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高文秀一生创作32部杂剧,是元代前期一位重要的杂剧作家。目前,高文秀研究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肯定了其杂剧的本色。但是,学术界多关注其个别剧目,没有对现存剧作及剧目作总体观照,尚不能准确地反映出其杂剧的题材特点、思想意蕴、原因及其在元杂剧发展史上的贡献和地位。高文秀一生,大致以至元二年(1265)左右为界,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前期在家乡东平府求学,并从事杂剧创作;后期入大都,仕途不顺,以编剧为生,轰动京都,“都下人号小汉卿”。东平府特殊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造就了高文秀对杂剧的喜爱。其杂剧虽然绝大多数已佚,仅存五部,据考证,题材上有两大特点:一是多从史书中取材,借古喻今;二是多从民间传说中取材,特别是对黑旋风李逵题材情有独钟。高文秀深受儒学的浸染,深切地体察到社会的黑暗和人生的困顿失意,藉杂剧创作表达自己的不满和理想,及对下层人民的同情。其杂剧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文化意蕴:一是揭露社会政治的黑暗,反映人民的苦难;二是表达自己的民族情结,张扬儒家的仁义思想;三是表现自己的治平理想,抒发孤愤情怀。这是因为,元蒙统治者废除了科举制度,汉族士子人生失意,满腔愤慨。高文秀属于本色派,注重杂剧的情节、语言和演出的喜剧效果,力求雅俗共赏,取得了高超的艺术成就。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关目精巧;二是人物性格鲜明;三是体制形式灵活多样;四是语言本色,力求肖似;五是浓厚的喜剧性。高文秀在继承前人优秀传统的基础上,能遵守常规而又有所创新。高文秀颇能代表元代汉族士子的命运,无论在创作数量上还是艺术成就上,都堪称元代前期的一位杂剧大家。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清代杂剧研究格局的现代构建与反思——以民国时期戏曲史著为考察对象[J]. 戏剧艺术 2019(06)
- [2].从优人讽谏的发展看宋金杂剧的讽刺传统[J]. 名作欣赏 2019(35)
- [3].文学地理学视阈下的金杂剧研究[J]. 理论界 2020(01)
- [4].赵琦美钞校本古今杂剧流变聚焦[J]. 戏曲艺术 2020(02)
- [5].北宋杂剧发展繁荣的经济基础研究[J]. 四川戏剧 2020(06)
- [6].从“杂剧”命名看元人的戏剧理念[J]. 戏曲艺术 2019(03)
- [7].“川杂剧”、傀儡戏及其他[J].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1)
- [8].少数民族对北杂剧的影响[J]. 戏剧之家 2015(21)
- [9].论关汉卿杂剧的女性观[J]. 散文百家(理论) 2020(08)
- [10].明杂剧文献论[J]. 戏曲研究 2012(03)
- [11].“唯以杂剧为正色”年代考[J]. 中华戏曲 2019(02)
- [12].从两幅绢画看南宋杂剧的演出形态[J].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9(04)
- [13].宋金杂剧的音乐体制及其对戏曲成熟的推动作用[J]. 艺术评鉴 2018(24)
- [14].关于赵琦美与抄校本古今杂剧的几个问题[J]. 戏曲艺术 2016(04)
- [15].宋金杂剧乐队与乐器图像微探[J]. 音乐大观 2014(11)
- [16].潜心曲学 裨益学林——评徐子方教授新著《明杂剧通论》[J]. 艺术学界 2014(01)
- [17].《水浒传》与杭州的“宋杂剧”[J]. 水浒争鸣 2008(00)
- [18].关于宋杂剧研究问题的思考[J]. 中原文化研究 2014(01)
- [19].论宋词与宋杂剧的交流互动[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1)
- [20].《太和正音谱》“杂剧十二科”分类特征[J].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8)
- [21].从《太和正音谱》看明代杂剧曲谱理论发展[J]. 兰台世界 2014(30)
- [22].宋杂剧的搬演及其艺术生态论略[J].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2)
- [23].福建宋杂剧的发现及其艺术形态初考[J]. 福建艺术 2012(03)
- [24].宋金杂剧与元杂剧之关系探析[J].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2(02)
- [25].星·杂剧杂谈[J]. 上海戏剧 2010(01)
- [26].近十年明杂剧研究综述[J]. 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0(02)
- [27].杂剧衰微研究述评[J].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0(01)
- [28].明代杂剧的类型划分[J]. 大众文艺 2010(18)
- [29].两宋杂剧演出形态转变考略[J]. 民族艺术 2009(03)
- [30].20世纪以来明杂剧研究的回顾与点评[J].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