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本临床对照研究探讨循经远取动法的临床疗效,对循经远取动法与传统肩三针疗法治疗早期肩凝症的临床疗效进行客观的疗效评价,旨在为循经远取动法提供科学的临床依据。方法:选取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针灸门诊及病区就诊的,符合诊断标准的早期肩凝症患者50例。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将合格受试者以1:1的比例分配至观察组(循经远取动法组)与对照组(传统肩三针组),各25例。观察组根据疼痛部位与经脉循行关系分别针刺鱼际、合谷、中渚、后溪穴,疼痛兼见两者以上者,辩经取穴,并活动患侧肩部。对照组采用传统肩三针法治疗,穴取肩前、肩髃、肩髎,不配合肩部活动。两组治疗均以7日为1疗程,共2个疗程。观测指标,采用简化McGill疼痛问卷(SF-MPQ)进行疼痛评定,疗效标准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卫生部规定,1997年第3辑)有关肩周炎的疗效标准评定。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完成统计分析。结果:1两组之间疗效评价比较采用循经远取动法治疗肩周炎,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后,观察组治愈18例,治愈率为72%,对照组中治愈10例,治愈率为40%,提示循经远取动法组疗效优于传统肩三针组。2两组之间疼痛分级指数的评定感觉项总分(PRI-S)比较,两组间干预后下降曲线有统计学差异(F=127.196 P<0.001),循经远取动法组下降幅度优于传统肩三针组。3两组之间疼痛分级指数的评定情感项总分(PRI-A)比较,两组间干预后下降曲线有统计学差异(F=9.776 P=0.003),循经远取动法组下降幅度优于传统肩三针组。4两组之间疼痛分级指数的评定总分(PRI-T,即感觉项总分+情感项总分)比较,两组间干预后下降曲线有统计学差异(F=116.812 P<0.001),循经远取动法组下降幅度优于传统肩三针组。5两组之间疼痛视觉模拟定级(VAS)评定比较,两组间干预后下降曲线有统计学差异(F=416.263 P<0.001),循经远取动法组下降幅度优于传统肩三针组。6两组之间现有疼痛强度(PPI)疗效评分比较,两组间干预后下降曲线有统计学差异(F=5.119 P=0.028),循经远取动法组下降幅度优于传统肩三针组。结论:1循经远取动法及传统肩三针法治疗早期肩凝症,患者的疼痛症状及关节活动均有改善,但循经远取动法组的总体疗效优于传统肩三针组。2循经远取动法治疗早期肩凝症能明显缓解患者肩部疼痛的情况,在疼痛分级指数情感项、感觉项、总分、视觉模拟评分及现有疼痛强度等方面下降幅度均明显优于传统肩三针法。特别是在首次治疗后,各项评分下降幅度均明显优于传统肩三针法,即刻止痛优势突出。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循经往返灸对激发迟发型热敏化腧穴之刍议[J]. 江西中医药 2020(02)
- [2].循经按摩在脑卒中后康复应用的研究进展[J]. 中国疗养医学 2020(09)
- [3].循经远取动法结合走罐治疗落枕的疗效观察[J].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20(05)
- [4].椎针通督循经疗法对脑中风患者肢体痉挛状态的影响[J]. 中医学报 2016(11)
- [5].青黛循经点穴减肥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研究[J]. 光明中医 2017(15)
- [6].五禽戏联合悬吊循经弹拨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J].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7(10)
- [7].中药结合循经治疗脾胃疾病临床疗效研究[J]. 中医临床研究 2015(36)
- [8].循经点穴配合中药塌渍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观察[J]. 辽宁中医杂志 2014(10)
- [9].循经抚触对正常婴儿生长发育和睡眠的影响研究[J].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19(09)
- [10].循经艾炙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止痛效果观察[J]. 吉林医学 2013(07)
- [11].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循经推拿与冰敷对膝关节肿胀度影响的比较研究[J]. 微创医学 2013(02)
- [12].药棒循经点穴治疗周围性面瘫观察及护理[J].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2(08)
- [13].循经抚触加高压氧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预后的作用[J]. 当代医学 2011(31)
- [14].中药塌渍联合循经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腿痛的效果观察[J]. 天津护理 2020(04)
- [15].循经推运法治疗消渴病(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J]. 糖尿病新世界 2014(22)
- [16].循经抚触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24)
- [17].循经远取动法结合常规针刺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观察[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04)
- [18].循经热奄包改善中风患者肢体偏瘫症状的临床研究[J]. 内蒙古中医药 2019(10)
- [19].循经按摩结合穴位贴敷疗法干预卒中相关性肺炎的效果观察[J]. 中医药导报 2017(08)
- [20].苗药结合循经推拿治疗颈肩腰腿痛临床疗效分析[J]. 内科 2015(06)
- [21].循经与局部三线取穴治疗动眼神经麻痹临床研究[J]. 中医学报 2016(02)
- [22].药棒循经点穴治疗周围性面瘫40例疗效观察[J].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2012(04)
- [23].中医循经抚触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J]. 医学信息(上旬刊) 2010(09)
- [24].循经望诊对痤疮的诊疗意义[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32)
- [25].循经按摩结合艾灸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29例[J].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 2016(03)
- [26].循经点穴配合高电位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征临床研究[J]. 中国妇幼保健 2014(36)
- [27].经穴效应循经特异性研究进展[J]. 辽宁中医杂志 2014(02)
- [28].循经弹拨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操作规范研究[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01)
- [29].辨经施治结合循经叩击治疗肩周炎102例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 2013(22)
- [30].放松疗法联合循经按摩对乳腺癌患者心理痛苦的影响[J].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