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专卫校向高等医学教育发展的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廖玉琴[1](2019)在《PBL教学模式在中职卫校《产科学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有证据显示,孕产妇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的发生与助产士的专业水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助产士的专业水平与妇女儿童健康息息相关。我国卫生部在妇幼卫生事业发展报告中提到:“妇女儿童健康是人类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妇女儿童健康指标不仅是国际上公认的基础健康指标,更是衡量社会经济和人类发展水平的重要综合性指标。”在2015年普及二孩政策的出台对助产人力资源的要求也更高,助产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助产教育正面临新的挑战。助产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助产教育,从1928年我国开办正规助产教育至今已有80余年,由于历史原因经历了助产高等教育、中等卫生教育、高职高专教育等一系列阶段,直至上世纪80年代,我国助产教育才逐渐恢复,目前主要以大、中专教育为主。本文从我国助产专业的状况出发,结合中职卫校助产专业教学特点,同时疏理PBL教学模式在国内外发展的状况,采用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实证研究法、统计分析法及访谈法等方法,对该教学模式在中职卫校《产科学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从理论及实践两方面进行研究,开展此项研究的目的在与探索中职卫校《产科学及护理》教学中运用PBL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并总结在运用过程中客观条件的不足阐述相应的对策。本研究在进行实践教学之后进行理论实操测验、访谈问卷的方式得出结论,在中职卫校《产科学及护理》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学习效率是能够提高的,具有可行性。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我国,PBL教学模式也是主要应用于硕士及本科学历层次的医学院校教学中,而在中职卫生学校的应用较少。该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提出问题、资料查找、小组讨论以寻求问题的解决,教学中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及学生多方面学习能力的提升,而不只是一味单纯地注重知识的讲授。因此,结合中职卫生学校的生源特点,在中职卫校助产专业开展PBL教学模式对于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实用型的高素质助产士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闫慧茜[2](2017)在《中国民族医学高等教育发展史》文中指出民族医药是我国各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的统称,是一种学术总称和工作定义。经过世世代代的薪火相传,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族医药延续至今,不断成长、强大,已形成一门学科,即民族医学。我国民族医学的传承方式大都经历了口耳相传、以师带徒、寺院教育、现代学校教育、高等教育等模式培养本民族医药人才,其中师承最为广泛。目前,我国民族医学的教育以多种不同的形式并存,以高等教育为主要的培养途径。截止到2016年底,藏医、蒙医、维吾尔医、傣医、壮医、瑶医、苗医、彝医、朝鲜医、哈萨克医、土家医跨入高等院校教育。民族医学高等教育至今经历近60年的曲折发展,部分已形成了自身的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民族医学的高等人才,梳理其发展脉络,追溯其源流,研究其教育之体制、思想、改革、成果、政策影响及发展之现状、阻碍、特色、趋势等,融合10余个民族,以期丰富少数民族传统医学发展的理论内涵,分析民族医学现代传承的影响因素,对少数民族传统科技、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发展和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民族医学教育史涉及史学、民族学、医学、教育学,研究方法以文献法和实地调研为主。通过搜集相关论文、论着、档案资料、地方志和网络信息等方法,获取相关研究资料。同时,实地调研了西藏、甘肃、四川、青海、云南、广西、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地的高校、医院、研究所、学位办、博物馆、档案馆、图书馆、制药厂,获取其政策法规、文献整理、科研状况、教育基地、临床教学、课程设置、培养模式、学科专业、教学改革、交流派遣、招生就业等方面的资料;采用访谈法对学科带头人、档案管理员、教师、在读本科生和研究生代表等进行访问以获取评价、期望、建议等资料。以历史发展为轴,运用文献学和比较学的方法,根据我国民族医学高等教育发展的自身特点,将其发展历程分为萌芽时期(1958-1976年)、成长时期(1977-1997年)和崛起时期(1998-2016年)三个阶段。在研究中,对每一阶段民族医学高等教育的基本情况进行阐述,分析各自的特点,总结整体发展的态势。同时,在此基础上,剖析了目前我国民族医学高等教育的特点,提出了对民族医学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的一些思考和建议。我国民族医学高等教育走过了近60年的发展历程,目前全国有23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开展了与民族医学专业相关的本科和研究生教育。1958年,蒙医率先开展本科教育,藏医、维医、傣医、壮医、朝医、瑶医、苗医、彝医、回医、哈萨克医等紧随其后,共11种民族医学开展了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从无到有,1980年蒙医首批招生硕士研究生1名,虽然最后未能获得学位,但毕竟开启了民族医学研究生教育之先河。目前藏医、蒙医、维医、傣医、壮医、朝医、瑶医、土家医、苗医、彝医、回医、哈萨克医共12个民族医学开展了硕士研究生教育工作,其中的壮医、瑶医、土家医、回医更是以研究生教育这样的高起点跨入高等教育体系。此外,藏医、蒙医和傣医开展了博士研究生教育。民族医学高等教育层次从单一化到多元化,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主,大专教育为辅,研究生教育领跑的民族医和民族药教育共同发展的高等教育格局,逐渐形成了教研紧密结合、注重互相交流借鉴、重视传统教育等自身的特色,并呈现出国际化的发展趋势。针对我国民族医学高等教育的发展状况,分析了主要的影响因素,并对医学教育与医学的互助关系进行了思考,提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发展民族医学高等教育,鼓励民办教育、重视借鉴交流等建议。
齐美玲[3](2008)在《河南省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发展研究》文中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卫生事业发展取得了显着成就,建立了遍及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服务规模不断扩大,技术水平不断高,服务能力不断增强,从业人员素质持续改善,医疗保障制度逐步建立,一些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传染病得到了有效控制,居民平均期望寿命、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等主要健康指标达到了发展中国家的先进水平。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引起了卫生服务体系和卫生服务模式的深刻变革,既对医学教育的改革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又给医学教育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2001年,卫生部和教育部联合颁发的《中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及《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两个文件是21世纪初我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为我国医学教育,特别是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的规模、布局、层次和结构的调整提供了可靠依据。建国以来,河南省医学教育事业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医学教育事业更是有了长足的发展,培养了大量不同层次的高素质医学卫生人才,对解决缺医少药的问题、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卫生事业健康、稳定、快速发展,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同时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机构也取得了良好的进步,涌现出了一批基础设施完善、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质量一流的优秀示范中等卫生学校。但是,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受利益驱动,难免鱼龙混杂、泥沙俱下。随着河南省经济的迅速发展,伴随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河南省医学教育,特别是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出现了很多不适应的状况,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根据我国职业教育政策以及顺应我国卫生事业发展趋势,首先从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的概念、地位、研究背景及意义入手,针对河南省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的政策调整、办学机制和教学改革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其次就河南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的状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总结出其存在的问题,并依据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改革的理论和政策,探讨河南省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和医疗卫生人才的需求预测;最后针对河南省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河南省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改革的新思路,以期为河南省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的改革和调整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
潘萍[4](2006)在《烟台市中等护理职业教育发展现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等护理职业教育的发展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为解决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人才短缺的问题,国家确定以中等职业教育为发展重点,优先在护理、数控技术等四个职业领域实施“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投入人力、物力予以支持。而中等护理职业教育在面临卫生部对其招生规模的压缩,入世的冲击,新医学模式要求护理人才调整知识结构等多重压力下,面对居民健康保健意识的增强和老龄化社会对护士需求的增多,能否抓住机遇,冲出困境,取决于学校能否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准确的人才定位,能否构建相适应的培养模式。为了有效探讨中等护理职业教育在“技能型”紧缺人才培训工程中发挥的作用,我们选取山东省烟台市作为研究个案。烟台市的护理职业教育体系是以中等卫生职业学校为主体的,因此本研究中调查的学校为独立的护士学校和设有护理专业的中等卫生学校。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文献分析、访谈等方法,剖析中等护理职业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具体了解烟台市中等护理职业教育市场的人才特点和知识层次;研究中等护理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确定了“具有一定职业能力并在护理第一线的高素质中等人才”的培养目标;分析中等护理人才的能力结构组成,明确烟台市中等护理职业教育市场的需求及人才定位;找出影响当前中等护理职教进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要障碍和当前人才结构培养过程中的薄弱点,明确亟待调整的方向,确定中等护理职业教育应面向就业市场,贴近学生需求,进行多元化培养的原则,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通过对烟台市中等护理职业教育发展状况的调查分析,对比与国外护理教育的差距,分析了护理就业市场的巨大需求,形成了我们对烟台市中等护理职业教育现状及发展前景的基本认识:中等护理职业学校在找准护理人才的角色定位与提升教学质量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各级医院出于用人成本的考虑,在近期内仍将保持对中专层次护士的强劲需求,但中专生入院后提升学历的压力比较大。对于中等护理职业教育的现状而言,面对新形势,已表现种种不适应,亟待改善,具体表现为:传统的护理课程设置中存在重学科知识的系统性、轻培养目标的适应性,重医疗、轻护理,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教师教、轻学生学等问题。培养的学生多为
赵继红[5](2005)在《河南省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文中提出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引起了卫生服务体系和卫生服务模式的深刻变革,既对医学教育的改革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又给医学教育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2001年,卫生部和教育部联合颁发的《中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两个文件是21世纪初我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为我国医学教育,特别是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的规模、布局、层次和结构的调整提供了可靠依据。本文根据我国职业教育政策和我国卫生事业发展趋势,针对河南省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的政策调整、办学机制和教学改革等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并通过对河南省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的机构数量、布局结构、专业设置、招生规模、实验设备、师资队伍、办学效益及社会效益的现状进行调查,力图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适合河南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发展的思路和对策。本文共分四章。第一章是绪论,主要介绍了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的概念、地位以及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二章就河南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总结出存在的问题;第三章依据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改革的理论和政策,探讨出河南省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和医疗卫生人才的需求预测;第四章是本文的重点部分,主要针对河南省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河南省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九大基本对策。本论文的创新点:一是对河南省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的现状进行真实客观的调查和统计分析,并提出了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理论支撑。二是对河南省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改革和发展的对策。
黄景鹃[6](2005)在《五年制高职医学伦理学教学中的几点思考》文中认为
吴尊民[7](2004)在《中专卫校向高等医学教育发展的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1世纪我国医学教育发展很快,同步实施了扩大高等医学教育规模与压缩中等医学教育规模,中专卫校面临规模压缩或向高等医学教育转型的形势。面对“转型”,中专卫校必须加强办学实力,改变中专的教育管理和教学模式,以适应发展高等医学教育教学的要求。
王怀生,李钦[8](2002)在《从现代医学远程教育看中等医学教育的发展》文中提出
汪玲[9](2021)在《成都市中职男护生专业认同的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抗击新冠疫情期间,男护士无论在体力、心理、适应等方面优势明显,在临床工作中,男护士所具备的优势也让他们成为护理医疗卫生单位紧缺人才,但目前就男护士队伍来看,人数稀缺、专业认同低、职业生涯短、职业满意度低等问题日益突出,要有效地减少男护士的流失,有必要从源头做起,做好刚进入学校学习护理专业的男护生的专业认同工作。专业认同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待专业的情感,还可以加深学生对护理专业的认识,进而坚定护士从事护理工作的意志,使学生受到专业内涵的熏陶和感染,更加深刻地认识护理专业内在价值,这对于中职男护生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培养工作的改善有着重要的意义。根据相关参考文献,研究护理高学历学生的专业认同较多,而研究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比较少,中职男护生专业认同研究就更少了。中等护理职业教育作为中职男护士护理教育的起点。研究其专业认同以及探讨提升策略对改进护理教育、稳定男护士思想、提高护理质量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本研究通过对成都市中职男护生专业认同现状进行问卷调查以及对相关同学、教师关于影响男护生专业认同因素的访谈。从问卷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成都市中职男护生整体专业认同现状处于一般水平,专业认同随着年级的增长反而呈现下降趋势。在六个基本维度:专业认知、专业价值观、专业情感、专业期望、专业意志、专业技能中,“专业技能”的分值最高,“专业期望”的分值最低。同时对学生、教师等对象进行相关问题的访谈,从环境、课程、个人三个方面分析成都市中职男护生专业认同的影响因素,最后在提升专业认同策略上建议分阶段、全过程进行思考,整体考虑在校男护生的专业认同教育,在结合环境、个人、课程三个方面的因素从选择专业、在校学习、医院实习、就业工作四个阶段逐步实施,分层递进,达到提升专业认同的目的。
张彩云[10](2019)在《昆明市中职卫校女生体育意识与行为的研究 ——以昆明卫生职业学院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快速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也得到了快速的提升。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它肩负着培养我国数亿计高素质技能型实用人才和劳动人才的重要责任。国家为了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在各个方面都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中等职业学校也正逐步地成为独立的教育体系参与到市场竞争的教育体系中来。在现今国家不断加快职业教育宏观政策的指引下,以主要培养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职业教育得到了国家和很多部门高度的重视。中等职业学校凭借着全面、科学系统的专业优势,在就业市场占有了一席之地,创造了良好的就业环境,同时又进一步推动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而一部分想要读高中,但希望渺茫的初中生会根据亲人的推荐或是介绍选择到在社会上声誉较好的一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就读。因这一部分学生在校整体的综合素质不是很高,纪律学习等习惯较涣散,所以导致了一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生源质量不高,招生困难等现象,而一些老资历有较好医学口碑和优势条件的中等职业卫生学校会成为这些淘汰学生乐意选择的热门职业学校之一。中等职业卫生学校是专业知识和实践动手操作能力针对性特别强的学校,学校主要是以女生较多的学生群体,年龄普遍都在14-18岁左右,这时的女生是处在整个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身体的机能和形态的代谢功能是处于一个由不成熟向成熟发展的转变过程,一个由不完善到完善的发展过程。中等职业卫生学校的女生作为一个特殊的专业群体,通过在校两年的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一年的专业实习,其中一大部分学生会直接选择和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走入基层的卫生服务工作。医学职业的特殊性在于服务对象直接是面对患者,患者的生命和健康与学生息息相关,若学生稍微不注意出现一些差错或是重大失误,就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一些后果的承担是学生自己之力不能做到的。这些都给中等职业卫生学校的女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她们不但需具备扎实的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娴熟的实验实训操作技能等专业素质,同时也不能缺少健康的体魄作为基础条件。体育课是基础文化课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而中等职业的体育教学却显得相对薄弱,没有得到一部分中职学校的关注和重视,从而让整个中职的体育教学失去了教学的真正意义。有相关学者研究结果表明:学生的一些不可控的情感、是非等价值观念会给他们的学习造成一定的影响,包括参与并从事某项活动。体育意识与体育行为的形成是拥有健康体魄的关键,也是学生未来走向工作岗位的身体基础条件,中等职业卫生学校女生健康水平的好坏,短期内会直接影响她们的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远期将决定她们是否能胜任职业岗位的身体需求。近些年来,广大研究者们对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研究内容越来越全面、范围越来越广,涉及和所包含的领域也越来越深入。但研究对象主要是大学生和高中生,没有针对中等职业卫生学校的,尤其是女生体育意识与体育行为方面的研究。本文以昆明卫生职业学院昆明校区2016级和2017级的女生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多种方法,分析本校女生体育意识与行为的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的不足,并结合学校自身发展实际和专业发展情况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以寻求中职卫校女生在学习期间健康成长和良好发展的途径方法提供一些有益的理论参考。本文的研究成果不具有普遍代表性和适用性,但笔者期望可以为同等同类的中等职业卫生学校提供一定的实际参考和借鉴建议。
二、中专卫校向高等医学教育发展的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专卫校向高等医学教育发展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PBL教学模式在中职卫校《产科学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问题提出的背景 |
一、我国中职卫生学校教学现状 |
二、我国助产专业的发展状况 |
第二节 选题的意义及必要性 |
一、选题的意义 |
二、《产科学及护理》教学实施PBL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
第三节 PBL教学模式在国内外应用的状况 |
一、PBL教学模式在国内应用的状况 |
二、PBL教学模式在国外应用的状况 |
第四节 研究的目的、内容及方法 |
一、研究的目的 |
二、研究内容 |
三、研究方法 |
第二章 PBL教学模式的模式基础理论 |
第一节 PBL的概念 |
第二节 PBL教学模式形成的理论基础 |
一、PBL教学模式与构建主义 |
二、PBL教学模式与创新论 |
三、PBL教学模式与合作学习论 |
四、PBL教学模式与人本主义学习观 |
第三章 PBL教学模式在《产科学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第一节 应用PBL教学模式前的准备工作 |
一、在社会及学校方面 |
二、在教师方面 |
三、在学生方面 |
第二节 PBL教学模式的应用思路 |
一、PBL教学模式的应用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对象分组 |
四、课程的教学流程设计 |
五、制定评价制度 |
第三节 教学设计模式的实践应用 |
一、实验过程 |
二、反思 |
第四章 PBL教学模式应用结果分析及总结 |
第一节 教学结果分析 |
一、教学结果 |
二、数据结果分析 |
第二节 访谈结果分析 |
一、学生访谈结果分析 |
二、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
第三节 总结 |
一、对助产专业教学的影响 |
二、面临的困难 |
四、解决困难的措施 |
第五章 反思及建议 |
第一节 存在的问题 |
一、教学方面的问题 |
二、教师方面的问题 |
三、学生方面的问题 |
四、教学资源方面的问题 |
五、评价体系方面的问题 |
六、管理方面的问题 |
第二节 相关的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学生访谈结果情况表 |
附录2 教师访谈结果情况表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表 |
(2)中国民族医学高等教育发展史(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文献综述 |
1 绪论 |
1.1 研究意义 |
1.1.1 现实意义 |
1.1.2 科学意义 |
1.1.3 资政意义 |
1.2 核心概念界定 |
1.2.1 分期及其依据 |
1.2.2 相关概念界定 |
1.3 研究方法 |
1.3.1 文献研究 |
1.3.2 实地调研 |
1.4 创新点 |
2 萌芽时期(1958-1976年) |
2.1 蒙医的高等教育 |
2.1.1 中蒙医系的设立 |
2.1.2 学制及培养目标 |
2.1.3 课程设置 |
2.1.4 教研室 |
2.1.5 教材编写 |
2.1.6 师资建设 |
2.1.7 蒙医高等教育的特点及意义 |
2.2 藏医的现代学校教育 |
2.3 小结 |
3 成长时期(1977-1997年) |
3.1 民族医药的恢复与发展 |
3.1.1 民族医药机构的崛起 |
3.1.2 蒙医高等教育的恢复与发展 |
3.2 五省藏医的高等教育 |
3.2.1 藏医在五省的分布和概况 |
3.2.2 高等教育前的藏医士教育 |
3.2.3 五省藏区的藏医高等教育 |
3.3 新疆和田维吾尔医专科学校 |
3.4 朝医学的专科教育 |
3.5 教材编写 |
3.5.1 藏医教材的编写 |
3.5.2 第1版蒙医高等教材的编写 |
3.5.3 维吾尔医大专教材的编写 |
3.6 师资培养 |
3.6.1 在职提高 |
3.6.2 机构代培 |
3.6.3 外出进修 |
3.7 先行的研究生教育 |
3.7.1 蒙医的研究生教育 |
3.7.2 壮医的研究生教育 |
3.8 留学生教育的尝试 |
3.9 小结 |
4 崛起时期(1998-2016年) |
4.1 专科与本科教育 |
4.1.1 教育机构的发展 |
4.1.2 傣医的本科教育 |
4.1.3 壮医的本科教育 |
4.1.4 瑶医药教育 |
4.1.5 苗医药的本科教育 |
4.1.6 彝医药的本科教育 |
4.1.7 哈萨克医药的本科教育 |
4.1.8 回医的本科教育 |
4.2 研究生教育 |
4.2.1 研究生教育概况 |
4.2.2 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特点 |
4.3 民族医学高等教育专业的分科发展 |
4.3.1 民族医专业 |
4.3.2 民族药专业 |
4.3.3 民族医学相关专业(方向) |
4.4 教材建设 |
4.4.1 本科教材 |
4.4.2 研究生教材 |
4.5 教学方面 |
4.5.1 双语教学模式 |
4.5.2 实验室教学——经验教学向科学教学的转换 |
4.5.3 临床教学的重视 |
4.5.4 医德教育 |
4.6 执业医师考试 |
4.7 “引进来”与“走出去” |
4.7.1 留学生教育的发展 |
4.7.2 民族医学教育走出国门 |
4.8 民族医学高等教育的特色渐成 |
4.8.1 突出的教研结合模式 |
4.8.2 传统教育的回归与重视 |
4.8.3 民族医药特色内容的强调1 |
4.8.4 民族医高等教育出现交流 |
4.9 小结 |
5 分析与讨论 |
5.1 医学教育与医学的思考 |
5.2 发展因素——政策、地方政府、人、文化 |
5.3 发展民族医高等教育之建议 |
附录1: 文中图片出处说明 |
附录2: 民族医学相关专业招生情况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河南省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文献综述 |
1 我国职业教育的范畴 |
2 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的范畴 |
3 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 |
4 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改革的趋势 |
4.1 医学改革与发展对中等卫生教育的影响 |
4.2 教育改革与科技发展对中等卫生教育的影响 |
4.3 社会环境和生活方式对中等卫生教育的影响 |
4.4 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对中等卫生教育的影响 |
4.5 卫生人才需求对中等卫生教育的影响 |
4.6 全民参保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对中等卫生教育的影响 |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目的 |
3 研究内容 |
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5 研究意义 |
正文 |
1 河南省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改革的理论及政策研究 |
1.1 河南省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发展理论研究 |
1.2 河南省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发展政策研究 |
1.3 河南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发展基本趋势 |
1.4 河南省人力资源需求分析 |
2 河南省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状况分析 |
2.1 河南省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状况 |
2.2 河南省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状况分析 |
2.3 河南省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
3 河南省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发展思路与对策 |
3.1 河南省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发展思路 |
3.2 河南省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发展对策 |
4 本研究的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烟台市中等护理职业教育发展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一、引言 |
(一) 问题提出 |
(二) 文献综述 |
1、中等护理职业教育改革必要性 |
2、中等护理职业教育改革可行性 |
(三) 研究方法及过程 |
1、研究的目的 |
2、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
二、中等护理职业教育的相关概念与培养目标定位 |
(一) 中等职业教育的内涵 |
(二) 中等护理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及人才定位 |
(三) 入世对中等护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
1、培养方向拓宽 |
2、培养目标多元化 |
三、烟台市中等护理职业教育的发展概况 |
(一) 我国现代护理职业教育的发展过程 |
(二) 目前我国中等护理职业教育的现状 |
1、我国各级护理教育人才的特点 |
2、入世及老龄化社会对护士的潜在需求 |
3、与国外护理教育的差距对比 |
(三) 烟台市中等护理职业教育的现状 |
1、烟台市部分市直医院护理人员文化程度调查 |
2、部分市直医院用人需求调查 |
3、烟台中等护理学校专任教师学历及职称结构情况 |
4、在校生培养需求及能力结构调查 |
5、学生就业选择与月薪期望值调查 |
四、烟台市中等护理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 国家政策调控,归属管理不清 |
(二) 社会认识不足,生源质量下降 |
(三) 专业设置单一,缺乏品牌效应 |
(四) 学校前途未卜,骨干教师流失 |
(五) 行业无序竞争,就业出路萎缩 |
(六) 缺少实训基地,操作技能薄弱 |
五、烟台市中等护理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
(一) 构建面向就业市场的多元化护理人才体系 |
1、调研市场,优化专业结构 |
2、订单培养,设置特色专业 |
3、预测市场,适度超前发展 |
(二) 推行以分层次教学为主的教学体系改革 |
1、重构“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模式 |
2、弹性学制下的职业教育形态 |
(三) 立足职业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
1、以能力结构为核心 |
2、以职业资格为标准 |
(四) 院校合作,加强师资建设 |
(五) 围绕职业规划,建立就业评估体系 |
附录:调查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5)河南省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概述 |
1.2 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的地位与作用 |
1.3 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改革的背景 |
1.3.1 医学改革与发展带来的影响 |
1.3.2 教育改革与科技发展带来的影响 |
1.3.3 社会、环境和生活方式改变带来的影响 |
1.3.4 经济发展水平和消费结构变化带来的影响 |
1.3.5 医学卫生人才需求变化带来的影响 |
1.3.6 入世对医学教育的冲击和带来的影响 |
1.3.7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带来的影响 |
1.4 研究河南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的意义 |
1.4.1 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必然 |
1.4.2 适应医学卫生人才需求变化的必然 |
1.4.3 适应学生整体文化素质变化的必然 |
1.4.4 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 |
1.5 河南省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研究的现状和方法 |
第二章 河南省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的现状分析 |
2.1 河南省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的现状调查 |
2.1.1 2000 年全省中等卫校情况调查 |
2.1.2 2002 年全省中等卫校情况调查 |
2.1.3 2004 年全省中等卫校情况调查 |
2.2 河南省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的现状分析 |
2.3 河南省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
2.3.1 资源配置不合理,结构和规模不适应卫生事业的发展 |
2.3.2 中等医学教育的专业结构不合理 |
2.3.3 办学和招生呈无序状况 |
2.3.4 经费投入少,办学条件较差 |
2.3.5 教学模式陈旧,实践性教学环节薄弱 |
第三章 河南省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改革的依据 |
3.1 河南省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改革的理论依据 |
3.1.1 “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 |
3.1.2 多元智力理论 |
3.1.3 建构主义理论 |
3.2 河南省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改革的政策依据 |
3.3 河南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改革的基本趋势 |
3.4 河南省未来几年卫生人力资源的需求分析与预测 |
第四章 河南省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发展思路与对策 |
4.1 河南省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思路 |
4.2 河南省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对策 |
4.2.1 因地制宜,制定规划,加强宏观调控 |
4.2.2 依托行业,盯紧需求,调整专业结构 |
4.2.3 压缩规模,合理布局,优化资源配置 |
4.2.4 提升层次,协调比例,调整学校结构 |
4.2.5 增加投入,充实内涵,改善办学条件 |
4.2.6 面向市场,创新体制,改革办学模式 |
4.2.7 转变观念,加快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
4.2.8 采取措施,开展培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
4.2.9 创新模式,重视实践,培养技能型人才 |
参考文献 |
附录 河南省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护理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致 谢 |
(9)成都市中职男护生专业认同的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提出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内关于护理专业认同的研究 |
1.2.2 国外关于护理专业认同的研究 |
1.2.3 文献评述 |
1.3 核心概念 |
1.3.1 中等护理职业教育 |
1.3.2 中职男护生 |
1.3.3 专业认同 |
1.4 理论基础 |
1.4.1 舒伯(Super)的职业发展理论 |
1.4.2 马斯洛(Maslow)的需要层次理论 |
1.5 研究内容、思路和方法 |
1.5.1 研究内容 |
1.5.2 研究思路 |
1.5.3 研究方法 |
2 成都市中职男护生专业认同现状 |
2.1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
2.2 问卷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
2.2.1 调查问卷的设计 |
2.2.2 调查问卷的信效度 |
2.2.3 调查问卷的实施 |
2.3 访谈的设计与实施 |
2.3.1 访谈提纲的设计 |
2.3.2 访谈的实施 |
2.4 调查结果与分析 |
2.4.1 成都市中职男护生基本情况的描述统计 |
2.4.2 专业认同总体得分情况 |
2.4.3 专业认同及各维度的差异性分析 |
3 成都市中职男护生专业认同的影响因素 |
3.1 环境因素 |
3.1.1 家庭环境因素 |
3.1.2 社会环境因素 |
3.1.3 学校环境因素 |
3.2 课程方面 |
3.2.1 专业课方面 |
3.2.2 临床实习方面 |
3.3 个人因素 |
3.3.1 个人感受 |
3.3.2 自我效能感 |
3.3.3 个人兴趣爱好 |
4 成都市中职男护生专业认同提升策略 |
4.1 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
4.2 加强在校期间专业认同教育 |
4.2.1 护理专业课融入专业认同元素提升男护生专业认同 |
4.2.2 各类主题活动加深男护生专业认同 |
4.3 重视实习期专业认同教育 |
4.3.1 促进学院教师和临床教师交流 |
4.3.2 增强临床带教老师指导和模范作用 |
4.4 借助男护士临床工作优势提升其专业认同 |
4.4.1 男护士职业发展优势 |
4.4.2 突发公共事件中男护士的价值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中职男护生专业认同现状调查 |
附录2:中职男护生专业认同的访问提纲 |
致谢 |
(10)昆明市中职卫校女生体育意识与行为的研究 ——以昆明卫生职业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中等职业卫生学校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的需要 |
1.1.2 中等职业卫生学校职业教育特点对体育教育的特殊需要 |
1.1.3 中等职业卫生学校学生特殊性与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 |
1.1.4 健康中国体医融合的需要 |
1.2 研究的目的 |
1.3 选题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中等职业学校 |
2.1.2 中等职业卫生学校 |
2.1.3 体育意识 |
2.1.4 体育行为 |
2.2 国内外职业教育研究现状 |
2.2.1 国外职业教育研究现状 |
2.2.2 国内职业教育研究现状 |
2.3 国内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研究现状 |
2.4 体育意识与体育行为的研究现状 |
2.4.1 国外体育意识与行为的研究现状 |
2.4.2 国内关于体育意识及行为的研究 |
2.5 体育意识与体育行为的关系 |
第3章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访谈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3.2.5 逻辑推理法 |
第4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昆明卫生职业学院简介 |
4.2 昆明卫生职业学院体育教学情况 |
4.3 昆明卫生职业学院女生体育意识的调查 |
4.3.1 昆明卫生职业学院女生基本情况的调查 |
4.3.2 昆明卫生职业学院女生体育认知的调查 |
4.3.3 昆明卫生职业学院女生体育态度的调查 |
4.3.4 昆明卫生职业学院女生对体育和体育课的情感体验 |
4.3.5 昆明卫生职业学院女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动机 |
4.4 昆明卫生职业学院女生体育行为的调查 |
4.4.1 昆明卫生职业学院女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强度和时间 |
4.4.2 昆明卫生职业学院女生喜欢并经常参与的运动项目 |
4.4.3 昆明卫生职业学院女生体育运动的主要方式、活动场所 |
4.5 昆明卫生职业学院女生体育意识及体育行为的关系 |
4.5.1 城镇学生与乡村学生的体育情感比较 |
4.5.2 两个年级体育意识的比较 |
4.5.3 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各维度的相关分析表 |
4.5.4 体育意识与体育行为之间各维度的相关分析 |
4.6 昆明卫生职业学院女生体育意识及体育行为影响因素的分析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1.1 昆明卫生职业学院女生的体育意识 |
5.1.2 昆明卫生职业学院女生的体育行为 |
5.2 建议 |
5.2.1 逐步改善场地条件,做到体育教育最优化 |
5.2.2 学校提供平台,开展多样体育活动 |
5.2.3 提高学校软实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
5.2.4 教学内容围绕专业和职业特点,具有针对性、趣味性 |
5.2.5 逐步完善体育成绩评定方法与组成 |
5.2.6 学生自我体育意识培养,形成良好锻炼体育行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中专卫校向高等医学教育发展的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PBL教学模式在中职卫校《产科学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廖玉琴.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2019(02)
- [2]中国民族医学高等教育发展史[D]. 闫慧茜.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7(02)
- [3]河南省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发展研究[D]. 齐美玲.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8(12)
- [4]烟台市中等护理职业教育发展现状研究[D]. 潘萍. 山东师范大学, 2006(03)
- [5]河南省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 赵继红. 天津大学, 2005(05)
- [6]五年制高职医学伦理学教学中的几点思考[J]. 黄景鹃. 卫生职业教育, 2005(20)
- [7]中专卫校向高等医学教育发展的思考[J]. 吴尊民. 卫生职业教育, 2004(01)
- [8]从现代医学远程教育看中等医学教育的发展[J]. 王怀生,李钦. 卫生职业教育, 2002(02)
- [9]成都市中职男护生专业认同的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D]. 汪玲.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10]昆明市中职卫校女生体育意识与行为的研究 ——以昆明卫生职业学院为例[D]. 张彩云. 云南师范大学,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