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湖南省国有林场发展职工家庭经济的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石琳先[1](2020)在《杨树局薛家庄林场场外合作造林分析及对策建议》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通过对山西省桑干河杨树丰产林实验局薛家庄林场场外合作造林进行分析,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现在及今后的合作造林提供借鉴参考,拓展合作思维,拓宽合作范围,提升合作效果,最终达到可持续发展。本文采用了杨树局薛家庄林场场外合作造林的数据资料,包括了森林资源调查统计数据、合作造林工程历年的造林设计等,并对合作区参与农民及林业干部职工做问卷调查,运用Excel、Spss23.0等工具进行统计分析。从杨树局薛家庄林场场外合作造林工程、合作造林模式、利益相关者、农民及可持续性等5个方面进行系统分析,提出合作造林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并提出合作造林的创新发展方向及建议。本文得出以下结论:①一方面社会大环境有利于国有林场进行合作造林,另一方面杨树局薛家庄林场有能力走出去进行合作造林,同时地方的造林需求,为合作造林的开展提供了可能。②杨树局薛家庄林场场外合作造林目前存在两种模式,一是国有林场自主合作,自己投资造林;二是局县合作,林局和地方谈合作事宜,安排国有林场造林。两种模式各有不同的优劣势,相比之下,模式一适合小规模的合作造林,而模式二适合大规模的合作造林。③合作造林中涉及多个利益相关者,多种利益关系交错,合作造林要想顺利开展必须处理好他们之间的关系,针对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合理进行利益分配。并结合合作造林对利益相关者的损益分析,扬长避短,尽可能保障相关者的利益。④合作区农民是合作造林的重要参与者、受益者,他们对合作造林的了解关系对合作造林的认可。而受教育程度、参与度影响他们对合作造林的了解。他们参加合作造林主要目的是增加收入,生态意识还有待提高。要发挥文化的作用,通过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生态意识,同时发扬右玉精神,使其积极地投身到林业事业中;合作造林发挥了一定的扶贫功能,但却十分有限,要大力发展林业产业,通过营造经济林,发展林下经济等多种林业产业帮助农民增收致富。⑤合作造林的可持续发展受到自然条件、管护经营、科技投入、利益相关者、农民参与度、政策、合作协议及资金问题的影响,要提升其可持续性,需要增加合作造林的资金投入、科技投入,提高政策支持力度、组织管理能力,并且积极引导农民参与。⑥通过借鉴其他一些经验做法,提出合作造林的创新发展方向及对策建议。在理念上吸收“参与式”社区林业的理念,使工程覆盖区的农民积极参与进来;在模式上,借鉴“购买式造林”模式、多元化投资模式、托管模式,从中吸取经验,使合作造林实现创新发展。
伍珊[2](2019)在《新时代改革背景下福建连城县国有林场经营现状评价与对策》文中提出我国国有林场自新中国伊始成立以来,有着近70多年的建设发展历程,在造林绿化和森林资源培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生态修复和建设的重要力量,也是现代林业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自2015年开始,党中央、国务院按照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战略要求,相继印发了《国有林场改革方案》、《国有林区改革指导意见》等规范性指导文件。至此,中国全面深化国有林场改革工作拉开了序幕。如何在这样的新时代改革背景下,实现国有林场的可持续经营具有重大的机遇和挑战。福建省先行响应国家号召,启动了以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减少森林资源采伐的国有林场改革,先后印发了《福建省国有林场改革实施方案》和《福建省县属国有林场改革指导意见》,明确了林场的功能定位和公益属性。强调林场改革以维护和提高森林资源生态功能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鼓励灵活多样的经营形式。福建省目前的森林覆盖率66.80%,已连续40年位居全国首位。然而,仍存在支持林业发展政策不健全、林场森林资源条件各异、经营管理定位不清等问题。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发展要求的背景下,如何科学地评价林场可持续经营绩效、有效地创新经营体制、最优地发挥林场森林效益等方面并无较深地研究探讨。因此,林场改革后的可持续经营对策是当前林业工作者的研究重点。鉴于此,本文选择已通过福建省级林场改革验收的连城县国有林场为研究对象,在对林场自身的发展历程及改革前后的经营现状进行多角度剖析的基础上,运用森林资源现状调查方法对林场森林资源情况进行分析,筛选衡量指标之后构建连城县国有林场经营绩效评价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对林场经营现状进行综合评价,从如何提升综合效益、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发展林下经济等途径提出连城县国有林场可持续经营发展对策。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连城县国有林场现有经营面积14589.69 hm2,总蓄积量1.34×106 m3。在用材林中的优势树种为马尾松、杉木,杉木的林分质量明显优于马尾松。林场经营区内I、II地类占比达到70.65%,立地质量情况较好。各分场均有竹林资源,其中北团分场竹林面积最大(112.6 hm2)。林场经济林面积有138.3 hm2,主要是一些果树林、板栗锥栗和食用油料林等。2014-2018年间,林场主要造林树种为马尾松和杉木,完成迹地更新造林426.81 hm2。共完成木材采伐398.82hm2,出材量430.89 m3,合计收入3094.06万元。自2017年林场改革后,林场被定性为公益一类正股级事业单位,批复编制47名,设定场长1名、副场长1名。职能部门主要有综合科、财务科、生产经营管理科等。目前在编在岗职工61人,年龄结构倾向于老龄化,职工学历中专及以下有37人,整体文化水平偏低。(2)构建的林场经营绩效评价体系分为总体层、系统层、类别层、指标层四个层次。其中,系统层划分为生态可持续、经济可持续、社会可持续三类;生态可持续指标包含森林资源现状、森林经营情况、保护和维持森林资源;经济指标包含经济水平、经济增长;社会指标包含社会稳定、社会影响、社会进步。整个评价指标体系具体由25个评价指标组成。通过计算最终得出连城县国有林场可持续经营绩效综合评价值为0.8620,处于可持续经营良好状态。(3)虽然总体处于可持续经营良好的状态,但是通过分析也发现了不少问题。首先是在森林资源的管理方面,连城县国有林场明显存在短板,树种结构不合理且单一,针叶树马尾松、杉木占的比重太多。万一发生危险性森林病虫害(如:松材线虫等病虫害)侵入和扩散,将对森林资源造成重大安全隐患。其次,林场的产业结构也单一。走的还是木材采伐的老路子,经营收入也基本来源于此。今后,还需要发展林下经济,利用自身优势开发森林康养场所,提高第三产业的结构比重。最后,改革后的林场迫切需要创新,不仅是体制的创新,更要弥补科技创新这方面的空白,强调科技兴林。(4)连城县国有林场应该牢牢抓住改革的契机,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和人才队伍的建设,完善护林管理体系。根据公益一类国有林场的定位,拓宽可持续经营发展渠道,逐步由生产型国有林场向生态型国有林场转变,真正实现国有林场改革的意义。
张杰[3](2019)在《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开发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森林养生旅游在国内方兴未艾。2019年3月8日,国家林业与草原局、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促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在2022年建成布局较合理的区域性森林康养服务体系,建立国家森林康养基地300处,到2035年建成覆盖全国的森林康养服务体系,强调森林康养要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森林养生旅游是森林康养产业中的重要内容,中医特色明显,开展森林养生旅游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有助于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森林康养产业中的独特优势。广东省森林资源丰富,养生旅游发展基础坚实,社会对发展森林养生旅游的呼声很高。但是目前相较其他省份而言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的实质进展比较缓慢。经过文献梳理,发现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的相关研究很少,而且多数的森林养生旅游研究是基于旅游管理、林业经济、产业经济的视角,仅有零星的森林旅游研究涉及到中医养生的内容,森林养生旅游的开发缺乏中医养生学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指导。因此本研究选取广东省为研究对象,从中医养生学的视角开展了森林养生旅游的开发研究。目的:首先,系统地梳理森林养生旅游开发的相关理论,包括旅游开发的一般理论和基于中医学的森林养生理论。其次,分析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的开发现状,包括外部宏观环境、内部现状与问题,以及内外部综合态势。然后,基于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的开发现状,以森林养生旅游的相关理论为指导,探讨其开发策略,包括开发模式、产品和服务体系、产业发展形态、产业发展保障措施等方面内容。最后,介绍和分析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开发的三个具体案例。以期为广东省乃至全国其他地区开展森林养生旅游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方法:(一)交叉研究法森林养生旅游属于多产业交叉领域,涉及中医药、旅游管理、林业经济、产业经济等多学科内容,因此要使用多元化视角和跨学科的交叉研究方法。(二)文献研究法通过回顾国内外关于森林养生旅游的研究文献,尽可能掌握最新的研究进展;通过梳理中医养生学、旅游管理学、森林医学相关文献着作,整理森林养生旅游开发的相关理论;查阅、整理相关政府部门网站、行业网站提供的统计数据和资料,尽可能全面收集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的开发现状资料。(三)田野调查法实地走访省内省外多处森林养生旅游开发单位,深入山地、森林,与当地居民、游客、管理人员进行深入交谈,详细考察当地的森林气候、地形、植被、水源、历史人文等情况,获取了丰富的一手资料。(四)访谈报告法与广东省森林公园协会合作开展关于《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示范基地评定标准》制定的课题研究,举办“国有林场森林康养休闲体验示范建设情况”座谈会,对受访者进行结构性访谈调查,并多次参加行业会议、与政府部门工作人员、行业专家学者、企业管理人员进行访谈和交流,加深对森林养生旅游的专业认识。(五)问卷分析法在广东省部分森林旅游区进行了实地问卷调查,并采用Excel软件对问卷结果进行分析,初步了解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的消费者特征、认知及需求情况。(六)模型分析法引入了 PEST宏观环境分析模型、RMP旅游开发模型、SWOT综合态势分析模型,将收集到的定性资料和定量数据进行结构化的模块分析,系统地开展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开发的现状研究。(七)个案分析法在开发现状研究和开发策略研究部分,多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说明。在最后开展专门的案例研究内容,选取广东省三个不同的森林养生旅游模式的案例,从项目概况、现状分析和建设规划三个方面进行介绍。成果:(1)系统梳理了森林养生旅游开发的相关理论。森林养生旅游开发的相关理论包括旅游开发的一般理论和森林养生理论。梳理了森林养生旅游开发时涉及的旅游开发一般理论,并探讨其在森林养生旅开发中的具体应用。主要包括区位和空间结构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竞争力理论、旅游生命周期理论、旅游社会学与人类学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体验经济理论等。首次整理归纳了森林养生理论。本研究为适应产业发展需要,将森林养生的概念进行合理延伸,以中医养生学理论和森林医学理论为指导,整理归纳了森林养生理论的概念内涵、养生目的、养生原则、养生方法和注意事项。认为森林养生是以有益人体健康的森林环境与资源为基础,辅以必要的养生保健设施,通过环境养生、行为养生、精神养生等具体养生方法活动,最终实现维护健康和幸福两大目的的一种综合养生方式。森林养生的原则包括天人相应,三因制宜;扶正避邪,预防为主;动静互涵,身心同调;综合调养,持之以恒四大方面。森林养生的方法有森林浴养生、森林饮食养生、森林运动养生、森林温泉养生、针灸推拿养生、森林园艺养生、森林精神养生、森林芳香养生、森林五色养生、森林音乐养生等十种。(2)研究归纳了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的开发现状。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开发面临的外部宏观环境有政策环境:中医药发展的政策支持、养生旅游发展的政策支持、林业改革发展的政策支持;经济环境:经济整体发展稳中求进、森林旅游经济快速发展、林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健康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社会环境:居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社会对养生需求日益扩大、广东省养生文化氛围浓厚;技术环境:中医药养生技术发展、林业科技发展、旅游事业人才培养等。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的内部开发现状:整理了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资源,包括森林生态资源、岭南本草资源、饮食养生资源、温泉养生资源、滨海旅游资源、历史人文资源等;调查分析了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的市场需求,包括消费者的基本特征分析、对森林养生旅游的认知分析、需求分析等;调查分析了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的产品和服务现状,包括森林养生旅游的开展情况、规划情况以及目前产品和服务存在的问题。产品和服务存在的问题有资源缺乏充分利用;开发基础有待完善;产品和服务未形成产业链;产品和服务的专业性有待提高。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开发的内外部综合态势:内部优势:森林养生旅游资源条件优越、区位和交通条件良好、旅游客源市场广阔、旅游经济支撑强劲有力;内部劣势:开发现状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复合型人才的缺乏、森林季节性闲置;外部机遇:森林养生旅游是多方政策交汇点、社会的养生需求;外部挑战:其他地区的竞争挑战、不合理开发带来的森林破坏。(3)提出了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的开发策略。差异化的开发模式:提出“森林旅游+X养生+Y养生+……”的差异化森林养生旅游开发模式。将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开发模式分为:“森林旅游+本草养生”的林下中药模式;“森林旅游+饮食养生”的生态美食模式;“森林旅游+运动养生”的休闲健身模式;“森林旅游+温泉养生”的康体度假模式;“森林旅游+精神养生”的养心度假模式;“森林旅游+滨海养生”的山海度假模式。并结合实例介绍每种模式的特点、适宜开展的地区、以及产业延伸的路径等内容。中医药特色的产品和服务体系:森林养生旅游产品和服务需要以森林养生理论为指导、由专业养生人员来实施、养生特色要融入旅游六要素中。研究还认为目前森林养生旅游产品和服务的目标群体主要为健康和亚健康人群,以森林养生方法为框架整理了二十八项森林养生旅游项目,并总结了产品和服务中的三因制宜原则,凸显了中医药的特色。融合性的产业发展形态:提供了森林小镇、森林养生基地、现代农业产业园三种适宜森林养生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形态。综合性的产业发展保障措施:分别从政策规划、人才培养、融资模式、营销推广等方面展开分析。(4)介绍了三个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开发的案例本研究选取广东省三个不同的森林养生旅游模式的案例,即丰顺留隍潮客小镇:“森林旅游+温泉+禅修养生”的身心度假模式、大北山森林养生旅游基地:“森林旅游+本草+茶文化养生”的林下茶药模式、惠来南药产业园:“森林旅游+本草养生”林下中药模式,从项目概况、现状分析和建设规划三个方面进行介绍。结论: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开发研究,梳理了森林养生旅游开发的相关理论,特别是首次整理出的森林养生理论,为森林养生旅游的内容开发提供专业依据,有助于凸显森林养生旅游的中医药特色。此外对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开发进行区域研究也尚属首次,系统展现了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的开发现状,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若干开发策略,最后三个不同开发模式的案例,为其它研究提供借鉴。整个研究从森林养生旅游的相关“理论”研究到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开发的“实践”研究,从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开发现状和开发策略的“面”研究到案例分析的“点”研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点”和“面”相结合,为广东省乃至全国其他地区的森林养生旅游开发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重要参考,具有一定的价值。
彭顺喜[4](2018)在《国有林场重在保护——湖南省国有林场调研与思考》文中提出文章通过对湖南省国有林场完成改革后发展现状的分析,阐述了国有林场改革的成效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国有林场要着力森林资源的保护,发挥管理、人才、经营方面的优势,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资金投入和改革创新,落实新发展理念,实现新发展目标,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引领者和践行者,将国有林场建设成为生态理念先进、生态系统完备、生态功能强大、生态环境良好、生态经济绿色、生态文化繁荣的生态强省示范窗口和森林生态系统最稳定、森林质量最好、森林景观最美、森林文化最繁荣的生态文明展示平台,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吴冕[5](2018)在《四川森林康养产业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四川是林业大省,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随着传统林业的转型和新时期对林业发展的新要求,四川省于2015年率先于全国提出森林康养的概念,森林康养涉及范围十分广泛,涵盖了旅游行业、农林业、医疗行业、养老行业、地产行业、教育行业、体育健康、保险等多个行业。近几年四川省大量森林康养基地被授牌,通过对各大康养基地的资料收集、实地调查和还有运营人员半结构访谈,将基础产业地域和基础产业进行分类,通过分类概述四川森林康养现目前发展的基本情况。将四川省划分为环成都平原区、秦巴山区、攀西地区、川东南地区、川西地区、川东地区6个片区;从所申报的单位以基础产业划分为旅游类、旅游地产类、旅游民宿类、观光型农林业类、养老类、森工改革类、国有林场改革类、自然保护区类、森林公园湿地类9个不同类型。以洪雅七里坪森林康养基地、攀枝花花舞人间森林康养基地和宝兴夹金山青衣江源森林康养基地三个森林康养基地为例,叙述现有森林康养基地发展史和未来规划,将其归类为旅游地产类、观光型农业类、森工改革类三种不同类型的森林康养产业模式进行了分析。使用swot分析法分析了四川森林康养产业的优势:林业和动植物资源丰富,国民健康意识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而大幅提升,森林康养产业概念全国领先,宣传方面已经拥有一定的积累和成绩。四川森林康养产业的劣势:森林康养产业还没有真正意义的标志性或龙头企业,森林康养标准的制定和传统旅游无明显区别,保护和发展共存的问题,没有合适森林康养的营销渠道和模式;四川森林康养产业的机会:森林康养将成为林业产业的新旗帜,社会资本介入相对较少,森工企业转型和国有林场改革有助于森林康养产业落地。四川森林康养产业的挑战:森林康养的热度的持续时间能维持多久,森林康养的产品和服务的开发和推广。讨论了最近和森林康养模式相关的热门话题,PPP模式和现阶段森林康养产业中存在的冲突,不宜以PPP模式发展森林康养产业;互联网+森林康养模式模式涉及面较窄,融合度不足;森林康养基地评定标准在现有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带来快速推动也由于过低的门栏造成森林康养基地良莠不齐。
石鑫[6](2018)在《湖南秀美林场评价体系研究》文中指出2016年我国森林旅游游客量达十二亿人次,占国内旅游人数的四分之一以上,创造近9500亿元的社会综合产值,同年湖南省完成国有林场改革试点工作。为巩固改革成效,将森林旅游与国有林场建设相融合,成为国有林场改革创新的一条新路径,在此基础上,湖南省政府提出要深化国有林场改革,建设以资源丰富、景观优美、设施完备、管理现代为目标的秀美林场,并将秀美林场建设作为湖南省林业重点工作。但在如何科学选评秀美林场上,政府尚未出台相应的验收标准和规范性文件做指导,且学术界暂无关于秀美林场评价的学术研究。论文的研究力求为湖南秀美林场建设提供一个参考和借鉴。论文在分析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先对秀美林场建设背景、建设目标进行了分析,结合森林旅游相关理论,采用专家咨询法,综合考虑影响秀美林场建设的各项因素,从林场资源、建设管理、品牌形象三个方面建立了一套包含1个目标层、3个准则层、7个要素层、35个指标层的秀美林场评价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再以湖南郴州市的苏仙岭国有林场作为实证研究地,运用秀美林场评价体系对其进行评价;最后根据评价结果对苏仙岭国有林场秀美林场建设提出建议,同时对湖南省国有林场的秀美林场建设提出建议,以期为我国其他省份国有林场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论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湖南秀美林场评价体系中,准则层三项指标以林场资源对秀美林场建设影响最大,品牌形象对秀美林场建设影响最小;要素层七项指标中,以生态环境对秀美林场建设影响最大,林下经济对秀美林场建设影响最小。(2)在对苏仙岭国有林场进行实证研究中,发现苏仙岭国有林场秀美林场建设评价为良,林场总体发展较好,但在品牌建设上稍显不足,暂时达不到获评秀美林场称号标准。而在气候舒适期、可达性、人文景观等单项指标上,苏仙岭国有林场已达到了秀美林场建设标准。
冯晓[7](2017)在《基于DEA-Tobit模型的我国国有贫困林场经营绩效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国有林场的贫困问题一直以来是国家高度关注的问题。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各地区国有贫困林场的扶贫投入,同时注重做好监管工作,有效地提高了林场创造效益、改善职工生活条件的能力和水平。为了对国家从20世纪70年代开展的国有林场扶贫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价、提高国有贫困林场的经营绩效、实现贫困林场早日脱离贫困走向致富的目标,本研究在大量阅读现有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选择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国有贫困林场的经营进行绩效评价,从土地、资本、劳动力三方面构建了由林业用地面积、造林面积、财政事业费投入、上级政府投资额、固定资产、在职职工人数、大专及以上学历职工比例、产业总产值、林木绿化率、职工人均年收入、单位面积森林蓄积量11个投入产出指标构成的国有贫困林场经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展开对全国27个省级行政区(香港、澳门、台湾数据完全缺失,上海、天津、青海、西藏缺失数据60%以上,已剔除,后文同)的国有贫困林场经营效率的分析,并通过建立Tobit模型对经营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27个省级行政区的综合效率平均值达到了 0.820,有16个省级行政区的经营综合效率为1,达到了 DEA有效,即达到了“用越少的消耗创造越多的产出”的资源配置和利用基本合理的状态;1个省级行政区的国有贫困林场不存在投入冗余或产出不足的情况,但规模效率需要提高;10个省级行政区的国有贫困林场在投入产出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冗余。通过Tobit模型对影响因素的分析,虽然只有四个影响因素通过了显着性检验,但能明显地发现对绩效影响最大的来自于林场的人力投入和经济效益的产出两个方面。本研究通过分析得出研究结论,并提出相应建议,第一,本研究对国家对国有贫困林场的扶贫工作进行了肯定,为巩固成效、更进一步,提出国家应加快扶贫工作进程,让更多的贫困林场的经济情况和职工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和提高的建议;第二,针对40%的林场存在的投入冗余或产出不足的不合理的问题,从政府和林场两个方面,提出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综合效率的建议;第三,根据人力投入和林场经济效益产出是影响经营绩效最显着的两个因素,提出政府应加大对林场人力资源的支持力度,扶持贫困林场产业发展,从而提高林场总产出的对策建议。
洪晖[8](2017)在《农户参与林下经济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以湖南省浏阳地区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的矛盾日趋严重,中国林业产业处于战略转型的关键时期。我国的林业产业自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来重新焕发生机,林下经济这种新型林业经营模式的出现,不仅顺应了林业产业和自然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规律,还有效的巩固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成果。位于我国三大林区南方林区的湖南省浏阳市是传统的林业大县,也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较为成功的地区之一,对林下经济的探索也较为活跃。在此背景下,对湖南省浏阳地区进行实证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农户参与林下经济受很多不同的因素影响,本研究通过对湖南省浏阳市117位农户的问卷调查收集所需数据,并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浏阳地区农户参与林下经济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户的年龄、受教育程度、非农收入占比、是否享受补贴和是否加入林业合作社这五个因素对农户参与林下经济行为有显着的影响。最后对分析结果进行分析思考,提出如何更好引导农户参与发展林下经济以及如何更好的促进林下经济产业健康发展的建议。
张建忠[9](2016)在《赤峰市国有林场改革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国家全面改革的深化,特别是随着林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无论是从参考文献来看,还是从国外先进国家和国内国有林场改革试点省来看,推进国有林场改革越来越成为当前的必然选择。笔者认为,对赤峰市国有林场改革的研究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国有林场在多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体制不顺、保障不健全、职工生活困苦、基础设施落后等诸多问题。因此,本文针对赤峰市国有林场改革做了相关研究。为全面分析赤峰市国有林场改革存在的问题,本研究采用了文献法、资源普查法、经验借鉴法等,在深入了解赤峰市国有林场以往改革历程、发展现状和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同时对国内湖南省、江西省等国有林场改革试点的先进做法进行了材料收集和案例分析,从而对赤峰市国有林场改革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一般管理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结合当前林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趋势,对全面推进赤峰市国有林场改革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推进赤峰市国有林场改革要坚持顶层设计,高位推动,各部门密切配合,明确国有林场的功能定位,科学定编、定岗,理顺管理体制,创新经营机制,有效化解林场债务,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妥善安置富余职工,落实公益林补偿等相关政策,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探索政府购买服务和场外造林,依托国有林场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业、林下种植业和养殖业,增强林场发展活力。
王骁骁[10](2016)在《湖南省国有林场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研制》文中提出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是对传统森林资源的管理体制和管理理念的突破,能够科学地反映森林资源资产存量的动态变化,是评估林业企业经济发展状况好坏、衡量林业企业生态红线保护履职、审计森林资源资产管理责任的重要依据。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对推动和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逐渐实现中国森林资源核算制度化、常态化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大召开以后,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已经成为必然趋势,要实现和完善国有林场的核算体系和考核机制,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是其必要的条件,而对森林资源资产实物量和价值量的计量,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是必要前提。本文以湖南省攸县黄丰桥国有林场为研究对象,初步建立了湖南省国有林场森林资源资产负债的编制方案,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对湖南省国有林场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的账户的进行设置,初步构建出4个账户,即林地林木资产账户、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账户、一般资产账户和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账户,每个账户下再增设科目,再对每个科目进行实物计量和价值计量,并最终形成湖南省国有林场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本研究通过对森林资源资产和森林资源负债的计算,根据会计恒等式:净资产=资产-负债,得到国有林场净资产的变化情况,这是国有林场的经营业绩的直接体现。首次对湖南省国有林场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进行了研究,运用了多种方法,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咨询了相关专家,最终形成了编制方案。根据攸县黄丰桥国有林场的实际情况以及该林场2012、2013年度的森林资源统计批量表和财务管理表,运用本文编制的湖南省国有林场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进行案列分析,得到2012-2013年攸县黄丰桥国有林场对森林资源的经营状况。
二、对湖南省国有林场发展职工家庭经济的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湖南省国有林场发展职工家庭经济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杨树局薛家庄林场场外合作造林分析及对策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3.1 多功能林业理论 |
1.3.2 利益相关者理论 |
1.3.3 参与式林业理论 |
1.3.4 国内合作造林现状 |
1.3.5 国外合作造林现状 |
2 研究区概况 |
2.1 地理环境与人口经济 |
2.2 林业发展状况 |
2.3 国有林局林场概况 |
2.3.1 杨树局 |
2.3.2 薛家庄林场 |
2.4 地方造林现状 |
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3.1 研究内容 |
3.2 研究方法 |
3.3 技术路线图 |
4 结果与分析 |
4.1 杨树局薛家庄林场场外合作造林工程简介 |
4.1.1 杨树局薛家庄林场场外合作造林概况 |
4.1.2 杨树局与右玉县合作造林工程概况 |
4.1.3 2019年薛家庄林场参与的杨树局与右玉县合作造林工程 |
4.2 杨树局薛家庄林场场外合作造林模式分析 |
4.2.1 杨树局薛家庄林场场外合作造林模式 |
4.2.2 杨树局薛家庄林场场外合作造林模式优劣势比较分析 |
4.3 杨树局薛家庄林场场外合作造林不同利益相关者分析 |
4.3.1 利益相关者的划分 |
4.3.2 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 |
4.3.3 利益相关者的损益分析 |
4.4 基于农民视角的合作造林分析 |
4.4.1 样本的选取和描述性分析 |
4.4.2 样本的相关性分析 |
4.4.3 思考与启示 |
4.5 杨树局薛家庄林场场外合作造林可持续性分析 |
4.5.1 合作造林可持续性的内涵 |
4.5.2 合作造林的目标 |
4.5.3 合作造林可持续性的影响因素 |
4.5.4 合作造林可持续性提升对策 |
5 借鉴与探索:杨树局薛家庄林场场外合作造林的创新发展 |
5.1 理念创新:“参与式”社区林业 |
5.2 模式创新 |
5.2.1 “购买式造林”模式 |
5.2.2 多元化投资模式 |
5.2.3 托管模式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作者简介 |
(2)新时代改革背景下福建连城县国有林场经营现状评价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2.1 国有林场改革历程与进展 |
2.2 森林资源综合效益评价研究进展 |
2.3 林业可持续经营管理研究进展 |
3 研究地概况 |
3.1 连城县国有林场发展历史与改革情况 |
3.2 自然地理概况 |
3.2.1 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 |
3.2.2 气候水文 |
3.2.3 土壤及植被 |
4 研究方法 |
4.1 连城县国有林场森林资源现状调查方法 |
4.1.1 抽样调查 |
4.1.2 小班区划调查 |
4.2 连城县国有林场森林经营管理绩效评价方法 |
4.2.1 指标构建的基本原则 |
4.2.2 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构成 |
4.2.3 评价体系指标框架 |
4.2.4 评价指标的数据来源 |
4.3 研究技术路线 |
5 结果与分析 |
5.1 连城县国有林场森林资源现状研究 |
5.1.1 森林资源主要构成 |
5.1.2 营林生产规模 |
5.1.3 组织机构编制 |
5.1.4 基础设施 |
5.2 连城县国有林场可持续经营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
5.2.1 评价体系系统不同指标的权重分析 |
5.2.2 评价体系判断矩阵确定 |
5.2.3 可持续经营绩效的综合评价分析 |
5.3 连城县国有林场可持续经营发展对策研究 |
5.3.1 提升综合效益 |
5.3.2 加强森林资源管理 |
5.3.3 提高林场科技水平 |
5.3.4 发展林下经济 |
5.3.5 开设森林步道 |
5.3.6 规划花海旅游 |
6 讨论与结论 |
6.1 讨论 |
6.1.1 森林资源高保护价值认定研究 |
6.1.2 国有林场可持续经营发展方向探讨 |
6.1.3 新时代背景下国有林场经营绩效的动态评价研究 |
6.2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连城县国有林场可持续经营绩效评价权重调查表 |
致谢 |
(3)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一、政策引领 |
二、现实需要 |
三、课题来源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第三节 研究进展 |
一、相关概念界定与辨析 |
二、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一、研究方法 |
二、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森林养生旅游开发的理论研究 |
第一节 旅游开发的一般理论及其应用 |
一、区位和空间结构理论 |
二、消费者行为理论 |
三、竞争力理论 |
四、旅游生命周期理论 |
五、旅游社会学和人类学理论 |
六、可持续发展理论 |
七、体验经济理论 |
第二节 森林养生理论 |
一、依据来源 |
二、概念内涵 |
三、养生目的 |
四、养生原则 |
五、养生方法 |
六、注意事项 |
第三章 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开发的现状研究 |
第一节 外部宏观环境(PEST模型)分析 |
一、政策环境(P)分析 |
二、经济环境(E)分析 |
三、社会环境(S)分析 |
四、技术环境(T)分析 |
第二节 内部开发现状(RMP模型)分析 |
一、森林养生旅游资源(R)分析 |
二、市场需求(M)问卷分析 |
三、产品和服务现状(P)调查分析 |
第四节 内外部态势(SWOT模型)综合分析 |
一、优势(S)分析 |
二、劣势(W)分析 |
三、机遇(O)分析 |
四、挑战(T)分析 |
第四章 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开发的策略研究 |
第一节 差异化的开发模式 |
一、“森林旅游+本草养生”的林下中药模式 |
二、“森林旅游+饮食养生”的生态美食模式 |
三、“森林旅游+运动养生”的休闲健身模式 |
四、“森林旅游+温泉养生”的康体度假模式 |
五、“森林旅游+精神养生”的养心度假模式 |
六、“森林旅游+滨海养生”的山海度假模式 |
第二节 中医药特色的产品和服务体系 |
一、以森林养生理论为指导 |
二、由专业养生人员来实施 |
三、养生特色融入旅游六要素 |
第三节 融合性的产业发展形态 |
一、森林小镇 |
二、森林养生基地 |
三、现代农业产业园 |
第四节 综合性的产业发展保障措施 |
一、政策规划 |
二、人才培养 |
三、融资模式 |
四、营销推广 |
第五章 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开发的案例研究 |
第一节 国家级特色小镇:留隍潮客小镇 |
一、项目概况 |
二、现状分析 |
三、建设规划 |
第二节 大北山森林养生旅游基地 |
一、项目概况 |
二、现状分析 |
三、建设规划 |
第三节 惠来南药产业园 |
一、项目概况 |
二、现状分析 |
三、建设规划 |
结语 |
第一节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成果 |
第二节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三节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中文详细摘要 |
(5)四川森林康养产业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国外森林康养研究进展 |
2.2 国内森林康养研究进展 |
2.3 相关概念 |
2.3.1 森林康养 |
2.3.2 森工企业转型 |
2.3.3 国有林场改革 |
2.3.4 四川森林康养基地指标要求 |
2.3.5 运营模式 |
2.3.6 盈利模式 |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3.1 资料收集和实地调查 |
3.2 文献查阅法 |
3.3 半结构访谈 |
3.4 SWOT分析法 |
3.5 技术线路图 |
第四章 研究结果 |
4.1 四川森林康养基地概况 |
4.2 按分布区域对森林康养基地进行划分 |
4.2.1 环成都平原 |
4.2.2 秦巴山区 |
4.2.3 攀西地区 |
4.2.4 川东南地区 |
4.2.5 川西地区 |
4.2.6 川东地区 |
4.3 基于产业基础森林康养基地分类 |
4.3.1 旅游类 |
4.3.2 旅游地产类 |
4.3.3 旅游民宿类 |
4.3.4 观光型农业、林业类 |
4.3.5 养老产业类 |
4.3.6 森工转型类 |
4.3.7 国有林场改革类 |
4.3.8 自然保护区 |
4.3.9 国家级省级森林、湿地公园 |
第五章 四川森林康养产业模式案例分析 |
5.1 旅游地产发展模式—以洪雅七里坪森林康养基地为例 |
5.1.1 洪雅七里坪森林康养基地简介 |
5.1.2 洪雅七里坪森林康养基地发展历程 |
5.1.3 洪雅七里坪森林康养基地运营模式 |
5.1.4 洪雅七里坪森林康养基地盈利模式概述 |
5.2 观光型农业发展模式—以攀枝花花舞人间森林康养基地为例 |
5.2.1 攀枝花花舞人间森林康养基地简介 |
5.2.2 攀枝花花舞人间森林康养基地发展历程 |
5.2.3 攀枝花花舞人间森林康养基地运营模式 |
5.2.4 攀枝花花舞人间森林康养基地盈利模式概述 |
5.2.5 以观光型农业为基础的森林康养模式分析 |
5.3 森工企业转型发展模式——以宝兴夹金山青衣江源森林康养基地为例 |
5.3.1 宝兴夹金山青衣江源森林康养基地简介 |
5.3.2 宝兴夹金山青衣江源森林康养基地发展历程 |
5.3.3 宝兴夹金山青衣江源森林康养基地运营模式 |
5.3.4 宝兴夹金山青衣江源森林康养基地盈利模式概述 |
5.3.5 以森工企业转型基础的森林康养模式分析 |
5.4 四川森林康养产业SWOT分析 |
5.4.1 四川森林康养产业优势分析 |
5.4.2 四川森林康养产业劣势分析 |
5.4.3 四川森林康养产业机会分析 |
5.4.4 四川森林康养产业威胁分析 |
第六章 讨论 |
6.1 PPP模式与四川现有森林康养产业模式结合的可行性问题 |
6.2 四川现有森林康养产业模式结合互联网+模式发展情况 |
6.3 四川现有森林康养产业模式和森林康养基地评定标准问题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湖南秀美林场评价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3.1 国有林场改革研究现状 |
1.3.2 评价方法现状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2 理论研究 |
2.1 相关概念 |
2.1.1 秀美林场 |
2.1.2 国有林场 |
2.1.3 森林旅游 |
2.2 理论基础 |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2.2 森林美学理论 |
3 湖南秀美林场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3.1 湖南秀美林场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3.2 指标的选取过程 |
3.2.1 指标初选 |
3.2.2 指标确定 |
3.3 指标说明 |
3.3.1 林场资源 |
3.3.2 建设管理 |
3.3.3 品牌形象 |
3.4 指标体系权重分析 |
3.4.1 层次分析法介绍 |
3.4.2 构建矩阵 |
3.4.3 一致性检验 |
3.4.4 指标权重确定 |
3.5 指标评分标准 |
4 湖南秀美林场评价体系实证研究 |
4.1 湖南省国有林场改革概况 |
4.2 研究内容 |
4.2.1 研究对象的选取 |
4.2.2 数据来源 |
4.3 苏仙岭国有林场概况 |
4.3.1 苏仙岭自然条件概况 |
4.3.2 苏仙岭社会条件现状 |
4.3.3 苏仙岭景观资源 |
4.4 苏仙岭国有林场秀美林场建设评价 |
4.4.1 秀美林场评价过程 |
4.4.2 评价结果分析 |
5 秀美林场建设建议 |
5.1 研究地建设建议 |
5.1.1 强化资源建设 |
5.1.2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
5.1.3 创新品牌形象 |
5.2 湖南秀美林场建设建议 |
5.2.1 提升林场硬实力 |
5.2.2 修炼林场软实力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
致谢 |
(7)基于DEA-Tobit模型的我国国有贫困林场经营绩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技术路线 |
1.4 文献综述 |
1.4.1 国外研究现状 |
1.4.2 国内研究现状 |
1.4.3 文献评述 |
2. 我国国有贫困林场经营现状分析 |
2.1 经济收入状况分析 |
2.2 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分析 |
2.3 林场资源情况分析 |
2.4 森林经营与产业发展情况分析 |
2.5 基于国有贫困林场经营现状的聚类分析 |
3. 我国国有贫困林场经营绩效评价分析 |
3.1 评价内容与方法 |
3.2 评价模型 |
3.3 评价指标选择与调整 |
3.4 评价结果与分析 |
4. 我国国有贫困林场经营绩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
4.1 计量模型 |
4.2 变量选择与调整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系数估计 |
4.3.2 影响因素分析 |
5. 总结与探讨 |
5.1 结论 |
5.2 建议 |
5.3 研究局限与探讨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致谢 |
(8)农户参与林下经济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以湖南省浏阳地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论文内容构成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2 研究基础 |
2.1 国内林下经济的研究 |
2.1.1 林下经济概念的研究 |
2.1.2 林下经济与农民就业增收的相关研究 |
2.1.3 林下经济发展模式的研究 |
2.1.4 林下经济的效益研究 |
2.1.5 对农户参与林下经济行为意愿的相关研究 |
2.2 国外林下经济研究现状 |
2.3 相关理论基础 |
2.3.1 生态学理论 |
2.3.2 土地经济学理论 |
2.4 研究评述 |
3 我国林下经济发展的历史沿革与现状分析 |
3.1 我国林下经济的发展历程 |
3.2 我国林下经济发展的客观条件 |
3.2.1 自然条件 |
3.2.2 社会条件 |
3.3 我国林下经济的主要模式 |
3.3.1 林下养殖 |
3.3.2 林下种植 |
3.3.3 相关产品采集加工 |
3.3.4 森林景观利用 |
3.4 我国林下经济模式的典型分布地区 |
4 湖南省浏阳地区林下经济发展现状 |
4.1 浏阳市区域概况 |
4.2 浏阳市林下经济发展概况 |
4.3 浏阳市林下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
4.3.1 农户层面 |
4.3.2 政府层面 |
5 农户参与林下经济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 |
5.1 数据来源与基本情况 |
5.2. 影响因素变量的选取 |
5.2.1 个人因素 |
5.2.2 家庭因素 |
5.2.3 其他因素 |
5.3 实证分析 |
5.3.1 模型选择与设定 |
5.3.2 变量赋值 |
5.3.3 变量的相关性分析 |
5.3.4 模型估计 |
5.3.5 分析结果与讨论 |
6 林业合作社的促进效用分析 |
6.1 农户加入合作社的基本情况 |
6.2 对林下经济的促进效用 |
7 结论与建议 |
7.1 结论 |
7.2 建议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致谢 |
(9)赤峰市国有林场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意义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 国外研究现状 |
2. 国内研究现状 |
(三)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1. 研究思路 |
2. 研究方法 |
(四) 研究创新与存在不足 |
1. 研究创新 |
2. 存在不足 |
(五) 相关概念 |
1. 国有林场 |
2. 管理体制 |
3. 经营机制 |
4.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 |
(六) 理论概述 |
1. 一般管理理论 |
2. 可持续发展理论 |
3. 产权理论 |
一、赤峰市国有林场改革的必要性、发展现状、改革历程及取得的成效 |
(一) 深化赤峰市国有林场改革的必要性 |
1. 深化国有林场改革,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需要 |
2. 深化国有林场改革,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需要 |
3. 深化国有林场改革,是改善生态和改善民生的需要 |
(二) 赤峰市国有林场发展现状 |
1. 赤峰市林业发展概况 |
2. 国有林场资源状况 |
3. 国有林场机构状况 |
4. 国有林场职工状况 |
5. 国有林场债务状况 |
(三) 赤峰市国有林场改革历程 |
1. 落实生产责任制为主的改革阶段(1981年~1985年) |
2. 经济体制改革阶段(1986年~1993年) |
3. 自主经营改革阶段(1993年~2003年) |
4. 创新经营机制改革阶段(2004年~2014年) |
(四) 国有林场改革取得的成效 |
1. 培育森林资源成效显着 |
2. 生态建设骨干作用充分发挥 |
3. 成为林业科技进步的主阵地 |
4. 多种产业助推林场经济发展 |
5. 国有林场基础建设得到一定改善 |
二、赤峰市国有林场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 赤峰市国有林场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1. 国有林场管理体制不顺 |
2. 国有林场社会保障不健全 |
3. 国有林场职工生活困苦 |
4. 国有林场基础设施滞后 |
5. 国有林场人员结构失衡 |
(二) 赤峰市国有林场改革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1. 客观因素的制约 |
2. 主观因素的制约 |
3. 政策因素的制约 |
三、国内国有林场改革试点省的做法及启示 |
(一) 国内国有林场改革试点省市的做法 |
1. 湖南省国有林场改革的做法 |
2. 江西省国有林场改革的做法 |
3. 甘肃省国有林场改革的做法 |
4. 山西省国有林场改革的做法 |
(二) 国内国有林场改革试点省的做法启示 |
1. 坚持高位推动 |
2. 明确功能定位 |
3. 推进政企分开 |
4. 健全投入机制 |
5. 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 |
6. 探索政府购买服务 |
四、深化赤峰市国有林场改革的对策与建议 |
(一) 明确功能定位,理顺管理体制 |
1. 政府强力推动,多部门密切配合 |
2. 科学定性、定编、定岗 |
3. 实行“管办分离” |
(二) 创新经营机制,提高管理水平 |
1. 创新人才管理机制 |
2. 创新森林经营管护机制 |
(三) 有效化解林场债务,妥善安置富余职工 |
1. 妥善解决国有林场债务 |
2. 完善国有林场社会保障体系 |
3. 合理安置国有林场富余职工 |
4. 巩固赤峰以往林场改革成果 |
(四) 落实相关政策,增强发展活力 |
1. 落实公益林补偿制度 |
2.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
3. 探索政府购买服务和场外造林 |
(五) 依托资源优势,促进产业发展 |
1. 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业 |
2. 大力发展林下种植和养殖业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 |
1. 关于部署全市国有林场森林资源普查工作的通知 |
2. 赤峰市国有林场森林资源普查工作方案 |
3. 赤峰市国有林场森林资源普查技术方案 |
4. 赤峰市*******林场国有森林资源普查报告(样本) |
附表 |
1. 赤峰市国有林场基本情况调查表(2015年底) |
2. 赤峰市国有林场职工情况调查表(2015年底) |
3. 赤峰市国有林场债务情况调查表(2015年底) |
4. 赤峰市国有林场森林资源情况调查表(2015年底) |
(10)湖南省国有林场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概述 |
2 试验区概况 |
2.1 自然地理概况 |
2.2 社会经济条件 |
2.3 森林资源概况 |
2.4 林场经营概况 |
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3.1 主要研究内容 |
3.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4 结果与分析 |
4.1 湖南省国有林场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设计 |
4.2 湖南省国有林场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计量与核算 |
4.3 湖南省国有林场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试点 |
5 结论与讨论 |
5.1 结论 |
5.2 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四、对湖南省国有林场发展职工家庭经济的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杨树局薛家庄林场场外合作造林分析及对策建议[D]. 石琳先.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2)
- [2]新时代改革背景下福建连城县国有林场经营现状评价与对策[D]. 伍珊. 福建农林大学, 2019(11)
- [3]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开发研究[D]. 张杰.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4)
- [4]国有林场重在保护——湖南省国有林场调研与思考[J]. 彭顺喜. 林业经济, 2018(10)
- [5]四川森林康养产业模式研究[D]. 吴冕. 四川农业大学, 2018(03)
- [6]湖南秀美林场评价体系研究[D]. 石鑫.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8(01)
- [7]基于DEA-Tobit模型的我国国有贫困林场经营绩效评价研究[D]. 冯晓. 北京林业大学, 2017(04)
- [8]农户参与林下经济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以湖南省浏阳地区为例[D]. 洪晖. 北京林业大学, 2017(04)
- [9]赤峰市国有林场改革研究[D]. 张建忠. 内蒙古大学, 2016(02)
- [10]湖南省国有林场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研制[D]. 王骁骁.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