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的个人”:唯物史观的开端及其影响 ——以《德意志意识形态》为文本依据

“现实的个人”:唯物史观的开端及其影响 ——以《德意志意识形态》为文本依据

论文摘要

在马克思思想发展史上,《德意志意识形态》无疑是一部里程碑式的重要著作,也是学术界公认的唯物史观形成的标志性著作。在《形态》中,很多理论得到了第一次确立和论述,而最根本的特征在于第一次陈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而这一切理论确立的前提和出发点就是承认“现实的个人”,即从事物质生产活动或劳动的人。《形态》作为马克思走向成熟时期的重要著作,对我们了解马克思的真正人学思想具有重要作用。研究《形态》中“现实的个人”能够更好的认识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人学的误解,马克思的人学既不是人道主义的宣讲,也不是人学的空场,更不是对西方个人主义的继承和发展。马克思通过“现实的个人”确定了历史的客观坐标,走向唯物史观的道路,笔者将立足于《形态》文本的研究,运用文本解读法和发生学方法,围绕《形态》中“现实的个人”的思想起源和形成过程;思想内涵和研究方法;西方马克思主义对个人的研究以及“现实的个人”的当代价值四部分进行理论论述。第一章“现实的个人”的思想来源和形成过程。人自身存在的研究在古希腊时期就很丰富,从“人是万物的尺度”到文艺复兴时期对人性的张扬,再到德国古典哲学对人的能动性的强调,这无疑为马克思对人的研究奠定了深厚根基。另外,必须要注意的一点就是马克思现实的个人主要是通过在对青年黑格尔派(费尔巴哈、鲍威尔、施蒂纳)的批判继承提出的。但是“现实的个人”概念的提出经历了一个过程,它从马克思最初的“精神性的个人”概念发展到“市民与公民相统一的个人”概念,再到“类的个人”概念,最终提出了通向唯物史观前提的“现实的个人”概念,通过“现实的个人”开始科学揭示人类社会和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第二章立足于文本,对《形态》中的“现实的个人”的基本内涵和基本研究方法进行分析。文章从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现实的个人的活动、现实的个人的物质生活条件三个方面来对基本内容进行梳理;对《形态》中“现实的个人”的研究方法进行论述,主客体相统一和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研究方法成为马克思在《形态》中的开创性观察视角。第三章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关注的重点就是马克思哲学中关于“人”的问题,他们称马克思是人道的马克思。文章着重对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存在主义学派、法兰克福学派进行了分析,阐述他们对马克思个人范畴的理解,并提出了他们自己对现实生活中个人的理解。第四章是探讨马克思的当代性问题。《形态》中的“现实的个人”思想的提出,使马克思找到了揭示人类社会历史的正确道路,开启了唯物主义历史观大门,具有重大的理论影响。除此之外,“现实的个人”对于我们现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对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具有着重要的理论启示。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按照马克思的思想脉络对“现实的个人”进行理论梳理。从思想渊源和形成过程、基本内涵和研究方法对它进行系统的理论阐述,并把它与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口中所说的个人进行区分。但鉴于最权威的历史考证版Ⅱ《德意志意识形态》仍未能正式出版,这对我们研究《形态》中“现实的个人”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尽管如此,“现实的个人”是唯物史观的开端,这个问题我们迫切要从理论根源上来理清,这个理论问题的厘清同时也关系到唯物史观的当代性问题。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导言
  • (一) 选题的依据
  • (二) 国外研究状况
  • (三) 国内研究状况
  • 第一章《形态》中现实的个人概念的思想来源和形成过程
  • 一、《形态》中现实的个人概念的思想来源
  • (一) 早期西方哲学对人的理解和解释
  • (二) 马克思对青年黑格尔派个人概念的批判继承
  • 二、《形态》中现实的个人概念的形成过程
  • (一) 精神性的个人概念
  • (二) 市民与公民相统一的个人概念
  • (三) 类的个人概念
  • (四) 现实的个人概念
  • 第二章 《形态》中现实的个人的基本内涵和研究方法
  • 一、《形态》中现实的个人的基本内涵
  • (一) 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历史观唯物主义的起点
  • (二) 现实的个人的活动——唯物史观的前提
  • (三) 现实的个人的物质生活条件——唯物史观的基础
  • 二、《形态》中现实的个人的研究方法
  • (一) 主体与客体相统一
  • (二) 历史与逻辑相统一
  • 第三章 西方马克思主义视域下对个人的解读
  • 一、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对个人的确证
  • (一)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历史概念中的个人
  • (二)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物化社会中的个人
  • 二、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视域中的个人
  • (一) 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
  • (二) 弗洛姆的个人
  • 三、存在主义学派:个人的存在
  • (一) 海德格尔的个人的“存在”
  • (二) 萨特的个人的存在
  • 第四章 现实的个人的理论影响和当代价值
  • 一、创立了唯物主义历史观
  • (一) 通过现实的个人把自然纳入到历史
  • (二) 通过现实的个人进行社会形态的探索
  • (三) 通过现实的个人揭示人类历史规律
  • 二、为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提供理论基础
  • (一) 为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 (二) 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提供理论方向
  • (三) 为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提供理论依据
  • 参考文献
  •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
  • 读硕期间参加的课题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论《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共产主义观点[J]. 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01)
    • [2].现实的个人:历史唯物主义的起点——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解读[J]. 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 2008(03)
    • [3].《德意志意识形态》与共产主义的历史命运[J].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9(06)
    • [4].事实真实与价值真实——《德意志意识形态》对真理的两重规定[J]. 求是学刊 2019(06)
    • [5].也谈《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政治经济学“基因”问题——兼与宫敬才教授商榷[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1)
    • [6].《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交往”范畴的再探讨[J]. 大连干部学刊 2020(01)
    • [7].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压舱石——《德意志意识形态》浅谈[J]. 法制与社会 2020(05)
    • [8].马克思生活方式范畴的“一元本体观”——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建构性诠解[J]. 学习与探索 2020(01)
    • [9].《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现实的人”内涵探析[J].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20(01)
    • [10].《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国家理论探析[J]. 学理论 2020(04)
    • [11].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及时代价值——基于《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文本研读[J].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 2020(02)
    • [12].《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城市思想[J].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20(08)
    • [13].青年的使命和担当[J]. 实事求是 2020(03)
    • [14].试论《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家庭观及其当代价值[J].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3)
    • [15].《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共同体”概念[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20(02)
    • [16].关于《德意志意识形态》编排方式的考虑[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20(03)
    • [17].浅谈社会分工与私有制、阶级、国家的关系——基于《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文本考察[J]. 南方论刊 2020(07)
    • [18].马克思恩格斯的利益思想研究——基于《德意志意识形态》[J]. 经济研究导刊 2020(19)
    • [19].《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人学思想及现实意义[J]. 河北农机 2020(08)
    • [20].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逻辑架构与当代诠释——基于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文本考察[J]. 广西社会科学 2020(05)
    • [21].论交往的思想及其现代性启示——学习《德意志意识形态》札记[J]. 西部学刊 2020(14)
    • [22].马克思恩格斯研究意识形态问题的运思逻辑——基于《德意志意识形态》文本考察[J]. 理论界 2020(09)
    • [23].《德意志意识形态》关于分工的理论阐释[J]. 党政论坛 2020(09)
    • [24].《德意志意识形态》“季刊说”源起探析[J].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2020(05)
    • [25].《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意识形态”思想及当代启示[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05)
    • [26].《德意志意识形态》“著作说”源起探析[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9(06)
    • [27].《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异化”概念:马克思社会科学理论建构的原点[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9(06)
    • [28].《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施蒂纳批判的意义——马克思关于工人联合的构想[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9(06)
    • [29].论马克思恩格斯对现实的人的发现及其政治意蕴——如何看待《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理论贡献[J]. 理论月刊 2019(11)
    • [30].人的全面发展与思想政治教育——读《德意志意识形态》[J].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9(11)

    标签:;  ;  ;  

    “现实的个人”:唯物史观的开端及其影响 ——以《德意志意识形态》为文本依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