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乡土社会网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以泉州民营企业为例

员工乡土社会网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以泉州民营企业为例

论文摘要

中国民营企业基层员工群体以农民工为主,受企业“招工网”与农民工“求职网”双重作用的影响,企业员工来源地同质化现象显著,通常是一个班组或一个车间都来自一个省区县,甚至一个乡村或家族。车间员工关系“老乡化”成为当前众多民营企业的普遍现象。而在现代公司中,法是制度,公司法规以及工作流程,是西方管理学的核心概念,对中国公司的善治之道非常重要。中国社会本身是“差序格局”,中国人的行为取向是以关系为中心,忽视制度的建构,在现代化的过程中更应该关注制度因素的作用,不应该过分强调社会网络。在中国,正式制度由于社会网络的侵蚀而变形的事件是层出不穷的。本研究是一次尝试寻找以血缘和地缘为主的中国传统关系网络与现代企业管理的有机契合点。本文以泉州民营企业为例,运用问卷调查、访谈以及文献研究等研究方法,以乡土社会理论与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为理论框架,社会网络为分析方法,对民营企业内员工乡土社会网进行了的实证研究。通过研究发现:民营企业内部员工乡土社会网的形成受企业招工网和农民工找职网的双重影响,这一社会网络具有网络规模大、网络密度高,关系强度大,同质性强,组合程度低等特征。除此之外笔者通过研究发现员工乡土社会网对民营企业招工、培训、薪酬与福利管理、绩效管理、员工关系以及人力资源规划的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对企业招工、培训以及劳资关系的影响程度最大。而从其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功能和可能带来的挑战看,员工乡土社会网为企业招工、培训带来了巨大的利益,而在劳资关系中给企业造成的压力远大于其缓和劳资冲突的功劳,因此富士康采取多种措施禁止乡土社会网在企业的重建,但是乡土社会网的缺席也给富士康造成了员工跳楼事件的发生,因此在员工乡土社会网普遍存在的今天,尤其是其对企业发展“功大于过”时,企业对此不能逃避,而应采取积极措施来迎合和引导员工乡土社会网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相适应。而这是本文的研究目的,为此笔者结合员工乡土社会网中的差序格局和人情法则,以及中国人重视面子、权威等人格特性提出了具体建议:建立员工招工奖励机制、流动预警以及定期员工满意度调查制度,建立基层干部储备库和合理的晋升制度,建立良好车间文化消解乡土不良亚文化,规范用工制度做有社会责任的企业等。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导言
  • 一、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内容及假设
  • 三、研究意义
  • 第一章 文献综述与研究设计
  • 1.1 文献综述
  • 1.1.1 乡土社会的相关研究
  • 1.1.2 关于社会网的相关研究
  • 1.1.3 有关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非正式群体的研究
  • 1.2 理论框架及主要概念的界定
  • 1.2.1 理论框架
  • 1.2.2 主要概念的界定
  • 1.3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民营企业员工乡土社会网的形成及结构
  • 2.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介绍
  • 2.2 民营企业中员工乡土社会网的形成
  • 2.3 企业员工乡土社会网的结构
  • 2.3.1 企业员工乡土社会网的规模
  • 2.3.2 企业员工乡土社会网的密度
  • 2.3.3 企业员工乡土社会网中的关系构成及其强度
  • 2.4 小结
  • 第三章 员工乡土社会网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 3.1 员工乡土社会网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 3.1.1 员工乡土社会网对企业招工的影响
  • 3.1.2 员工乡土社会网对企业培训的影响
  • 3.1.3 员工乡土社会网对企业薪酬与福利的影响
  • 3.1.4 员工乡土社会网对企业绩效管理的影响
  • 3.1.5 员工乡土社会网对企业员工关系的影响
  • 3.1.6 员工乡土社会网对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影响
  • 3.2 小结
  • 第四章 寻求传统与现代管理的有机契合点
  • 4.1 企业员工乡土社会网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功能
  • 4.1.1 降低人力资源管理成本
  • 4.1.2 提供改善人力资源管理的预警信息
  • 4.1.3 填补社会缺席,减少员工突发事件
  • 4.2 员工乡土社会网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隐性挑战
  • 4.2.1 排斥非网络成员,带有隐性员工流失因素
  • 4.2.2 降低员工绩效,阻碍企业高效团队的建立
  • 4.2.3 增加企业处理劳资关系的压力
  • 4.3 积极引导乡土社会网与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相适应
  • 4.3.1 建立员工招工奖励机制
  • 4.3.2 建立企业员工流动预警和定期员工满意度调查机制
  • 4.3.3 建立基层干部储备库和合理的晋升制度
  • 4.3.4 建立良好车间文化,消除不良乡土亚文化
  • 4.3.5 规范用工制度,做有社会责任的企业
  • 4.4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个人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 [1].教育变迁与乡土社会差序格局的式微——以男性名字中的辈分为例[J].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20(02)
    • [2].后乡土社会背景下农村社会政策发展脉络[J]. 新农业 2020(18)
    • [3].乡土社会、村镇社会与工业社会中的爱国主义文化[J]. 汉字文化 2020(20)
    • [4].中国乡土社会面临诸多变化[J]. 农村工作通讯 2018(10)
    • [5].海南黎族民歌与乡土社会[J]. 中国民族博览 2017(04)
    • [6].乡土社会之家庭景观[J]. 贵州社会科学 2018(10)
    • [7].当代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乡土社会关系的变迁[J].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02)
    • [8].论乡土社会之道路景观[J]. 云南社会科学 2017(05)
    • [9].论乡土社会之风水景观[J]. 青海民族研究 2017(03)
    • [10].缺失抑或转化:后乡土社会孝道的嬗变[J].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2)
    • [11].近代民教冲突影响下的山西乡土社会危机[J]. 山西青年 2017(06)
    • [12].乡村社会共同体缺失与当代中国农村宗教发展——以华北地区X村为例[J]. 青春岁月 2017(13)
    • [13].“乡土社会”的国民性初探[J]. 青年文学家 2017(11)
    • [14].乡土社会中礼治与法治的关系重构——以法治文学视角剖析法治影视作品的价值所在[J]. 中国法治文化 2016(06)
    • [15].浅析中国的新农村建设——从“后乡土社会”视角[J]. 青春岁月 2013(08)
    • [16].政策变现的乡土逻辑:基于“有参与无合作”现象的分析及超越[J]. 中国农村观察 2020(05)
    • [17].中国乡土社会正在发生十大转变[J]. 管理观察 2019(06)
    • [18].后乡土社会及秩序重构——以广西为例[J]. 视听 2017(11)
    • [19].后乡土社会农村公共文化供给:问题与对策——以安徽省Y县为例[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4)
    • [20].乡土社会的文化传承:再论文字下乡——阅读费孝通《乡土中国》札记之三[J]. 书屋 2015(06)
    • [21].乡土社会的差序格局与礼治秩序[J]. 兰台世界 2015(19)
    • [22].论乡土社会中的礼治与法治[J]. 法制博览 2015(22)
    • [23].从乡土社会和现代社会的特征看走向消亡的乡土中国——读《乡土中国》有感[J]. 牡丹 2016(06)
    • [24].乡土社会中国家法的尴尬[J]. 商 2013(02)
    • [25].乡土自洽——系统观与中国传统乡土社会的自组织[J].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11(05)
    • [26].新乡土社会中礼治和法治的冲突与整合[J]. 理论导刊 2010(05)
    • [27].对法律是一种地方性知识的解读——以我国乡土社会为背景[J]. 价值工程 2010(17)
    • [28].新乡土社会价值困惑与公共领域矛盾化解的价值向度[J]. 理论与改革 2009(04)
    • [29].后乡土社会背景下乡村振兴的策略与路径——基于内生发展的分析视角[J]. 兰州学刊 2019(04)
    • [30].中国乡土社会面临十大转变[J]. 中国发展观察 2018(07)

    标签:;  ;  ;  ;  

    员工乡土社会网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以泉州民营企业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