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冷战结束后,中亚地区成为国际格局中的热点地区。中亚各国的民族、宗教、经济、政治等问题,以及“三股势力”的兴起,成为影响地区安全和稳定的最主要因素。“9·11”事件后,美国实现了驻军中亚,其反恐战略与能源战略在中亚地区发生了重合,成为影响地区安全和稳定的一个最主要的外部因素。中亚地区与中国西部毗邻,中亚地区的安全和稳定直接影响到中国西部边疆的安定,并直接影响到中国西部大开发的外部环境。这是本文研究的现实意义所在,而本文研究的理论意义则在于本论文的研究可以充实冷战后刚刚展开的中亚学研究。本论文共包括五个部分,除前言和结语外,主体部分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了影响中亚地区安全和稳定的主要因素,认为冷战后中亚地区内的民族、宗教、政治、经济问题以及“三股势力”构成了威胁地区安全的主要因素,而“9·11”后美国对于中亚国家的影响则是主要的因素。第二部分分析了美国全球战略下的中亚政策演变,认为美国的中亚政策实际上是为其全球战略服务的。第三部分分析了美国对中亚地区的安全和稳定所产生的作用,认为尽管从客观来看,美国的中亚政策打击了恐怖主义势力,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但从美国的自身利益出发,其最终目的在于控制地缘战略要地、主导里海能源以及按美国的要求改造中亚国家,其影响最终是消极的。在分析和论述的过程中,本文主要采用了历史的分析方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方法。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共同坠落:论《坠落的人》中的创伤书写[J]. 青年文学家 2017(24)
- [2].“9·11”以来美国对华意识形态输出战略浅论[J]. 南京社会科学 2012(10)
- [3].美国反恐战略调整及其对中美关系的影响[J].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12(03)
- [4].《美好生活》巨变的文化意义[J]. 芒种 2018(02)
- [5].人权视野下“9·11”后反恐与反酷刑的博弈[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6)
- [6].探索20世纪90年代美国公共外交陷入低潮的原因[J]. 才智 2014(36)
- [7].美国“9·11”事件灾难救援的再启示[J]. 灾害医学与救援(电子版) 2016(04)
- [8].“9·11”与全球战略稳定[J]. 现代国际关系 2011(09)
- [9].多克托罗《安德鲁的大脑》的创伤叙事解读[J].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6(01)
- [10].公共安全下的个人权利——用博登海默综合法学理论看“9·11”后美国反恐立法[J]. 法制博览 2016(08)
- [11].符号学视域下《皇帝的孩子》中“衣服”意象之解度[J]. 美与时代(下) 2014(10)
- [12].论梅苏德的9·11文学[J]. 求索 2013(03)
- [13].《拉合尔茶馆的陌生人》中的东西方文化考量[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2)
- [14].论《坠落的人》的创伤叙事与创伤治疗[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8(12)
- [15].论新世纪美国小说的主题特征[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02)
- [16].版式设计的绘画效果——美国报纸“9·11”十周年纪念头版纵览[J]. 新闻记者 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