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投资公司内部控制机制改革与创新的研究

国有投资公司内部控制机制改革与创新的研究

论文摘要

一、论文的意义和目的投资公司是专门为企业提供股权投资而非债权融资、并以阶段性持股为特征的不同于商业银行、投资银行等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一种新型金融机构。国有投资公司也称国家投资公司,是投资公司制度发展演进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类型。在我国,国有投资公司主要是国有企业改革和政府投资体制改革的产物,是适应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渡过程中应运而生的制度创新。以国家开发投资公司、四川省投资集团公司、上海久事公司等为代表的国家级和区域性的专业投资公司作为我国政府主导投资的主要载体,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相当的投资能力并积累了丰富的市场经验,对发展和壮大国有经济,推动地方经济做出了显著的贡献。虽然我国国有投资公司的发展方向已经逐步得到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认同,然而随着我国投融资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深入,资本市场的发育逐渐成熟,由此带来了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募集和整合方式多元化以及集合投资方式也日趋复杂化等一系列的变化。这些变化已经促使国有投资公司向市场化运作方式转变,而在其企业内部却没能建立起完善的适应资本市场运作的控制机制。因此,为了适应这些变化,客观上要求国有投资公司进行基于形式和内容的内部控制机制改革与创新,否则国有投资公司经营活动会低效率运行,投融资决策会出现失误,这些失控的内部控制制度必然带来大量的国有资产流失现象。由此可见,我国国有投资公司进行内部控制机制改革和创新具有以下积极而现实的意义:一是有利于国有投资公司扮演好投资市场出资人角色;二是有利于国有投资公司经营适应资本市场运作方式;三是有利于国有投资公司理顺母子公司控制关系;四是有利于国有投资公司有效控制企业风险。本文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对我国国有投资公司内部控制机制进行研究,其目的在于:力图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研究国有投资公司内部控制机制的改革与创新,促进其内部管理的有效性和完善性,使国有投资公司按照资本市场运作要求理顺投融资全过程的经济关系,实现对全过程的有效控制,更好地发挥其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二、论文的主要内容及观点本文从我国国有投资公司内部控制机制的历史沿革入手,在分析我国国有投资公司内部控制机制形成以及发展状况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国有投资公司为了适应资本市场的发育而带来的一系列经营体制转换,从而进行内部控制机制改革和创新的意义。接着本文介绍了内部控制机制的理论概述以及制度框架,这些都是完善我国国有投资公司内部控制机制的理论和操作基础。再次,本文通过总结我国国有投资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其根源,提出解决我国国有投资公司内部控制失效问题的关键在于:在国有投资公司复杂的多层委托—代理链中,按照资本市场运作要求理顺公司投融资全过程的委托—代理的经济关系。最后,在借鉴国外国有投资公司内部控制模式的基础上,从公司治理角度对内部控制进行了研究,并针对失控的关键点提出对我国国有投资公司内部控制机制进行改革和创新的措施。本文拟分六章。其中第一章我国国有投资公司内部控制机制改革与创新问题的提出。首先,本部分从总结国有投资公司各个阶段内部控制目标、控制方式等入手,得出我国国有投资公司内部控制伴随着国有投资公司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行政控制阶段(1988年—1994年)和分权控制阶段(1994年—至今)的发展。接着本部分分析了资本市场发育的成熟给国有投资公司经营机制带来如下一系列的变化:以保值增值为目标的独立市场主体、以资本经营为主的国有资产管理模式以及以产权方式为纽带的多层控制系统。为适应国有资本的产权经营等一系列经营机制的变化,国有投资公司对其内部控制机制进行改革和创新具有一定的必要性。第二章是内部控制机制的理论概述。理论概述的目的是通过了解国内外相关研究的进展状况,对国有投资内部控制机制创新提供一个理论基础。其中分为三层:一是内部控制的思想基础,包括委托—代理理论、控制理论以及系统论,这些理论对于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作用。二是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内部控制的概念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一般而言,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萌芽期——内部牵制制度、发展期——内部控制法令以及成熟期——内部控制框架。成熟期的内部控制框架对于我们研究国有投资公司内部控制有着极好的指导作用。三是国内外内部控制理论研究成果综述及其评价。第三章是内部控制机制的基本框架,包括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控制内容,控制程序和控制方法。首先,内部控制基本目标都是为了保证企业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达到盈利目的的。其次,国有投资公司内部控制要素包括以下五个内容:考察与建立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监督。再次,内部控制系统是一个不断完善、优化的动态系统,主要的控制方法包括:目标控制方法、组织控制方法、授权控制方法、程序控制方法、检查控制方法、措施控制方法以及标准控制方法等。第四章是我国国有投资公司内部控制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其根源分析。本部分认为我国国有投资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相对滞后,还停留在基本的财务控制框架内,不能按照资本市场运作的需要理顺投融资全过程的经济关系,又出现了大量的权、责、利不能制衡而导致的控制失效问题。具体表现为:一是国有投资公司内部控制目标错位和约束软化;二是国有投资公司内部控制系统激励不足;三是国有投资公司内部控制程序缺失;四是国有投资公司内部控制方式僵化。国有投资公司内部控制问题究其根源在于:按照资本市场运作的需要,在我国国有投资公司内部复杂的多层委托-代理框架里,各层级委托人和代理人具有不同的目标函数,代理人在信息与权力不对等的情况下按照其‘利益最大化”原则进行行为选择,从而会产生内部控制目标和行为错位的问题。其中公司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尤其严重,形成“内部人控制”局面,这对于公司决策和经营目标的实现有着重大影响。再加上,由于行政化管理手段仍然存在,并且整个系统激励和约束机制的不完善,造成要么责任断裂,要么道德缺失,阻碍了国有投资公司内部控制对于公司目标得以保证的能力。因此,脱离资本市场需要的多层委托—代理问题是国有投资公司内部控制失效的根源。要对国有投资公司内部控制机制进行改革与创新,就必须按照资本市场运作的需要理顺这些贯穿国有投资公司投融资全过程的委托—代理关系。第五章是通过研究一些典型性的国有投资公司内部控制模式,比如:淡马锡控股公司的控制模式、奥地利国有工业控股公司的控制模式以及意大利工业复兴公司的控制模式等,对我国国有投资公司内部控制机制的改革提出值得借鉴的启示。首先,国有投资公司的发展方向都是国有投资控股公司,国有投资控股公司及其下属企业都应是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法人,拥有独立的投资决策权。其次,国家应根据具体的国情和当前经济发展的形势来决定国有投资公司资产保值增值以及经济社会效益这两个目标的取舍。第三,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是国有投资公司内部管理的基础。第四,政府对国有投资公司的控制以及国有投资公司对下属企业的控制应逐渐由直接干预向间接控制方式转变。第六章是从公司治理角度提出了我国国有投资公司内部控制机制改革和创新的措施。本部分首先从公司治理理论入手探讨了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了从公司治理角度对内部控制进行研究的原因,得出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互为彼此有效运作的保证,完善内部控制要以健全公司治理为基础。因此对国有投资公司内部控制机制进行改革和创新应基于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确立董事会的核心地位,并明确管理当局对公司内部控制应承担的责、权、利,理顺国有投资公司内部多层委托-代理的经济关系。为了理顺这些贯彻国有投资公司投融资全过程的委托—代理关系,本文认为应该按照资本市场运作的要求,依据产权关系来确定国有投资公司治理体系和内部控制制度,以确保其效率和控制风险。改革和创新的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国有投资公司内部控制目标和主体的明确;二是国有投资公司企业控制权的配置及其治理结构的完善;二是有效的国有投资公司激励和约束机制的建立;三是以流程控制方式为核心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三、论文的主要贡献及不足在广泛研究和吸收国内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试图在以下几点上有所突破:(一)就选题和研究角度而言,本文第一次将国有投资公司实践和内部控制、公司治理理论相结合,将内部控制置于公司治理环境中进行了探讨,结合我国国有投资公司内部控制现状,从公司治理角度得出进行我国国有投资公司内部控制机制改革和创新的措施。通过文献调研和检索发现,国内同类论文,大多论述的是从财务会计角度来完善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很少从建立制衡机制,理顺投融资全过程的市场关系入手对国有投资公司内部控制进行研究。(二)就研究的主要思路而言,本文针对国有投资公司内部控制失效这一突出问题,运用经济学理论剖析其根源,认为其经营模式背离资本市场运作要求,存在多层委托—代理问题是内部控制失效的深层原因,从而提出根据资本市场运作的要求,理顺贯彻国有投资公司投融资全过程的委托—代理关系,进而确定国有投资公司治理体系和内部控制制度的改革思路。这一思路对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完善国有投资公司经营模式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具有一定的作用。(三)就研究的主要措施而言,本文在理论分析和借鉴国外投资公司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从公司治理角度对内部控制进行完善,重新梳理了国有投资公司控制目标、内容、程序和方法,提出了以流程控制为核心方式的国有投资公司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具有一定的实用性。需要深化和不足之处:(一)由于篇幅和时间所限,本研究从公司治理角度对国有投资公司内部管理进行了研究,但对政府作为国有投资公司唯一股东对国有投资公司的控制没有进行深入分析,政府宏观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产业政策的变化,对于担负着产业政策执行职能的国有投资公司业务活动带来的影响研究不足。(二)国有投资公司内部存在复杂的控制关系,本研究主要借鉴委托-代理理论、控制论、系统论以及公司治理理论对其进行了分析,但是由于系统数据的缺乏,还只能停留在定性分析的层面上,而不能进行更客观的定量分析,故而可能对本文的研究产生一定的影响。(三)本研究在从公司治理角度对国有投资公司内部控制机制进行改革和创新,分析了国有投资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其根源,提出了完善国有投资内部控制的体系框架,但是没有建立起具体的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对内部控制评价研究不足,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得以探索。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国有投资公司内部控制机制改革与创新问题的提出
  • 1.1 我国国有投资公司内部控制机制的沿革转换
  • 1.1.1 内部控制相关概念
  • 1.1.2 我国国有投资公司内部控制机制的形成和发展
  • 1.2 我国国有投资公司内部控制机制改革和创新的必要性
  • 1.2.1 资本市场的发育给我国国有投资公司带来的经营机制转换
  • 1.2.2 我国国有投资公司内部控制机制改革和创新的必要性
  • 2. 内部控制机制的理论概述
  • 2.1 内部控制的思想基础
  • 2.1.1 委托-代理理论
  • 2.1.2 控制理论
  • 2.1.3 系统论
  • 2.2 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
  • 2.2.1 萌芽期——内部牵制制度
  • 2.2.2 发展期——内部控制法令
  • 2.2.3 成熟期——内部控制框架
  • 2.3 内部控制理论研究综述及其评价
  • 2.3.1 国外内部控制研究综述
  • 2.3.2 国内内部控制研究综述
  • 3. 内部控制机制的制度框架
  • 3.1 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
  • 3.2 内部控制的构成内容
  • 3.2.1 考察与建立控制环境
  • 3.2.2 风险评估
  • 3.2.3 控制活动
  • 3.2.4 信息沟通
  • 3.2.5 监督
  • 3.3 内部控制程序
  • 3.4 内部控制方法
  • 3.4.1 目标控制法
  • 3.4.2 组织控制法
  • 3.4.3 授权控制法
  • 3.4.4 程序控制法
  • 3.4.5 检查控制法
  • 4. 我国国有投资公司内部控制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其根源
  • 4.1 我国国有投资公司内部控制机制存在的问题
  • 4.1.1 国有投资公司内部控制目标错位和约束软化
  • 4.1.2 国有投资公司内部控制系统激励不足
  • 4.1.3 国有投资公司内部控制程序缺失
  • 4.1.4 国有投资公司内部控制方式僵化
  • 4.2 我国国有投资公司内部控制机制问题的根源
  • 4.2.1 多层委托-代理结构及其各个层面缺乏内部控制目标的整合机制
  • 4.2.2 激励和约束不相容
  • 4.2.3 内部控制方式仍以行政化管理为主缺乏风险控制机制
  • 5. 国外国有投资公司的内部控制模式及其启示
  • 5.1 淡马锡控股公司的控制模式
  • 5.2 奥地利国有工业控股公司的控制模式
  • 5.3 意大利工业复兴公司的控制模式
  • 5.4 国外国有投资公司内部控制模式研究的启示
  • 6. 从公司治理角度对我国国有投资公司内部控制机制进行改革和创新
  • 6.1 基于公司治理对内部控制进行研究
  • 6.1.1 公司治理理论概述
  • 6.1.2 公司治理理论综述
  • 6.1.3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区别与联系
  • 6.1.4 基于公司治理研究内部控制的原因
  • 6.2 我国国有投资公司内部控制机制改革和创新的内容
  • 6.2.1 国有投资公司内部控制的目标和主体的明确
  • 6.2.2 国有投资公司企业控制权的配置及其治理结构的完善
  • 6.2.3 有效的国有投资公司激励和约束机制的建立
  • 6.2.4 构建以流程控制方式为核心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关于加强私企内部控制机制建设相关途径探究[J]. 商讯 2020(01)
    • [2].高职院校内部控制机制建设及实施研究[J]. 财会学习 2020(03)
    • [3].加强公立医院财务会计内部控制机制建设探讨[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20(04)
    • [4].商业银行税务风险的内部控制机制分析[J]. 财会学习 2020(18)
    • [5].公立医院内部控制机制建设的探析[J]. 质量与市场 2020(13)
    • [6].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建设及思考[J]. 中外企业家 2018(27)
    • [7].加强国企内部控制机制建设的思考[J]. 现代营销(创富信息版) 2018(12)
    • [8].浅谈星级酒店会计的内部控制机制研究[J]. 财经界(学术版) 2019(26)
    • [9].关于高新技术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建设探讨[J]. 现代经济信息 2019(22)
    • [10].如何完善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机制的对策研究[J]. 全国流通经济 2019(29)
    • [11].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研究[J]. 西部财会 2017(12)
    • [12].浅议完善公司治理内部控制机制的对策和建议[J]. 现代经济信息 2016(22)
    • [13].内部控制机制在私营企业运营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 财会学习 2016(24)
    • [14].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机制及运行研究[J]. 中国集体经济 2017(32)
    • [15].浅析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及运行[J]. 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 2017(11)
    • [16].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完善策略思考[J]. 财经界(学术版) 2016(02)
    • [17].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建设的探讨[J]. 会计师 2016(08)
    • [18].生命周期视角下家族企业内部控制机制重构[J]. 财会通讯 2016(14)
    • [19].浅议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机制建设[J]. 新经济 2015(02)
    • [20].当前形势下的银行内部控制机制[J].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5(03)
    • [21].浅谈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与运行[J]. 商场现代化 2015(11)
    • [22].国有企业构建有效内部控制机制探索[J]. 市场观察 2019(12)
    • [23].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对创新模式选择的影响分析[J]. 经济管理文摘 2020(06)
    • [24].内部控制机制在私营企业运营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 经济管理文摘 2019(24)
    • [25].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建设与风险防范[J]. 大众投资指南 2018(24)
    • [26].浅谈如何构建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机制[J]. 商 2013(20)
    • [27].关于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几点思考[J]. 财经界 2020(09)
    • [28].加强私企内部控制机制建设相关途径的几点思考[J]. 财会学习 2019(13)
    • [29].高新技术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建设与风险防范[J]. 财会学习 2019(19)
    • [30].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建设与风险防范[J]. 财会学习 2018(30)

    标签:;  ;  ;  

    国有投资公司内部控制机制改革与创新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