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精神卫生中心471000
【摘要】目的探析孕妇产前郁抑症护理方法及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4年12月我院分娩的186例孕妇为研究资料,按分娩时间不同将其分为两组,每组9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产前护理,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的SD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产妇满意度为98.92%,对照组为84.95%(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孕妇产前抑郁症的护理效果显著,可缓解孕妇的抑郁程度,并提高孕妇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孕妇;产前郁抑症;护理干预
产前抑郁症是近年来出现一种孕期心理性疾病,患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焦虑、易怒、易疲劳、食欲不振等。有研究显示[1],部分孕妇对生产过程中的疼痛产生恐惧心理,而使产前抑郁程度加深,因此,加强产前抑郁症的临床护理尤为重要。本文选取我院分娩的186例孕妇为研究资料,对孕妇产前郁抑症应用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014年12月我院分娩的186例孕妇为研究资料,所有患者均在分娩前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郁,且临床症状均符合产前抑郁症的诊断标准[2]。按分娩时间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3例。对照组中,产妇的年龄区间为23-32岁,平均年龄为(28.67±1.02)岁;孕龄为39-40周,平均孕龄为(39.68±0.36)周。观察组中,产妇的年龄区间为24-33岁,平均年龄为(28.98±1.11)岁;孕龄为39-41周,平均孕龄为(39.99±0.46)周。两组孕妇在年龄、孕龄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孕妇给予常规护理,向孕妇介绍分娩的全过程,并指导其放松身体,积极配合助产人员,同时,对其进行健康知识宣教和饮食干预。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护理干预,主要为心理干预。首先,向孕妇详细阐述分娩的过程以及分娩过程中会出现阵发性、持续性宫缩症状,并告知其上述现象均正常,缓解孕妇的紧张情绪;其次,告知孕妇如何配合助产医生,缩短分娩过程,并减轻分娩过程中的疼痛感。指导孕妇形成正确的呼吸方式,当出现宫缩时,开始吸气、呼气,直到阵痛停止,则停止呼吸。护理人员与孕妇建立信任的良性沟通关系,耐心解答孕妇的疑问,帮其释放压抑、负面情绪;最后,引导孕妇家属给予孕妇充分的理解和支持,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允许一位家属陪伴孕妇分娩,增强孕妇的分娩信心。
1.3评价标准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DS)对孕妇护理前后抑郁情况进行评价[3],评价内容包括20项,分4级进行评分。上限分数为53分,分数越低表示孕妇的抑郁程度越低,状态越好。
满意度评价: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问卷的内容包括:医护人员专业素质、护理人员服务态度、分娩室环境、病房环境等。满分为100分,80-100分:满意,60-79分:基本满意,0-59: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用(+s)进行表示,采用t进行检验,技术资料用%表示,采用X2进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孕妇护理前后SDS评分情况对比
护理前,两组SD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详细内容见表1。
3讨论
对于产前孕妇而言,其心情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既欣喜于为人母的兴奋,又恐惧于分娩疼痛,因此,极易患产前抑郁症。加强孕妇的临床护理,是缓解产妇抑郁情绪的主要方法。通过对产前孕妇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充分体现人性化和尊重化,帮助孕妇释放不良情绪,并指导其正确的分娩配合方式,尽量减少其在分娩中承受的痛苦,消除孕妇的抑郁心理。此外,通过医患、护患的良性沟通,可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SDS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本结果与相关研究结果相符[4],可见护理干预在产前抑郁症临床护理中的重要临床价值。
综上所述,护理干预对孕妇产前抑郁症的护理效果显著,可缓解孕妇的抑郁程度,并提高孕妇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郝晖,金庆英.产妇心理健康及分娩自我效能感与分娩疼痛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7):4461-4463.
[2]佘翠萍,李汉群.产妇心理状态对分娩质量的影响程度与护理干预[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4):1330-1331.
[3]叶永芬,胡秀,黄明秀.影响产房护理安全的因素与对策[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6):751-752.
[4]钟莲.孕妇产前心理状况与分娩方式的关系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3,13(28):2709-2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