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河型地下水水源地“三氮”分布特征及数值模拟研究

傍河型地下水水源地“三氮”分布特征及数值模拟研究

论文摘要

地下水的开发利用中,傍河开采是一种重要的方式,水井靠近河岸布置、并主要依靠河水渗漏补给的水源地,叫做傍河地下水水源地。沈阳以傍河开采地下水作为主要供水水源,浑河是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源。沈阳市开展的调查结果显示地下水水质令人堪忧。为了研究“三氮”在浑河冲洪积扇含水层中的迁移转换规律,建立浑河沿岸地下水的水流数值模型和“三氮”运移数值模型,并用模型预测未来20年“三氮”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演化趋势,为傍河型地下水饮用水源污染水体的控制与修复提供依据。模型采用的软件是地下水综合模拟软件GMS,MODFLOW建立地下水流模型,MT3DMS建立“三氮”运移模型。首先,利用Rockworks地质建模软件建立基于钻孔的三维地质模型;从含水层角度进行水文地质条件进行概化,建立起符合研究区实际水文地质条件的地下水水流模型。结合1998-2009水源井水质观测资料和2011年实际调查资料,分析“三氮”的分布特征和演化规律。在地下水流模型的基础上,建立考虑对流-弥散作用的“三氮”运移模型,并在其基础上预测20年后“三氮”分布情况。在现状稳定流条件下,“三氮”沿浑河与细河呈条带状分布,浑河北岸比南岸污染严重。其中氨氮影响和超标范围最大,最大影响宽度约为1500m。细河沿岸氨氮浓度整体比浑河高,影响宽度约为800m。硝酸盐氮分布主要在浑河上游和中游,亚硝酸盐氮沿河流方向从上而下皆有分布。结合1998-2008年水源井水质和实际调查取样资料的分析结果,模型对氨氮的预测基本准确,氨氮随时间变化影响范围和超标范围扩大,模型预测20年后影响范围和超标面积分别248.84Km2和88.34Km2。一厂李官、郎家水源几乎都超标,污染最为严重。二厂离河较远,不在影响范围内。三厂的坝南、老南塔、砂山水源超标。四厂在浑南呈线状分布,靠近浑河的前赛村和东谟村部分井超标。八厂位于浑河上游,部分水井在影响范围内,但浓度较低不超标。浑河与细河作为地下水的主要污染源,要保证傍河水源地水质,首先要对地表水进行治理与修复,从源头上减少污染。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意义及选题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傍河型地下水源地研究现状
  • 1.2.2 地下水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 1.2.3 地下水“三氮”污染研究现状
  • 1.2.4 浑河沈阳段地下水研究现状
  • 1.3 存在的问题
  •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第2章 研究区概况
  • 2.1 自然地理概况
  • 2.1.1 气象条件
  • 2.1.2 水文条件
  • 2.2 地质概况
  • 2.2.1 基底与构造
  • 2.2.2 地层
  • 2.2.3 地形地貌
  • 2.3 水文地质概况
  • 2.3.1 含水层划分
  • 2.3.2 地下水循环系统特征
  • 2.4 水资源开发利概况
  • 2.5 水环境质量概况
  • 第3章 研究区水环境中“三氮”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 3.1 “三氮”演化规律研究
  • 3.1.1 “三氮”空间分布规律
  • 3.1.2 “三氮”时间演化规律
  • 3.2 研究区地下水“三氮”现状分析
  • 3.2.1 地表水水样分析
  • 3.2.2 地下水水样分析
  • 3.3 污染源分析与机理研究
  • 3.3.1 地下水中氮的来源及形成机理
  • 3.3.2 研究区污染源分析
  • 3.4 小结
  • 第4章 地下水系统模型
  • 4.1 三维地质结构模型
  • 4.1.1 Rockworks 软件简介
  • 4.1.2 研究区三维地质结构模型
  • 4.2 水文地质概念模型
  • 4.2.1 模拟边界的确定和概化
  • 4.2.2 含水层概化
  • 4.2.3 均衡要素概化
  • 4.2.4 水力特征
  • 4.3 数学模型
  • 4.4 数值模拟软件的选择
  • 4.4.1 GMS 概念化建模优点
  • 4.4.2 概念化建模
  • 4.5 模型剖分
  • 4.6 水文地质参数分区
  • 4.7 源汇项处理
  • 4.8 模型识别验证
  • 4.8.1 参数识别
  • 4.8.2 流场拟合
  • 4.8.3 观测孔拟合
  • 第5章 研究区“三氮”运移模拟
  • 5.1 模拟软件的选择
  • 5.2 概念模型
  • 5.3 数学模型
  • 5.4 模型前处理
  • 5.4.1 污染源处理
  • 5.4.2 模型参数
  • 5.4.3 初始浓度
  • 5.5 模型识别验证
  • 5.6 结果分析
  • 5.6.1 氨氮
  • 5.6.2 硝酸盐氮
  • 5.6.3 亚硝酸盐氮
  • 5.7 模型预测
  • 5.7.1 氨氮分布预测
  • 5.7.2 硝酸盐氮分布预测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集中式地下水水源地环境风险评价方法研究及应用[J]. 人民长江 2020(04)
    • [2].农村分散式地下水水源地选址技术研究[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7(10)
    • [3].某地下水水源地污染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6(10)
    • [4].关于城市地下水水源地防护与治理的几点思考[J]. 中国科技信息 2008(14)
    • [5].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方法研究[J]. 安全与环境工程 2016(03)
    • [6].关于建设凤翔县优质地下水水源地保护与涵养区的建议[J]. 陕西水利 2015(06)
    • [7].对盘锦市地下水水源地环境管理的思考[J]. 新西部(下半月) 2008(12)
    • [8].粒子追踪迹线长度的灵敏度分析及地下水源地保护区划分——以甘河子地下水水源地为例[J].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2020(02)
    • [9].地下水重要饮用水水源地管理现状分析[J]. 水利发展研究 2016(11)
    • [10].油田开发对地下水水源地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 油气田环境保护 2008(04)
    • [11].郑州市万滩应急地下水水源地评价[J]. 矿产与地质 2020(03)
    • [12].地下水水源地开采条件及开采方案的计算分析与研究[J]. 西部探矿工程 2014(09)
    • [13].宁夏典型城市地下水水源地保护研究[J]. 地下水 2010(02)
    • [14].大同市地下水水源地水质现状及保护研究[J]. 山西水利 2010(08)
    • [15].高寒地区傍河型地下水水源地论证[J]. 水文 2008(02)
    • [16].某地下水水源地重金属元素健康风险研究[J]. 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2)
    • [17].基于支持向量机理论的地下水水源地动态预测模型[J]. 勘察科学技术 2010(01)
    • [18].试验外推法在地下水水源地可采量评价中的应用[J].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19(03)
    • [19].地表水和地下水水源地水量水质响应分析[J].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 2019(06)
    • [20].河北省宽城县某拟建地下水水源地地下水资源评价[J]. 农业工程 2018(06)
    • [21].唐山市地下水水源地环境现状评价与保护对策研究[J]. 环境保护 2008(18)
    • [22].青木关岩溶槽谷地下水水源地固有脆弱性评价[J]. 中国岩溶 2012(01)
    • [23].烟台大沽夹河地下水水源地评价研究综述[J]. 山东国土资源 2019(02)
    • [24].基于熵权的Topsis方法在地下水水源地污染调查优化布点中的应用[J].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08(06)
    • [25].石家庄市地下水水源地水质状况评价[J]. 区域治理 2019(26)
    • [26].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方法研究综述[J].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2009(02)
    • [27].山东省胶东半岛农村集中式地下水水源地保护现状及对策[J]. 水利发展研究 2016(07)
    • [28].沈阳市中北部地下水水源地水质评价[J]. 供水技术 2015(01)
    • [29].基于地下水水源地分类的保护区划分方法筛选[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Z1)
    • [30].解析—均衡法在淮河流域河南平原地下水水源地中的应用[J]. 地下水 2016(01)

    标签:;  ;  ;  ;  

    傍河型地下水水源地“三氮”分布特征及数值模拟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