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视野下的当代中国新乡土建筑创作初探

建构视野下的当代中国新乡土建筑创作初探

论文摘要

近年来,地域性建筑创作日渐成为中国建筑界讨论的热点。新乡土建筑就是在基于传统文化与现代性相融合的背景下产生的,此类型建筑创作的成果直接检验着建筑师在新乡土建筑创作实践的成败。中国建筑界对于新乡土建筑通常的做法有两种:一种是在传统建筑中提取所谓的符号来和现代建筑进行“嫁接”,通过“模仿”某种外形来达到和传统建筑相关联,我们可以称之为“形似”,另一种和传统建筑取得一致性的做法是通过“抽象”传统建筑中的隐性元素,通过文化象征的方式达到和传统建筑的通约,这就是所谓的“神似”。然而,不管是“形似”还是“神似”,经过实践我们得知,两者都无法和现代建筑的功能、空间以及建造的方法完全的契合。此时此刻,在当代新乡土建筑创作方法中引入西方建构理论,无疑为此种类型的建筑创作提供了新视角。因为,比起从其他方面分析建筑创作的方法体系上,建构理论的引入使得建筑创作显得更接近于建筑的本质。“建构”不仅体现了对材料的注重和技艺的支持,还反映了手工的痕迹和建筑的表现潜力。诚然,建构理论的兴起在中国也就是近十年内的事,对于这样一个很西方化的理论体系,如何与中国当今的新乡土建筑创作现状相结合,并指导当前的创作实践,从而拓展相关领域的技术研究,成为具有一定意义以及迫在眉睫的问题。本文拟从建构理论最为关注的技术、材料、细部等方面并结合生态建筑理论来探析新乡土建筑创作策略,并对未来新乡土建筑创作的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和设想。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缘起
  • 1.1.1 选题缘起一
  • 1.1.2 选题缘起二
  • 1.2 研究对象及相关范围和概念的界定
  • 1.2.1 研究对象
  • 1.2.2 相关概念的界定
  • 1.2.3 研究范围的界定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5 研究框架
  • 第2章 基础理论研究
  • 2.1 建构理论在中国
  • 2.2 生态建筑理论背景
  • 2.2.1 自然的建造法则
  • 2.2.2 乡土建筑技术
  • 2.2.3 天然建筑材料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乡土建筑的建构传统思考
  • 3.1 乡土建筑溯源
  • 3.1.1 乡土建筑的发展历程
  • 3.1.2 乡土建筑的发展现状
  • 3.1.3 乡土建筑的美学历程
  • 3.1.4 乡土建筑的建构逻辑
  • 3.2 乡土建筑的建构传统思考
  • 3.2.1 乡土建筑的建构哲学
  • 3.2.2 建构解析——建造技术的选取
  • 3.2.3 建构解析——材料的合理选用
  • 3.2.4 建构解析——节点及细部处理
  • 3.2.5 建构解析——施工安装
  • 3.3 乡土建筑的营建体系
  • 3.3.1 传承基础
  • 3.3.2 营建体系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新乡土建筑创作及其发展概况
  • 4.1 新乡土建筑产生的背景
  • 4.1.1 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工业化
  • 4.1.2 城市模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 4.1.3 建筑行业的变化
  • 4.1.4 建筑技术和材料的进步
  • 4.2 新乡土建筑发展概况
  • 4.2.1 国外新乡土建筑发展概况
  • 4.2.2 国内新乡土建筑发展概况
  • 4.3 国内新乡土建筑创作实践分析
  • 4.3.1 乡土语言的现代转译
  • 4.3.2 适宜技术的应用
  • 4.3.3 乡土村落外部空间的现代转换
  • 4.3.4 形式追随气候
  • 4.4 谢英俊乡村建筑实践
  • 4.4.1 引言
  • 4.4.2 社会、经济、文化内涵下的协力造屋
  • 4.4.3 技术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建构视野下的新乡土建筑创作策略研究
  • 5.1 建构与批判的地域性相结合
  • 5.2 建构与营造的关系
  • 5.2.1 相似的理论原型
  • 5.2.2 相同的学科基础
  • 5.3 建构视野下的新乡土建筑创作策略
  • 5.3.1 乡土传统的运用与创新
  • 5.3.2 场所的地方特性塑造
  • 5.3.3 建造技术的延续与发展
  • 5.3.4 自然材料的应用原则
  • 5.3.5 营建体系的延续与更新
  • 5.3.6 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创作理念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建构视野下的新乡土建筑创作前瞻
  • 6.1 建构视野下的新乡土建筑
  • 6.2 新乡土建筑未来的发展方向
  • 6.2.1 狭义到广义
  • 6.2.2 对立要素的互融与共生
  • 6.2.3 交叉学科综合因素探索
  • 6.2.4 高新技术的应用
  • 6.2.5 生态可持续发展
  •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加快乡土建筑保护的思考[J]. 广西博物馆文集 2015(00)
    • [2].关于乡土建筑生态观的一点思考[J]. 吉林勘察设计 2010(Z1)
    • [3].乡土建筑的保护与利用[J]. 文物天地 2020(03)
    • [4].新乡土建筑设计中的原型与陌生化[J]. 中外建筑 2020(03)
    • [5].当下中国新乡土建筑创作实践分析[J]. 居舍 2020(15)
    • [6].新乡土建筑中地域文化因子解读[J]. 华中建筑 2020(08)
    • [7].乡土建筑改造背景下的材料认知[J]. 中外建筑 2019(06)
    • [8].乡土建筑的保护与传承[J]. 城市建筑 2019(16)
    • [9].无锡地区乡土建筑保护与开发研究[J].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03)
    • [10].浅析影响吉林省乡土建筑文化的因素[J]. 北方建筑 2019(05)
    • [11].江西省乡土建筑对乡村旅游的影响初探[J]. 南方农业 2018(19)
    • [12].赣东闽北乡土建筑营造技艺研究再思考[J]. 山西建筑 2016(36)
    • [13].分析关中城乡一体化进程中乡土建筑的现状[J].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7(14)
    • [14].无锡市乡土建筑的保护研究[J]. 江南论坛 2017(05)
    • [15].贵州新乡土建筑营造体系研究[J]. 住宅与房地产 2017(23)
    • [16].探析湖北乡土建筑中的文化与建造形式[J]. 轻工科技 2016(04)
    • [17].中国新乡土建筑的当代策略探讨[J]. 门窗 2015(07)
    • [18].农村乡土建筑保护存在的困难和对策[J]. 杭州文博 2011(01)
    • [19].乡土建筑遗产的保护利用研究[J].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2)
    • [20].乡土建筑[J]. 北方建筑 2019(05)
    • [21].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乡土建筑调研分析[J]. 安徽建筑 2017(01)
    • [22].对乡土建筑的传承和保护分析[J]. 建材与装饰 2017(47)
    • [23].从符号学的角度探讨中国乡土建筑[J]. 现代装饰(理论) 2016(02)
    • [24].以类设计理论解读当代新乡土建筑[J]. 中外建筑 2010(03)
    • [25].谈新乡土建筑[J]. 山西建筑 2009(08)
    • [26].乡土建筑遗产易地保护模式[J]. 新建筑 2009(05)
    • [27].论乡土建筑遗产的认定[J]. 中国文物科学研究 2009(04)
    • [28].浅谈乡土建筑的保护与传承[J]. 中国文物科学研究 2009(04)
    • [29].基于易地保护模式下的乡土建筑遗产保护研究——以潜口民宅博物馆为例[J]. 安徽建筑 2020(07)
    • [30].基于现代性下的乡土建筑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探究[J]. 价值工程 2018(09)

    标签:;  ;  ;  ;  ;  

    建构视野下的当代中国新乡土建筑创作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