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热器阵列论文-袁俊,万力,王亚刚,杜玉娥,艾雄杰

集热器阵列论文-袁俊,万力,王亚刚,杜玉娥,艾雄杰

导读:本文包含了集热器阵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太阳能供热采暖,太阳能集热器,优化设计,设计算法

集热器阵列论文文献综述

袁俊,万力,王亚刚,杜玉娥,艾雄杰[1](2019)在《浅析太阳能集热器阵列在供热采暖系统中的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中各项组成设备或子系统的设计安装均会受到目标空间的限制。针对给定的安装场地和空间,提出了一种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中太阳能集热器阵列优化设计的方法和算法,以期通过进一步标准化文中所述算法,为太阳能集热器阵列设计的软件化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太阳能》期刊2019年08期)

杜晓羽[2](2017)在《高海拔高辐照地区太阳能供暖系统集热器阵列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太阳能供暖系统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对于大型太阳能供暖系统来说,集热面积大、集热器数量多,集热器的排布方式及流量的选择对集热器阵列集热量及经济性都有很大影响,需要对此进行研究。本文首先采用控制容积平衡法建立了太阳能平板集热器热性能模型,用Matlab软件编程,对方程进行求解,在输入太阳辐照度、室外空气温度、集热介质进口温度以及集热介质流量后,可计算出集热介质出口温度以及集热器效率和集热量等参数。然后,在不同工况下,对平板集热器进行了热性能的实验测试,将实测得到的集热量与Matlab程序计算出的集热量进行对比,最大相对误差为9.3%。此外,还进行了集热器阻力测试实验,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测试了在不同流量下运行时,集热器两端的压降,并且利用实验数据拟合出不同流量下集热器压降计算公式。最后,针对拉萨地区某太阳能供暖工程,将整个供暖区域按供暖负荷和供暖半径分为12个独立的供暖系统。以供暖季太阳能保证率90%为前提,集热器连接方式为串-并联方式,以每组集热器串联个数、每个集热器组内流量、集热器并联组数为设计变量,分别以集热器阵列的费用年值和系统耗电量为目标函数,对集热阵列进行了优化。以费用年值为目标函数时,优化后各供暖系统集热阵列的费用年值为18.98~21.84元/m~2;以系统耗电量为目标函数时,各供暖系统耗电量为5371~10822kWh。(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7-12-01)

苏石川,高志刚,施红,裴后举,丁媛媛[3](2017)在《太阳能电热水系统集热器阵列布置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综合考虑集热器倾角、方位角、间距等因素,确立了安装在水平面上有限面积内太阳能集热器阵列得热量与地理位置及集热器布置方式之间的关系,基于上述关系又建立了太阳能电热水系统全年辅助加热量计算模型及系统全年用电成本计算模型。最后,文中以太阳能电热水系统用电成本最低、辅助加热量最小为目标确定太阳能集热器阵列的最优布置。研究结果表明:当阵列得热量最大时,系统年辅助电加热量最小,系统的耗电成本也最低。以某高校男生宿舍楼为例,在宿舍楼楼顶平面500m2的区域按照集热器阵列最小维护间距为0.5m的规范布置集热器,最优设计方案为:阵列排数为8排,阵列倾角为、阵列方位角为,此时系统全年辅助加热量为128943MJ,全年系统辅助加热电耗成本为2.45万元。(本文来源于《节能》期刊2017年11期)

周春,赵晓凯[4](2014)在《线聚焦菲涅尔太阳能集热器阵列集热性能理论与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由线聚焦菲涅尔太阳能集热器组成的550m2集热阵列,采用数学建模和实验测试的方法,对线聚焦菲涅尔集热器的集热性能进行了分析。该菲涅尔集热器的最高设计温度约为200o C,可用于太阳能空调及采暖。系统的平均光学效率约为0.6,在集热温度为80~160o C的范围内平均集热效率约为0.38。计算以Matlab软件为平台,模拟了集热器在不同辐照度下的运行参数,并以夏季典型天的实验工况为例,对系统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本文来源于《科技展望》期刊2014年18期)

曾冬琪,李慧,代彦军[5](2014)在《内插管式太阳空气集热器阵列集热性能与流动阻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实验对阵列排布的内插管式真空管太阳空气集热系统在上海冬夏工况下的集热特性进行测试分析,同时考察太阳辐射、风量对其性能的影响,并分析此类空气集热器阵列布排流动阻力特性。研究发现,真空管太阳空气集热器串并联方式工作,在冬夏工况下均能获得良好的集热温度,冬季夏季集热温度分别可达87.8、109.3℃;平均集热效率为47.4%,单个集热器压降小于80 Pa,阵列集热器压降小于100 Pa。建立空气集热器串、并联模型,模拟结果显示,随集热器数量从2个增加到6个,串联的压降比并联的压降差值增大,从107.4 Pa增大到323.6 Pa,串联能获得较高的集热温度,但动力消耗增加,并联的集热温度不高,但动力消耗小。(本文来源于《太阳能学报》期刊2014年03期)

魏生贤,李明,张忠玉,陈光学,时有明[6](2012)在《太阳能平板型集热器阵列排布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优化集热器阵列排布便于水平屋顶有限空间的安装,该文建立了日均遮挡模型和太阳辐射模型。利用所建模型研究了集热器阵列排布长宽比与纬度、日均遮挡因子、阵列占地面积、到达集热阵列的太阳辐射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型集热器阵列(占地面积≥500m2),冬至日日均遮挡因子随阵列长宽比和纬度的增加而增大。长宽比∈[1/10,3/1)时,日均遮挡因子上升较快;长宽比∈[3/1,10/1]时,日均遮挡因子增加平缓。对于占地面积∈[50,1000]m2的集热器阵列,面积越小、日均遮挡因子随长宽比的变化越快。冬半年各月水平面上日均太阳辐射分布情况对到达阵列的太阳辐射量最大对应的最佳长宽比存在较大影响。鉴于太阳辐射分布的影响以及便于工程应用,文中给出了中国不同纬度13个城市5种集热器阵列的最佳长宽比;研究结果可为太阳能集热阵列的排布优化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2年14期)

胡明辅,别玉,卜江华[7](2011)在《太阳能集热器阵列流量均布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基于变质量动量守恒方程组的流量分布离散化数学模型,并以此模型为基础,建立了流量均布模型,在假设流量均匀分布的条件下求解该模型,反求集管内的阻力配置。根据解出的阻力配置,在某些集管连接处设置相应的阻力元件,实验测试表明,流量分布基本趋于均匀。流量均布模型也适用于其他并联管组系统解决其流量分布不均的问题。(本文来源于《太阳能学报》期刊2011年01期)

翟辉,代彦军,吴静怡,王如竹[8](2008)在《大型平板型/真空管太阳集热器阵列排布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安装在水平地面上的平板型/真空管太阳集热器的排布问题,建立了大型平板型/真空管太阳集热器阵列排布的几何模型,针对给定的集热器阵列,计算了在不同集热器倾角、间距、方位角下整个阵列所接收到的全年太阳辐照度及接收效率,分析了集热器倾角、间距、方位角对集热器阵列性能的影响。同时计算了集热器阵列在不同纬度和倾角情况下的最佳间距,在计算结果的基础上给出了集热器最佳间距和当地纬度及集热器倾角的函数关系式。(本文来源于《太阳能学报》期刊2008年05期)

集热器阵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太阳能供暖系统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对于大型太阳能供暖系统来说,集热面积大、集热器数量多,集热器的排布方式及流量的选择对集热器阵列集热量及经济性都有很大影响,需要对此进行研究。本文首先采用控制容积平衡法建立了太阳能平板集热器热性能模型,用Matlab软件编程,对方程进行求解,在输入太阳辐照度、室外空气温度、集热介质进口温度以及集热介质流量后,可计算出集热介质出口温度以及集热器效率和集热量等参数。然后,在不同工况下,对平板集热器进行了热性能的实验测试,将实测得到的集热量与Matlab程序计算出的集热量进行对比,最大相对误差为9.3%。此外,还进行了集热器阻力测试实验,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测试了在不同流量下运行时,集热器两端的压降,并且利用实验数据拟合出不同流量下集热器压降计算公式。最后,针对拉萨地区某太阳能供暖工程,将整个供暖区域按供暖负荷和供暖半径分为12个独立的供暖系统。以供暖季太阳能保证率90%为前提,集热器连接方式为串-并联方式,以每组集热器串联个数、每个集热器组内流量、集热器并联组数为设计变量,分别以集热器阵列的费用年值和系统耗电量为目标函数,对集热阵列进行了优化。以费用年值为目标函数时,优化后各供暖系统集热阵列的费用年值为18.98~21.84元/m~2;以系统耗电量为目标函数时,各供暖系统耗电量为5371~10822kWh。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集热器阵列论文参考文献

[1].袁俊,万力,王亚刚,杜玉娥,艾雄杰.浅析太阳能集热器阵列在供热采暖系统中的优化设计[J].太阳能.2019

[2].杜晓羽.高海拔高辐照地区太阳能供暖系统集热器阵列优化研究[D].天津大学.2017

[3].苏石川,高志刚,施红,裴后举,丁媛媛.太阳能电热水系统集热器阵列布置优化[J].节能.2017

[4].周春,赵晓凯.线聚焦菲涅尔太阳能集热器阵列集热性能理论与实验研究[J].科技展望.2014

[5].曾冬琪,李慧,代彦军.内插管式太阳空气集热器阵列集热性能与流动阻力研究[J].太阳能学报.2014

[6].魏生贤,李明,张忠玉,陈光学,时有明.太阳能平板型集热器阵列排布优化[J].农业工程学报.2012

[7].胡明辅,别玉,卜江华.太阳能集热器阵列流量均布模型[J].太阳能学报.2011

[8].翟辉,代彦军,吴静怡,王如竹.大型平板型/真空管太阳集热器阵列排布问题研究[J].太阳能学报.2008

标签:;  ;  ;  ;  

集热器阵列论文-袁俊,万力,王亚刚,杜玉娥,艾雄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