿刺失败率的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7):988-989.

标签:;  ;  ;  

提高门诊护士静脉采血穿刺成功率的护理对策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