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前芳向美玲张志琼
(福州神经精神病防治院福建福州350000)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期住院满意度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12年5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每组60例,干预组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由患者或家属在出院时填写住院满意度调查表,评价两组康复期患者不同护理方式对住院满意度的影响。结果:两组各自实施相应护理后患者及家属对住院满意度差异有显著性(P值均<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期住院满意度,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护理干预;精神分裂症康复期;住院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5)24-0168-02
精神分裂症作为常见的精神疾病之一,主要表现为情感、感知、思维、意志行为等的异常,其病程多迁延,有发展为衰退的可能[1]。一般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规则系统住院治疗需经历以下三个阶段:急性期治疗阶段、缓解期巩固治疗阶段和恢复期维持治疗阶段[2]。而根据其相应不同治疗阶段的心理特点,可将其分为各自对应的三个护理阶段:治疗阶段护理、缓解阶段护理和康复护理。而本文的研究重点是恢复期治疗阶段的康复护理。近20年来在精神科医生治疗领域里,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恢复期治疗阶段,即使药物缓解了精神病性症状,但往往药物并不能重塑病人的工作、家庭和社会生活。许多研究证明影响精神分裂症预后的主要因素是维持治疗,增加家庭成员及患者对该病的相关知识的了解,提高其科学认识以及进行康复护理及训练,对其减少复发,改善预后,保持患者的社会功能的完整,减轻社会负担非常重要。[3]针对恢复期的患者,根据其的心理特点及康复护理,本文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2年5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每组60例。干预组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包括男38例、女22例;年龄31~59岁,平均年龄为45.26±13.33岁;对照组包括男36例、女24例;年龄33~58岁,平均年龄为46.19±12.27岁。排除其他器官严重疾病。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护理干预
此阶段患者心理特点为临床症状的表现基本正常,自知力开始恢复,而且精神症状已消失,知、情、意协调。此期康复护理最重要,因为此期是巩固疗效、恢复社会活动和工作、生活能力最重要时期,所以要加强工娱疗。第一方面,要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在治疗的生活中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提高他们对生活的兴趣和信心,并能从中得到生活的乐趣。第二方面,需要组织患者去参加一些文体活动,如听音乐、下棋、打球、做操、跳绳以及各种形式的联欢晚会。第三方面,需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和各自的特点,安排合理的作息制度,使患者养成良好的习惯,保证患者有充足的睡眠,生活规律化。第四方面,加强精神卫生知识的宣传,使患者认识到坚持服药是预防的关键,指导患者合理用药。第五方面,使患者保持心情舒畅,对其优点多进行表扬,对缺点不应以简单、生硬的办法去解决,加强说服教育,用办实事、讲道理的方法使其逐步改正,努力克服性格上的缺陷,为他们重返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1.3评定方法及统计学方法:
干预组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由专人发放120份调查表,由患者或家属在出院时填写住院满意度调查表,所有患者均自愿参加调查,共回收120份。所得到的满意度调查表所有数据均为正态分布,如P<0.05,差异即有统计学意义。其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分析计数资料。
3.结果
见下表
两组差异有显着性(P<0.05)
4.小结
在精神分裂症恢复期维持治疗阶段,患者随着病情缓解和自知力恢复,其有了正常人的思维感情。但是部分患者却自我认为当其患此种疾病后一切都完了,于是对生活丧失信心,并且当其回想自己患病期间的种种病态的表现以后,更加觉得自己无脸见人,还担心自己会被家人以及社会抛弃,最终导致自我心理消沉和自我封闭,甚至觉得生活毫无意义而去自杀。针对这方面的问题,精神病院采用医院内的各种康复护理,在精神科疾病恢复期的临床工作中产生了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和深远意义[4]。精神分裂症是一种长期、慢性,且易于反复发作的疾病,各种康复护理尤其对精神病患者的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经过本研究我们发现,康复护理干预组对住院的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常规护理对照组(P值均<0.05)。由此可见,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恢复期维持治疗的配合度以及患者对治疗满意度情况,使其更能积极配合治疗坚持服药,可以尽量保持患者的社会功能的完整,为他们重返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护理干预可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期住院满意度,我们的工作从中已获得较不错的成就,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高树河.临床精神病学[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295.
[2]沈渔邨.精神分裂症.精神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五版.2009:527.
[3]朱紫青.精神分裂症的心理治疗与社会治疗[J].上海精神医学,2001,13(增刊):46.
[4]鲍文清,章明慧,徐霞等.康复期病人焦虑抑郁情绪和应对方式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2,17(4):294-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