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O透明导电薄膜的电纺丝制备工艺研究

ITO透明导电薄膜的电纺丝制备工艺研究

论文摘要

由于铟锡氧化物(Indium Tin Oxide,简称ITO)透明导电薄膜具有高可见光透过率和高电导率,因此被广泛用于制备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等离子显示器等。电纺丝技术是一种简单而高效制备微纳米纤维薄膜的技术,由于此技术所需设备和实验成本低,制备出的纤维比表面积大、适用性广泛等独特的优势,近年来备受关注。本文利用该技术制备ITO透明导电薄膜。本文首先对纳米颗粒的团聚及其在液相中的分散和稳定性进行理论分析,然后采用物理和化学的分散方法对ITO纳米颗粒进行液相中的分散。最终确定了制备具有良好分散及稳定性ITO悬浮液的最佳工艺参数:搅拌速度为600r·min-1、搅拌时间为4h、超声时间为3h时、PVP分散剂加入量为1.52g。此后,针对电纺丝技术成形薄膜效率低的问题,本文设计出了气流辅助高效电纺丝喷头,并研究了喷头参数与ITO薄膜均匀性的关系。对比实验表明:气流辅助高效电纺丝喷头的纺丝效率可以达到100g·h-1,比不锈钢针头的单喷头高出数十倍;气流辅助高效电纺丝喷头制备的薄膜缺陷少且均匀性好;优化后的喷头参数为:喷口间隙为0.2mm,送气气压为1.5MPa,送液气压为0.12MPa。为了提高电纺丝法成形薄膜的均匀性,本文提出了多次纺丝与退火的薄膜成形工艺,并与一次纺丝与退火工艺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采用多次纺丝与退火工艺所制备的ITO薄膜较一次纺丝与退火工艺所成形的ITO薄膜,薄膜的均匀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薄膜的光电性能也得到很大提高。最后,本文对退火工艺对ITO薄膜光电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纺丝30min所制备的薄膜的最佳退火工艺条件为温度500℃、时间60min,薄膜的厚度为100nm左右,可见光透过率在80%以上,方块电阻可达80Ω-1,电阻率可达8.25×10-4Ω.cm。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ITO透明导电薄膜
  • 1.2.1 ITO薄膜的结构和光电性能
  • 1.2.2 ITO薄膜的应用
  • 1.2.3 ITO薄膜的制备方法
  • 1.3 电纺丝技术
  • 1.3.1 基本原理
  • 1.3.2 电纺丝技术制备纳米纤维的国内外研究概况
  • 1.3.3 电纺丝技术制备薄膜的国内外研究概况
  • 1.3.4 电纺丝技术制备薄膜存在的问题
  •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ITO悬浮液的制备工艺研究
  • 2.1 ITO悬浮液的制备
  • 2.1.1 原材料及设备
  • 2.1.2 ITO悬浮液的制备原理和流程
  • 2.1.3 ITO悬浮液的表征
  • 2.2 ITO悬浮液制备过程研究
  • 2.2.1 ITO纳米颗粒在悬浮液中的分散与稳定
  • 2.2.2 分散方法对ITO悬浮液的影响研究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气流辅助高效喷头的设计及 ITO薄膜的制备
  • 3.1 引言
  • 3.2 气流辅助高效喷头的研制及试验
  • 3.2.1 理论分析
  • 3.2.2 气流辅助高效电纺丝喷头的研制
  • 3.2.3 气流辅助高效电纺丝喷头制备 ITO薄膜
  • 3.3 喷头参数对薄膜均匀性的影响研究
  • 3.3.1 喷头末端毛细孔孔隙
  • 3.3.2 送气速度
  • 3.3.3 送液速度
  • 3.4 纺丝时间与薄膜厚度关系的研究
  • 3.5 单喷头与气流辅助高效喷头制备 ITO薄膜的对比
  • 3.5.1 纺丝效率的对比
  • 3.5.2 ITO薄膜的对比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均匀ITO薄膜的电纺丝制备工艺
  • 4.1 电纺丝法制备ITO薄膜过程的理论分析
  • 4.1.1 Taylor锥的形成
  • 4.1.2 纺丝射流的形成和伸长
  • 4.1.3 纺丝射流的不稳定及细化过程
  • 4.1.4 溶剂的挥发及形成纤维的运动
  • 4.1.5 纳米纤维毡的形成
  • 4.1.6 初步膜的退火后处理
  • 4.2 电纺丝法制备ITO薄膜工艺过程的改进
  • 4.2.1 引言
  • 4.2.2 工艺路线的改进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ITO薄膜的性能检测及退火工艺研究
  • 5.1 ITO薄膜的性能检测
  • 5.1.1 ITO薄膜的表面形貌分析
  • 5.1.2 ITO薄膜的厚度测定
  • 5.1.3 ITO薄膜的电学性能测定
  • 5.1.4 ITO薄膜的光学性能测定
  • 5.2 退火工艺参数对ITO薄膜性能的影响
  • 5.2.1 退火对ITO薄膜表面形貌的影响
  • 5.2.2 退火对ITO薄膜光学性能的影响
  • 5.2.3 退火对ITO薄膜电学性能的影响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大面积微纳结构力控电纺丝直写工艺与应用[J]. 金属加工(冷加工) 2016(04)
    • [2].大面积微纳结构力控电纺丝直写工艺与应用[J]. 金属加工(冷加工) 2016(05)
    • [3].大面积微纳结构力控电纺丝直写工艺与应用[J]. 机械工程学报 2016(03)
    • [4].铈掺杂钇铝石榴石纤维的电纺丝制备及光学性能[J]. 硅酸盐学报 2010(11)
    • [5].电纺丝复合纤维的制备及其影响因素探讨[J].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 2009(03)
    • [6].聚羟基丁酸酯/氟磷灰石电纺丝膜的体外降解[J].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3)
    • [7].PLGA电纺丝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J]. 现代医学 2017(05)
    • [8].中国科学家研制出极其细微的“有序纤维”[J]. 发明与创新(综合版) 2008(05)
    • [9].一种生物矿化胶原电纺丝支架用于大鼠颅骨引导性骨再生的实验研究[J].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9(02)
    • [10].实验用纳米纤维的电纺丝装置[J]. 明胶科学与技术 2010(02)
    • [11].离子浓度对电纺纤维沉积形态及表面形貌的影响[J]. 高分子学报 2014(03)
    • [12].壳聚糖/聚乳酸复合超细纤维支架的制备与表征[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4)
    • [13].电纺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进展[J]. 生命科学 2009(04)
    • [14].电纺丝纳米白芨覆膜生物补片作为修复重建腹壁缺损替代材料的可行性[J].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8(01)
    • [15].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电纺丝超细纤维对利福平的控制释放[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4)
    • [16].电纺丝制备聚丙烯腈基纳米碳纤维[J]. 纺织科学研究 2010(03)
    • [17].钯/碳纳米纤维复合材料修饰电极同时检测邻苯二酚和对苯二酚[J]. 分析化学 2009(11)
    • [18].电纺丝壳聚糖/聚乳酸神经导管修复大鼠周围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J].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15(05)
    • [19].胶原改良聚乳酸电纺丝支架用于组织工程化输尿管的体外构建[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2(12)
    • [20].化学纤维工业[J]. 中国石化文摘 2008(09)
    • [21].电纺丝方法制备卵磷脂改性聚乳酸血管组织工程支架材料[J].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2009(04)
    • [22].聚乳酸-聚半胱氨酸混纺纤维毡用于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捕获和洗脱[J]. 中国科学(B辑:化学) 2009(12)
    • [23].载rhPTH(1-34)纳米缓释纤维促成骨作用的体外研究[J]. 口腔医学研究 2015(08)
    • [24].SiO_2/TiO_2共混电纺纤维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J]. 北京服装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1)
    • [25].静电纺丝系统中有序纤维收集的探讨[J]. 高电压技术 2009(01)
    • [26].面向3D打印复合工艺的生物CAD/CAM系统及试验研究[J]. 机械工程学报 2014(15)
    • [27].含石墨烯的聚乳酸复合纳米纤维的制备及细胞相容性[J]. 功能高分子学报 2014(02)
    • [28].电纺丝法制备骨组织工程用聚羟基丁酸酯支架及性能研究[J].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2008(04)
    • [29].电纺丝制备掺氮多孔炭纳米纤维布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J]. 新型炭材料 2016(04)
    • [30].同轴电纺法制备纳米空心碳纤维[J]. 高电压技术 2015(02)

    标签:;  ;  ;  ;  

    ITO透明导电薄膜的电纺丝制备工艺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