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惟近情动俗,还求融通兼美 ——晚明曲学范畴演进论

不惟近情动俗,还求融通兼美 ——晚明曲学范畴演进论

论文摘要

晚明是中国古代曲学发展的转折关键期,繁复驳杂多有创新是其总体特征。本文立足于晚明时代精神与戏曲文体本性,选取了“情”与“理”、“雅”与“俗”、“虚”与“实”、“意”与“法”四对美学范畴为研究龙头,试图克服晚明曲学自身理论表达形式上灵活却零散、精到而失周密的缺点,紧紧结合时代社会文化思潮的发展演变,将每对美学范畴的表面冲突作为叙述范型,侧重梳理各家言论的前后传承关系,从而清晰勾勒出晚明曲学范畴审美内涵在冲突中求兼融的演进过程,并深入探究这一取值背后的审美精神与理论意义,揭示晚明曲学对戏曲文体特性的观照与认知,以及其总的审美理念在艺术追求上仍以诗学传统的“抒情写意”为最高目标的逻辑终点,进而较为准确地把握晚明曲学转折新进的特殊历史地位以及中国古代曲学发展的内在规律,更好地体认中国戏曲审美精神的民族特色。本文注重现象描述与理论阐释的统一、宏观统摄与微观分析的结合以及创作实践与理论观点的参证,对“风教”、“情本”、“本色”、“当行”、“寓言”、“双美”等曲学命题多有阐发,力图结合文化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进行深入的断代式曲学研究。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文摘
  • 小引
  • 第一章 晚明社会与曲学
  • 第一节 腐变新杂的社会生活
  • 第二节 率性崇真的心学思潮
  • 第三节 争奇斗艳的创作活动
  • 第四节 竞采争鸣的曲论盛况
  • 第二章 “人情大窦,名教至乐”
  • 第一节 风教观与情本论
  • 第二节 “情之至”到“情之正”
  • 第三节 情理合一的审美取向
  • 第三章 “雅俗之辨,介在微茫”
  • 第一节 晚明本色论的演化
  • 第二节 文人心态与骈俪倾向
  • 第三节 “本色”与人物个性
  • 第四章 “出之贵实,用之贵虚”
  • 第一节 晚明曲学虚实观的发展
  • 第二节 虚构意识与情节结构
  • 第三节 寓言观与戏曲本质认识
  • 第五章 “矩镬才情,合之双美”
  • 第一节 “汤沈之争”
  • 第二节 “合之双美”的审美认知
  • 第三节 “当行”与舞台规范
  • 第六章 冲突与融通
  • 第一节 冲突与融通
  • 第二节 集成与新进
  • 第三节 理论影响与创作探索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福建师范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 相关论文文献

    • [1].明代曲论家地理分布与社会身份之考察[J]. 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 2016(00)
    • [2].新世纪中国古代曲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 中华戏曲 2017(02)
    • [3].从“曲论”到“剧评”——戏曲批评的一种流变与生成路径[J].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4)
    • [4].曲论并重 知行合一——读耿涛《中国竹笛曲论》[J]. 大众文艺 2017(08)
    • [5].论元代曲论重北剧轻南戏的倾向——兼谈元代戏曲理论的自娱化倾向[J]. 戏曲艺术 2012(03)
    • [6].古典曲论中“重北轻南”现象之考述[J]. 民族艺术研究 2016(04)
    • [7].北泾草堂曲论浅析[J]. 当代小说(下半月) 2010(02)
    • [8].历史考证学视野下的乾嘉曲论研究[J]. 艺苑 2019(01)
    • [9].卓人月的悲世曲论[J]. 戏曲艺术 2010(01)
    • [10].胡祗遹曲论教化观的时代内涵解读[J]. 艺海 2018(01)
    • [11].曲篇诚妙咏 选论亦华章——20世纪中国曲坛殿军羊春秋的曲作、曲论与曲选[J]. 中国文学研究 2020(01)
    • [12].万历二家曲论浅析[J]. 甘肃高师学报 2015(06)
    • [13].元以曲取士:看晚明曲论家沈德符的成就及影响[J]. 兰台世界 2014(30)
    • [14].胡祗遹曲论教化观的时代内涵解读[J]. 长江丛刊 2018(11)
    • [15].跨文化阐释的路径整合:李渔曲论在英语世界的传播与接受[J]. 贵州社会科学 2020(09)
    • [16].浅析吴仪一的曲论观——以《长生殿》的评点为例[J].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04)
    • [17].《琵琶记》与古代曲论的几个重要命题[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3)
    • [18].凌濛初曲论研究[J]. 戏剧文学 2008(07)
    • [19].从《曲论》的修订看刘咸炘曲学思想的发展[J]. 中国韵文学刊 2017(02)
    • [20].论何良俊的戏曲学理论——以其《曲论》为研究中心[J]. 阅江学刊 2013(03)
    • [21].李渔曲论“主脑”范畴意蕴探微[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2)
    • [22].古抄本《看曲论》鉴赏(之一)[J]. 酿酒科技 2012(07)
    • [23].一部有分量的曲论研究著作——评刘奇玉《古代戏曲创作理论与批评》[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1(06)
    • [24].元明清曲论对入声腔化的探讨[J]. 艺术评鉴 2019(01)
    • [25].古抄本《看曲论》鉴赏(之二)[J]. 酿酒科技 2013(02)
    • [26].《曲律》与《闲情偶寄·词曲部》之比较[J]. 消费导刊 2008(07)
    • [27].椎曲论在脊柱退变性疾病防治中的临床意义[J].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4(01)
    • [28].中国古代曲论中的戏曲传播观念[J]. 四川戏剧 2018(03)
    • [29].焦循曲论之悲剧审美[J].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5)
    • [30].曲论中的语言学方法探析[J]. 湘潮(下半月)(理论) 2008(04)

    标签:;  ;  ;  ;  

    不惟近情动俗,还求融通兼美 ——晚明曲学范畴演进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