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遗传多样性分析与遗传图谱构建

茶树遗传多样性分析与遗传图谱构建

论文题目: 茶树遗传多样性分析与遗传图谱构建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茶学

作者: 黄福平

导师: 梁月荣

关键词: 茶树,乌龙茶,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遗传图谱构建,回交群体,分子标记

文献来源: 浙江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合理进行亲本的选配以创造出较大的遗传差异和利用有效的方式进行选择是茶叶新品种选育过程中的二个核心环节,是遗传多样性和分子遗传图谱构建的研究工作的主要目的。开展遗传多样性和分子遗传图谱构建研究对于减少茶树育种过程中的盲目性,提高选择准确性,提高育种效率具有重要意义。茶树品种资源遗传多样性和分子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已有相关报道。本研究在国内首先建立了茶树AFLP技术体系,应用该标记技术对乌龙茶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对AFLP标记与ISSR标记在评价茶树种质资源多样性的可靠性进行了比较。同时,应用ISSR标记对我国栽培型茶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评价,并对ISSR和RAPD标记在茶树回交1代中的分离模式进行了探索,初步构建出福鼎大白茶的部分连锁遗传图。主要结果如下: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茶树银染法AFLP技术体系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建立的AFLP技术体系重复性好、背景低、条带清晰可读。试验结果显示,要获得背景低、清晰的条带必须注意三个环节:一是保证基因组DNA提取质量及其完整性;其次是保证酶切消化完全;三是电泳及染色过程中对环境温度的控制。 以银染法AFLP分子标记技术用5对引物组合对来自福建武夷山市、安溪县、台湾省和广东潮安县45份乌龙茶品种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5对引物扩增出208条多态性条带,多态性为92.03%;种质资源间遗传多样性较高,达0.311。按照地理分布分组分析表明,组内遗传多样性以武夷山最高,其次为安溪乌龙茶品种资源,以台湾的乌龙茶品种资源遗传多样性最小。构建的种间进化树和组间进化树表明,可将45份乌龙茶品种划分为二大类型,福建类型和广东潮安类型;结合组间相似系数,认为乌龙茶品种的演化与其加工工艺的演化路径是一致的,也是由武夷山向安溪再向台湾传播。 对59份中国栽培型茶树种质资源应用14个ISSR引物对其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59个品种资源间遗传距离最大为0.77,最小为0.11,遗传多样性为0.376。构建的遗传进化树显示59份种质资源可被分为2大类:(1)福建乌龙茶类型;(2)红绿茶与广东乌龙茶类型。以地理分布分组分析显示,组间遗传距离以闽浙赣与闽台乌龙茶间最大,达0.273,闽浙赣和皖湘鄂之间最小,为0.051。组内遗传多样性分析显示,来自云贵川3省的品种资源间遗传多样性最高,其次为来自粤桂的品种资源,闽浙赣种质资源间的遗传多样性最低,呈现出一定的地域分布特征和遗传演化方向上的趋势。组间聚类分析表明,闽台乌龙茶种质资源与其它茶树种质资源间遗传相似性较低,可被单独划分为一类。显示闽台乌龙茶种质资源具有独特的演化方式,广东乌龙茶与闽台乌龙茶资源具有不同的起源。

论文目录:

术语与略语表

图表列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引言

2.遗传标记

2.1 形态标记

2.2 细胞学标记

2.3 生化标记

2.4 分子标记

3 分子标记技术原理

3.1 RFLP

3.2 RAPD

3.3 SCAR

3.4 STS

3.5 CAPS

3.6 VNTR

3.7 SSR

3.8 ISSR

3.9 SSCP

3.10 AFLP

3.11 SNP

4.遗传多样性分析

4.1 系谱分析

4.2 质量性状分析

4.3 数量性状分析

4.4 遗传结构分析

4.5 统计方法

4.5.1 聚类分析

4.5.2 主成分分析

4.5.3 判别分析

5.遗传图谱构建

5.1 作图群体

5.1.1 亲本选配

5.1.2 分离群体类型

5.1.3 作图群体的大小

5.2 数据分析

5.2.1 两点测验

5.2.2 多点测验

5.2.3 交换干扰与作图函数

5.2.4 与遗传作图有关的计算机软件

5.3 植物遗传图谱的研究意义

5.3.1 QTL分析

5.3.2 标记辅助育种

5.3.3 基因克隆

6 分子标记在茶树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6.1 分子鉴定

6.2 遗传多样性

6.3 遗传图谱构建

7.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8.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9.参考文献

第二章 茶树银染法AFLP技术体系的优化

1.材料与方法

1.2 试剂与设备

1.3 茶树基因组DNA提取

1.4 AFLP操作流程

2.结果与分析

2.1 茶树DNA提取质量对AFLP图谱的影响

2.2 不同限制性酶浓度酶切结果的比较

2.3 限制性酶切后酶活性钝化对AFLP图谱的影响

2.4 AFLP分子检测多态性效率

3.小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乌龙茶品种资源种群遗传多样性评价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DNA提取

1.3 AFLP分析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AFLP引物组合的扩增效率

2.2 种间遗传多样性分析

2.3 种群内遗传多样性的差异

2.4 种群间遗传相似性程度比较

3.小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栽培型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ISSR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DNA提取

1.3 ISSR扩增及其产物检测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ISSR标记的多态性

2.2 种间遗传多样性分析

2.3 种群内遗传多样性分析

2.4 种群间遗传多样性分析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AFLP、ISSR分子标记技术在茶树应用上的比较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基因组DNA的提取

1.3 ISSR分析与AFLP分析

1.4 数据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 多态性检测效率比较

2.2 遗传多样性比较

2.3 聚类分析结果比较与检验

3.讨论

参考文献

第六章 RAPD和ISSR分子标记在茶树回交1代中的分离模式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3 数据整理和连锁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ISSR和RAPD在福鼎大白茶中的分离

2.2 部分遗传图谱的构建

3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发布时间: 2006-07-24

参考文献

  • [1].海岛棉遗传多样性及对纤维性状的关联分析与转录组学分析[D]. 孔杰.中国农业大学2018
  • [2].紫花苜蓿的种子功能性状及SSR分子标记的遗传多样性[D]. 尹淑英.兰州大学2018
  • [3].金花菜的遗传多样性及连锁图谱构建[D]. 任海龙.扬州大学2017
  • [4].白菜型油菜的遗传多样性及特殊种质资源的研究[D]. 何余堂.华中农业大学2004
  • [5].川乌(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生物学与遗传多样性研究[D]. 侯大斌.四川农业大学2005
  • [6].小豆种质资源研究[D]. 佘跃辉.四川农业大学2005
  • [7].棉花遗传多样性研究及抗黄萎病相关基因的克隆与分析[D]. 朱龙付.华中农业大学2005
  • [8].青藏高原栽培青稞遗传多样性研究[D]. 潘志芬.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都生物研究所)2006
  • [9].青藏高原特有植物独一味的遗传多样性及其脂溶性化学成分分析[D]. 刘继梅.复旦大学2006
  • [10].鹅观草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D]. 肖海峻.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

相关论文

  • [1].银杏主要栽培品种指纹图谱构建及遗传图谱构建研究[D]. 桂仁意.南京林业大学2004
  • [2].野生樱桃种质资源的遗传分析及其栽培品种的DNA指纹鉴定[D]. 蔡宇良.西北大学2006
  • [3].紫茎泽兰的遗传多样性及其种群结构分析[D]. 桂富荣.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
  • [4].银杏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AFLP研究[D]. 王利.山东农业大学2006
  • [5].杨属AFLP遗传多样性研究和杨树品种分子指纹图谱构建[D]. 宋红竹.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6
  • [6].广东茶树种质遗传多样性的形态和分子评价及其亲缘关系研究[D]. 沈程文.湖南农业大学2007

标签:;  ;  ;  ;  ;  ;  ;  

茶树遗传多样性分析与遗传图谱构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