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情纬文 情文并茂——《伊豆的舞女》艺术论(论文文献综述)
陈永岐[1](2016)在《《伊豆的舞女》的时代要素》文中研究指明《伊豆的舞女》是川端康成根据20岁(1918年)时的体验写成的短篇小说,1926年发表。笔者在本稿首先分析了江湖艺人的不平等待遇。其次以作品中的长度单位、"流感"、"高等学校"与"小学"、"五角钱"等关键词为考察对象,分析了作品与时代、社会的关系。结果表明,作品出现的这些关键词,与川端康成的实际经历相符合,同时在作品中也折射出当时社会的时代要素。尽管日本的文学作品有脱离政治的倾向,但是文学的本质是其社会性,作品是无法脱离社会的。读者在欣赏外国的文学作品时,如果能了解其时代要素,应该有益于更好地理解作品。
赵露[2](2016)在《解读《伊豆的舞女》的女性形象与主题》文中认为小说《伊豆的舞女》是日本着名作家川端康成的代表作品,也是他早期创作的重要作品之一。这部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是很多学者探究的一个内容,作者用独特的描写手法,将人物形象塑造得十分到位。本文通过对《伊豆的舞女》的女性形象的解读,以加深对这部作品的理解。
陈永岐[3](2016)在《《伊豆的舞女》中“内”与“外”的文化现象探讨——以人物对话为中心》文中研究指明《伊豆的舞女》于1926年发表,是川端康成早期的代表作,描述一名高中生独自在伊豆旅行时邂逅舞女的故事。本稿参考敬语的功能理论和日本文化的内外意识,以小说中的人物对话为中心,分析了其中蕴含的"内"与"外"的关系,并探究了"内"与"外"的关系转化。结果表明,日本人与人交往时存在内外关系,其形式体现在敬语使用方面。同时随着条件的变化内外关系也会发生转化的。
陈永岐[4](2016)在《电影《伊豆的舞女》的护身符与梳子的文化内涵》文中研究说明本稿以1974版电影《伊豆的舞女》为主要考察对象,同时也参考了同名小说。考查了电影《伊豆的舞女》中护身符和梳子的文化内涵。结果表明,平安时代,神社模仿佛教的咒符,开始制作护身符。写有神社名、神名、祈祷文的护身符,受到欢迎比并迅速普及。在电影《伊豆的舞女》中,阿薰为阿君买了护身符,希望病很快好起来。在电影的最后,"我"请求阿薰把梳子送给我。据推测日本梳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绳文时代。梳子送人等于将自己的分身送与即将踏上旅途之人。在中国文化中,梳子的文化内涵不同于日本。没有日语中谐音的意义。在古时候,送梳子有私订终身的意思。以梳为礼送人是非常吉祥的。虽然只是护身符和梳子两个小道具,但是,其后具有深远的文化内涵。
陈永岐[5](2016)在《日本江湖艺人的历史与《伊豆的舞女》中的江湖艺人》文中认为笔者在本稿中,考查了日语中「旅艺人」(江湖艺人)一词的含义。简要追溯了日本"江湖艺人"的历史。并以小说《伊豆的舞女》和山口百惠版电影《伊豆的舞女》为研究对象,考查了《伊豆的舞女》中"江湖艺人"的生活。在日本,"江湖艺人"的历史久远,可以追溯到奈良时代。原来跳舞传教兼卖艺,后来,以卖艺为生,地位低下。《伊豆的舞女》中的江湖艺人身世悲哀,受到社会的歧
陈永岐[6](2016)在《日本电影《伊豆的舞女》中的心理描写——以荣吉、“我”、阿妈为中心》文中指出本稿以1974版电影《伊豆的舞女》为主要考察对象,同时也参考了同名小说,探讨了荣吉、"我"、阿妈的心理描写。结果表明,荣吉认为"我"是个好人,阿薰是个孩子,支持"我"与阿薰交往。"我"喜欢舞女,愿意为她做事情。即将离开舞女,担心再难相见,心如乱麻。阿妈的心理是复杂的。身份不同,不允许与高中生的一段没有结果的恋情伤害舞女。电影的编剧以及川端康成巧妙地运用心理描写,在刻画人物思想性格方面为观众和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张萍,刘勇[7](2016)在《从《伊豆的舞女》看小说改编成电影的困境与突围》文中研究说明《伊豆的舞女》和其他经典小说一样,不仅被改编成电影,而且还被多次改编,这不仅提升了这部作品的国际知名度,也对小说改编成电影提供了成功的典范。小说改编成电影本来就存在许多困境,如小说比较注重人物主观感觉的刻画,而电影属于一种"实体的美学",更多体现的是"物质现实的复原"。从电影改编的角度来看,跨媒介改编能否成功,不仅取决于文学作品的本身,还取决于编导的艺术功力。《伊豆的舞女》的成功改编,对"非电
虞雅芬[8](2000)在《以情纬文 情文并茂——《伊豆的舞女》艺术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日本当代着名小说家川端康成的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在世界上受到广泛重视。以川端早期作品《伊豆的舞女》为对象,从结构、人物、语言、文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例解,以期对川端文学的特点有一个总体的把握。
二、以情纬文 情文并茂——《伊豆的舞女》艺术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以情纬文 情文并茂——《伊豆的舞女》艺术论(论文提纲范文)
(2)解读《伊豆的舞女》的女性形象与主题(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一、《伊豆的舞女》简介 |
二、《伊豆的舞女》女性形象和主题的体现 |
(一)卑贱出身与生活向往 |
(二)纯真 |
(三)崇高的思想与独特的内心 |
(四)社会反叛 |
结语 |
(4)电影《伊豆的舞女》的护身符与梳子的文化内涵(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一、护身符的文化内涵 |
二、木梳的文化内涵 |
三、中国梳子的文化内涵 |
(5)日本江湖艺人的历史与《伊豆的舞女》中的江湖艺人(论文提纲范文)
一、“旅”与“艺人” |
二、“江湖艺人”的历史 |
三、以“江湖艺人”为题材的《伊豆的舞女》 |
(一) 江湖艺人的基本情况 |
(二) 江湖艺人的演出情况 |
(三) 来自社会的歧视 |
四、结语 |
(6)日本电影《伊豆的舞女》中的心理描写——以荣吉、“我”、阿妈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一、“荣吉”心理描写 |
二、“我”的心理描写 |
三、“阿妈”的心理描写 |
四、结语 |
(7)从《伊豆的舞女》看小说改编成电影的困境与突围(论文提纲范文)
一、小说传达的主题意境 |
二、小说改编成电影的困境 |
三、电影化改编的突围 |
(8)以情纬文 情文并茂——《伊豆的舞女》艺术论(论文提纲范文)
一、自由舒展的情节构造 |
二、以形传神的人物形象 |
三、朴素自然的文学语言 |
四、清新优美的文体风格 |
四、以情纬文 情文并茂——《伊豆的舞女》艺术论(论文参考文献)
- [1]《伊豆的舞女》的时代要素[J]. 陈永岐. 文学教育(上), 2016(05)
- [2]解读《伊豆的舞女》的女性形象与主题[J]. 赵露. 语文建设, 2016(11)
- [3]《伊豆的舞女》中“内”与“外”的文化现象探讨——以人物对话为中心[J]. 陈永岐. 青年文学家, 2016(08)
- [4]电影《伊豆的舞女》的护身符与梳子的文化内涵[J]. 陈永岐. 大众文艺, 2016(04)
- [5]日本江湖艺人的历史与《伊豆的舞女》中的江湖艺人[J]. 陈永岐. 剑南文学(下半月), 2016(02)
- [6]日本电影《伊豆的舞女》中的心理描写——以荣吉、“我”、阿妈为中心[J]. 陈永岐. 黄河之声, 2016(03)
- [7]从《伊豆的舞女》看小说改编成电影的困境与突围[J]. 张萍,刘勇. 电影评介, 2016(02)
- [8]以情纬文 情文并茂——《伊豆的舞女》艺术论[J]. 虞雅芬.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