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背景】烧伤创面的冷疗(BCT)自古有之,公元1世纪已有人提出冷疗止痛。所谓冷疗是指:置烧伤部位于相对低温的环境中,使烧伤局部因冷却而达到治疗目的。历史上Galen(公元前129-199年),Rhazes(公元前852-923年),Earle(1799年)和Sorensen(1967年)均撰文推荐应用冷疗于烧伤创面。1987年英国烧伤学会推荐将冷疗作为烧伤急救的首选措施,目前冷疗已经成为国内外首选的最为重要的烧伤现场急救及早期救治措施之一。大量研究表明,冷疗能迅速降低局部温度,减轻疼痛;冷疗能预防创面的进一步加深;冷疗可抑制炎性介质;冷疗能降低局部组织的代谢,减少氧耗;冷疗能使局部血管收缩,减轻水肿。但是作为一种强的物理刺激,冷疗治疗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长时间的冷疗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患者的循环功能,因此对于循环功能本来就比较脆弱的大面积病人、老人、小儿,传统认为并不适合该治疗;同时也有研究提出过长时间冷疗、延迟冷疗(DCT)、过度冷疗(ECT)有可能造成局部组织的冻伤;另外电击伤病人能否冷疗及如何冷疗尚无定论。因此虽然早期冷疗确实有效,但是临床上有大量的病人被作为了冷疗禁忌,从某种意义上讲该类患者丧失了一次有效的治疗机会。经特定动脉靶向注入药物从而选择性治疗动脉支配范围组织病变的技术在肝胆外科,肿瘤科,放射治疗科已经发展的相当成熟。该技术不但可以减少药物总的使用剂量,提高起效药物数量,而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药物对其它组织或器官功能的影响。烧伤病人尤其是大面积烧伤病人多需要进行股动脉血气分析检查,如果选择其作为靶向治疗通道就可能实现注入小剂量低温液体,有效的降低其支配范围烧烫伤组织的温度。同时我们在临床中也观察到:大面积烧伤病人快速输入大量4℃血浆后,尚未发生不良并发症。基于此,本研究通过建立兔下肢烫伤模型,采用动态测温技术,将过去认为不适合冷疗的低温液体于伤后通过股动脉小剂量,快速注入,观察低温液体的降温效果及热损伤保护作用;降温液体对创面愈合的影响做初步的评判。同时建立细胞烫伤模型,研究冷液体对烫伤后血管内皮细胞及成纤维细胞的继续熟损伤的影响。【目的】针对上述传统认为不适合冷疗的患者,探讨在其伤后30min和60min股动脉输入0~4℃低温液体进行冷疗对创面保护的有效性。为新治疗措施在大体和细胞水平进行机理的初步阐述。【方法】1)制作适合试验使用的温度巡检仪,其特点包括:便于消毒,体积小;能实现多通道同时检测;可动态检测;软件部分可进行简单数据处理。2)筛选制作兔下肢深Ⅱ度烫伤模型条件,利用海伦-秦九韶(HQJF)公式法计算出兔下肢面积。3)利用制作模型和温度巡检仪,验证股动脉输入低温液体的有效性。并通过病理观察、激光多普勒血流仪(LDPI)、彩色超声多普勒(CDFI)、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技术对其机理进行阐述4)筛选离体热损伤血管内皮细胞模型5)利用热损伤模型,观察不同时间点予以低温液体对热继续损伤的影响。【结果】1)设计制作出的温度巡检仪:体积小(φ:0.5mm),测温精度高(和国家二级标准水银温度计相比误差±0.1℃),分辨率达到试验要求(0.1℃)。材质能耐受高温高压消毒,适合试验使用。数据传输稳定,软件记录数据准确。2)计算出兔双下肢占体表面积比例为18%;筛选出制作兔下肢深Ⅱ度烫伤模型的关键是浸烫条件:70℃,10S。3)烫伤后早期皮下及深部组织血管明显扩张,创面稳定后可见组织中炎性细胞浸润和血管中出现大量的红细胞聚集。超微结构可见血管内皮细胞的分层剥脱。4)动态温度描记发现,烫伤后动物肢体皮下温度和深部组织温度呈分离现象:浸烫时兔下肢皮下温度及深部组织温度立即上升,最高达62.2℃,温度上升时间为:12.8±0.6S,深部组织温度较皮下温度延迟2.8±0.3s开始升高,深部组织温度最高达44.2℃,深部组织温度上升总时间为:12.8±0.4S;经过54±8min后皮下,深部组织温度降至伤前水平,此时深部组织温度和伤前相反,高于皮下温度。同时研究发现浅层的皮下温度容易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低温液体及冷敷料均有降温效果,注射低温液体与用冷敷料相比,深部组织温度下降幅度(2.8±0.3℃)明显大于后者。且降温后深部组织温度和不处理组相比,低于(或等于)皮下温度。而冷敷料降温后深部组织温度虽然有下降,但是下降幅度较小(13±0.4℃)。冷敷料组皮下温度下降幅度(2.5±0.1℃)和低温液体温度下降幅度(2.6±0.2℃)无明显差异(p>0.05)。LDPI结果显示烫伤后创面血流立即增加(p<0.01),1小时后血流开始减少,24小时血流减少和伤前有显著差异(p<0.05)。30min低温液体干预组明显抑制了早期血流的剧烈增加(6h内),24h时治疗组血流明显较对照组血流丰富。病理结果显示:干预组可明显减轻肢体肿胀,降低创面感染率,加快伤后被毛的生长。HE染色显示:烫伤后小动脉,毛细血管明显立即扩张,血流增加,局部渗出增加,组织间隙增大,组织变疏松。伤后24小时组织内可见炎性细胞浸润。给予低温液体干预后,组织内扩张血管数量明显减少;而冷敷料组,深部组织血管扩张无显著减少。干预组都能明显减少局部组织的炎性细胞浸润。CDFI结果显示烫伤后兔下肢血管明显扩张,血液流速加快,阻力指数下降(其中阻力指数以Vmin升高幅度大于Vmax)。给予低温液体后有一定的缩血管作用,血管直径明显下降,血流动力学指标有一定的纠正。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处理前后血管内皮细胞变化显示:烫伤后血管内皮细胞受损明显,大量血管内皮细胞呈分层状剥脱,低温液体和冷敷料干预组血管内皮细胞病理损伤改变轻。30min干预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明显轻于60min干预组。烫伤兔足动脉输入低温液体后可以迅速降低皮下及深部组织温度,可以明显减轻肢体水肿,渗出减少,创面加深率明显降低,镜下见组织水肿和血管扩张受到明显的抑制;超微结构见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较对照组减轻。1)筛选出制作热损伤ECV-304细胞模型条件:55℃20min作为血管内皮细胞热损伤条件,能达到约1/4左右数量的细胞死亡。2)热损伤后早期冷液体处理可以降低热对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的继续损伤,加速成纤维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的分化。【结论】低温液体注入和动脉血液混合后作为降温液体,不但可以减少冷疗液体使用量,而且可以保护循环功能,股动脉靶向输入低温液体对于目前临床部分不适合冷疗的患者有潜在应用临床价值。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低温液体离心泵故障分析和维护[J]. 深冷技术 2016(05)
- [2].立式多级高压低温液体离心泵转子系统的开发研制[J]. 深冷技术 2016(06)
- [3].低温液体罐箱的发展趋势[J]. 石化技术 2015(06)
- [4].一种测量低温液体压力的安装方法[J]. 山东化工 2019(21)
- [5].低温液体无损储存数学模型的修正和验证[J]. 化工学报 2018(S2)
- [6].低温液体运输车在抽空氦检漏中的问题及改进[J]. 中国特种设备安全 2009(09)
- [7].低温液体热分层特性分析[J]. 低温工程 2011(05)
- [8].空分装置后备系统低温液体管道设计[J]. 山东化工 2017(09)
- [9].大型低温液体贮存站贮罐设计选型论证(续)[J]. 深冷技术 2008(03)
- [10].低温液体CO_2储罐母材开裂原因分析及缺陷处理[J]. 中国特种设备安全 2015(08)
- [11].某低温液体(LNG)燃料罐应力分析[J]. 山东工业技术 2015(21)
- [12].空分机组低温液体蒸发设备的选用——以柳钢气体公司为例[J].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05)
- [13].液体膨胀对移动式低温液体容器日蒸发率的影响[J]. 中国船检 2012(06)
- [14].低温液体输入对输液效果的影响[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26)
- [15].低温液体球罐和低温液体子母罐的对比分析[J]. 辽宁化工 2018(04)
- [16].低温液体运输罐车标识标志设计概述[J]. 广东化工 2015(23)
- [17].低温液体气站应急预案[J]. 设备管理与维修 2015(04)
- [18].低温液体充装过程中控制超载现象的有效措施[J]. 冶金动力 2011(04)
- [19].低温液体运输车罐体绝热结构的制造要点[J]. 煤气与热力 2008(10)
- [20].浅谈低温液体贮罐构造及定期检验要点[J]. 贵州化工 2011(04)
- [21].低温液体BOG再液化系统压力及蒸发率试验研究[J]. 低温与超导 2018(05)
- [22].低温液体储存容器的定期检验[J]. 中国特种设备安全 2010(03)
- [23].低温液体贮存容器升压速度分析[J]. 中国船检 2013(06)
- [24].水平管道预冷过程研究[J]. 低温与特气 2009(06)
- [25].液化天然气低温液体运输车贮罐常见故障及分析[J]. 中国西部科技 2008(25)
- [26].TVS系统低温液体节流数值模型研究[J]. 低温与超导 2015(05)
- [27].低温液体灌注产生亚低温研究进展[J].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01)
- [28].低温液体贮罐的使用管理[J]. 设备管理与维修 2020(05)
- [29].静滴低温液体治疗中枢性高热与脑保护的临床研究[J]. 求医问药(下半月) 2012(06)
- [30].静滴低温液体治疗中枢性高热与脑保护的临床研究[J]. 求医问药(下半月) 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