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气机升降理论探讨岭南医家论治温病经验

从气机升降理论探讨岭南医家论治温病经验

论文摘要

目的:通过收集近、现代岭南医家的医著、医案、医话及有关学术经验。运用统计方法分析与文献研究相结合,归纳岭南医家们的用药规律和特点,从气机升降理论的角度与药物的气味厚薄、寒热属性、升降浮沉等方面探讨岭南医家们对温病的防治经验,以期对近年来在岭南地区爆发的急性传染疾病的治疗总结出一些有意义的方药和治疗方法。方法:本文通过医家学术专著、中文期刊数椐库(CNKI)及其它资料文献收集到15位岭南医家的医案、医话及有关学术经验,辑录整理成数椐库。运用(Microsoft excel2007软件)统计方法分析与文献研究相结合,归纳岭南医家的用药规律和特点。研究内容与结果:内容:本文以“气”为出发点,探讨气其哲学慨念,及其与中医学的关系。以及《内经》中有关“百病皆生于气”及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医学理论。疏理归纳气机升降运动的各种不同方式,及其与人体脏腑器官的生理、病理关系。疏理归纳气机升降理论的历史源流,以及气机升降理论历代的发展传承。重点疏理归纳明清时期医家应用气机升降理论在温病治疗中的论述,以及气机升降理论与中药升降浮沉的关系,探讨以气机升降理论为依椐的温病方剂用药特点。从三因制宜思想,分析地理气候环境对岭南人体质的影响,以及岭南医家因应地理气候条件等因素辨证论治温病之理论阐发及有关用药经验。本文通收集岭南医家论治温病的医案,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常用药物,药性、药味、功效、归经和升降浮沉等各项属性,进行统计分析。结合文献疏理归纳,从气机升降理论探讨岭南医家论治温病的处方思想和用药经验。结果:《内经》“气”的思想源自中国古代哲学,用于分析研究人体的生理、病理,强调气机对生命及健康的重要性,而气机维护人体健康的关键是升降出入协调。历代医家由此将气机升降广泛应用到临床各科疾病的诊治当中,发展了《内经》学术理论,形成了很多新的理论学说,至明清时期的温病家,他们尤其重视升降理论在温病论治中的应用,在处方、药物配伍方面无不考虑调动人体之气机,以斡旋枢转、辛开苦降等方药用之临床而取得疗效。近现代岭南医家承明清温病学医家之学术思想,从岭南地域特点出发,进一步发挥和发展了升降理论在温病治疗中的应用,经对他们临床用方的统计分析,结果得出:1.岭南医家治疗温病时首要重视调理肺经(药物使用频率为:肺经20.65%),其次在整体调治过程中,以调理脾胃(脾、胃两经药物使用频率分别为16.13%、21.94%)为中心,协同配入调理其它脏腑的药物。2.岭南医家重视运用药物性味及升降浮沉之理配伍使用药物以调畅气机。其中“甘、苦、辛”三种药味使用频率最高(分别为:甘味32.22%,苦味26.67%、微苦味8.89%,辛味18.89%)。因于岭南温病临床见症以阳热偏盛的特点。用药多为辛凉(寒)之品(药物使用频率分别为:寒药31.67%,微寒药25.00%,凉药3.33%,大寒药1.67%)。另者,岭南温病临床多见挟湿证候。医家在配伍用药时多会少许加入辛温或辛微温之药,寒温并用(药物使用频率,温药1].67%,微温药5.00%)。结论:1.承继《内经》气机升降理论要旨,接受明清医家论治温病的学术思想,岭南医家在温病的论治方面有所发挥。2.岭南温病主要病机表现,是湿热纠缠郁遏气机。岭南医家注重运用药物气味升降浮沉之理,配伍处方用药以调理机体阴阳平衡复常以为治,故在论治之时首要使气机调畅复常,故必先调气。肺主气司呼吸,关乎一身气机,气机通调其它治疗方法方可以行。岭南医家在调肺气的前提下,注重运用药物气味升降浮沉之理,以调理脾胃为重点,综合调理其它脏腑气机(如:肝、胆、肾等脏腑),配伍处方用药以复常机体阴阳平衡以为治,在用药过程中常喜用轻清芳香透动的花、叶类药物以醒脾化湿。3.在调理脾胃气机的常法前提下,配入调肝经之药(诸如:菊花,蝉蜕,白薇,青蒿,红条紫草,白芍,溪黄草、生香附等,此等药物多为辛、微苦,微寒,归肝经之药。其中青蒿,得春升之气,阴中有阳,降中有升;白薇:苦、咸,寒。凉肝退热。白芍:苦、酸,微寒。归肝经,能补肝阴不足,平抑肝阳:香附:辛、微苦、甘,平.能疏肝理气)。这正符合气机升降理:4.在论治温病时,如能把“升降出入”的方剂配伍思想应用于“卫气营血”、“三焦”辨证,则可做到未病先防,截断病邪发展深入,先步用药,控制病情。掌握病位、病性、病势,更能有效指导用药,防止过用寒凉以冰遏邪气。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引言
  • 第一章 气与气机
  • 1.1 气和气机的慨念
  • 1.1.1 气的哲学慨念
  • 1.1.2 《黄帝内经》对气的描述
  • 1.1.3 气的运动是为“气机”
  • 1.2 气机(升降出入)与五脏六腑、疾病的关系
  • 1.2.1 气机(升降出入)与五脏六腑的关系
  • 1.2.1.1 《内经》中气机升降出入理论
  • 1.2.1.2 升降出入在脏腑生理特点中的体现
  • 1.2.1.3 气机运动在生命活动的各种代谢过程的体现
  • 1.2.2 气机运动与疾病的关系
  • 1.3 气机升降理论的形成、传承和发展
  • 1.3.1 上古时期的原始积累和萌发
  • 1.3.2 《内经》升降之理在《伤寒杂病论》的运用
  • 1.3.3 晋唐时期气机升降理论发展停滞不前
  • 1.3.4 宋金元时期气机升降理论的各派学术争鸣与创新
  • 1.3.4.1 张元素药物升降理论与升降理论的关系
  • 1.3.4.2 刘完素的“亢害承制”与气机升降理论的关系
  • 1.3.4.3 张从正学术思想中的升降理论
  • 1.3.4.4 李东垣学术思想中的升降理论
  • 1.3.4.5 朱丹溪学术思想中的升降观
  • 1.3.5 明清时期升降理论的应用和发展
  • 1.3.5.1 明清时期的医家深受气机升降理论的影响
  • 1.3.5.2 运用升降理论论述本草的效用
  • 1.3.5.3 重视脏腑的升降协调作用
  • 1.3.6 近现代医家对气机升降理论的论述
  • 第二章 清代温病医家对气机升降理论的阐述
  • 2.1 叶天士、吴鞠通对气机升降理论的演译和应用
  • 2.2 气机升降辨证的提出
  • 2.2.1 气机升降出入辨证
  • 2.2.2 气机升降出入辨证与“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结合运用
  • 2.3 以气机升降理论指导温病方药的配伍
  • 2.3.1 药物的气味厚薄与升降的关系
  • 2.3.1.1 药物的气、味是决定药物升、降的重要因素
  • 2.3.1.2 中药升降浮沉具有一定的双向性及特殊性
  • 2.3.1.3 中药升降浮沉有一定可变性
  • 2.3.2 “阴平阳秘,以平为期”以药物性味偏性,以偏纠偏,达治病目的
  • 2.3.3 温病医家应用升降理论配伍出治疗温(瘟)病处方
  • 2.3.3.1 升降散
  • 2.3.3.2 三仁汤
  • 2.3.3.3 银翘散
  • 2.3.3.4 清营汤
  • 第三章 岭南医家论治温病与用药经验
  • 3.1 岭南温病与传统中医学关系
  • 3.1.1 岭南地区范围
  • 3.1.2 岭南医学与岭南温病
  • 3.1.3 岭南的气候特征及对温病发生的影响
  • 3.1.3.1 气候因素对温病发病的影响
  • 3.1.3.2 岭南地区常见的温病及其特点
  • 3.1.4 岭南人群体质对温病发生的影响
  • 3.1.4.1 阳热怫郁型
  • 3.1.4.2 脾虚湿盛型
  • 3.1.4.3 气阴两虚型
  • 3.2 岭南医家学术思想及温病辨治用药经验
  • 3.2.1 主要医家学术经验及医案摘录辑要
  • 3.2.1.1 郭梅峰
  • 3.2.1.2 刘赤选
  • 3.2.1.3 刘仕昌
  • 3.2.1.4 韦植生
  • 3.2.1.5 杨济平
  • 3.2.1.6 简锡禧
  • 3.2.1.7 文子源
  • 3.2.1.8 钟玉池
  • 3.2.1.9 邓铁涛
  • 3.2.1.10 胡肇基
  • 3.2.1.11 何炎燊
  • 3.2.1.12 区少章
  • 3.2.1.13 钟明远
  • 3.2.1.14 彭胜权
  • 3.2.1.15 李开平
  • 第四章 岭南医家论治温病用药规律探讨
  • 4.1 资料收集
  • 4.1.1 数据来源及统计方法
  • 4.1.2 药物性能的判断
  • 4.1.3 药物名称的统一处理
  • 4.2 用药规律分析
  • 4.2.1 药物频次统计
  • 4.2.2 高频次使用的药物
  • 4.2.3 药性、药味统计
  • 4.2.4 药物归经统计
  • 4.2.5 药物功效统计
  • 4.2.6 药物升降浮沉统计
  • 4.3 小结
  • 第五章 讨论
  • 5.1 岭南医家治疗温病重视调畅气机
  • 5.1.1 气机升降的重要性
  • 5.1.2 “透”法贯穿整个治疗温病过程
  • 5.2 岭南医家重视运用药物性味配伍处方以调畅气机
  • 5.2.1 辛开、苦降、甘缓以斡旋气机升降是治疗温病的重要手段
  • 5.2.2 复畅气机以治温病需药性配伍,阴阳协调以为用
  • 5.2.3 脏腑气机升降调节,对治疗温病的意义
  • 5.3 湿热类型温病与急性传染疾病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参考书籍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从气机升降理论探讨岭南医家论治温病经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