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柳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
【摘要】制度化建设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性的内在要求,必须客观评价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建设的历程,从中得到启示,探索以制度化建设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性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性制度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1)08-0054-02
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必须紧紧抓住制度化建设的根本性、稳定性、长期性和全局性的重要环节,立足实际,着眼长远,切实发挥制度化建设的保障促进作用。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建设的历史考察
客观考察和评价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建设的历程,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增强科学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1.社会主义改造阶段,我国高校顺利完成了对旧制度的改造,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教育的转变
1949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对高校文化教育作出明确规定,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1949年12月,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第一届全国高等教育会议,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作出强调,对高校开设政治理论课作出规定。这一时期高校比较重视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初步形成了适合高校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探索实践时期,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由于受“大跃进”的思想影响,制度化建设受到了一定的破坏。经调查研究提出的《高校60条》规定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目标、内容和方法,发挥了较好的规范性作用。文革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事业也步入了误区,制度化建设也遭受了最为严重的损害。这一阶段的制度或规定,都是来自“最高指示”、“中央首长的指示”或“中央的精神”,极大地破坏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序进行,使思想政治教育制度流于形式。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逐步恢复,制度化建设有了新的发展
1980年7月,教育部印发《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马列主义课的试行办法》,对高校马列主义理论课的地位和任务、教材、教学方法、教师队伍与领导体制等做了全面系统的规定。1984年9月,中宣部、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院校马列主义理论教育的若干规定》,对增设课程和教学时数进行了明确的规定。1985年8月下发的《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规定了高校马列主义课程改革的基本内容和方向。1987年,中共中央颁发《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体制、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等进行了明确规定。1993年8月,中组部、中宣部和国家教委发出《关于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对各级党委抓好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两课”教育作出规定。1994年8月,中共中央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纲领性文件和基本依据。1995年11月,国家教委颁布了《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试行)》,详细规定了德育的目标、内容、原则、途径、考评及实施,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德育的内容。1999年中共中央颁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进一步确定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党的十六大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建设得到了充分发展。200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专门颁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出全面部署,规定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途径方法、队伍建设和组织领导等问题,是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纲领性文件。2007年,全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会议,制定下发了《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等,明确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政策,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和人才支撑。
二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性要求加强制度化建设
1.制度规范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科学抽象到具体明确的有效手段
真理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性的一个重要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首先在于其理论依据的科学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理论基础,并吸收借鉴了相关学科理论和国外其他思想政治教育理论。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基本原理、基本原则以及我们党的创新理论大多都是抽象的、深刻的,有些原理和原则理解起来是非常困难的。而制度的显著特征是规范要求的明确和具体,即它不是用深奥和抽象的原理、原则和理论话语来引导和调节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而是详尽地规定人们把握对与错、是与非、善与恶之间的界限。制度规范的明确性和客观化,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因抽象而导致教育的空洞性。运用相应的制度规范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引导,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真理性内容分解到一定的制度设计和安排中,切实使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些抽象的东西变得具体和明确。
2.制度规范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在自律与外在他律紧密结合的有力保障
规律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性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体现在遵循客观规律,符合唯物辩证法要求上。思想政治教育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进行必要的灌输,同时坚持根据思想政治教育自身规律进行正面的疏导,主要立足于教育对象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靠受教育者内在的自律进行思想的转化和提升。但人的思想特点又具有惰性和受动性,尤其是在社会转型、各种利益调整的背景下,内在自律比较微弱,必须要加强制度的强制性。注重内在自律与外在他律的紧密结合是对立统一规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体现。从受教育者有一定的自觉性而言,我们坚信思想政治教育内在自律的作用,但从受教育者被动性的角度而言,我们又必须确认制度规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内在自律与外在他律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制度规范必须成为这种统一和结合的有力保障。
3.制度规范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发展创新的重要途径
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内蕴着其自身必须具备与时俱进的品质,能随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不断实现改进与创新。当前最重要的途径就是法制化建设,通过建立、落实具有约束力的制度规范,保证教育活动的决策、实施、评估的科学化。要系统总结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把一些经过实践检验,反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客观规律的做法,及时上升为法规形态,避免在实践中走许多弯路。这样就可以利用制度法规的强制性,增强工作落实的力度,并带动监督机制、评估机制和惩罚机制等制度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向科学化不断创新迈进。
三以制度化建设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性的有效途径
1.必须联系大学生思想和工作实际,遵循发展规律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扩大、社会主义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特点日益增强。另外,大学生个体差异日益明显,他们在社会背景、经济状况、成长道路、生活态度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他们的价值观念呈现出多元化和分化性特征。当前,大学生的新变化以及呈现出的新特点,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建设带来了新的考验。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建设,应该准确把握大学生成长与发展的特征,深切感知大学生成长与发展的规律性,把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与合理需求作为推进制度化建设的重要依据,把大学生关心和关注的问题作为增强制度化建设的切入点。密切关注并深刻了解他们的成长环境、思维模式、性格特征、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从中把握大学生成长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规律性特点,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推动制度化建设的科学化进程,杜绝制度建设方面的主观性、盲目性和随意性,切实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科学化、规范化,进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
2.必须强化管理措施,突出保证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是否具有可操作性,从一定意义上讲,取决于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因而科学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必须要求在目标实施过程中,把原则性的目标具体化为可以把握的规格或标准,并制定相应的考评指标体系,形成一套系统的、完整的、可操作性强的制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引导思想、规范行为,而规范行为就要加强管理。实践证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良好习惯的养成,既要靠思想引导,也要靠加强管理,这样才能把自律与他律、内在自觉与外在约束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管理过程中遵守科学的程序规范和方法规范,建立起具有规范性、稳定性、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和具有约束力的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不允许掺杂教育管理者的私人情感和片面主观因素,确保用公认的客观标准分析、判断和选择事物,使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能够科学有序地运行。所以,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突出规范管理,是高校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要求,也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水平、优化教育过程的根本保证。
3.必须顺应时代要求,体现时代内涵
现在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所面临的时代条件发生了变化,特别是社会开放程度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广泛运用,各种信息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长生了巨大影响。我们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新特点,不断赋予思想政治教育优良传统以新的时代内涵,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富有时代感和影响力。这就要求我们在不断总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建设科学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推进制度化建设的前瞻性、开放性,坚持紧贴时代发展,充分体现时代特色。当前,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充分考虑依靠制度化措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含量,坚定不移地用科学理论武装大学生的思想;须借鉴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全方位地完善各项制度,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扎实开展;在制度化建设中应注重涵盖运用先进技术和设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建设的内容;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主动应对挑战,改革不适应现实需要的制度规定,融入市场经济发展的潮流;必须着眼大学生自主性和创造性特征,运用制度因素保护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