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和海马星形胶质细胞对咬合创伤的反应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口腔医学
作者: 贾静
导师: 刘洪臣
关键词: 咬合创伤,星形胶质细胞,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一氧化氮,海马
文献来源: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近年来的研究显示,咬合创伤后不仅能引起牙周、牙髓等口颌面组织内相关物质的变化,还造成初级感觉神经元传入功能和敏感化的改变。目前对咬合创伤的神经传导研究,侧重于对神经元功能的研究。神经系统由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组成,传统的观念认为,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单位,伤害性刺激的感受、传导及调节,都是由神经元完成的,而胶质细胞虽然在神经组织中的数量远远超过神经细胞,仅起营养和支持的作用,不对刺激起反应。最近的研究显示,胶质细胞不仅对伤害性刺激起反应,而且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是星形胶质细胞的特异性标记物,星形胶质细胞被外界伤害性刺激激活后,可引起GFAP阳性产物的增加,激活后的星形胶质细胞可以释放IL-1、IL-6等细胞因子以及兴奋性氨基酸、花生四烯酸、白细胞三烯等神经活性物质,共同参与和调节伤害性刺激的传导。本实验研究了咬合创伤下星形胶质细胞的变化,以探讨星形胶质细胞是否与神经元一起参与了咬合创伤所致口颌面痛的传导及调控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与神经元的关系。 镜像痛(mirror pain)和区域外痛(extra-territorial pain)是以往两种难以解释的疼痛现象。镜像痛是指身体一侧受损后导致对侧正常部位产生疼痛感。以往猜测认为它可能与脊髓内和脑至脊髓的神经元回路有关。区域外疼痛是指组织发生损伤时,除该神经的支配区有疼痛感外,与之邻近的正常神经支配区也常常感到疼痛。现阶段研究发现,这两种疼痛现象的本质是胶质细胞的激活以及激活后释放的前炎性细胞因子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文献回顾
第一部分 咬合创伤大鼠行为学及体重变化
第二部分 星形胶质细胞对咬合创伤的反应及其与神经元的关系
实验一 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星形胶质细胞对咬合创伤的反应
实验二 咬合创伤诱导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细胞因子及一氧化氮合酶的变化
实验三 咬合创伤后大鼠Sp5C内c-fos的变化
第三部分 大鼠咬合创伤后海马区GFAP的变化
参考文献
附图
在读期间发表文章
发布时间: 2005-07-15
参考文献
- [1].咬合创伤与口颌面痛关系的研究--咬合创伤时神经生长因子在外周组织中的改变及与初级感觉中枢敏化的关系[D]. 董研.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3
- [2].大鼠咬合创伤去除前后牙周组织IL-1β、IL-6、TNFα、RANKL/OPG的表达[D]. 章捍东.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5
- [3].初级感觉神经元在咬合创伤致牙髓组织损害和伤害感受中的作用[D]. 朱美玲.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2
- [4].Wistar大鼠咬合创伤模型牙周与颞下颌关节毛细血管铸型研究[D]. 毕振宇.南方医科大学2014
相关论文
- [1].米诺环素对口颌面部炎性疼痛及p38MAPK通路作用的研究[D]. 朱东望.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0
- [2].大鼠三叉神经脊束间质核内calbindin D-28k神经元接受口面部躯体和内脏伤害性传入信息汇聚和投射的研究[D]. 马文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2003
- [3].咬合创伤与口颌面痛关系的研究--咬合创伤时神经生长因子在外周组织中的改变及与初级感觉中枢敏化的关系[D]. 董研.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3
- [4].戊甲氮点燃癫癎大鼠海马胶质细胞的反应及其与神经元相互关系的研究[D]. 兰莉.第四军医大学2005
- [5].个别后牙移动导致大鼠初级中枢致敏的形态学研究[D]. 刘晓东.第四军医大学2005
- [6].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微循环改变及星形胶质细胞参与脑微循环调节的实验研究[D]. 王世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5
- [7].大鼠咬合创伤去除前后牙周组织IL-1β、IL-6、TNFα、RANKL/OPG的表达[D]. 章捍东.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5
- [8].海马齿状回星形胶质细胞的长时程增强[D]. 张雄.浙江大学2005
- [9].大鼠三叉神经本体觉中枢通路的形态学和电生理学研究[D]. 张敬东.第四军医大学1995
- [10].星形胶质细胞调节突触可塑性机制的研究[D]. 谭来勋.华中科技大学2006
标签:咬合创伤论文; 星形胶质细胞论文; 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白介素论文; 肿瘤坏死因子论文; 一氧化氮论文; 海马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