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部平原河网地区水源地的环境管理:理论、方法与实践

中国东部平原河网地区水源地的环境管理:理论、方法与实践

论文题目: 中国东部平原河网地区水源地的环境管理:理论、方法与实践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环境科学

作者: 车越

导师: 杨凯

关键词: 水源地,环境管理,平原河网地区,黄浦江上游,上海

文献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水源危机已经成为我国各地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水源地环境管理正在被视为确保生活饮用水安全的的首要环节。中国东部平原河网地区水资源总量较为丰富,但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与城市饮用水源保护冲突现象明显,缘于水质型缺水的水源地严峻形势已经成为影响区域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限制因子。 论文从环境科学与资源科学的交叉视角,运用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围绕区域水源安全保障与水源地权益保障两条主线,尝试探讨了中国东部平原河网地区水源地环境管理的理论与方法。通过对中外水源地环境管理实践的系统梳理和全面比较,以中国东部平原河网地区为研究区域,初步构建了水源地环境管理的理论与方法体系,并在充分剖析上海城市水源地格局与问题的基础上,以黄浦江上游水源地为例,探究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对水源地水环境的影响,提出环境管理重建框架及改进策略。 论文全面回顾了人类饮用水供给与水源保护的漫长历程,客观评述了水源地环境管理实践的进展及趋势;通过相关概念辨析、区域特征分析、水源问题诊断,给出中国东部平原河网地区水源地环境管理的具体概念及深刻内涵,明确环境管理的主体与对象、原则与手段、内容与特点;从规划原理、管理策略、管理动机、伦理基础等角度,定义并拓展中国东部平原河网地区水源地环境管理的圈层保护理论、集成管理理论、复合系统理论、环境正义理论,强调水源保护区设置与土地利用格局的双相圈层,时间、空间、学科、利益方的四维集成,水源系统与水源地社会经济系统的双重易损,水源地、用水区域及上游地区的三地公平等核心管理思想。论文系统整理了中国东部平原河网地区水源地环境管理的规划、控制、技术手段;设计以资料收集及框架设定、现状调查及评估、环境管理目标、环境管理策略、适应性管理等为主要环节的框架程序;提出基于多目标易损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水源地系统综合评估方法,基于土地利用调控与水源保护区设置的水源地双相圈层保护方法,基于分权型管理思路与全过程利益方参与的水源地合作保护方法。 论文通过深入分析上海市水资源特点,剖析当前制约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水源地不利格局及水源水质危机;在此基础上,利用近17年黄浦江上游相关数据资料,系统探讨松浦大桥取水口及其上游来水水系水质的空间分异和年际变化规律;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技术,从周边区域发展与江浙来水水质、城市化进程与人口规模、当地经济发展与点源污染、土地利用方式与非点源污染角度,明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对黄浦江上游水源地水环境的影响;以易损性评估结果为依据,初步构建黄浦江上游水源地环境管理体系,明确黄浦江上游地区的功能定位及环境管理目标,给出基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黄浦江上游水源保护思路,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水源地全过程利益方参与模式、水源地分权型环境管理体系、水源地双相圈层保护模式。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图表目录

表格目录

第一篇 导论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进展与述评

1.2.1 国外研究动态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进展述评

1.3 论文选题与框架

1.3.1 论文选题

1.3.2 论文框架

第二章 中外水源地环境管理实践的比较研究

2.1 饮用水供给与水源地保护的历史回顾

2.1.1 感观认识阶段(公元前~16世纪)

2.1.2 开发利用阶段(17世纪~18世纪)

2.1.3 技术改进阶段(19世纪~20世纪中期)

2.1.4 科学管理阶段(20世纪下半叶起)

2.2 国外水源地环境管理:理论、实践、趋势

2.2.1 美国水源地环境管理

2.2.2 欧洲水源地环境管理

2.2.3 日本水源地环境管理

2.2.4 水源地环境管理的国际趋势

2.3 国内水源地环境管理:现状与思考

2.3.1 水源地水环境质量

2.3.2 水源地环境管理

2.3.3 认识与反思

2.4 本章小结

第二篇 中国东部平原河网地区水源地环境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研究

第三章 中国东部平原河网地区水源地环境管理的理论体系

3.1 概念基础

3.1.1 环境管理、区域环境管理与资源环境管理

3.1.2 水资源、水源与水源地

3.1.3 流域、集水区与行政区

3.1.4 保护、发展与冲突

3.2 水源地环境管理的基本理论

3.2.1 水源地环境问题的基本特征

3.2.2 水源地环境管理的基本概念

3.2.3 水源地环境管理的学科基础

3.2.4 水源地环境管理的主要原则

3.3 中国东部平原河网地区水源地环境管理的理论框架

3.3.1 中国东部平原河网地区的区域特征及水源问题

3.3.2 中国东部平原河网地区水源地环境管理的基本概念

3.3.3 中国东部平原河网地区水源地环境管理的基本理论

3.3.4 中国东部平原河网地区水源地环境管理的理论剖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国东部平原河网地区水源地环境管理的方法基础

4.1 中国东部平原河网地区水源地环境管理的基本手段

4.1.1 规划手段

4.1.2 控制手段

4.1.3 技术手段

4.2 中国东部平原河网地区水源地环境管理的基本程序

4.2.1 资料收集及框架设定

4.2.2 现状调查及评估

4.2.3 环境管理目标

4.2.4 环境管理策略

4.2.5 适应性管理

4.3 中国东部平原河网地区水源地环境管理的关键方法

4.3.1 基于多目标易损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水源地系统综合评估方法

4.3.2 基于土地利用调控与水源保护区设置的水源地双相圈层保护方法

4.3.3 基于分权型管理思路与全过程利益方参与的水源地合作保护方法

4.4 本章小结

第三篇 实证研究

第五章 上海城市水源战略与水源地保护:格局、问题与展望

5.1 水资源特点与水源地格局

5.1.1 水质型缺水为主的水资源特点

5.1.2 集中型与分散型并存的水源地格局

5.2 水源地现状及存在主要问题

5.2.1 水源地水环境质量现状

5.2.2 水源地存在主要问题浅析

5.3 城市水源战略与水源地保护展望

5.3.1 长江、黄浦江两江并举的城市水源战略

5.3.2 基于集水区管理与生态系统管理的黄浦江水源地保护思路

5.3.3 基于流域管理与避咸蓄淡措施的长江口水源地保护思路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黄浦江上游水源地: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对水环境的影响

6.1 区域概况及资料来源

6.1.1 黄浦江上游地区

6.1.2 黄浦江上游水源保护区

6.1.3 资料来源

6.2 黄浦江上游水源地水环境演变规律

6.2.1 松浦大桥取水口水质演变规律

6.2.2 上游来水水系水质年际变化及空间分异

6.3 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对黄浦江上游水源地水环境的影响

6.3.1 周边区域发展与江浙来水水质

6.3.2 城市化进程与人口规模

6.3.3 当地经济发展与点源污染

6.3.4 土地利用方式与非点源污染

6.4 思考与启示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黄浦江上游水源地环境管理体系的构建研究

7.1 黄浦江上游水源地水源水质的影响因素识别

7.1.1 关联度分析原理及方法

7.1.2 水质参数与各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

7.2 黄浦江上游水源地环境管理历程回顾及绩效评估

7.2.1 环境管理历程回顾

7.2.2 环境管理绩效评估

7.3 黄浦江上游水源地系统综合评估

7.3.1 水源系统易损性

7.3.2 水源地社会经济系统易损性

7.3.3 综合评估

7.4 黄浦江上游水源地环境管理体系构建

7.4.1 环境管理框架

7.4.2 环境管理策略

7.5 本章小结

第四篇 结论

第八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科研工作及学术成果

发布时间: 2005-07-18

相关论文

  • [1].城市饮用水源保护与管理机制研究[D]. 陈曦.中国地质大学2010
  • [2].长江流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管理综合决策模型[D]. 李翀.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01
  • [3].饮用水水源地生物资源及其在水质保护中的作用[D]. 温明章.武汉大学2003
  • [4].自愿性环境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D]. 郑亚南.武汉理工大学2004
  • [5].城市饮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法律保障体系研究[D]. 黄永东.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5
  • [6].城市生态化演进中环境管理的经济手段研究[D]. 夏龙河.中国海洋大学2006
  • [7].大型平原河网地区水量水质耦合模拟及联合调度研究[D]. 吴浩云.河海大学2006

标签:;  ;  ;  ;  ;  

中国东部平原河网地区水源地的环境管理:理论、方法与实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