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过程中的族群认同与宗教认同 ——对三个山东回族社区的比较研究

社会转型过程中的族群认同与宗教认同 ——对三个山东回族社区的比较研究

论文摘要

在人类学和社会学视野中,族群认同日益成为一个倍受关注的话题。本篇论文利用田野调查的第一手材料,从历史与现实的不同侧面入手,对分布在山东的三个散杂居回族族群的族群认同的基础、表现形式和族群认同的状况及发展趋势进行了考察。试图说明散杂居回族在当前现代化背景下出现的族群意识复苏、族群认同高涨的社会历史原因及其族群内部结构原因。本文共分七章,第一章是对社会学族群认同理论和族群认同的研究综述,同时介绍了与本文有关联的西方社会关系网络理论和方法。解释了本文使用的关键概念---族群认同。对国内外关于回族和伊斯兰教的研究的现状和前沿争议问题做了梳理与说明。第二章是关于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资料获取的说明。第三、四章,从历时性的角度,描述了山东的两个回族散杂居社区---济南回民小区、临清黑庄的回族族群族群认同涨落的历史发展,总结了两个地方的回族族群共同的认同发展趋势,即都面临族群意识复苏、族群认同增强的状况和趋势。第五章描述了一个与上述两个地方的回族在族群认同发展趋势上完全不同的边缘性回族郓城县马楼村马氏家族的个案,在共时性的角度上,对该族群的内部结构与回民小区、黑庄进行比较,找寻该个案族群认同发展情况的内在结构原因。第六章和第七章,分析散杂居地区回族在当代呈现出的认同增强的状况和趋势产生的社会历史原因和内在结构原因,即对该现象的解释。并对学术界关于现代化与族群认同和族群关系的关系进行探讨,提出了二者关系上的新观点。即现代化既推动也阻碍族群认同,族群认同和族群关系的现状是两种相反的力量博弈的结果。在此基础上,提出族群关联的概念,指出族群关联是理解当前中国族群的一个具有统括能力的范畴。最后部分是结论。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分布在中国东部山东省的回族,属于散杂居地区的回族。因为他们在其族群诸现象的很多方面与西部聚居区的回族不同,因此,所得结论并不适宜西部回族,也不代表回族整体。本文只着眼于散杂居地区的回族。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意义
  • 第一章 族群理论和族群认同研究回顾
  • 一 关于族群和族群认同的研究
  • 二 国外关于回族和伊斯兰教的研究
  • 三 国内的回族和伊斯兰教研究
  • 四 国内外社会关系网络分析的研究
  • 第二章 研究的背景、对象、理论与方法、研究思路与研究假设
  • 一 研究的背景和缘起
  • 二 研究对象
  • 三 研究方法与资料获取手段
  • 四 本文结构与基本思路
  • 第三章 济南回民小区的社会生活和族群宗教认同
  • 第一节 建国初期济南回民小区回族的社会生活和族群认同
  • 第二节 建国以来回民小区的族群认同与宗教认同
  • 第三节 九十年代以来的济南回民小区的社会生活
  • 第四节 族群宗教认同的新趋向
  • 本章总结
  • 第四章 黑庄的族群和宗教认同
  • 第一节 黑庄自然历史概况
  • 第二节 四、五十年代以来的黑庄
  • 第三节 九十年代以来的黑庄
  • 第四节 九十年代以来的黑庄的族群宗教认同
  • 第五节 族群宗教认同的世俗化
  • 本章总结
  • 第五章 马楼村的族群宗教认同
  • 第一节 回归的认同
  • 第二节 合法性的争取
  • 第三节 宗教认同的弱化
  • 本章总结
  • 第六章 现代化与回族族群认同和宗教认同的关系
  • 第一节 族群宗教认同的空间
  • 第二节 现代化与族群宗教认同
  • 本章总结
  • 第七章 社会关系网络与回族族群、宗教认同
  • 第一节 散杂居地区回族族群认同的基础
  • 第二节 族的社会关系网络与族群认同
  • 第三节 族群认同抑或是宗教认同
  • 第四节 族群关联——考察族群诸现象的新视角
  • 研究结论与思考
  • 参考文献
  • 附一: 调查问卷
  • 附二: 访谈记录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散杂居民族研究的扩展历程及特征——基于知识图谱的分析[J]. 贵州民族研究 2020(05)
    • [2].打工经济对农村散杂居民族关系的影响及调控——基于鄂渝边区两个蒙古族村落的调查[J].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 2020(04)
    • [3].新时代我国散杂居民族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重庆忠县磨子土家族乡调查[J]. 广西民族研究 2018(03)
    • [4].散杂居地区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路径分析——基于创新社会管理的视角[J]. 攀登 2017(01)
    • [5].“散杂居民族互嵌式社区族际关系”专题研究[J]. 贵州民族研究 2020(05)
    • [6].散杂居地区民族关系的理想类型:机制与系统——基于“共生互补”理论的认知和探究[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3)
    • [7].散杂居民族志:散杂居民族研究的新进展——王希辉新著《从马背到牛背:散杂居蒙古族社会与文化变迁》评介[J]. 黑龙江民族丛刊 2016(02)
    • [8].散杂居少数民族志书写的继承与创新——读王希辉新著《从马背到牛背:散杂居蒙古族社会与文化变迁》[J]. 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 2016(03)
    • [9].滇西散杂居民族乡村和谐家园建设研究——以大理州Z村为个案[J]. 阿坝师范学院学报 2016(03)
    • [10].中国散杂居民族研究反思[J].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1)
    • [11].散杂居民族乡镇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湖北省散杂居民族乡镇发展为例[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03)
    • [12].城市散杂居民族生育行为研究——以武汉市为例[J]. 咸宁学院学报 2012(05)
    • [13].我国南方少数民族散杂居区农民体育发展现状——基于八个民族乡的调查[J].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12(05)
    • [14].依靠社会力量帮助少数民族发展——仁寿县散杂居少数民族群众收入情况调查[J]. 四川统一战线 2010(11)
    • [15].浅论新时期我国农村散杂居民族关系的特点及重要地位[J]. 铜仁学院学报 2010(04)
    • [16].社会变迁下的散杂居少数民族传统体育[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11)
    • [17].民族散杂居地区构建和谐社会路径探析——以河南省为例[J]. 法制与社会 2009(30)
    • [18].浅析当代新疆哈萨克族散杂居发展趋势[J]. 新疆社会科学 2009(06)
    • [19].散杂居民族“共生互补”与“交融一体”——以青阳民族乡为个案的考察[J]. 教育文化论坛 2017(02)
    • [20].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散杂居民族关系的新情况与调控——乌江流域向家村调查[J]. 贵州民族研究 2015(07)
    • [21].散杂居民族地区清真食品产业发展的难点及对策研究[J]. 中国穆斯林 2011(03)
    • [22].试探河南散杂居回族与汉族的民族关系[J]. 社科纵横 2009(07)
    • [23].共生互补:构建和谐的散杂居民族地区——访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许宪隆[J]. 中国民族 2008(01)
    • [24].以“交往交流交融”为基点做好散杂居地区少数民族工作[J]. 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6(01)
    • [25].城市少数民族场域视角下的社会工作嵌入性研究——以回族散杂居社区为例[J]. 黑龙江民族丛刊 2016(02)
    • [26].关于城市化进程中散杂居地区民族关系的思考——以河南省周口市为例[J].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4(10)
    • [27].散杂居民族地区教育信息化研究——以民族乡为视点[J].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5(15)
    • [28].发展散杂居民族和谐关系的基础与保障[J]. 民族论坛 2014(01)
    • [29].文化资本视角下散杂居区新农村建设的路径选择[J]. 湖北社会科学 2012(02)
    • [30].城市流动散杂居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研究[J]. 贵州民族研究 2012(03)

    标签:;  ;  ;  

    社会转型过程中的族群认同与宗教认同 ——对三个山东回族社区的比较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