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人们对气候变化、碳排放这一全球公共产品市场失灵问题的关注,导引出了旨在减排的一种全新的对外贸易政策措施一一碳边境调节措施。本文从经由对外贸易形成转移温室气体排放的现实出发,对碳边境调节措施的作用机理、发展趋势、经济影响及其替代政策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研究。文章的研究思路是:基于减排的贸易政策研究文献以及基础理论的综述,从碳边境调节措施的实施背景、最新进展和各方政策反应的现实出发、对碳边境调节措施的作用机理、在WTO体系下的合法性及其局部均衡效应进行系统阐述,进而对碳边境调节措施的经济效应与贸易影响、实施方案及替代政策的选择等进行深入分析,并针对中国实际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文章认为,由于一些国家曲解WTO规则和贸易措施决策机制,碳使GATT一般例外条款被滥用,致使碳边境调节措施违背WTO旨在运用该条款协调贸易与环境发展矛盾的初衷。本文通过分析碳边境调节措施在GATT/WTO框架下的违法性和不可操作性,指出其“以环境保护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的本质。在此基础上,文章对与旨在减少转移排放的贸易政策相近的国内政策和国际规则的政策效果进行比较研究,指出了碳边境调节措施是各国利益平衡机制下的贸易保护政策选择的结果。本文试图寻找有效减少碳排放、避免贸易保护主义发生的碳边境调节措施的替代方案,即基于多中心理论建立多中心碳排放交易市场,可以将当今世界各国已经建立起来的分散的碳交易市场以多中心的方式联合起来,来减少温室气体因各碳交易市场的价格差异而出现的转移排放。文章指出为了防止转移排放的发生,应采用碳排放密度控制法,它可以在没有设定排放量最高限额的情形下,促使企业主动寻找低碳环保的生产方法和绿色能源。从国内政策层面,本文指出,要完善现有仅对企业实行的碳排放配额分配方案一一纳入居民家庭的有偿碳排放配额分配法。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1)从经济学作用机理、WTO规则的适用性,以及具体实施细节等多个角度,综合论述碳边境调节措施的合法性和可行性,并基于欧盟对航空业实行的碳边境调节的最新进展,进一步论证碳边境调节措施实施的可能性、根源、渗透性及其深远的经济影响;(2)基于多中心理论探讨解决碳排放问题的有效方案途径,从全球公共产品的视角,提出应通过建立一种国际间竞争与合作关系并存的协调机制,来解决全球减少碳排放以应对气候变化的市场失灵问题,进而提出了替代碳边境调节措施的单位产出碳密集度法;(3)基于碳排放交易体系与碳税政策效果的分析,提出建立有效碳排放交易体系的具体做法,即纳入居民家庭的有偿碳排放配额分配法。(4)运用层次分析模型,对碳边境调节措施的3种实施方案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结论:碳边境调节措施仅对其他国家的碳减排具有威慑作用,没有直接促进其他国家减排的作用效果,还极有可能演变成新型的贸易壁垒、形成贸易保护,阻碍世界的自由贸易。本文还运用层次分析模型对碳边境调节措施及其3种替代政策:差异化多中心碳排放交易体系、单位产出碳排放密度标准和纳入居民家庭的碳排放交易体系4种碳减排方案,从普及性、公正性、可行性、减排效果和经济效率5个评价指标进行综合比较,排列出国际碳减排的优先方案次序,并选择出国际碳减排的最优方案。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1997—2016年中国农业碳排放率的时空动态与驱动因素[J]. 生态学报 2019(21)
- [2].昆明城市交通碳排放达峰前瞻性思考[J]. 建筑与文化 2019(11)
- [3].产业升级、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基于省级空间面板数据分析[J]. 华东经济管理 2019(12)
- [4].目的论视角下的碳排放权性质界定——基于试点区法律文本的分析[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9(11)
- [5].全球气候治理新进展——区域碳排放权分配研究综述[J]. 生态学报 2020(01)
- [6].欧盟欲推行航运业碳排放配额制度,引发业界强烈反对[J]. 中国船检 2020(02)
- [7].低碳城市试点“十四五”期间需助力碳排放达峰[J]. 环境保护 2020(05)
- [8].基于关联视角的内蒙古产业部门碳排放责任研究[J]. 煤炭经济研究 2020(01)
- [9].碳排放权的法律属性分析[J]. 世界环境 2020(01)
- [10].基于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模型构建与实例分析[J]. 绿色建筑 2019(05)
- [11].甘肃省农业碳排放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0(02)
- [12].华电集团碳排放管理创新与实践[J].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2020(01)
- [13].基于灰色关联度的青海省农村经济与农业碳排放关系分析[J]. 南方农业 2019(32)
- [14].陕西省土地利用碳排放与碳足迹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0(05)
- [15].制造企业碳排放成本核算与披露研究[J]. 财会通讯 2020(03)
- [16].我国与欧美国家碳排放权会计处理的比较与借鉴[J]. 财会通讯 2020(01)
- [17].碳排放权价值评估模型构建——以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为例[J]. 财会月刊 2020(07)
- [18].震后恢复重建民用建筑考虑碳排放的研究与监测[J]. 地震工程学报 2020(02)
- [19].中国产业部门间隐含碳排放流动结构分析——基于复杂网络的视角[J].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20(03)
- [20].中国农业碳排放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J]. 统计与决策 2020(05)
- [21].甘肃省农业碳排放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 生产力研究 2020(03)
- [22].京津冀人口对碳排放的压力:空间格局及变动分析[J].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20(02)
- [23].基于终端能源消费的中国工业部门碳排放初始配额分配研究[J]. 科技与经济 2020(02)
- [24].基于效率视角的浙江省2030年碳排放配额分析[J]. 生态科学 2020(03)
- [25].产业结构视角下的中国粮食主产区农业碳排放公平性研究[J]. 农业技术经济 2020(01)
- [26].基于工料机汇总表的绿色施工碳排放简化计算方法[J]. 绿色环保建材 2020(06)
- [27].中国国际贸易碳排放水平实证研究[J]. 中国经贸导刊(中) 2020(05)
- [28].增加值贸易视角下“一带一路”出口隐含碳排放核算[J]. 求索 2020(03)
- [29].碳排放权的发展权本质[J]. 内蒙古煤炭经济 2019(23)
- [30].“一带一路”核心区农业碳排放与农业经济增长研究[J]. 东北农业科学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