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两性霉素B(amphotericinB,AMB)是一种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多烯类抗生素,对绝大多数真性致病性和机会性真菌病有很高的疗效,目前尚无适当的可替代药,仍被喻为治疗真菌感染的“黄金标准”。但临床使用时发现在治疗剂量时会产生比较严重的不良反应,从而使它的应用受到限制。脂质体(liposomes)是一种类似于生物膜结构的双分子层微囊。常规脂质体由磷脂和胆固醇组成的,含有脂质双层,内囊泡为水相。现脂质体技术已发展为一种定向的给药系统,可以作为各类治疗药剂的人工膜和赋形剂。这种微粒具有类细胞结构属于靶向给药系统的一种新剂型,进入人体内主要被网状内皮系统吞噬而激活机体的自身免疫功能,并改变被包封药物的体内分布,使药物主要在肝、脾、肺等组织器官中积蓄,并优先聚集在感染炎症等部位,从而提高药物的治疗指数,减少药物的治疗剂量和降低药物的毒性。因此,基于以上考虑,本研究采用两性霉素B为模型药物,制备两性霉素B冻干脂质体,以使所输送药物定向释放、减少药物的治疗剂量和降低药物的毒性、使所包裹药物长效化等。方法:在文献和预实验的基础上初步确定两性霉素B冻干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和处方,通过单因素考察初步确定影响脂质体制备因素。对两性霉素B冻干脂质体的制备方法进行研究。采用薄膜分散法、主动载药法、乙醚注入法、逆相蒸发法四种方法制备脂质体,利用葡聚糖凝胶柱对脂质体与游离药物进行分离,测定脂质体两性霉素B的包封率。确定了薄膜分散法为两性霉素B冻干脂质体的制备方法。以包封率和冻干复溶前后脂质体外观、粒径分布和稳定性等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考察优化脂质体的制备工艺,并考察类脂材料用量、磷脂胆固醇比例、药物用量和冻干保护剂等对脂质体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设计对各种辅料用量进行筛选,并对评分结果进行分析最后确定脂质体的最佳处方。分别绘制两性霉素B脂质体和两性霉素B溶液的体外释放曲线比较其体外释药过程,并用零级、一级、Higuchi和Weibull方程进行拟合,考察相关系数。以粒径,外观,颜色,氧化指数作为指标,考察了两性霉素B脂质体的物理和化学稳定性。选用大鼠和小鼠作为动物模型,采用高效液相法分别对两性霉素B溶液和脂质体进行药物动力学及小鼠体内分布情况测定。液相条件:色谱柱:DiamonsiLTM ODS C18 (钻石)250×460mm,5μm;预柱:YWG2 C18 10mm×4.6 mm;以乙腈:EDTA-2Na水(0.005mol/L)40:60(PH5.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385nm;柱温:37℃;流速:1ml/min。用矩量法进行药代动力学参数处理,计算各种药动学参数。考察两性霉素B脂质体在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和小鼠体内分布,并进行了靶向性评价。结果:薄膜分散法所制备的脂质体包封率较高,采用正交设计,最佳处方为磷脂450mg,胆固醇150mg,药液浓度为3.33mg/ml,蔗糖和甘露醇分别为90mg、150mg。所制备薄膜分散法脂质体平均包封率为74.3%,平均粒径为173.5nm,在光镜和透射电镜下呈类圆形,pH值为6.75,粒径大小符合靶向要求。两性霉素B脂质体和两性霉素B溶液的体外释放曲线,分别用零级、一级、Higuchi和Weibull方程进行拟合,考察相关系数。两性霉素B脂质体和溶液体外释药均符合Weibull方程,分别为ln[-ln(1-Q)]=1.395lnt-4.146 ,ln[-ln(1-Q)]=0.6352lnt-3.091,相关系数分别为r=0.9953和r=0.9911。T50为14.82h和3.96h,Td为22.02h和5.17h。由此可知,两性霉素B脂质体较两性霉素B水溶液具有缓释作用。稳定性结果显示:在4℃条件下避光贮存1个月,冻干脂质体外观饱满,呈疏松粉状。复水性良好,形成均匀混悬液。包封率略有下降,粒径变化不大,稳定性较好,说明脂质体需在冷藏避光条件下保存。药动学实验表明:两性霉素B溶液和两性霉素B脂质体静脉给药后,脂质体组与溶液组相比,在大鼠体内的消除半衰期延长,t1/2从6.11h延长至8.25h,AUC显著增高,清除率降低,可显著延长药物在体内的存留时间,从而延长药物到达组织的时间,可显著提高药物疗效。小鼠体内分布实验表明,两性霉素B脂质体较两性霉素B溶液对肝脾和肺靶向性显著提高。溶液组中肝和脾Te分别为0.92和0.32,而脂质体组中Te分别为6.53和6.49,证明了两性霉素B脂质体对肝和脾有靶向作用,达到了设计要求。结论:以两性霉素B为模型药物,以卵磷脂、胆固醇和冻干保护剂为主要材料,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的冻干脂质体,其制备工艺简单,质量可控。根据药物药理作用特点设计以肝脾和肺为靶点,作为靶向给药的新剂型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两性霉素B补料分批发酵工艺优化[J]. 化学与生物工程 2020(02)
- [2].色谱树脂法分离纯化两性霉素B方法研究[J]. 化学与生物工程 2020(03)
- [3].伏立康唑与两性霉素B联合治疗侵袭性肺曲霉病研究进展[J]. 中南药学 2020(07)
- [4].两性霉素B制剂的发展及临床应用[J].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0(07)
- [5].伊曲康唑口服联合两性霉素B滴眼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疗效观察[J]. 慢性病学杂志 2017(01)
- [6].伊曲康唑口服联合两性霉素B滴眼液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疗效观察[J]. 中国处方药 2017(09)
- [7].用两性霉素B治疗肺部真菌感染的效果探析[J]. 当代医药论丛 2016(04)
- [8].两性霉素B脂质体与伏立康唑治疗侵袭性肺曲霉菌病临床对比观察[J]. 山东医药 2016(04)
- [9].两性霉素B治疗恶性血液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患者62例临床观察[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13)
- [10].两性霉素B治疗侵袭性曲霉菌致肝损伤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17)
- [11].两性霉素B治疗COPD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相关性研究[J]. 临床肺科杂志 2014(12)
- [12].两性霉素B脂质体的制备及药动学[J]. 中国新药杂志 2015(02)
- [13].两性霉素B联合氟康唑滴眼液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5(01)
- [14].两性霉素B肾毒性文献计量分析[J].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2014(12)
- [15].两性霉素B治疗真菌感染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评价[J]. 北方药学 2015(04)
- [16].两性霉素B鼻腔冲洗在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术后的应用[J].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09(01)
- [17].两性霉素B静脉联合鞘内注射治疗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疗效[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06)
- [18].两性霉素B膀胱冲洗治疗尿路真菌感染临床分析[J]. 中外医疗 2015(18)
- [19].两性霉素B为啥仍是抗真菌病的主要药物?[J]. 中南药学(用药与健康) 2016(09)
- [20].两性霉素B胆固醇硫酸钠复合物临床研究综述[J]. 中国医药导刊 2013(S1)
- [21].两性霉素B在体外对血清钾测定结果影响的实验观察[J].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2019(06)
- [22].1例两性霉素B致重度慢性肾小管-间质损伤的病例分析[J]. 中南药学 2020(08)
- [23].复方两性霉素B溶液治疗耳真菌病临床疗效研究[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7(08)
- [24].口服伊曲康唑联合两性霉素B滴眼液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疗效观察[J]. 安徽医药 2015(12)
- [25].两性霉素B联合曲酸作用于马尔尼菲青霉的体外药敏实验[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5(11)
- [26].伏立康唑与两性霉素B对念珠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比较[J]. 解放军药学学报 2016(02)
- [27].两性霉素B联合利福平复方溶液治疗耳真菌病临床疗效研究[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6(09)
- [28].从两性霉素B治疗侵袭性肺曲霉病寻找临床切入点研究[J].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13(05)
- [29].两性霉素B致肝损伤1例分析[J]. 上海医药 2015(19)
- [30].注射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鞘内注射致神经系统毒性1例分析[J]. 中国药物警戒 20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