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研究背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发展,脑血管病(cerebrovascular disease)、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肿瘤(cancer)已成为当今社会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而脑血管疾病因其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高居首位。脑血管疾病通常是老年人死亡和致残的首要原因,具有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和复发率高的特点,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生活及生存质量。脑血管疾病中以缺血性脑血管病(ischemic 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ICVD)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占脑卒中的80%左右,具有复发率高、病程迁延时间较长的特点,病人生活及生存质量低,大量消耗医疗资源,给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做好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风险评估,及早预防再发,提高病人生活、生存质量显得尤为重要。脑血管病最常见的病因之一是血管壁病变,以脑动脉硬化最为常见,最多见的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累及大动脉和中等管径动脉。随着人口老龄化社会的进程,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预防和诊疗也越来越成为热点课题之一。同时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慢性过程与脑动脉硬化性狭窄的相互关联性,以及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高危因素对动脉硬化性狭窄和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进展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考证。以进一步评价缺血性脑血管病进程、进展及愈后,进行高危风险评估,从而更好的指导临床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提高病人的生存和生活质量,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目的探讨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与脑动脉硬化性狭窄的相关性,及相关高危影响因素,评估脑血管病风险,做好各级预防,减少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率及复发率,提高病人的生存及生活质量,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研究方法按有无血管狭窄分为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伴脑动脉硬化性狭窄(A组,n=56)和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不伴脑动脉硬化性狭窄组(B组,n=49),通过每半年复查一次MRI、MRA,对比前次病变血管有无狭窄程度增加,供血区域有无新发梗塞,或病人有无反复短暂性脑缺血(TIA)发作的临床表现,症状为狭窄血管供血区域相关脑组织缺血的临床表现,统计方法采用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率或构成比表示,记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同时分析各项高危因素对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计量资料用x±s表示,计量资料的两组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研究结果A、B两组比较A组每半年再发率高于B组,三次比较均为P﹤0.05,有统计学意义。A组病例中,狭窄明显加重共32例,占该组总数的57.14%,再发频率明显高于B组,有统计学意义,说明狭窄的存在及加重,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及再发有明显影响。在本研究中,经统计学分析,A、B两组比较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的各项指标比较均为P﹤0.05为明确高危因素,对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及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发生发展有明显影响。高同型半胱氨酸、高尿酸、高纤维蛋白原因所选样本数、对照组选择、分层、研究重点的选择不同与既往研究存在差异性,为暂不明确危险因素,需进一步大样本、多分层研究,进而确认这几项对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及动脉硬化性狭窄的发生发展是否有明显影响。研究结论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与脑动脉硬化性狭窄之间存在相关性,狭窄明显,缺血性脑卒中再发频繁且较严重;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是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和脑动脉硬化性狭窄的高危因素。既往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复发及高危因素研究较多,而对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界定及相关研究较少,本研究填补了该项空白。本研究结论因取材范围的局限性仅代表河南地区发病水平。就整体来看通过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减少其对血管壁的破坏,仍可以有效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从而减少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提高老年人生活及生存质量,有益于老年人身心健康,从而减少医疗资源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