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我国民办高校融资模式分析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国民经济学
作者: 赵丽娟
导师: 王正斌
关键词: 民办高校,融资渠道,融资模式,国际比较,对策建议
文献来源: 西北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20世纪80年代,民办高校在我国得以恢复并蓬勃发展,增加了高等教育供给方式的多样化,有效地扩充了高等教育的投入,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和办学体制的改革。民办高校具有面向市场、自主办学、教育服务商品化等鲜明的产业特征。大部分民办高校在由社会力量自筹资金组建后,在经营中必须要面向市场、自负盈亏。因此,在办学过程中,融资成为困扰民办高校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问题。 本文采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基于人力资本理论、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高等教育产业论、信息非对称性的企业融资结构理论对我国民办高校的融资问题进行理论上的研究。认为目前我国民办高校融资模式可归纳为四种:滚动式融资模式、注入式融资模式、教育股份制融资模式和教育集团办学融资模式,其形成原因有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然而民办高校的融资模式还存在形式多样实质单一、学费上涨空间有限、社会捐赠微乎其微、难以解决民办高校资金困难的问题。比较美日英私立高校的融资模式得出对我国的启示:建立健全对民办高校扶持的法规体系;加大政府参与私立高校资金筹措的力度;积极争取社会捐赠;民办高校要拓宽经费筹措渠道;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的原则。在此基础上,分别从政府、民办高校、个人的角度,提出拓宽我国民办高校融资渠道的新思路和系统化的解决方案。政府可采取的对策:完善法律体系,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改革教育投资政策,加大政府对民办高校的资助;政府鼓励银行介入民办高校的发展。民办高校可采取的对策:向资本市场的延伸、租赁融资。个人可采取的对策:教育储蓄、教育保险。这些对策的提出将有利于我国民办高校融资问题的解决,促进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论文目录:
1.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思路与框架
1.5 本文的创新之处
2. 理论基础与文献评论
2.1 基本概念界定
2.2 理论基础
2.3 有关民办高校融资的文献评论
3. 我国民办高校融资模式的现状
3.1 我国民办高校的现状
3.2 我国民办高校融资的现状
3.3 我国民办高校融资模式的现状
3.4 我国民办高校融资模式的成因分析
3.5 我国民办高校融资模式主要存在的问题
4. 私立高校融资模式的国际比较及启示
4.1 美国私立高校的融资模式
4.2 日本私立高校的融资模式
4.3 英国私立高校的融资模式
4.4 中外私立高校融资模式的比较分析
4.5 国外私立高校融资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5. 完善我国民办高校融资的对策建议
5.1 政府可采取的对策
5.2 民办高校可采取的对策
5.3 个人可采取的对策
6. 结论
6.1 本文主要结论
6.2 本文的局限性
6.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发布时间: 2005-11-18
参考文献
- [1].我国民办高校发展中政府的作用[D]. 刘立生.南昌大学2011
- [2].中国民办高等院校的融资创新研究[D]. 李聪.长春理工大学2013
- [3].日本政府对私立高校教师激励政策之研究[D]. 杜晓华.四川师范大学2008
- [4].我国民办高校发展中的政府角色定位研究[D]. 左珊.西北大学2015
- [5].俄罗斯私立高等教育发展研究[D]. 徐华.陕西师范大学2003
- [6].教育营销视角下民办高校招生工作研究[D]. 刘景涛.华中师范大学2014
- [7].美国私立高等学校社会捐赠历史研究[D]. 付园园.沈阳师范大学2014
- [8].民办高校融资渠道的比较研究[D]. 陈苏婷.上海社会科学院2010
- [9].美国私立高校董事会运行机制研究[D]. 罗昆.四川师范大学2009
- [10].西安地区民办高校发展中的政府管理行为研究[D]. 刘菲.西北大学2010
相关论文
- [1].我国民办高校多元化融资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杨丽.西南大学2008
- [2].高校筹资优化选择研究[D]. 任华.南京理工大学2006
- [3].我国高等教育融资风险控制研究[D]. 么立华.东北师范大学2006
- [4].中国高校融资渠道多元化问题考察[D]. 蒋海云.南京理工大学2005
- [5].我国高等教育融资创新研究[D]. 曹晖.中南大学2004
- [6].我国民办高校管理与发展若干问题研究[D]. 夏兴臣.西南财经大学2006
- [7].公办普通高校利用资本市场融资问题研究[D]. 朱敬.天津大学2005
- [8].现阶段中国民办高校的定位问题研究[D]. 袁怡琴.上海师范大学2006
- [9].民办高校融资问题研究[D]. 王梓.华中师范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