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油藏油水关系研究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油藏油水关系研究

论文摘要

应用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地质、地震、测井、测试及开发资料,研究了缝洞单元的储集空间性质、空间配置关系和地下流体特征,建立了能够合理解释典型缝洞单元已有开发动态的油水关系概念模型,提出了油井出水的开发技术对策。论文研究取得了以下主要创新性成果和认识: 1.缝洞单元的构成要素包括溶洞和裂缝两大部分。概念模型可以描述为由天然裂缝和酸压裂缝沟通的形成于同期次的不同水系或不同期次的一个或多个大型管道状洞穴系统。 2.根据出水后油水产量变化可以将出水特征分为缓慢出水型、快速出水型和间隙出水型。缓慢出水型出水后油井含水上升缓慢,有比较长的油水同产期;快速出水型出水后很短时间内含水达到90%以上;间隙出水型见水油井在一段油水同产后可以出现含水量缓慢降低,直至变为产纯油而不出水。 3.多井缝洞单元各井的出水并不遵循统一边底部水体逐渐向上侵入的过程,缝洞单元中可以存在多个水体或由统一水体沿多个管道向上侵入,表现出点状或局部水侵的特征。论证认为在油藏水体不大、能量较弱的条件下,被水体分隔的油气驱动水体产出是油井出水的主要机理。在油藏边底部存在较大水体的条件下,水体可能通过纵深断裂或纵深溶洞侵入油藏。油体向水体侵入时为活塞状推进,为直接证明隔油式油驱水增加了难度。 4.单井注水替油开发效果分析认为缝洞单元不产水、剩余储量较高、井孔位处缝洞单元高部位、井孔深度之下留有足够空间保证注入水引起的缝洞单元油水界面上升后达不到井孔位置,注水效果好。注水后出水或注水前出水的缝洞单元单井因为油水界面已经达到井孔,注水替油基本无效。 5.在开发能量下降后,多井缝洞单元的底部注水可以起到对上方油井注水替油增加能量的效果;底部的注水同样可以提高缝洞单元的油水界面,加快上方油井或油水同产井的含水。多井缝洞单元的底部注水也可能给已经见水的油井从原水侵的相反方向增加能量,起到增加油体压力,减少含水、压制水锥的作用。

论文目录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意义
  • 1.2 油藏开发状况及存在问题
  • 1.3 研究任务和研究内容
  • 1.4 主要技术路线
  • 1.5 完成主要工作量
  • 1.6 主要成果和认识
  • 第2章 油藏基本特征
  • 2.1 油源与充注
  • 2.1.1 油源
  • 2.1.2 油气充注
  • 2.2 储盖条件
  • 2.2.1 储集条件
  • 2.2.2 盖层条件及储盖组合
  • 2.3 圈闭条件
  • 2.4 输导体系
  • 2.5 成藏要素配置
  • 第3章 油藏储层地质模型
  • 3.1 储层基本特征
  • 3.1.1 储层岩石学特征
  • 3.1.2 储层储集空间类型
  • 3.2 储层形成作用
  • 3.2.1 储层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
  • 3.2.2 岩溶洞穴的形成
  • 3.2.3 钻井剖面洞穴分布
  • 3.3 钻井剖面储层类型
  • 3.3.1 裂缝型
  • 3.3.2 裂缝~孔洞型
  • 3.3.3 裂缝~溶洞型或洞穴型
  • 3.4 缝洞单元的储层模型
  • 3.4.1 缝洞单元概念
  • 3.4.2 缝洞单元的溶洞模型
  • 3.4.3 裂缝储渗作用
  • 3.4.4 缝洞单元储层概念模型
  • 第4章 油藏水体分布与产水特征
  • 4.1 原始油水界面的确定
  • 4.1.1 油水界面的认识沿革
  • 4.1.2 油水界面一般确定方法
  • 4.1.3 奥陶系油藏油水界面估算
  • 4.1.4 缝洞单元油水界面的含义
  • 4.1.5 4区原始油水界面估算
  • 4.1.6 S74缝洞单元的原始油水界面
  • 4.2 油井出水特征
  • 4.2.1 依据油水产量变化的分类
  • 4.2.2 依据有无产纯油时间的分类
  • 4.3 多井缝洞单元的出水特征
  • 4.3.1 S48缝洞单元
  • 4.3.2 S65缝洞单元
  • 4.3.3 S46缝洞单元
  • 4.3.4 S67缝洞单元
  • 4.3.5 TK719C-T705缝洞单元
  • 4.4 地层水性质及其变化
  • 4.4.1 地层水盐类化学成分
  • 4.4.2 影响盐类组分的因素分析
  • 4.4.3 开发过程中地层水性质变化
  • 第5章 油藏驱动机理及油水产出模式
  • 5.1 驱动机理概述
  • 5.2 油藏驱动机理分析
  • 5.2.1 地层流体性质
  • 5.2.2 地层原油的弹性能量分析
  • 5.2.3 地层水体的驱动能量分析
  • 5.2.4 隔油式油驱水
  • 5.2.5 地层驱动能量总结
  • 5.3 地下油水非混相流动特性
  • 5.4 油水产出的基本模式
  • 第6章 典型单井缝洞单元的油水关系
  • 6.1 单井注水替油基本理论
  • 6.2 典型单元注水替油效果分析
  • 6.2.1 注水前不产水
  • 6.2.2 注水前产水
  • 6.3 单井注水替油过程中油水关系
  • 6.3.1 注水后缝洞单元油水界面上升
  • 6.3.2 单井注水替油对地下水体能量的认识
  • 6.3.3 注水前己见水单元的油水关系
  • 第7章 典型多井缝洞单元的油水关系
  • 7.1 S48缝洞单元的TK440-TK449H-TK424C井组
  • 7.2 S48缝洞单元的TK411-TK426-S48井组
  • 7.2 S65缝洞单元的TK461注水见效井组
  • 7.3 TK634-TK648-TK642单元
  • 7.4 TK719C-T705缝洞单元
  • 7.5 TK407井缝洞单元的TK407井-TK479井组
  • 第8章 油水关系概念模型与开发对策
  • 8.1 缝洞单元油水关系概念模型
  • 8.2 水体不活跃的单井缝洞单元
  • 8.3 水体活跃的单井缝洞单元
  • 8.4 多井缝洞单元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 [1].台南阜三段油藏注气开发效果分析[J]. 石化技术 2020(01)
    • [2].油藏微生物的代谢特征及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J]. 化学工程与装备 2020(01)
    • [3].油藏开发地质勘探的常见问题分析[J]. 云南化工 2020(01)
    • [4].致密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瓶颈与发展策略[J]. 石油学报 2020(04)
    • [5].低渗透油藏项目上化学采油技术实施[J]. 科技风 2020(15)
    • [6].致密油藏水平井压裂裂缝参数优化方法[J]. 中国海上油气 2020(03)
    • [7].纯梁油区低渗透油藏效益开发[J]. 化工设计通讯 2020(05)
    • [8].胜利浅海油田油藏经营价值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应用[J]. 化工管理 2020(19)
    • [9].致密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瓶颈与发展策略[J]. 化工设计通讯 2020(08)
    • [10].数字油藏技术的分析与研究[J]. 化工设计通讯 2019(01)
    • [11].致密油藏开发技术研究进展[J]. 云南化工 2018(11)
    • [12].数字油藏技术的分析研究[J]. 山东工业技术 2018(04)
    • [13].油藏的形成、类型与驱动方式[J]. 石化技术 2018(09)
    • [14].数字化油藏建设探讨[J]. 化学工程与装备 2018(11)
    • [15].关于致密油藏开发技术研究进展[J]. 化工管理 2017(03)
    • [16].齐成伟:开发致密油藏不宜进行“体积压裂”[J]. 石油钻采工艺 2016(02)
    • [17].延长测试在深水复杂油藏连通性研究中的应用[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6)
    • [18].基于管理会计在油藏增值管理体系中的应用探析[J]. 财经界(学术版) 2020(06)
    • [19].黄57长8油藏稳产技术研究[J]. 石油化工应用 2020(06)
    • [20].“细化注水、动态调配、适时提液、控制递减”在卫22块油藏的应用[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20(05)
    • [21].油藏流场定量表征方法及应用[J].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4)
    • [22].哈得逊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模式探讨[J].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7(06)
    • [23].长6油藏增产措施探讨[J]. 化工设计通讯 2017(04)
    • [24].关于致密油藏开发技术的研究与思考[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7(19)
    • [25].连续油管工艺技术在致密油藏中的应用[J]. 石化技术 2016(02)
    • [26].致密油藏开发特征及开发技术分析[J]. 石油化工应用 2016(03)
    • [27].靖安油田塞528延9油藏开发技术研究[J]. 石化技术 2016(02)
    • [28].某油田低效油藏高效开采技术的研究[J]. 石化技术 2016(08)
    • [29].低品位油藏经营新模式及应用[J].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12(03)
    • [30].地质油藏数据信息化管理思路研究[J]. 化工管理 2015(19)

    标签:;  ;  ;  ;  ;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油藏油水关系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