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研究目的:1.分析及评估伊马替尼治疗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副反应,总结伊马替尼治疗经验。2.分析原发GIST患者基因突变和伊马替尼继发耐药GIST患者基因突变的发生规律,分析基因突变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为防止伊马替尼耐药以及新靶向药物治疗提供依据。了解基因突变与伊马替尼继发耐药的关系,更好地阐明伊马替尼耐药机制。3.目的是发现GIST KIT癌基因信号转导通路的特征,探测哪条通路与靶向治疗干预潜在相关。研究方法:1.胃肠道间质瘤的靶向治疗分析我院2003年11月至2008年8月使用分子靶向药物——伊马替尼治疗32例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伊马替尼治疗经验。2.基因突变与伊马替尼耐药的相关研究用PCR扩增和基因测序的方法检测32例胃肠道间质瘤KIT基因第9,11,13,17外显子和PDGFRA基因第12,18外显子序列,总结胃肠道间质瘤基因突变的发生规律,并且结合临床随访资料,探索GIST患者发生伊马替尼继发耐药的某些规律。分析基因突变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为防止伊马替尼耐药以及新靶向药物治疗提供依据。3.信号通路与伊马替尼耐药的相关研究我们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信号通路中介物的表达,评价KIT突变类型与不同信号通路激活的相关性。发现GIST KIT癌基因信号转导机制的特征,探测哪条通路与靶向治疗干预潜在相关。研究结果:1.在接受治疗的32例患者中,28例(87.5%)患者CD117阳性,23例(71.9%)患者CD34阳性。获得最佳疗效时评估,有10例(31.3%)获得PR,9例(28.1%)获得SD,4例(12.5%)出现疾病进展(Progression disease,PD),1例(3.1%)获得疾病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8例(25%)患者为术后伊马替尼辅助治疗,随访时仍然有疗效,表现为无瘤生存。9例(28.1%)患者无明显副反应,23例(71.9%)出现药物副反应,包括17例(53.1%)出现2种或以上副反应,均为Ⅰ级或Ⅱ级副反应,3例(9.4%)患者出现Ⅲ级副反应,没有1例出现Ⅳ级副反应。2.32例患者中22例病例存在KIT基因激活性突变,其中2例发生KIT基因第9外显子突变,17例发生第11外显子编码的跨膜区突变,1例发生第13外显子突变。2例发生PDGFRA基因第18外显子突变,8例未发现KIT基因和PDGFRA基因突变,表现为野生基因型。有13例伊马替尼耐药患者,其中包括4例原发耐药患者和9例继发耐药患者。9例继发患者中有5例没有发生二次突变,4例发生二次突变。而4例患者发生二次突变有两种表现类型。其中3例(病例8,12,18)突变为同一种类型,表现为KIT基因第17外显子同一处碱基发生替换突变,即密码子第2467位点T为G所替换(T2467G),可导致823密码子编码氨基酸由酪氨酸转变为天冬氨酸(Y823D)。1例患者为KIT基因第13外显子第1924位点A为G所替换(A1924G),导致642密码子编码氨基酸由赖氨酸改变为谷氨酸(K642E)。3.所有GIST均见KIT强烈表达,伊马替尼治疗有效后,PKIT表达下降,其中获得完全缓解GIST PKIT表达水平最低,如果出现继发耐药,则PKIT表达再次上升。所有GIST中MAPK及PMAPK均见强烈表达,表达水平相似。未经伊马替尼治疗GIST和继发耐药GIST PAKT表达强烈,伊马替尼治疗有效GIST PAKT表达水平下降。所有GIST PMTOR表达水平相当。GIST中PCNA和BCL2表达相似,未经伊马替尼治疗GIST和伊马替尼耐药GIST第一次手术标本,高于伊马替尼有效GIST和完全缓解GIST表达,但同一患者不同时段,不同部位标本表达却有差异。结论:1.伊马替尼治疗GIST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较轻,且毒性能够耐受。具有高危因素的GIST患者,术后推荐辅助治疗。2.伊马替尼继发耐药可能同KIT基因第17外显子密码子第2467位点T为G所替换(T2467G)和第13外显子第1924位点A为G所替换(A19246)相关。3.RAS/RAF/MAPK和PI3-K/AKT/MTOR两条信号通路在GIST形成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均为KIT依赖性的,在伊马替尼继发耐药GIST中,PI3-K/AKT/MTOR通路比RAS/RAF/MAPK通路更为关键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发现胃肠道间质瘤恶性进展的新机制[J]. 科学 2019(06)
- [2].胃肠道间质瘤患者行急诊手术的临床及预后分析[J].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19(12)
- [3].免疫组织化学法应用于胃肠道间质瘤诊断的价值研究[J]. 山西医药杂志 2019(24)
- [4].微小胃肠道间质瘤及其合并消化道癌的临床病理分析[J]. 当代医学 2020(08)
- [5].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研究进展[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0(05)
- [6].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治及预后[J]. 医学信息 2020(08)
- [7].胃肠道间质瘤病理诊断进展研究[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20(36)
- [8].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分析[J].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20(04)
- [9].内镜下切除术与开腹手术对胃内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炎性因子的影响与安全性分析[J].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0(08)
- [10].17例非胃原发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分析及文献回顾[J].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2020(05)
- [11].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诊断及特征分析[J].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20(05)
- [12].胃肠道间质瘤术前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研究[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06)
- [13].多层螺旋CT对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诊断应用[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07)
- [14].内镜下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治进展[J]. 现代医药卫生 2019(08)
- [15].胃肠道间质瘤的内镜微创治疗进展[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8(11)
- [16].恶性胃肠道间质瘤影像学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9(04)
- [17].16排螺旋CT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应用价值[J]. 中外医疗 2019(12)
- [18].研究16排螺旋CT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应用价值[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56)
- [19].64排螺旋CT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的诊断价值[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9(21)
- [20].胃肠道间质瘤的手术治疗方法[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65)
- [21].多层螺旋CT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的诊断价值[J]. 中国民康医学 2019(17)
- [22].儿童胃肠道间质瘤3例报告并文献复习[J].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2019(08)
- [23].多层螺旋CT诊断老年胃肠道间质瘤的价值分析[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7(22)
- [24].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的临床分析[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7(24)
- [25].用16排螺旋CT检查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价值分析[J]. 当代医药论丛 2017(20)
- [26].胃肠道间质瘤合并其他肿瘤临床病理分析[J]. 科技视界 2017(31)
- [27].多层螺旋CT在胃肠道间质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 中国医学工程 2017(11)
- [28].胃肠道间质瘤的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探讨[J]. 基层医学论坛 2018(04)
- [29].胃肠道间质瘤42例临床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8(01)
- [30].36例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特点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8(14)
标签:胃肠间质瘤论文; 伊马替尼论文; 耐药性论文; 基因论文; 靶向治疗论文; 激酶论文; 信号转导论文; 癌基因信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