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立毅
(四川省遂宁市中心医院四川遂宁629000)
【摘要】目的:探讨对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于2017年4月—2018年4月到我院治疗的70例尿毒症患者作为研究人员,所有患者均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并且根据所采取的护理方案不同进行分组,具体分为参照组和心理组,每组患者分别为35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心理组给予心理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且进行护理有效率以及满意度的对比分析。结果:心理组的护理有效率33例(94.29%),参照组为26例(74.29%);心理组的护理满意度34例(97.14%),参照组为25例(71.43%)。心理组的护理有效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参照组,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而言,通过给予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整体护理效果。
【关键词】尿毒症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1-0205-02
临床研究认为,伴随透析治疗的时间逐渐延长,将会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甚至会引发出一系列的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将会降低患者对于透析治疗的依从性和配合度。目前,临床研究发现,对于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而言,通过给予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有效率[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是在患者知情同意下开展,并且经过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和同意,抽取于2017年4月—2018年4月到我院治疗的70例尿毒症患者作为研究人员,所有患者均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并且根据所采取的护理方案不同进行分组,具体分为参照组和心理组,每组患者分别为35例,患者均自愿参与配合本次研究。其中,心理组男性20例,女性15例,最大年龄为80岁,最小年龄为25岁,平均年龄(51.8±2.28)岁;参照组男性22例,女性13例,最大年龄为80岁,最小年龄为23岁,平均年龄(47.9±2.42)岁。两组之间的临床资料经过对比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
心理组给予心理护理措施。首先,护理人员需要加强沟通,与患者之间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增加患者对于护理人员的信任感。等到患者进入透析室后,护理人员需要采取耐心而又和蔼的态度接待患者,并且主动讲解有关透析治疗的相关措施和注意事项,利用自己的行为和语言,为患者提供更多的关心和体贴,进而使得患者充分受到来自护理人员的服务;其次,护理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个性特点以及出现不良情绪的主要原因,并且以此为基础加强对于患者的心理疏导和干预,进而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同时,介绍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工作经验,使其对于护理人员产生依赖感和有好感,或者利用典型的成功案例,帮助患者树立对抗疾病的信心和勇气,进而提高患者对于护理人员的配合度和依从性;再次,护理人员通过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和对于护理方面的需求,从根本上了解对于患者饮食和睡眠两个方面的认知。护理人员需要以此为基础,加强对于患者血管通路以及饮食等方面的护理干预,做好健康教育指导,进而增强尿毒症患者对于发病机制以及血液透析治疗的了解程度,进而提高患者的认知程度,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最后,为了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则需要护理人员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熟练操作各种护理技能,了解医疗设备的基本性能和简单的故障处理,并且针对患者在接受透析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适反应,作出及时而又准确的判断和处理,进而确保患者处于一个良好的状态下接受治疗,提高整体的治疗效果。
1.3临床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且进行护理有效率以及满意度的对比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的护理有效率和满意度等指标,均采取SPSS19.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的分析和核验,计数资料选择[n(%)]表示,并选择χ2检验和核算,各组数据经过计算后P<0.05则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护理有效率
心理组的护理有效率33例(94.29%),参照组为26例(74.29%),卡方值=5.285,P值=0.022,心理组的护理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对比护理满意度
心理组的护理满意度34例(97.14%),参照组为25例(71.43%),心理组的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参照组,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
3.讨论
临床上对于尿毒症患者而言,通常采取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治疗方法,才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2]。但是,尿毒症患者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这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久而久之将会加重患者的患病程度[3-4]。经过本次大量的分析和处理,得出以下结论:心理组的护理有效率33例(94.29%),参照组为26例(74.29%);心理组的护理满意度34例(97.14%),参照组为25例(71.43%)。心理组的护理有效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参照组,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而言,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不同,积极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与此同时,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护理人员通过采取耐心的态度加强对于患者的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指导,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有效率。
4.结语
概而总之,通过采取血液透析治疗的基础上,对于尿毒症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鲁娟,周小栋,谭伟.普瑞巴林辅助抗组胺类药物治疗尿毒症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继发皮肤瘙痒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房,2016,27(5):668-670.
[2]柳凌芳.临床护理路径在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36):166-167.
[3]赵艳艳.探究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干预效果[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3):147-148.
[4]陈德兴,占小安,郭秋生,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结肠癌行腹腔镜手术疗效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16,96(18):1441-1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