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氯酸铵分解论文-王玲,李锦勇,庞爱民

高氯酸铵分解论文-王玲,李锦勇,庞爱民

导读:本文包含了高氯酸铵分解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金属燃料,稀土,催化,高氯酸铵

高氯酸铵分解论文文献综述

王玲,李锦勇,庞爱民[1](2019)在《气雾化Al-3Eu合金燃料对高氯酸铵热分解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气雾化Al-3Eu(3wt%)合金已被证明具有优异的氧化燃烧性能。在此之上,本文通过DSC研究Al-3Eu对高氯酸铵(AP)分解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Al-3Eu使AP的低温和高温分解峰温分别降低约8和60℃,活化能降低约10和30 k J/mol。随着Eu含量的增加,Al-Eu合金对低温分解的促进作用减弱,对高温分解的影响逐渐增强。分析表明,Al-Eu特殊的表面结构限制了AP低温分解的离解和升华,使更多的分子进入高温阶段。此外,分散在Al-Eu表面的Eu_2O_3对AP分解具有强烈的催化作用。(本文来源于《广州化工》期刊2019年21期)

王达康[2](2019)在《铬氧和锰氧化物的结构设计及其催化高氯酸铵热分解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氯酸铵(AP)作为固体火箭推进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热分解过程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随着研究人员的不断探索,金属复合材料、碳纳米材料和金属氧化物等催化剂被相继开发出来用于AP的热分解过程。其中,金属氧化物因其具有较低的成本以及较好的催化性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AP热分解的催化过程。以材料合成为立足点,基于AP热分解机制进行的氧化物结构设计研究一直都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将阴离子交换树脂作为硬模板,通过控制浸渍溶液(K_2Cr_2O_7)浓度和煅烧温度的方法,构建具有多孔结构的氧化铬微球(Cr_2O_3-MPB)。SEM、氮气吸附-脱附和TEM表征结果表明,Cr_2O_3-MPB宏观上具有球形形貌(0.2 mm-0.3 mm),表面和内部含有孔径在20 nm-90 nm之间的介/大孔。由合成机理研究可知,Cr_2O_3-MPB微球的介/大孔孔道为树脂中有机骨架被除去后所生成,因此,其孔道具有3D连续贯通的特性。在AP热分解反应中,市售的Cr_2O_3晶体对AP的热分解过程有一定的催化作用,AP的HTD温度可降至385.1 ~oC,放热量可增加至768.8 J·g~(-1)。相比较而言,Cr_2O_3-MPB催化性能远高于市售的Cr_2O_3晶体,AP的HTD温度下可下降至337.8 ~oC,并且放热量可增加至1203.5 J·g~(-1),这主要归因于Cr_2O_3-MPB具有的3D连通介/大孔孔道有利于气体传质。以KMnO_4溶液为浸渍液,利用阴离子交换树脂作为限域生长模板,合成了叁价锰和四价锰共存的复合氧化物。表征结果表明,复合氧化物由Mn_2O_3和MnO_2晶相组成,且样品呈现非孔、致密的纳米棒状结构。在AP热分解反应中,市售的Mn_2O_3和MnO_2晶体对AP的热分解过程具有一定的催化作用,使AP的HTD温度分别下降至340.7 ~oC和354.9 ~oC,放热量增加至872.5 J·g~(-1)和874.7 J·g~(-1)。相比较而言,当Mn_2O_3和MnO_2晶相的比例为1.3时,复合氧化物催化AP分解的HTD温度可下降至320.8 ~oC,并且放热量可增加至1450.0 J·g~(-1),可见复合氧化物的催化性能远高于市售的Mn_2O_3和MnO_2晶体。由于复合氧化物不具有丰富的孔道结构或者较高的比表面积,其对AP热分解催化作用的增强与孔结构无关。通过表面光电流的测试分析,结合AP热分解过程中的氧化还原反应机制,复合氧化物对AP分解的强催化作用归因于复合物中MnO_2和Mn_2O_3之间存在的p-n型同质结结构对表面电子传输的增强作用。(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1)

张正中,唐秋凡,邓重清,蔚红建,刘晓军[3](2019)在《不同粒度及包覆改性高氯酸铵的热分解性能和安全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不同粒度及包覆改性高氯酸铵(AP)颗粒的分散性及晶相进行了表征,并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和机械感度测试研究不同AP样品的热分解性能和安全性能。结果表明,随着AP粒度增加,颗粒分散性得到一定改善,相同粒度的包覆改性AP分散性优于普通AP;不同粒度及包覆改性AP的晶相均一致;AP粒度越小,其热分解性能越好,对于粒度相同的AP,包覆改性对其热分解性能影响不大;随着AP粒度增加,其撞击感度和摩擦感度均降低,平均粒径(d_(50))分别为1μm、3μm和6μm的AP其撞击感度和摩擦感度分别为96%、80%、64%和28%、28%、16%;包覆改性可以明显降低AP的感度,d_(50)为3μm的包覆改性AP与粒度相同的普通AP相比,撞击感度和摩擦感度分别降低了28%和16%。(本文来源于《化工新型材料》期刊2019年05期)

鲁月文[4](2019)在《基于海藻酸盐提升高氯酸铵的热分解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提高固体推进剂的燃烧性能一直是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高氯酸铵(AP)作为最常用的氧化剂,是复合固体推进剂的主要成分。为了获得更高的复合固体推进剂的燃烧速率,有效地改善AP的热分解性能是至关重要的。添加催化剂是一种能有效改善AP热分解性能的重要方法,尤其是过渡纳米金属、氧化物以及相关的复合物作为提高AP热分解性能的催化剂。然而,纳米催化剂由于尺寸小、表面积大,容易团聚,分布不均匀,从而降低了表面活性中心,对催化AP热分解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天然生物材料因其无毒、生物降解性好、低成本、易得、环保等优点,在各领域内被广泛认为是一种理想的候选材料。基于自然生物材料-海藻酸钠(SA),在催化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为了解决纳米催化剂在AP应用中的团聚问题以及提高AP热分解性能,本研究受天然生物海藻酸的启发,利用原位合成,制备了一种新型的海藻酸盐/高氯酸铵复合物,并且采用各表征手段对复合物的结构、形貌以及性能进行表征。深入研究了这些海藻酸盐对AP热分解的催化作用,并且对催化AP的热分解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采用针管注射法,通过离子交联固化,原位合成了海藻酸钴/高氯酸铵(CA/AP)复合物。利用DSC分析考察了不同的硝酸钴溶液原位合成的CA/AP复合物的热分解性能。同时,对催化AP热分解可能的机理进行了探讨。DSC分析结果表明,与纯AP相比,原位合成的CA/AP复合物使热分解温度降低了92.7°C,显着地提高了对AP的催化效果。(2)采用空气雾化法,通过离子交联固化,原位合成了生物灵感海藻酸铜/高氯酸铵(Cu-alginate/AP)复合物。SEM分析结果表明,Cu-alginate/AP复合物没有出现团聚现象,而且颗粒尺寸也较小,表面致密而光滑。撞击感度和摩擦感度测试结果表明,Cu-alginate/AP复合物的撞击感度H_(50)=44.8 cm,摩擦感度爆炸概率是0%。与纯AP相比,明显降低了复合物的撞击感度和摩擦感度。此外利用DSC分析考察了不同的硝酸铜溶液原位合成的Cu-alginate/AP复合物的热分解性能。同时,对催化AP热分解可能的机理进行了探讨。DSC分析结果表明,与纯AP相比,Cu-alginate/AP复合物使热分解温度降低了90.3°C,显着地提高了对AP热分解的催化作用。(3)采用空气雾化法,通过离子交联固化,原位合成了双金属海藻酸钴锰/高氯酸铵(CoMn–alginate/AP)复合物。利用DSC分析考察了不同质量比的AP和SA及不同摩尔比的硝酸钴和硝酸锰乙醇溶液原位合成的双金属CoMn–alginate/AP复合物的热分解性能。同时,对催化AP热分解可能的协同机理进行了探讨。DSC分析结果表明双金属CoMn–alginate/AP复合物使热分解温度降低了122.9°C。与单金属Co–alginate和Mn–alginate相比,双金属CoMn–alginate存在出更高的催化活性,显着地提高了对AP热分解的催化作用。所有结果都表明,双金属CoMn–alginate对AP的热分解具有更大的协同效应。(本文来源于《西南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李锦勇,蔡水洲,王玲[5](2019)在《气雾化Al-Li合金对高氯酸铵热分解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紧耦合气雾化法制备了一系列Al-Li合金粉体,利用DSC研究了它们对高氯酸铵(AP)热分解的影响。结果表明Al-Li抑制AP的低温分解,但促进AP的高温分解,使得AP的两个分解峰相互靠近并结合成一个集中的放热峰。当锂含量达10wt%时,合金能够使AP的高温分解峰降低约80℃,表观分解热增加至1046. 2 J/g,并使混合物的高温分解活化能由纯AP的139. 4 kJ/mol降低至76. 5 kJ/mol。此外,对分解产物进行分析,发现Al-10Li合金粉体能够有效减少Cl~-的排放。(本文来源于《广州化工》期刊2019年08期)

李丽,柯香,安亭,宋振伟,王宁[6](2019)在《多孔核壳结构Ni@C纳米棒的制备及其对高氯酸铵热分解催化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纳米金属对高氯酸铵(AP)热分解的催化作用,采用溶剂热法与高温煅烧法,以镍基有机金属骨架(Ni-MOF)为前驱体制备了Ni@C纳米棒。利用X射线衍射仪、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高倍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拉曼光谱仪、全自动物理吸附分析仪等表征了Ni@C纳米棒的形貌、结构及组成,并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研究了不同煅烧温度下Ni@C纳米棒对AP热分解的催化效果。结果表明,Ni@C纳米棒为以金属Ni为核、C层为壳的多孔核壳结构,且高度石墨化的C层有效防止了纳米Ni颗粒的氧化。Ni@C纳米棒对AP热分解的催化性能优于单独镍纳米颗粒和碳纳米棒。尤其是1000℃煅烧后的Ni@C纳米棒使AP的高温分解峰峰温从423.4℃降低至323.8℃,表观分解热从825.4 J·g~(-1)提高到1423.8 J·g~(-1),反应活化能从172.50 kJ·mol~(-1)降低至130.04 kJ·mol~(-1)。(本文来源于《含能材料》期刊2019年10期)

孟胜皓,杜仕国,鲁彦玲,王建华[7](2018)在《TiO_2/CNTs复合粒子的制备及其对高氯酸铵热分解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制备一种TiO_2/CNTs复合粒子,并研究它对高氯酸铵热分解的催化作用。方法以钛酸丁酯为钛源、乙酰丙酮为稳定剂,在常温下制备了钛溶胶,之后又以浓酸处理后的碳纳米管为载体,在常压和80℃下,用溶胶回流法制备了TiO_2/CNTs纳米复合粒子。采用X射线衍射仪测定了复合粒子的晶体组成,采用透射电镜观察了复合粒子的表面形貌,采用红外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复合粒子的表面官能团和元素组成进行了表征,并利用热分析仪考察了其对高氯酸铵热分解的催化作用。结果经浓酸处理后,碳纳米管表面增加了羟基、羧基等活性官能团,生成的TiO_2呈颗粒状包覆在碳纳米管表面,厚度约为2~4 nm,复合粒子中TiO_2晶型为锐钛矿和金红石的混晶。TiO_2/CNTs复合粒子对高氯酸铵的热分解具有显着的催化作用,使高氯酸铵的高温分解峰温度降低了52.5℃,并由吸热状态转变为放热状态,低温分解峰几乎消失。结论制备的TiO_2/CNTs复合粒子能促进高氯酸铵的热分解,且其催化效果明显优于纳米TiO_2、CNTs以及二者的简单混合物。(本文来源于《表面技术》期刊2018年11期)

卜小海,张贤,刘飞佑,李栋先,付樯[8](2018)在《花状MoS_2/C微球的制备及其对高氯酸铵热分解催化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钼酸钠和硫脲为前驱体,利用单分散密胺树脂作为模板和碳源,水热法包覆花状MoS_2纳米片,惰性气氛焙烧碳化后制得花状MoS_2/C微球。利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等对所得样品进行了表征,并用差热分析考察了不同添加量的花状MoS_2/C微球对高氯酸铵(AP)热分解过程的影响。表征结果所制备的花状MoS_2/C微球是由多层纳米片交叉构成的中空结构,尺寸1~1.5μm,单分散性较好。热分析结果表明,MoS_2/C微球的加入能强烈催化高氯酸铵的热分解,添加4%质量分数的MoS_2/C微球能显着降低高氯酸铵的高温分解温度。(本文来源于《化工时刊》期刊2018年10期)

轩春雷,赵凤起,肖磊,郝嘎子,姜炜[9](2018)在《纳米CuFe_2O_4的制备及其对高氯酸铵热分解的催化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硝酸铜、硝酸铁为反应物,氨水为沉淀剂,PEG-400为分散剂,通过共沉淀法合成了纳米CuFe_2O_4。利用XRD、FE-SEM、TEM表征了纳米CuFe_2O_4颗粒的结构、粒径及形貌。同时,采用DSC研究了纳米CuFe_2O_4对AP热分解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所得的产物主要为尖晶石结构的CuFe_2O_4,粒径约为200 nm,呈类球形。DSC分析表明,纳米CuFe_2O_4对AP的催化效果优于单独使用共沉淀法制备的纳米CuO、纳米Fe2O3或者纳米CuO+Fe_2O_3(CuO和Fe_2O_3的摩尔比是1∶1)混合物的催化效果。纳米CuFe_2O_4对不同粒径的AP均具有显着的催化作用,且2%含量为纳米CuFe_2O_4催化AP的最佳使用量,可使64、6、1μm AP的高温分解峰温分别从441.3、433.8、416.9℃降低至356.8、379.8、355.2℃;表观分解热分别从941、1167、1312 J/g增加至1734、1 838、1 855 J/g;同时使64、6、1μm AP的热分解反应速率常数分别增大。随着AP粒径的减小,其团聚性增强,很难与纳米CuFe_2O_4形成均匀混合物。因此,想要提高纳米CuFe_2O_4对超细AP的催化性能,应该从解决纳米CuFe_2O_4和超细AP的分散均匀性入手。(本文来源于《固体火箭技术》期刊2018年03期)

王吉成,袁耀锋,卓继斌,杨思涵,林芬[10](2018)在《2-茂铁基-4,5-二苯基咪唑离子液体的合成及对高氯酸铵热分解的催化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2-二茂铁基-4,5-二苯基-1-氢咪唑(1)为原料,用较强碱Na H拔氢,经不同卤代烃取代制得化合物2a~2f,再与碘甲烷反应生成相应的咪唑离子碘盐(3a~3f),最后与六氟磷酸铵进行离子交换得到咪唑的六氟磷酸盐(4a~4f).通过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波谱(NMR)、质谱(MS)、高分辨质谱(HRMS)及X射线单晶衍射对目标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运用循环伏安法(CV)探讨了其氧化还原过程,利用热重分析(TG)及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化合物对高氯酸铵(AP)的燃速催化性能.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均仅有一组氧化还原峰,归属于分子中茂环(Fc/Fc~+)的氧化还原过程,且电极反应动力学基本受扩散控制.热分析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对AP均具有优良的燃速催化效果,其中负离子为I-的化合物的催化分解效果明显优于负离子为PF-6的化合物.尤为突出的是化合物3b,其第二分解峰几乎消失,而第一分解峰则提前到270.5℃,将AP分解温度提前了180℃.(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高氯酸铵分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高氯酸铵(AP)作为固体火箭推进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热分解过程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随着研究人员的不断探索,金属复合材料、碳纳米材料和金属氧化物等催化剂被相继开发出来用于AP的热分解过程。其中,金属氧化物因其具有较低的成本以及较好的催化性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AP热分解的催化过程。以材料合成为立足点,基于AP热分解机制进行的氧化物结构设计研究一直都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将阴离子交换树脂作为硬模板,通过控制浸渍溶液(K_2Cr_2O_7)浓度和煅烧温度的方法,构建具有多孔结构的氧化铬微球(Cr_2O_3-MPB)。SEM、氮气吸附-脱附和TEM表征结果表明,Cr_2O_3-MPB宏观上具有球形形貌(0.2 mm-0.3 mm),表面和内部含有孔径在20 nm-90 nm之间的介/大孔。由合成机理研究可知,Cr_2O_3-MPB微球的介/大孔孔道为树脂中有机骨架被除去后所生成,因此,其孔道具有3D连续贯通的特性。在AP热分解反应中,市售的Cr_2O_3晶体对AP的热分解过程有一定的催化作用,AP的HTD温度可降至385.1 ~oC,放热量可增加至768.8 J·g~(-1)。相比较而言,Cr_2O_3-MPB催化性能远高于市售的Cr_2O_3晶体,AP的HTD温度下可下降至337.8 ~oC,并且放热量可增加至1203.5 J·g~(-1),这主要归因于Cr_2O_3-MPB具有的3D连通介/大孔孔道有利于气体传质。以KMnO_4溶液为浸渍液,利用阴离子交换树脂作为限域生长模板,合成了叁价锰和四价锰共存的复合氧化物。表征结果表明,复合氧化物由Mn_2O_3和MnO_2晶相组成,且样品呈现非孔、致密的纳米棒状结构。在AP热分解反应中,市售的Mn_2O_3和MnO_2晶体对AP的热分解过程具有一定的催化作用,使AP的HTD温度分别下降至340.7 ~oC和354.9 ~oC,放热量增加至872.5 J·g~(-1)和874.7 J·g~(-1)。相比较而言,当Mn_2O_3和MnO_2晶相的比例为1.3时,复合氧化物催化AP分解的HTD温度可下降至320.8 ~oC,并且放热量可增加至1450.0 J·g~(-1),可见复合氧化物的催化性能远高于市售的Mn_2O_3和MnO_2晶体。由于复合氧化物不具有丰富的孔道结构或者较高的比表面积,其对AP热分解催化作用的增强与孔结构无关。通过表面光电流的测试分析,结合AP热分解过程中的氧化还原反应机制,复合氧化物对AP分解的强催化作用归因于复合物中MnO_2和Mn_2O_3之间存在的p-n型同质结结构对表面电子传输的增强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高氯酸铵分解论文参考文献

[1].王玲,李锦勇,庞爱民.气雾化Al-3Eu合金燃料对高氯酸铵热分解特性的影响[J].广州化工.2019

[2].王达康.铬氧和锰氧化物的结构设计及其催化高氯酸铵热分解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

[3].张正中,唐秋凡,邓重清,蔚红建,刘晓军.不同粒度及包覆改性高氯酸铵的热分解性能和安全性能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19

[4].鲁月文.基于海藻酸盐提升高氯酸铵的热分解性能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9

[5].李锦勇,蔡水洲,王玲.气雾化Al-Li合金对高氯酸铵热分解特性的影响[J].广州化工.2019

[6].李丽,柯香,安亭,宋振伟,王宁.多孔核壳结构Ni@C纳米棒的制备及其对高氯酸铵热分解催化性能的影响[J].含能材料.2019

[7].孟胜皓,杜仕国,鲁彦玲,王建华.TiO_2/CNTs复合粒子的制备及其对高氯酸铵热分解性能的影响[J].表面技术.2018

[8].卜小海,张贤,刘飞佑,李栋先,付樯.花状MoS_2/C微球的制备及其对高氯酸铵热分解催化性能的研究[J].化工时刊.2018

[9].轩春雷,赵凤起,肖磊,郝嘎子,姜炜.纳米CuFe_2O_4的制备及其对高氯酸铵热分解的催化性能[J].固体火箭技术.2018

[10].王吉成,袁耀锋,卓继斌,杨思涵,林芬.2-茂铁基-4,5-二苯基咪唑离子液体的合成及对高氯酸铵热分解的催化作用[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8

标签:;  ;  ;  ;  

高氯酸铵分解论文-王玲,李锦勇,庞爱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