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断裂基本特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断裂构造,基本特征,东莞地区
断裂基本特征论文文献综述
赵红伟[1](2019)在《广东省东莞地区断裂构造基本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广东省东莞地区发育有较多断裂构造,主要为北东向断裂、北西向断裂和东西向断裂。北东向断裂规模较大,切割较深;北西向断裂规模较小,控制水系发育;东西向断裂分布较为零散。(本文来源于《新疆有色金属》期刊2019年03期)
国永久[2](2019)在《黑龙江省主要断裂构造及其基本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论述了黑龙江省主要断裂构造分岩石圈断裂(深断裂)和壳断裂(区域性大断裂)及一般断裂。阐述了断裂构造的基本特征为深断裂的走向以北东向为主,其次为北北东向、北西向及南北向。断裂的生成时代以晚元古代末、寒武纪中晚期、早侏罗世中期及中叁迭世为最重要。断裂构造具明显的多期活动及继承性活动。(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创新》期刊2019年14期)
冯晅,孙成城,侯贺晟,赵建宇,俞海龙[3](2019)在《大兴安岭两侧控盆断裂域地球物理场基本特征与地质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兴安岭重力梯度带两侧控盆断裂域的地球物理场基本特征与构造属性存在巨大差异,本文通过研究大兴安岭西坡德尔布干断裂以及松辽盆地中央孙吴—双辽断裂附近的重力、大地电磁测深资料,并结合满洲里—绥芬河地学断面(GGT)资料,对德尔布干断裂和孙吴—双辽断裂的控盆作用以及地质意义进行论述.研究结果表明:德尔布干断裂控制了海拉尔—根河盆地的演化,并在区域动力作用下被改造;使断裂深部倾向北西,浅部倾向南东.孙吴—双辽断裂控制着松辽盆地的形成演化,断裂深部倾向近垂直,浅部主要受太平洋西向俯冲和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的影响,在浅部产生双向逆冲推覆构造.德尔布干断裂位于盆地的附近,由于岩浆沿断裂的侵入与喷发,因此有利于生烃也有利于形成重要的金属成矿带;孙吴—双辽断裂位于盆地中央,含油气层附近的双向逆冲推覆构造可能更有利于油气的聚集,使松辽盆地成为最重要的产油盆地之一.(本文来源于《地球物理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王浩男,吴中海,李浩民[4](2016)在《泛长叁角地区主要活动断裂及地震活动基本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系统收集整理前人成果资料基础上,结合基础地质和遥感解译,对泛长叁角地区的主要活动断裂及其活动性进行了全面梳理和分析,并根据区域主要断裂的活动性与历史地震活动特征,进一步分析指出了该区需要特别关注的潜在震源区和地壳稳定性相对较差的区域。研究结果表明,该区主要发育38条活动性相对显着的活动断裂带,并以北东和北西走向两组活动断裂为主,前者以右旋走滑活动为主,后者以左旋走滑活动为主;其次为近东西走向,活动性较弱。进一步结合历史地震活动信息分析发现,其中的北东/北北东向断裂是区域上主要的控震构造和发震断层,其次是北西向断裂,这两组不同走向断裂带的交汇部位常常是地震发生部位,其中最显着的控震断裂是北东向的郯庐断裂与北西向的无锡—宿迁断裂。(本文来源于《地质力学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沈习文,李毅,曹廷[5](2016)在《鲜水河断裂带道孚—康定段南西侧边界断裂—木茹沟断裂基本特征及处理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鲜水河断裂带是四川境内最强烈的全新世活动断裂带,也是我国着名的活动断裂带之一。鲜水河断裂带道孚—康定段,由北东、南西两边界断裂组成,北东侧边界断裂为道孚—康定断裂,南西侧边界断裂为木茹沟断裂。对于道孚—康定断裂已有较多论述,对于木茹沟断裂则论述相对较少。本文结合两河口水电站库区复建县道XV02线两河口至瓦日乡段,阐述了木茹沟断裂基本特征,指出公路工程应遵循"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思想,在公路总体设计中按"以避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进行选线及主要建筑物的布置,并提出相应处理措施,为公路穿越活动断裂地段的设计与施工提供了参考资料。(本文来源于《水电站设计》期刊2016年01期)
纪旭[6](2014)在《鸡西盆地平阳-麻山断裂基本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平阳-麻山断裂为东西延展逆断层,平阳-麻山断裂及一个东西向的基底隆起,使鸡西盆地分成2个构造条带,对鸡西盆地具有重要的控制和改造作用。(本文来源于《煤炭技术》期刊2014年02期)
张寿德,邵学君[7](2013)在《吉林中部断裂构造带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演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吉林中部断裂构造带位于梨树断陷东侧,断裂构造带包括南金山断裂、北金山断裂、吉林中部断裂、苏家屯断裂。本文介绍了火石岭期、沙河子期、营城期、登娄库期—泉头早期、嫩江期末期—明水期和喜马拉雅期,南金山断裂、北金山断裂、吉林中部断裂、苏家屯断裂构造形、成演化史。(本文来源于《吉林地质》期刊2013年04期)
彭光荣,刘从印,吴建耀,徐颖晶,黄峰[8](2013)在《西江南半地堑晚期断裂系统基本特征及其控藏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和断裂系统的几何学、运动学对西江南半地堑晚期断裂的基本特征进行研究。研究表明,西江南半地堑晚期断裂是在北西西—南东东向张扭应力场作用下发生简单剪切右旋走滑变形形成和发育的。剖面上以负花状构造样式为主;平面上,主要呈北西西走向,断裂组合样式多样,包括平行式、交叉式、斜列式和羽状断层;断裂分布呈现明显分区特征,即晚期断裂主要分布在半地堑的南侧。结合圈闭定型期、油气充注史与晚期断裂活动的相关研究,得出晚期断裂系统对研究区控藏作用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1)断裂控圈,即晚期断裂控制了新近系构造圈闭的形成及分布;(2)部分断至古近系文昌组烃源岩内部甚至基底的晚期断裂和长期断裂一起构建了本区垂向优势运移通道,其他晚期断裂对早期油藏的二次调整、油气再运移及再聚集起重要的控制作用;(3)主活动期后晚期断裂较好的侧向封闭性有效地控制了新近系油藏的最终聚集及分布。(本文来源于《科技导报》期刊2013年02期)
林宗满[9](2011)在《郯城—庐江断裂基本特征及其控盆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郯城—庐江断裂是中国东部一条规模巨大的断裂构造带,贯穿中国东部大陆,向南延伸入南海,向北抵达俄罗斯境内。郯城—庐江断裂成生于早白垩世晚期,是一条巨型压扭性断裂带。研究认为,郯城—庐江断裂不存在巨大平移,它形成于早白垩世晚期,并控制K2—E断陷盆地带及其相伴的断隆带的发生、发展;郯城—庐江断裂是一条活动性断裂构造带,研究它的基本特征及其控盆作用,有助于认识中国东部乃至东亚地区晚中生代以来的大地构造属性。(本文来源于《地质力学学报》期刊2011年04期)
刘金,宋国奇,郝雪峰,宿春梁,刘克奇[10](2011)在《惠民凹陷临盘油区断裂胶结带基本特征及形成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惠民凹陷临盘油区断块油田广泛发育,但对其封闭机制认识不清.从临盘复杂断块油田的实际地质资料出发,依据岩心、测井资料,结合物性、扫描电镜等实验分析,探讨了断裂胶结带的基本特征和形成机制.研究表明,临盘油区富含钙镁离子的地层水在断裂活动过程中沿断裂向上流动,随着压力的降低导致在断层附近砂岩中易形成方解石、白云石等矿物的沉淀,从而形成了致密的断裂胶结带,胶结带内孔渗性急剧变差,喉道半径和渗透率约降低一个数量级,成为封堵油气的有利屏障.(本文来源于《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期刊2011年06期)
断裂基本特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论述了黑龙江省主要断裂构造分岩石圈断裂(深断裂)和壳断裂(区域性大断裂)及一般断裂。阐述了断裂构造的基本特征为深断裂的走向以北东向为主,其次为北北东向、北西向及南北向。断裂的生成时代以晚元古代末、寒武纪中晚期、早侏罗世中期及中叁迭世为最重要。断裂构造具明显的多期活动及继承性活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断裂基本特征论文参考文献
[1].赵红伟.广东省东莞地区断裂构造基本特征[J].新疆有色金属.2019
[2].国永久.黑龙江省主要断裂构造及其基本特征[J].科学技术创新.2019
[3].冯晅,孙成城,侯贺晟,赵建宇,俞海龙.大兴安岭两侧控盆断裂域地球物理场基本特征与地质意义[J].地球物理学报.2019
[4].王浩男,吴中海,李浩民.泛长叁角地区主要活动断裂及地震活动基本特征[J].地质力学学报.2016
[5].沈习文,李毅,曹廷.鲜水河断裂带道孚—康定段南西侧边界断裂—木茹沟断裂基本特征及处理措施[J].水电站设计.2016
[6].纪旭.鸡西盆地平阳-麻山断裂基本特征[J].煤炭技术.2014
[7].张寿德,邵学君.吉林中部断裂构造带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演化的研究[J].吉林地质.2013
[8].彭光荣,刘从印,吴建耀,徐颖晶,黄峰.西江南半地堑晚期断裂系统基本特征及其控藏作用[J].科技导报.2013
[9].林宗满.郯城—庐江断裂基本特征及其控盆作用[J].地质力学学报.2011
[10].刘金,宋国奇,郝雪峰,宿春梁,刘克奇.惠民凹陷临盘油区断裂胶结带基本特征及形成机制[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