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史记》语言文字特色研究 ——兼及朝鲜民族文字的产生

《三国史记》语言文字特色研究 ——兼及朝鲜民族文字的产生

论文摘要

汉字随着汉文化传入朝鲜、日本、越南等地,通过长期深入的文化交流,形成了历史上相对稳定的“汉字文化圈”。这些国家都曾经吸收中国文化、模仿汉籍史书、使用汉字来撰写其史书,留下了诸如朝鲜的《三国史记》、《三国遗事》以及日本的《古事记》、《日本书纪》等异域古代汉文典籍。而这些文献从立意到成书都受到中国典籍的深刻影响,表达方面即使在努力撰写汉文,但由于其所记录内容为使用着不同语言系统的外族历史文化,所以都或多或少地体现出那个国家和民族的痕迹。这对于研究汉字汉文化传播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便是以《三国史记》(1145年)为研究对象来探讨其汉字文化圈文献特点及其语言文字特色的。《三国史记》是朝鲜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书,是现存记载朝鲜三国史事最早和最为详备的一部古文献。作者为朝鲜高丽时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诗人金富轼。该书在编撰过程中大量参考了中国古代典籍,同时也参照了朝鲜半岛当时尚存的一些古代文献。虽说其行文基本是很流畅的汉语,但其地名、人名以及一些特殊用字还是流露出朝鲜三国时期的语言文化特征。因而也是研究朝鲜三国时期语言面貌的珍贵资料。从汉语史角度看,研究朝鲜汉文古代作品对于研究那个时期汉字文化圈状况同样具有重要意义,而这方面的研究成果目前还很欠缺。本文分为三个部分,首先,对《三国史记》进行了语言学和汉字传播史的考察分析;其次,列举实例论述了其中参考和引用了汉文典籍及用字用词与中土汉籍一致的特征、用汉字为记音字来记录朝鲜三国语音的特征:再次,将其与日本最早的文献《古事记》、《同本书纪》作为汉字文化圈的变体汉文的特征进行了诸方面的对比。提出了朝鲜现存古代文献年代相对滞后、朝鲜本民族文字产生时期相对滞后的看法,同时还指出朝鲜对汉语汉文化的依赖期更久、依赖性更强这一特征。论文中还将古代汉字文化圈的汉文研究纳入汉语史研究的视野,对于汉字汉语汉文化的传播史及汉语史本身的研究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 《三国史记》其书
  • 1.1 金富轼与《三国史记》
  • 1.2 《三国史记》与《三国遗事》
  • 1.3 《三国史记》引用中国文献的情况
  • 1.3.1 引用故事传说
  • 1.3.2 引用成语典故
  • 1.4 小结
  • 二 《三国史记》的语言文字特色
  • 2.1 《三国史记》成书前的汉字使用背景
  • 2.1.1 乡札时期—第一阶段
  • 2.1.2 吏读时期—第二阶段
  • 2.1.3 口诀时期—第三阶段
  • 2.2 《三国史记》的汉语表述文
  • 2.2.1 用字用词与中土汉籍基本相同
  • 2.2.2 句型句法与中土汉籍基本一致
  • 2.3 《三国史记》的名称用字
  • 2.3.1 人名、地名、官名的用字分析
  • 2.3.2 人名、地名、族名的吴越语音因素
  • 2.3.3 中国史书中所载朝鲜音佐证
  • 2.4 《三国史记》之后的表音字——谚文记音方式的创立
  • 2.5 小结
  • 三 《三国史记》与日本文献《记·纪》比较
  • 3.1 成书年代比较
  • 3.2 汉字使用背景比较
  • 3.3 汉文文体比较
  • 3.4 语言特点比较
  • 3.5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况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三国史记》第二卷笺证[J]. 东北亚研究论丛(长师大) 2013(00)
    • [2].《三国史记》第一卷笺证[J]. 东北亚研究论丛(长师大) 2012(00)
    • [3].《三国史记》与“春秋笔法”[J]. 湖南社会科学 2017(03)
    • [4].从《三国史记》看新罗与唐朝的文学交流[J]. 当代韩国 2016(03)
    • [5].从《三国史记》初探新罗社会制度的发展[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02)
    • [6].《三国史记》英雄列传的文学价值[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1)
    • [7].《三国史记》的历史影响探析[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1)
    • [8].论金富轼《三国史记》中的新儒学思想倾向[J]. 东疆学刊 2016(04)
    • [9].中国史籍编纂与《三国史记》[J]. 韩国学论文集 2013(00)
    • [10].论《三国史记》中花郎形象的描写方法[J]. 兰台世界 2013(30)
    • [11].《三国史记》载“靺鞨”之我见[J].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2)
    • [12].朝鲜史书《三国史记》所载“靺鞨”考[J].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008(04)
    • [13].从《三国史记》中的“新城”谈起[J]. 东北史地 2008(03)
    • [14].新罗时代的灾异及灾异观[J].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20(04)
    • [15].4世纪中后期百济政权的建构与早期百济史的编纂[J]. 史林 2017(03)
    • [16].汉文化对《三国史记》编纂的影响[J].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16(05)
    • [17].《三国史记》国王及相关人物诞生神话研究[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2(07)
    • [18].《三国史记》人物类型探析[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9(05)
    • [19].《三国史记》描写人物的技巧与方法——人物材料的取舍[J].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10(01)
    • [20].《三国史记》“国内”与“国内城”解析[J]. 安徽史学 2020(05)
    • [21].《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史论解析[J].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11(04)
    • [22].试论《三国史记》中的服饰记载[J]. 祖国 2019(16)
    • [23].《三国史记》日食记录考正[J]. 东北史地 2011(03)
    • [24].《三国史记》古汉语与现代英语语法对比研究[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4(01)
    • [25].《三国史记》史论研究[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0(05)
    • [26].《三国史记》地名反映的上古知组和章组问题[J]. 语言研究 2008(02)
    • [27].关于金富轼历史观的探讨[J]. 朝鲜·韩国历史研究 2013(01)
    • [28].论《三国史记》的儒家思想特点[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7(11)
    • [29].从《金庾信传》看《三国史记》对《史记》的接受[J].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8(01)
    • [30].关于金富轼历史观的探讨[J]. 社会科学战线 2012(03)

    标签:;  ;  ;  ;  ;  ;  

    《三国史记》语言文字特色研究 ——兼及朝鲜民族文字的产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