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糖尿病的心理健康调查及护理措施分析

老年糖尿病的心理健康调查及护理措施分析

王海星

(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上海200031)

【摘要】目的:调查分析老年糖尿病的心理健康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我院老年科2017年5月—2018年5月接收的100例老年糖尿病病人的心理健康进行调查分析,并给予3个月的护理干预,观察其干预前、后的心理健康,并与国内常模进行比较。结果:调查显示,老年糖尿病病人的SCL-90各因子评分及总评分均显著高于国内常模,P<0.05,且护理干预后,老年糖尿病病人的SCL-90各因子评分及总评分均显著高于护理干预前,但相较于国内常模外,除了躯体化、抑郁、焦虑3个因子评分显著高于国内常模P<0.05,其余各个因子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并不大,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的心理健康不容乐观,需针对性给予护理干预才能够有效缓解其心理压力,改善预后,值得推荐。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心理健康;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1-0263-02

近年来,随着老龄化的加剧,饮食习惯的改变,糖尿病的患病人群日益上升,成为继肿瘤、心脑血管病的第三大危及老年人健康的非传染性疾病[1]。糖尿病病程较长,病情迁延不愈,长期患病极易对机体各个系统造成损伤,引发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大多病人会因此而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而这些不良的心理又会导致机体肾上腺皮质激素及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增大,加大血糖控制难度[2]。因此,关注老年糖尿病病人的心理状态,并及时给予针对性心理干预是目前临床护理的重点。本次研究主要对我院老年科2017年5月—2018年5月接收的100例老年糖尿病病人的心理健康进行调查分析,并给予3个月的护理干预,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调查对象来自我院老年科2017年5月—2018年5月接收的100例老年糖尿病病人,入选标准:明确诊断为糖尿病;年龄≥60岁;文化层次≥小学;意识清晰;具备独立完成问卷填写能力;对此次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老年痴呆类疾病;合并有神经系统类疾病;认识功能异常;无法配合问卷填写;严重糖尿病并发症;拒绝参与本次调查。100例病人年龄60~89岁,平均(69.73±10.63)岁;病程1~10年,平均(5.46±1.52)年。

1.2方法

调查工具以国际通用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为主,量表共包含9个因子90个项目,每个项目计分0~4分,总均分=总分/90,各因子分可以间接的反应各症状群,分值越高表示病人该项症状越严重,总评分可以间接的反应病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总评分越高表示病人的心理健康越不容乐观。调查前先与病人进行沟通交流,告诉病人此次调查的目的与意义,安排调查专员向病人讲解调查内容填写方法,耐心解答病人的疑问,并告诉病人此次调查的保密性,调查以匿名形式进行,不会外泄。病人入院后对其进行一次测评,要求病人在规定时限内完成问卷填写,根据测评结果对其进行为期3个月的护理干预,3个月后再次测评,并与护理干预前及国内常模进行比较。

1.3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22.0软件处理,SCL-90评分通过x-±s表示,并给予F检验及t检验,以P<0.05为检验水准。

2.结果

调查显示,老年糖尿病病人的SCL-90各因子评分及总评分均显著高于国内常模,P<0.05,且护理干预后,老年糖尿病病人的SCL-90各因子评分及总评分均显著高于护理干预前,但相较于国内常模外,除了躯体化、抑郁、焦虑3个因子评分显著高于国内常模P<0.05,其余各个因子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并不大,P>0.05。见表。

3.讨论

3.1老年糖尿病病人的心理健康分析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障碍性疾病,且大多病人会合并有一定程度的心理障碍,其预后好坏不单取决于治疗方案同时还与病人的心理状态密切相关,若病人情绪波动较大或长期处于抑郁心理,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血糖控制效果[3]。现代医学研究指出,人的心理主要受大脑边缘系统的调节,当机体处于紧张、恐惧等负性心理时,极易导致交感神经兴奋,进而抑制胰岛素的分泌,而良好的心态则对调节脑细胞的兴奋,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具有重要的意义[4]。因此了解老年糖尿病病人的心理状态是治疗的首要任务。临床有研究证实[5],糖尿病病人发生焦虑、抑郁的机率是正常人群的2倍。本次调查显示,老年糖尿病病人的SCL-90各因子评分及总评分均显著高于国内常模,P<0.05,可见,老年糖尿病病人的心理状态普遍差于正常人群,且焦虑、抑郁是其最主要的心理问题。

3.2老年糖尿病病人的心理护理干预

保持良好的心态是治疗的关键,临床多项实验证实,焦虑、抑郁是老年糖尿病病人最为主要的心理特征,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消除老年人的不良心理状态,促使其建立正性心理因素,特别是对焦虑、抑郁症状的改善最为有效。李彩英[6]等研究证实,对糖尿病病人实施心理干预后,糖尿病病人的SAS评分及SDS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这与本次研究相符,本次研究中我们根据病人的心理健康调查结果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后,老年糖尿病病人的SCL-90各因子评分及总评分均显著高于护理干预前,相较于国内常模外,除了躯体化、抑郁、焦虑3个因子评分显著高于国内常模P<0.05,其余各个因子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并不大,P>0.05,具体的干预方法如下:(1)心理支持:病人入院后热情友好接待,并用通俗易懂语言向其介绍糖尿病相关知识,为病人提供专业指导,认真回答其疑问,耐心倾听病人主诉,告诉病人不良的心理对血糖控制的影响,鼓励病人正视疾病,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通过暗示、鼓励方式让病人重建自信心,让病人明白只要遵医嘱用药,建立良好生活方式是可以有效控制血糖水平,避免其大幅度波动。(2)移情易性法:指导病人进行放松训练及深呼吸训练,让病人身心得以放松,鼓励病人积极参与一些娱乐活动,如下棋、阅读等,转移其注意力,此外可以在室内播放一些柔和音乐,通过音乐平静烦躁心情。(3)集体心理干预:邀请权威专家定期举办糖尿病健康讲座,积极为病人讲解糖尿病防治知识,指导病人学会自我调节情绪,向病人列举一些康复实例。(4)同伴支持:鼓励病人友间相互沟通及交流,彼此分享成功的经验,探讨治疗的心得,提高同伴支持作用。(5)社会支持:家庭是病人精神支持的主要来源,良好的家庭氛围有利于舒缓病人压力,改善病人的心理状态,因此需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让家属共同参与到病人的心理干预中,鼓励家属多陪护、鼓励病人,让病人充分感受到家庭温暖,并鼓励亲友多探视病人,与病人交流一些积极的话题,提高其生活信心。

综上所述,老年糖尿病的心理健康不容乐观,临床治疗时不单要加强对老年人的饮食指导及运动指导,更要重视对老年人的心理疏导,密切关注老年人的病程发展变化及心理变化,加强对老年人的健康指导,及时纠正其不良的心态,增强其健康信念,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金珠,陈鸣明,沈凤萍,等.糖尿病患者心理痛苦与应对方式及授权能力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6,16(03):166-168.

[2]任翠萍,李芳.心理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状态及血糖控制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04):17-19.

[3]梅群超,刘菊,贺艳.心理护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J].现代临床医学,2015,41(04):300-302.

[4]陈伟.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发展状态及护理对策[J].淮海医药,2018,36(02):231-233.

[5]高华,陈华云.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状况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5,19(08):816-818.

[6]李彩英,毛毛,高占红.首发糖尿病病人心理状态及心理干预[J].护理研究,2014,28(30):3810-3811.

课题名称: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状态水平调查及干预.编号:2014XHYY-25.

标签:;  ;  ;  

老年糖尿病的心理健康调查及护理措施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