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传统居住街区内部公共空间更新

我国城市传统居住街区内部公共空间更新

论文题目: 我国城市传统居住街区内部公共空间更新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作者: 刘亮

导师: 胡纹

关键词: 传统居住街区,街区内部公共空间,更新

文献来源: 重庆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城市居住街区的内部公共空间是城市公共空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街区居民展开日常公共生活的空间场所。传统居住街区作为一种特殊的城市居住街区类型,其内部公共空间除了具有一般的活动空间、交通联系空间、绿化生态空间等功能外,其中所承载的传统生活方式及其对应的空间物质形态特征,如肌理、结构、场所、景观等,赋予传统居住街区内部公共空间特有的文化价值和潜在的经济价值。而另一方面,当前我国城市传统居住街区内部公共空间也有其突出的问题,如活动空间不足、环境质量较差、公用设施不全等,阻碍了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当前,我国旧城改造工作正广泛开展,其中不乏大量传统居住街区更新项目。在正确的原则指导下,采取适当的策略、运用巧妙的方法对传统居住街区内部公共空间进行更新,摒弃、改变消极的方面,保留、发展积极的方面,就可能实现其在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等多方面、多层次上的综合价值。制定、归纳出传统居住街区内部公共空间更新的原则、策略、方法,正是本文的写作主旨。 论文在较深入研究传统居住街区内部公共空间物质形态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表象特征下的影响因素,根据这些因素的发展趋势和要求来推导街区内部公共空间更新的原则和策略,并指导空间物质形态的更新设计,从而使更新建立在尊重历史并适应今天的需求、保护和发展相结合的正确基石上。 论文的主体部分分为五章: 第一章提出了传统居住街区内部公共空间更新这一研究主题,并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明确了研究范围,选择了研究方法,制定了研究工作框架。第二和第三章对相关的城市公共空间和城市更新的理论和实践作了概述,并阐明了它们与传统居住街区内部公共空间及其更新的关系。第四章从历史和地域的角度研究了我国传统居住街区内部公共空间的物质形态特征,分析了其背后的影响因素。第五章分析了当前我国传统居住街区内部公共空间更新的背景和更新的本质——实现街区内部公共空间的综合价值,在此基础上提出更新的原则、整体模式选择、空间设计对策和保障对策。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插图清单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源于一次设计调查的思考

1.1.2 传统居住街区内部公共空间及其更新

1.2 概念界定

1.2.1 街区

1.2.2 传统居住街区

1.2.3 街区内部公共空间

1.3 研究目的和研究范围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范围

1.4 研究方法及工作框架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工作框架

2 传统居住街区内部公共空间和城市公共空间

2.1 城市公共空间

2.1.1 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

2.1.2 城市公共空间的作用

2.2 城市公共空间的相关理论

2.2.1 公共空间在物质形态层面的研究

2.2.2 公共空间在人的行为心理层面的研究

2.2.3 公共空间在社会学层面的研究

2.3 传统居住街区内部公共空间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关系

2.3.1 城市公共空间的一种类型

2.3.2 城市公共空间系统的组成部分

3 传统居住街区内部公共空间更新和城市更新

3.1 城市更新

3.1.1 城市更新的原因

3.1.2 城市更新的动力

3.2 城市更新的相关理论及实践

3.2.1 西方国家城市更新理论及实践的发展历程

3.2.2 我国城市更新理论及实践的发展历程

3.3 传统居住街区内部公共空间更新与城市更新的关系

4 传统居住街区内部公共空间形态及空间特征

4.1 我国传统居住街区内部公共空间物质形态的历史角度研究

4.1.1 研究目的和研究历史阶段的划分

4.1.2 原始社会早期聚落的内部公共空间

4.1.3 里坊制居住街区及其内部公共空间

4.1.4 坊巷制居住街区及其内部公共空间

4.1.5 近代里弄居住街区及其内部公共空间

4.2 我国传统居住街区内部公共空间物质形态的地域角度研究

4.2.1 我国传统居住街区内部公共空间的地域性

4.2.2 研究目的和研究地域的选择

4.2.3 研究要素及方法的选择

4.2.4 空间肌理

4.2.5 空间结构

4.2.6 空间联系

4.2.7 空间场所

4.2.8 空间景观

4.3 传统居住街区内部公共空间物质形态特征的影响因素

4.3.1 自然因素

4.3.2 政治因素

4.3.3 经济因素

4.3.4 文化因素

4.3.5 更新改造方式

5 传统居住街区内部公共空间更新

5.1 更新的背景

5.1.1 我国传统居住街区内部公共空间的现状问题

5.1.2 当代城市传统居住街区内部公共空间的保护和发展要求

5.2 更新的表象和本质——物质形态的改变和综合价值的实现

5.3 传统居住街区内部公共空间的综合价值

5.3.1 城市公共空间系统和街区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

5.3.2 提供公共活动空间

5.3.3 发挥交通联系功能

5.3.4 展现城市文化

5.3.5 发展城市经济

5.3.6 凝聚社区精神

5.3.7 改善城市生态

5.4 更新的基本原则

5.4.1 系统整体性原则

5.4.2 以人为本原则

5.4.3 保护与发展并行原则

5.4.4 综合效益原则

5.5 更新的整体模式选择

5.5.1 整体保护的模式

5.5.2 改造为主的模式

5.5.3 保护和改造结合的模式

5.6 更新的空间设计对策

5.6.1 延续空间肌理

5.6.2 完善空间结构

5.6.3 加强空间联系

5.6.4 增强空间开放性

5.6.5 整治消极空间,营造积极的空间场所

5.6.6 丰富空间景观

5.7 更新的保障对策

5.7.1 树立正确的公共价值观

5.7.2 解决资金来源

5.7.3 制定政策与法规

5.7.4 开展公众参与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发布时间: 2005-11-07

参考文献

  • [1].历史街区公共空间的多样化设计[D]. 刘斌.华中科技大学2010
  • [2].青岛大鲍岛历史街区公共空间改造设计研究[D]. 张彤.青岛理工大学2013
  • [3].街区式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设计研究[D]. 李轶媛.长安大学2014
  • [4].步行视角下广州市北京路历史街区的空间句法规划应用研究[D]. 高祥.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
  • [5].归属感视角下西安北院门历史街区公共空间更新策略[D]. 杨宜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
  • [6].苏州历史街区公共空间适老性研究[D]. 陈雯昳.苏州科技学院2015
  • [7].商业化背景下历史街区公共空间的人性化设计研究[D]. 李保宁.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
  • [8].基于传统居住文化的历史街区公共空间活力复兴研究[D]. 李静晓.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
  • [9].基于环境行为学的历史文化街区公共空间营造[D]. 向莎莎.苏州科技大学2017
  • [10].从历史街区公共空间改造到历史街区活力复兴[D]. 赵永浩.天津大学2007

相关论文

  • [1].微观层面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研究[D]. 廖方.东南大学2006
  • [2].历史城市传统居住社区更新与开发方法研究[D]. 吴蔚.东南大学2006
  • [3].中观层面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研究[D]. 徐宁.东南大学2006
  • [4].城市更新背景下公共空间整合研究[D]. 张志彦.南京工业大学2006
  • [5].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本土化研究[D]. 韩波.东南大学2005
  • [6].社区公共生活与公共空间的互动[D]. 孔祥伟.东南大学2005
  • [7].上海市中心城旧居住区更新方式比较研究[D]. 高鹏.上海交通大学2007
  • [8].旧城混杂居住街区的更新方式研究[D]. 龚洪波.华中科技大学2004
  • [9].城市公共空间的整体性建构[D]. 刘颖.天津大学2004

标签:;  ;  ;  

我国城市传统居住街区内部公共空间更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