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里交往空间论文-李薇

邻里交往空间论文-李薇

导读:本文包含了邻里交往空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公寓式住宅,邻里交往空间,设计

邻里交往空间论文文献综述

李薇[1](2019)在《农村公寓式住宅邻里交往空间设计研究——以靖江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农村公寓式住宅为研究对象,以邻里交往空间的设计为切入点,分析了农村邻里交往行为的特征、邻里空间设计的意义,进而探讨了农村公寓式住宅内交往空间的设计方法。(本文来源于《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魏倩男,谢栩,金晓菲[2](2019)在《高层住区户外邻里交往空间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满足城市的快速化发展进程,高层住区应运而生,解决了住房紧张的问题,然而,城市快速发展的背后是人情的冷漠,是邻里"居邻而陌路"的现实。本文是从交往空间的构造入手,以增加居民之间的良好交流为目的,探索居民喜爱的户外交往空间,来改善高层居住区的公共生活,营造邻里友好交往的和谐社区。(本文来源于《智库时代》期刊2019年25期)

刘梦洁[3](2018)在《《基于邻里交往空间的青年公寓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艺术教育》期刊2018年15期)

何颖[4](2018)在《城市邻里中心交往空间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过去叁十年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居住区出现了较多的问题。比如居住区服务业态不完善;社区内部建筑形态和空间构成趋于单调,忽略社区归属感和社区识别性的营造;社区中缺少适宜居民发生交往与活动的公共空间等。这些问题导致居民关系淡漠,邻里生活氛围冷清。而邻里中心的出现为居民提供了一个交流交往的平台和空间,这对于社区的发展建设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但是当前我国邻里中心的建设对于交往空间的关注较少,导致邻里中心的交往功能较弱,居民的交往活动质量不高。因此,本文试图从促进邻里交往的角度出发,对邻里中心的交往空间进行研究,并结合实例总结其设计策略。本文分为四部分六个章节展开研究:第一部分:(第一章)属于研究绪论。阐述本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以及研究意义,重点介绍了邻里中心的研究现状和研究对象。同时,结合提纲提出了论文的研究框架。第二部分:(第二章)为邻里中心交往空间认知分析解析。首先对交往和交往空间的理论进行阐述,再对邻里中心的概念、发展历程、类型以及空间构成进行介绍,然后再重点对城市邻里中心交往空间的交往活动和空间特征进行阐述。第叁部分:(第叁章)通过对国内邻里中心的实例调研分析得出邻里中心的空间特征和存在的一些问题。第四部分:(第四章和第五章)根据交往空间空间位置的不同将其分为内部交往空间以及外部交往空间,从两方面分别对交往空间进行分析。首先分析了影响邻里中心交往空间的设计要素;其次通过实例论证邻里中心交往空间的组织布局;最后对内部交往空间和外部交往空间的表现类型进行仔细的分析,总结各自的功能和人们在其中的行为活动,得出合适的设计方法。第五部分为论文第六章是实例论证部分。通过前几章对邻里中心交往空间的理论阐述,对笔者设计的四川商投邻里中心进行理论指导,首先探讨了建筑本身的设计构思与设计策略,然后对外部和内部交往空间的设计策略进行详细的分析,将前文的理论应用在实践项目中。最后是本文的总结,为将来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以及对未来的展望。(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8-05-01)

胡剑锋,刘畅,曹弈璘[5](2018)在《邻里交往空间实践探索——亲子成长与运动活力视角下的社区公园》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城市高密度社区中出现了邻里关系淡漠、社区精神缺乏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社区公园的营造是缓解现代都市病,创造美好社区的有效途径。本文以现代城市社区环境中所缺失的重要环节"邻里交往空间"为核心关注点,从亲子活动与运动健身活动这2个方面探讨了社区环境促进邻里交往的空间特征及设计策略;通过重庆市南岸区金辉社区儿童公园、运动公园景观设计实践,重点探讨了各年龄段人的行为特征、邻里交往的互动关系、多元集合式的邻里交往空间、邻里空间的归属感等。通过社区公园的营建,维系邻里情感关系和交往关系,这也是满足社区居民人文精神需求最直接、有效的方式;社区空间的内核在于使用者如何轻松地回归到邻里的交往氛围中。本研究倡导现代住区景观设计应向积极的邻里交往方向发展转变,并为这一转变的达成提供一定有效途径的思考。(本文来源于《风景园林》期刊2018年02期)

程甜甜[6](2017)在《传统聚落空间中的邻里交往空间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的乡村聚落,不仅仅是一个由自然环境和建筑构成的物质空间,还是一个包含着人们世世代代生产、生活等生存活动和社会活动的精神空间。在经历了千百年的实践和传承,两者间构成了一个十分密切的有机关系。邻里交往活动是聚落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聚落文化重要的行为载体和传承媒介之一,邻里交往空间作为这一活动的空间载体,便成为聚落空间体系中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邻里文化又是传统聚落的文化遗产,是乡村生活的主要文化背景和内容,关系着人们的居住条件与生活质量,以及邻里和睦相处的生活环境。人们的行为活动往往依托着邻里文化空间而承载,如果脱离了动态和无形的因素,中国传统聚落仅仅是一种单纯的视觉符号,而缺少本质性的人文气质。本文主要从邻里文化的角度,分析不同聚落交往空间物质形态、人文社会、地理环境因素及聚落邻里交往的空间形态与布局特征,更加深层次的研究聚落的肌理、空间层次,把握空间位置、尺度、形态等综合因素及所承载邻里交往活动,并进行细化分析,总结出交往空间设计的原则与方法,来指导我们的设计实践,从而能够提高有效的邻里交往空间。(本文来源于《河北工业大学》期刊2017-12-01)

高迎进,程甜甜[7](2017)在《北方山地传统聚落中的邻里交往空间——以河北邢台英谈传统聚落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山地邻里环境是在地形环境影响下的一种特殊的邻里交往环境。基于山地地形特征,场地单元面积和形态有限,平面连贯性差,竖向变化多,形成了与平原、盆地及水乡村落不同类型的邻里交往空间。本文主要在对河北英谈传统聚落邻里空间层次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北方山地传统聚落空间特点,并提出邻里空间有效性。希望通过对传统聚落空间的研究,探索传承邻里文化传统,改善当今邻里交往环境的途径与方法。(本文来源于《美术大观》期刊2017年11期)

许冰青[8](2017)在《城市高层住区中邻里交往空间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高层住区邻里交往空间涉及规划尺度、室外和室内空间,其中室外交往空间是设计中相对灵活的环节,受到较小的政策和经济制约,有很大的改良前景,与居民的心理需求和环境心理学理论相结合,可以有效提升邻里交往空间的使用价值。高层住区保障了居民基本的生存空间,却也带来了几乎零交流的封闭式生活环境,使需要陪同、看护的老年人和小孩陷入孤独和无助,居民的心理需求成为了住房新时代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以天津市津南区首创地产香雪苑为例,对几类不同视角的交往空间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室外中心交往空间的设计提出具体建议。(本文来源于《住宅与房地产》期刊2017年30期)

徐婧[9](2017)在《居住区邻里交往空间景观设计的思考与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居住区景观设计发展迅速,住户对居住区景观的要求亦水涨船高,从单纯考虑绿化率、绿量、植物层次到强调邻里交往空间。为了应对住户需求的不断升级,有必要对居住区邻里交往空间景观设计展开研究。文章从邻里交往空间的由来、概念、传统出发,结合设计尺度理论,提出居住区交往空间景观设计的四个原则。同时,结合具体项目设计,探讨居住区邻里交往空间设计实践的新可能和新思路。(本文来源于《住宅与房地产》期刊2017年29期)

任彬彬,杜宜钊,李慧[10](2017)在《邻里内外,方寸有天地:居住区居民交流交往空间营造与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在对居住区进行分类梳理的基础上,对居住区交流交往空间现存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对居住区居民交流交往公共空间的营造与设计手法进行新的探索,旨在于在今后的规划设计中,起到参考作用。(本文来源于《住宅与房地产》期刊2017年26期)

邻里交往空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满足城市的快速化发展进程,高层住区应运而生,解决了住房紧张的问题,然而,城市快速发展的背后是人情的冷漠,是邻里"居邻而陌路"的现实。本文是从交往空间的构造入手,以增加居民之间的良好交流为目的,探索居民喜爱的户外交往空间,来改善高层居住区的公共生活,营造邻里友好交往的和谐社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邻里交往空间论文参考文献

[1].李薇.农村公寓式住宅邻里交往空间设计研究——以靖江市为例[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

[2].魏倩男,谢栩,金晓菲.高层住区户外邻里交往空间的研究[J].智库时代.2019

[3].刘梦洁.《基于邻里交往空间的青年公寓设计》[J].艺术教育.2018

[4].何颖.城市邻里中心交往空间设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8

[5].胡剑锋,刘畅,曹弈璘.邻里交往空间实践探索——亲子成长与运动活力视角下的社区公园[J].风景园林.2018

[6].程甜甜.传统聚落空间中的邻里交往空间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7

[7].高迎进,程甜甜.北方山地传统聚落中的邻里交往空间——以河北邢台英谈传统聚落为例[J].美术大观.2017

[8].许冰青.城市高层住区中邻里交往空间探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7

[9].徐婧.居住区邻里交往空间景观设计的思考与实践[J].住宅与房地产.2017

[10].任彬彬,杜宜钊,李慧.邻里内外,方寸有天地:居住区居民交流交往空间营造与设计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7

标签:;  ;  ;  

邻里交往空间论文-李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