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新型工业化中资源和环境科技有效支持能力研究

哈尔滨市新型工业化中资源和环境科技有效支持能力研究

论文摘要

资源和环境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物质基础,如何充分发挥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有效解决经济发展中资源和环境的制约问题,成为哈尔滨市现阶段客观现实的必需。论文以可持续发展理论,资源、环境和生态经济学理论,循环经济理论、科技创新理论等为指导,对哈尔滨市新型工业化过程中资源和环境科技有效支持能力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 科技对新型工业化中资源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支持必须遵循其发展的客观规律。论文首先对资源、环境和科技有效支持能力的内涵进行界定,分析其系统特性。在系统研究资源和环境紧密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了新型工业化中经济与资源和环境的辩证关系,而科技成为它们之间协调发展的关键支持手段。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对科技的需求与科技有效支持的供给,达到良好的紧密耦合程度,就会使它们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论文通过分析现阶段哈尔滨市资源和环境的发展现状,根据哈尔滨市走过三大“零增长”台阶时资源和环境的发展目标,提出相应的科技发展目标,其支持的核心是经济与社会活动对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方式转变。因此,科技有效支持能力体系是以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环境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建设为辅助和提高,主要包括科技对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推动力、科技对环境污染综合防治的促进力、科技对生态保护与修复的先导力三个方面。 论文通过系统详实的数据分析,认为哈尔滨市资源的科技需求在于提高水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保障水资源和能源的按质按量供应,开发新水源和新能源,将工业固体废弃物和城市生活垃圾的再资源化。基于个体差异多维标度分析的工业行业的环境结构性污染研究结果表明,环境对科技的需求在于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和低能耗与低排放工业的发展、支持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足迹分析结果表明,生态对科技的需求在于提高生态承载能力水平、优化能源结构和保护生态平衡。 科技有效支持能力的聚力域是若干项技术通过优化聚合形成的有效作用着力重点的集合,它是解决哈尔滨市资源和环境制约“瓶颈”的主要途径。通过运用资源、环境和生态之间物质、能量和信息循环的“流”图分析,论文提出资源领域的科技聚力域在于提高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的用水效率,综合防治水体污染,多渠道开发水源;增加清洁高效能源的比重,加强煤炭资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
  • 1.2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综述及评析
  • 1.3.1 国外有关科技促进资源和环境发展的研究
  • 1.3.2 国内有关科技促进资源和环境发展的研究
  • 1.3.3 哈尔滨市有关科技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 1.3.4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评析与借鉴
  • 1.4 论文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1.4.1 论文研究的思路
  • 1.4.2 论文研究的方法
  • 1.5 论文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2章 论文相关的基本理论综述
  • 2.1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
  • 2.1.1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及内容
  • 2.1.2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特征
  • 2.1.3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内容
  • 2.2 资源、环境和生态经济学的理论
  • 2.2.1 资源经济学的理论
  • 2.2.2 环境经济学的理论
  • 2.2.3 生态经济学的理论
  • 2.3 循环经济的理论
  • 2.4 科技创新的理论
  • 2.4.1 区域科技创新的理论
  • 2.4.2 科技创新网络的理论
  • 2.5 新型工业化的理论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资源和环境与科技有效支持的藕合机理
  • 3.1 资源和环境的内涵及特性辨析
  • 3.1.1 资源的内涵及特性辨析
  • 3.1.2 环境的内涵及特性辨析
  • 3.1.3 资源和环境的关系解析
  • 3.1.4 资源和环境与生态系统的关系解析
  • 3.2 工业化过程中经济与资源和环境的辩证关系
  • 3.2.1 资源和环境问题根源在于粗放型的发展模式
  • 3.2.2 新型工业化是经济与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的新模式
  • 3.2.3 科技成为经济与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的关键手段
  • 3.3 科技有效支持能力的内涵及系统结构
  • 3.3.1 科技有效支持能力的内涵
  • 3.3.2 科技有效支持能力系统的动力学解析
  • 3.3.3 科技有效支持能力系统的双层结构
  • 3.4 科技有效支持与资源和环境发展的耦合机制
  • 3.4.1 科技有效支持与资源和环境的耦合关系
  • 3.4.2 科技有效支持与资源和环境的耦合域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哈尔滨市资源和环境科技有效支持能力的构建
  • 4.1 哈尔滨市资源和环境的现状分析
  • 4.1.1 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分析
  • 4.1.2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分析
  • 4.1.3 能源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分析
  • 4.1.4 林草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分析
  • 4.1.5 城市空气质量和环境质量的现状分析
  • 4.2 哈尔滨市新型工业化中资源和环境及其科技发展目标
  • 4.2.1 哈尔滨市资源和环境发展的总体目标
  • 4.2.2 哈尔滨市资源和环境发展的近期目标
  • 4.2.3 哈尔滨市资源和环境科技发展总体目标
  • 4.3 哈尔滨市资源和环境科技有效支持能力的总体构成
  • 4.3.1 哈尔滨市资源和环境科技有效支持能力的总体结构
  • 4.3.2 哈尔滨市资源和环境科技有效支持能力的构成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哈尔滨市资源和环境的科技需求动因分析
  • 5.1 基于资源有效供给和利用的科技需求动因分析
  • 5.1.1 哈尔滨市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科技需求动因
  • 5.1.2 哈尔滨市能源可持续发展的科技需求动因
  • 5.1.3 哈尔滨市固体废弃物再资源化的科技需求动因
  • 5.2 基于消除环境结构性污染的科技需求动因分析
  • 5.2.1 哈尔滨市重点污染行业物耗与排放的概况
  • 5.2.2 结构性污染行业选择的多维标度评价模型
  • 5.2.3 基于消除环境结构性污染的行业选择分析
  • 5.2.4 哈尔滨市消除环境结构性污染的科技需求动因
  • 5.3 基于消减生态赤字的科技需求动因分析
  • 5.3.1 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足迹测度理论与方法
  • 5.3.2 哈尔滨市1998-2003年的生态足迹测度
  • 5.3.3 哈尔滨市消减生态赤字的科技有效支持需求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哈尔滨市资源和环境科技有效支持的聚力域分析
  • 6.1 资源开发利用的科技推动力聚力域分析
  • 6.1.1 水资源领域的科技有效支持聚力域
  • 6.1.2 能源领域的科技有效支持聚力域
  • 6.1.3 废弃物资源的科技有效支持聚力域
  • 6.2 环境污染综合防治的促进力聚力域分析
  • 6.2.1 大气污染综合防治的科技有效支持聚力域
  • 6.2.2 水土污染综合防治的科技有效支持聚力域
  • 6.2.3 废弃物污染综合防治的科技有效支持聚力域
  • 6.3 生态保护与修复的先导力聚力域分析
  • 6.3.1 农业生态环境修护的科技有效支持聚力域
  • 6.3.2 森林生态系统保护的科技有效支持聚力域
  • 6.3.3 草地生态系统保护的科技有效支持聚力域
  • 6.3.4 湿地生态系统保护的科技有效支持聚力域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哈尔滨市资源和环境科技有效支持能力的形成途径
  • 7.1 资源和环境科技有效支持能力形成的内涵和特性
  • 7.1.1 资源和环境科技有效支持能力形成的内涵
  • 7.1.2 资源和环境科技有效支持能力形成的特性
  • 7.2 资源和环境科技有效支持能力形成的网络化体系
  • 7.2.1 资源和环境科技有效支持能力形成的网络构架
  • 7.2.2 资源和环境科技有效支持能力形成的网络关系
  • 7.3 企业对形成资源和环境科技有效支持能力的作用
  • 7.3.1 企业资源和环境科技有效支持能力形成的主体
  • 7.3.2 企业资源和环境科技有效支持能力形成的内容
  • 7.4 资源和环境科技有效支持能力形成的技术路径
  • 7.4.1 资源和环境科技有效支持能力形成的自主与合作创新
  • 7.4.2 资源和环境科技有效支持能力形成的引进与二次创新
  • 7.4.3 资源和环境科技有效支持能力形成的传统企业改造
  • 7.4.4 资源和环境科技有效支持能力形成的科技示范与推广
  • 7.5 本章小结
  • 第8章 哈尔滨市资源和环境科技有效支持能力的评估
  • 8.1 DEA评价方法简介及其模型的构建
  • 8.2 全国大中城市资源和环境科技有效支持能力的DEA评估
  • 8.2.1 资源和环境科技有效支持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 8.2.2 全国大中城市资源和环境科技有效支持数据的获取
  • 8.2.3 资源和环境科技有效支持能力的DEA评估
  • 8.3 基于 DEA评估的哈尔滨市资源和环境科技有效支持能力分析
  • 8.4 本章小结
  • 第9章 哈尔滨市资源和环境科技有效支持能力建设的对策
  • 9.1 建立健全资源和环境科技发展决策与推进体系
  • 9.1.1 制定和实施资源和环境科技发展中长期规划
  • 9.1.2 建立资源和环境科技协调发展综合决策体制
  • 9.1.3 建立健全资源和环境科技发展的法律和规范
  • 9.1.4 建立健全资源和环境科技发展的支持性政策
  • 9.1.5 建立并完善资源和环境科技发展的市场机制
  • 9.2 建立健全资源和环境科技发展的创新网络体系
  • 9.2.1 建立完善的资源和环境科技研发平台
  • 9.2.2 培养并优化资源和环境科研人才队伍
  • 9.2.3 健全资源和环境科技转化和推广网络
  • 9.2.4 充分利用国内外科技市场的优质资源
  • 9.2.5 创建资源和环境科技多元投融资机制
  • 9.2.6 做大做强环保科技园促进科技产业化
  • 9.2.7 健全资源和环境科技共享和参与机制
  • 9.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近现代哈尔滨市老城区活力空间演进研究[J]. 城市发展研究 2019(12)
    • [2].哈尔滨市空间结构多年演化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J].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19(06)
    • [3].哈尔滨市平房区 发挥职能作用 确保配餐安全[J]. 食品安全导刊 2020(11)
    • [4].哈尔滨市臭氧时空分布特征及气象要素的关系[J]. 中国环境科学 2020(05)
    • [5].哈尔滨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分析与复工建议[J].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2)
    • [6].金牌学雷锋团队之哈尔滨市橄榄绿志愿服务队[J]. 雷锋 2019(01)
    • [7].哈尔滨市健康养老服务业发展思考[J]. 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 2020(03)
    • [8].中美两国“一书一城”阅读推广活动比较研究——以哈尔滨市和美国芝加哥市为例[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20(05)
    • [9].基于哈尔滨市园林种苗科研示范基地规划设计的研究[J]. 砖瓦 2020(06)
    • [10].黑龙江哈尔滨市社:狠抓自身建设 实现改革突破[J]. 中国合作经济 2020(07)
    • [11].哈尔滨市大学生旅游现状调查[J]. 统计与咨询 2019(02)
    • [12].“燃情单车 纵行龙江”黑龙江省群众骑行活动第三季在哈尔滨市启动[J]. 奋斗 2019(11)
    • [13].哈尔滨市一次大气污染过程及潜在源分析[J]. 中国环境科学 2019(11)
    • [14].哈尔滨市家具行业协会2018年木业定制专业委员会工作会议召开[J].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18(07)
    • [15].哈尔滨市档案局在全市政务微博工作中成绩较好[J]. 黑龙江档案 2018(04)
    • [16].科学发展哈尔滨市二、三产业[J]. 学理论 2016(11)
    • [17].服务贸易创新视角下哈尔滨市现代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对策[J]. 中国商论 2017(01)
    • [18].促进哈尔滨市消费转型升级的建议[J]. 商场现代化 2017(06)
    • [19].促进哈尔滨市企业成为市场主体的对策[J]. 商场现代化 2017(04)
    • [20].哈尔滨市居民对绿色林产品的购需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7(18)
    • [21].哈尔滨市环境演变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J].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7(08)
    • [22].加快哈尔滨市新技术发展的对策研究[J]. 中国集体经济 2017(28)
    • [23].哈尔滨市行道树品种的调查研究[J]. 黑龙江科学 2016(12)
    • [24].哈尔滨市青年旅舍营销发展现状研究——以77青年旅舍为例[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6(24)
    • [25].哈尔滨市彩叶树种的种类及其配置形式[J]. 安徽农业科学 2016(15)
    • [26].哈尔滨市湿地资源的保护对策分析[J]. 防护林科技 2015(01)
    • [27].哈尔滨市现代农业发展分析[J]. 金融理论与教学 2014(06)
    • [28].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碳排放效应分析[J]. 水土保持研究 2014(06)
    • [29].哈尔滨市发展地方特色文化的对策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 2014(35)
    • [30].哈尔滨市雾霾天气现状及治理问题研究[J]. 管理观察 2015(04)

    标签:;  ;  ;  ;  

    哈尔滨市新型工业化中资源和环境科技有效支持能力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