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背景:近年来,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特别是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正在逐年上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公众健康。随着对慢性心力衰竭病理生理机制深入的研究,人们逐渐认识到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是一系列复杂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心室重构以及神经体液调节的紊乱这三个病理生理机制相互关联、互为因果的病理过程。血流动力学异常可激活神经内分泌,加重心肌损害,神经内分泌的持续激活可直接损害心肌和加剧血流动力学紊乱,而心肌损害、左室进行性扩大和衰竭的结果又导致血流动力学紊乱和神经内分泌的激活。从而可导致机体凝血、抗凝血和纤溶系统功能失衡并伴有血管内皮功能异常的一种病理过程或状态,常伴有血小板等相关因子的改变以及易导致血栓形成的血液流变学变化,即血栓前状态(prethrombotic state,PTS),使病情进行性加重,从而增加患者的猝死率等。许多研究结果提示,他汀类药物具有抗血栓栓塞的作用,从而减少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改善心衰患者的症状及预后。目前,国内尚未见相关报道。本研究抽取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和正常对照组的空腹静脉血,分为3组,通过对其PTS标志物水平进行检测及分析,旨在探讨:1、正常人与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PTS分子标志物含量是否有区别;2、阿托伐他汀对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的PTS是否有影响;3、为临床更有效地防治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提供试验依据。方法: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66名,年龄43~76岁,平均年龄65±6.2岁,符合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诊断标准。入选者均排除其它原因引起的心力衰竭,随机分为2组,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各33例。另选正常对照组(体检的健康志愿者)20例。常规治疗组采用常规心力衰竭治疗,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每晚口服阿托伐他汀10mg。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检测全部患者的PTS分子标志物,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血小板a颗粒膜蛋白(granule membrane protein-140,GMP-140)、Ⅰ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的变化,并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对比。晨起7~8点抽取所有对象的空腹肘静脉血3.6ml,2%依地酸钠(EDTA~Na2)抗凝冰冻保存,采用ELISA法检测GMP-140,3%枸橼酸钠抗凝采用凝固法测定Fg,冰冻保存采用ELISA法检测vWF和PAI-1。经正态性检验(Kolmogorov—Smimov,ks),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配对资料t检验检测不同组入选者的PTS分子标志物,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组患者的血浆Fg、vWF、GMP-140以及PAI-1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且,各心力衰竭组内血浆Fg、vWF、GMP-140以及PAI-1水平比较,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患者的血浆Fg、vWF、GMP-140和PAI-1水平在治疗后显著下降,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C、TG、LDL水平在治疗后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DL水平在治疗后有上升趋势,但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3.常规治疗组患者的血浆Fg、vWF、GMP-140和PAI-1水平在治疗后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1)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形成血栓栓塞的危险性较正常人明显增高。(2)他汀类药物阿托伐他汀可通过降低PTS分子标志物,从而减少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栓形成倾向。而且,其改善PTS的作用早于调节血脂作用,因此,此作用可能是独立于调脂作用外的一个重要作用。(3)为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方案提供了试验依据,可以考虑在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防治中应用他汀类药物。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他汀类药物使用:地域性很强[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科普版) 2019(34)
- [2].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他汀类药物使用现状[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0(03)
- [3].他汀类药物治疗老年人的疗效和安全性[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0(02)
- [4].他汀类药物用于动脉粥样硬化一级预防的讨论[J].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0(01)
- [5].他汀类药物治疗慢性肝病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进展[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20(05)
- [6].他汀类药物临床使用不良反应分析及对策[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20(04)
- [7].他汀类药物肝脏安全性的研究进展[J]. 肝脏 2019(02)
- [8].他汀类药物抵抗及其分子机制研究进展[J].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19(04)
- [9].他汀类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J]. 中国医药 2019(07)
- [10].某院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他汀类药物使用情况的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 2019(18)
- [11].不要害怕他汀类药物[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科普版) 2019(31)
- [12].2型糖尿病患者长期他汀类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研究[J]. 双足与保健 2017(22)
- [13].他汀类药物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应用[J]. 河北医药 2018(18)
- [14].胆固醇水平正常,有必要服用他汀类药物吗?[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科普版) 2011(01)
- [15].他汀类药物新策略:你是否应该服用一种?[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科普版) 2014(07)
- [16].他汀类药物的副作用[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科普版) 2014(19)
- [17].关于他汀类药物的4大误解[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科普版) 2015(05)
- [18].他汀类药物引起的肌肉疼痛问题:基因检测能否反映风险?[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科普版) 2016(09)
- [19].他汀类药物使用者会吃下更多的热量和脂肪[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科普版) 2016(07)
- [20].他汀类药物的新看法[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科普版) 2016(11)
- [21].积极应对他汀类药物的副作用[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科普版) 2016(17)
- [22].动脉粥样硬化可以逆转吗?[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科普版) 2017(03)
- [23].与他汀类药物相互作用:常常可预防[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科普版) 2017(07)
- [24].他汀类药物的新进展[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科普版) 2017(09)
- [25].替代他汀类药物的补充剂引发安全性问题[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科普版) 2017(11)
- [26].他汀类药物可以预防老年痴呆吗?[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科普版) 2017(15)
- [27].他汀类药物会影响肾功吗?[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09(09)
- [28].他汀类药物不会增加癌症风险[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09(01)
- [29].他汀类药物临床应用近况[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0(04)
- [30].他汀类药物,对血栓患者有益[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