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理论部分:目的:通过对“脏腑经络阴阳表里”相关古今文献的整合,提出“人身太极中脏腑与经络的统一”的“阴阳双鱼太极图”理论模型,谨从太极阴阳来论述五脏、六腑与经络之间的功能结构关系,使其能够从五行五脏之外的另一个视角阐释中医藏象学说的基本内容。方法:(1)先从《灵枢》、《素问》、《难经》等经典医籍,溯脏腑经络之本源;再从《灵枢注证发微》、《类经附翼》、《医贯》等各家注著,理脏腑经络之分流;最后集合源流以汇成海,讨论“脏腑经络阴阳相合”的理论整合。(2)结合部分我国民族医学中的有关脏腑理论的论述与现代医学研究成果,筛选出与中医三焦相关的表述给予总结。结果:(1)阴阳表里关系因其联系的密切程度不同,可以分为以下至少八种关系层次:①十二脏腑与十二经络之间具有阴阳表里的关系;②六脏与六腑之间、六条阴经与六条阳经之间也具有阴阳表里的关系;③六脏之间、六腑之间、六条阴经之间、六条阳经之间都具有阴阳表里关系;④三阳脏之间(肺、心主、心)、三阴脏之间(脾、肝、肾)、三阳腑之间(大肠、女子胞、小肠)、三阴腑之间(胃、胆、膀胱)、手三阴经之间、手三阳经之间、足三阴经之间、足三阳经之间等三个为一组的脏腑经络之间具有三阴三阳的密切关系。⑤六脏六腑与奇恒之腑之间、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之间具有阴阳表里关系;⑥奇恒之腑(主要是脑与女子胞)与奇经八脉之间(主要是任脉与督脉)具有阴阳表里关系;⑦奇恒之腑内部之间、奇经八脉内部之间具有阴阳表里关系;⑧脏腑通过经络与形体之间形成阴阳表里关系。(2)三焦与组织通道关系密切,经络与低流阻通道关系密切。结论:(1)脏腑之有形有质者,才可与形体经络为阴阳表里;故知五脏与五腑相配表里,另一脏与一腑当为心主(脑)与命门(女子胞)。(2)经络是低流阻组织通道,三焦是普通组织通道,三焦是脏腑、经络、形体相联系的中枢纽带。实验部分:目的:通过研究“脏腑表里”关系中“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生理状态的不同生存状况下(正常、饥饿、饥渴、低氧、高氧)的“肺与大肠”功能结构的相关指标的变化(肺功能、肠推进、食水代谢、细胞膜通道蛋白、组织切片等),来探讨“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生理机制与可能的物质基础;得出与“肺与大肠相表里”最为密切相关的实验指标,以利于实验室模型的确定,和进而以后的临床诊断的标准的确立;从而完善中医基础理论中藏象学说的部分内容,为脏腑经络阴阳表里的部分内容,尤其是“肺与大肠相表里”提供实验数据的支持。方法:采用雌性SD大鼠作为实验动物,使用代谢笼式可变氧饲养箱控制大鼠呼吸环境的氧浓度,使用代谢笼控制和测量大鼠食水代谢(尤其是进食量与进水量),从而建立正常对照组、高氧组、低氧组、饥饿组、饥渴组等5组动物模型。使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大鼠肺肠组织切片,使用动物肺功能监测分析系统测量大鼠肺功能(FVC),使用碳末阿拉伯胶注入回盲部的方法测量大鼠肠推进功能,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各种组织(肺、空肠、回肠、结肠、直肠、肾、膀胱等)内细胞膜通道蛋白(AQPl、AQP3、Cavl.2、Cav3.1等)的含量。结果:(1)各造模组对大鼠肺功能均有一定影响,尤其是高氧组、饥渴组的多数肺功能指标(FVC、FEVO.1、FEVO.3、FEVO.3/FVC%、FEF25-75、PEF等)均出现显著下降,饥饿组的FEVO.1下降也明显,仅低氧组肺功能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无变化;各造模组对肠推进均有一定影响,饥饿组与对照组比较肠推进距离及推进率均出现明显下降,推进率从高到低排序为低氧组肺功能后、对照组、高氧组肺功能后、低氧组、高氧组、饥渴组、饥饿组。各造模组对大鼠不同组织的细胞膜通道蛋白的含量有不同的影响,各组均使直肠AQP1含量升高,饥饿组使肾AQP1含量升高,其他各组与对照组比较没有明显变化;高氧组使直肠AQP3含量升高,饥饿组使肾的AQP3含量升高,其他各组与对照组比较没有明显变化;肺、空肠、回肠、肾的Cav2.1含量多为下降(除饥饿组空肠与肾),饥饿组使结肠Cavl.2含量升高,其他各组与对照组比较没有明显变化;各造模组均使回肠的Cav3.1含量降低,高氧组、饥渴组使肺的Cav3.1含量降低,低氧组使肺的Cav3.1含量升高,高氧组使肾的Cav3.1含量降低,饥渴组使直肠Cav 3.1含量升高,其他各组与对照组比较没有明显变化。(2)不同造模条件下,不同组织的细胞膜通道蛋白(AQP1、AQP3、Cavl.2、Cav3.1)含量发生不同变化。结论:(1)肺主要与回肠、结肠存在一定的联系,尤其是与饥饿组、高氧组、低氧组的回肠和低氧组的结肠有密切关系,还与正常组、饥渴组的直肠与低氧组的空肠有一定关系;此外,高氧组、饥饿组、饥渴组分别导致肺功能与肠功能的抑制,证明“肺与大肠相表里”主要体现在肺与回肠在各种生理病理变化时的相关性;尤其是饥饿、低氧状态下,关系更为密切。因此,中医学“肺与大肠相表里”中的“大肠”,是指现代解剖学中空肠以下的所有肠段,包括:回肠、结肠、直肠等。中医学中的“大肠”(具体包括:回肠、盲肠、各段结肠、直肠等)与现代解剖学中的“大肠”(具体包括: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等六部分)不可等同。(2)细胞膜通道蛋白的含量随造模条件的变化而增减,可能存在调控细胞接受外界物质、能量、信息等的作用,其作用可以解释为三焦通行三气过程中,受到造模条件的影响而对脏腑的营卫气供应产生变化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