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颈椎病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颈椎病的发病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根据不同的发病机制,颈椎病可基本分为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和脊髓型。其中神经根型的发病率最高,故对此型临床治疗的研究有较大的意义。目前对于颈椎病的治疗尚无特效疗法,西医治疗方法有如口服止痛药、手术、牵引等,然而药物的副作用、手术风险等问题的存在使其治疗能力受限,而中医的针灸疗法已被公认对颈椎病有良好安全的治疗作用,如电针、火针、穴位贴敷等方法,但关于皮内针配合传统针刺治疗颈椎病的研究尚不多。目的:观察皮内针加针刺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优越性,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提供一种有效、方便、廉价的方法。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临床研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0例按1:1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皮内针加传统针刺疗法,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疗法治疗。分别于治疗前、1疗程后、2疗程后用神经根型颈椎病症状、体征和功能状态临床评分表(20分法量表)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分并观察疗效,随时记录研究过程中的不良事件。采用统计软件SPSS17.0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一般情况、20分法量表及V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2、1疗程及2疗程后,整体疗效上,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2疗程后治疗组、对照组的治愈率分别为26.67%及3.33%,治疗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治愈率有显著差异(P<0.05)。3、1疗程后,两组的20分法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有升高,VA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下降,两组20分法量表评分各自前后对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但组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VAS评分治疗组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组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4、2疗程后,两组的20分法量表评分较1疗程后均有升高,VAS评分与1疗程后相比均有下降,两组各自与1疗程后对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且组间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5、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出现晕针、弯针、断针、血肿、感染等不良事件。结论:1.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治疗前病情等方面无显著差异,说明治疗前组间分布均衡,具有可比性。2.传统针刺及皮内针加针刺两种疗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均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均可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3.两种疗法均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有显著疗效,且随治疗的时间延长,其疗效会更好。4.两种疗法在1个疗程后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别,但2个疗程后,皮内针加针刺疗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愈率高于传统针刺疗法,说明皮内针加针刺疗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有更好长期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